蔣華新
血糖監測指標通常有4個。
一是空腹血糖。正常人空腹狀態下的血糖值為3.9~6.1mmol/L,如果兩次血糖檢測的結果都在6.1mmol/L以上,就代表檢測的人可能存在高血糖的情況。如果兩次檢測結果都在3.9mmol/L以下,那么可能就是低血糖。需要注意的是,該血糖指標必須在早上空腹狀態下來檢測,以避免指標存在誤差。
二是餐后兩小時血糖。正常人吃完飯兩小時的血糖值在4.6~7.8mmol/L,如果檢測值在11.1mmol/L以上,表明檢測人或已經得了糖尿病。
三是尿糖。正常人檢測尿糖時,結果顯示為陰性,如果檢測結果為陽性,說明檢測人的血糖可能存在異常。
四是糖化血紅蛋白。正常人的檢測值在4%~6%,如果數值超過6%,說明近3個月血糖控制得并不是很好。該監測指標不僅可以用來篩查糖尿病,同時還能夠預測糖尿病。
監測血糖的時間需要根據血糖監測的類型來決定,通常包括4個時間:
(1)空腹血糖監測。監測空腹血糖,需要至少8個小時保持空腹狀態,具體監測時間需要根據前一天晚上最后吃東西的時間來確定,如果前一天晚上過了9點就沒有再吃任何的東西,那么第二天早上7~9點即可以做空腹血糖監測。
(2)餐前血糖監測。一般選擇在吃飯前半個小時左右時監測血糖值,這時的血糖監測可以用來評估降糖藥物的使用效果,幫助醫生更為合理地制定接下來的治療方案。
(3)餐后兩小時血糖監測。一般都是在開始吃飯時計時,兩個小時后進行血糖監測。
(4)隨機血糖監測。顧名思義就是在任何一個時間進行血糖監測,如起床后、晚上、中午等。正常人隨機血糖值在11.1mmol/L以內,如果在11.1mmol/L以上,那么可能是得了糖尿病。
血糖監測的位置很有講究,需要選擇在指腹兩側采血,盡可能防止直接在指尖或者指腹位置采血,目的是避免皮膚感染,同時還可以減少針刺帶來的疼痛感。除此之外,在采血時需要使用酒精對采血位置進行消毒。
如果糖尿病人在睡覺前注射了胰島素,那么在監測空腹血糖時,需要適當延長監測的時間,因為胰島素具有非常顯著的降低血糖的效果,并且降糖效果會維持到第二天早上8~9點。所以,建議適當推遲血糖監測的時間,以保證血糖監測的準確性。
在采血時,用針穿刺皮膚后,可以輕輕按壓讓血液自然流出,然后使用消毒棉簽將第一滴血輕輕擦拭掉,把流出的第二滴血滴入到監測試紙的指定位置上。需要特別注意的是,穿刺皮膚后不可以過度用力擠壓,以免組織液混入到采集的血液樣本中,從而導致監測結果出現偏差。
溫馨提示:血糖監測既是篩查高血糖、低血糖的一種有效方法,同時也是糖尿病人、低血糖病人監測自己血糖的最簡單方法,但是并不能夠僅憑借血糖監測的一個指標就確診得了糖尿病或者低血糖,而是需要選擇在不同的時間段進行多次的血糖監測。一旦發現自己血糖存在異常,一定要分析出現異常的原因,并根據原因有針對性地控制血糖,并及早接受治療,將血糖控制在正常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