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文旭
如今在做大型手術時,會越來越多地用到內鏡ERCP技術。內鏡ERCP技術是通過把十二指腸鏡穿過十二指腸乳頭插管,并注射造影劑,以逆行的形式顯示胰膽管的一項技術,通常被用來診斷與治療胰膽管類疾病,主要的治療方式為內鏡下鼻膽管引流術、內鏡逆行膽胰管造影術、內鏡下膽總管碎石術等。
對比傳統外科手術,ERCP內鏡技術具有恢復快和創傷小的特點。當膽總管末端結石嵌入腹部,臨床癥狀較為明顯,但在做CT檢查時不容易被發現。ERCP內鏡技術能夠發現肝內外膽管是否有擴張表現,并在開展膽囊結石合并膽總管結石的手術期間,可通過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對手術部位進行擴大,便于醫生進行手術。當遇到胰腺分裂癥患者時,若其為胰腺先天性發育異常而導致的胰腺阻塞,可采用ERCP內鏡技術,其顯示的腹側胰管長度比較短,以便醫生觀察和判斷。通常情況下,ERCP是診斷乳頭壺腹癌的最佳方法,在此期間,醫生會切除乳頭的局部和內鏡直視刷取細胞,進一步判斷驗證病理。
ERCP的缺點為操作難度大,鏡子又長又軟,人體的膽管、十二指腸和胰管等部位又窄又細,醫生很難控制鏡子,事實上極少有醫生可以獨立操作ERCP。同時,該技術具有較高的并發癥,尤其是急性胰腺炎手術的并發癥最常見,還有穿孔、出血等都是術后可能出現的并發癥。由于ERCP內鏡技術是在X線影響監視的情況下實現,因此給醫生在術中獲取準確的病變信息增加難度。
ERCP常常用來治療膽道蛔蟲疾病、膽管結石、膽管癌、慢性胰腺炎等。具體相關操作可分為:
(1)在手術前,患者需要簽同意書,做X線、凝血功能、血常規等檢查,手術前的8小時要禁水禁食,靜脈注射10mg的山莨菪堿、50mg哌替啶、5mg地西泮。
(2)一些患者需要進行經靜脈鎮痛麻醉,使用瑞芬太尼和右美托咪定等麻醉藥物,麻醉等級屬中度麻醉,在手術過程中要時刻監測患者的血壓與脈搏等指標。
(3)在手術期間,患者左側俯臥位,一般插鏡到十二指腸降部,尋找十二指腸的乳頭,由內鏡活檢孔道經過十二指腸乳頭插入拉式的弓形刀,導絲超選膽管,如果重復插管失敗,或插管超出10分鐘,可通過針狀刀乳頭肌預切開。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選行膽管造影、置入鼻膽管、乳頭肌切開、膽管取石、置入膽管支架、碎石、置入胰管支架、管腔內超聲等。
(4)通常ERCP手術需要30分鐘,若需要更多項操作,會相應地延長手術時間,大概為1小時。ERCP麻醉不會讓患者感到疼痛,但具體因人而異,通常術后第二天就能下床走動。
術前患者必須做好腸胃的清潔工作,這樣不但能夠確保內鏡在胰管中的清晰度,還能夠減少手術創面感染的風險。在手術的前一日,患者可吃一些容易消化的食品,包括牛奶、稀飯、爛面條等,禁食肉食與果蔬。需要開展胃部和十二指腸息肉手術的患者,應在術前的12小時禁食,術前4小時禁止喝水。針對結腸息肉的患者,在術前4小時禁水。患者在吃過瀉藥之后,可對腹部進行輕柔按摩,同時增加走動次數,緩解其腹脹或腹痛,減少排泄的時間,患者可能在服用瀉藥后的1小時內腹瀉,最終其大便顏色基本處在清水狀態。倘若服藥加重了患者腹脹或嘔吐的癥狀,應立即停止服用藥物。
在術前患者必須進行充分的檢查,方便醫生全面了解患者的身體情況,同時采取應急措施。倘若患者有慢性疾病,需要待其病情穩定后方可開展手術。需提醒的是,患者若服用了非甾體抗炎藥物,應馬上告訴醫生,停藥一星期之后再開展手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