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磊 彭蓓 張婉麗

摘? ?要:隨著現代醫學的發展,醫學模式加速向生理-心理-社會-環境醫學模式轉變,出發點為一切以人為本,因此對醫務工作者的人文素養提出了更高要求。首先通過問卷調查獲得口腔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醫學人文教育的現狀和需求,再結合現狀和需求探索對口腔規培學員進行人文素質培養的方法,并對培訓效果進行綜合評價。在對65名口腔規培住院醫師進行人文素養強化培訓后,認為本次參與者人文醫學素養(人文關懷意識、醫患溝通能力、崗位勝任力、責任感)有所提升,并據此提出該模式是實現人文醫學教育的可能路徑。
關鍵詞:醫學人文教育;口腔科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
中圖分類號:R192.3;G412? ? ?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23)12-0123-03
引言
醫學本科生畢業后,對其進行住院醫師的規范化培訓是一個至關重要的環節,既能夠讓學生掌握基礎的醫學理論,又能夠讓其更好融入到工作實踐中,從而提升其專業素養和人文修養[1]。隨著醫患關系日趨緊張,住院醫師規范化培養中對醫學人文素養的重視程度也越來越高。因此,學校應當在培養醫生時,不僅要注重臨床基礎知識和技能的訓練,更要綜合考慮其人文素養培養,以提升其醫學素養水平[2,3]。目前的醫療管理模式已經開始從傳統的“生物醫學模式”轉為“生物學-心理-社會模式”,并將充分展示以病人為中心,在治療患者生理疾病的同時更需要對病人的心理問題保持足夠重視,與病人和家人開展良性的情感交流,對病人實施精準的人文關愛。所以,在規培學員中進行醫學人文素養的訓練顯得更加關鍵,建立全面合理的規培生人文素養訓練系統并使之與傳統的規培有機整合,是必須引起全體醫藥教育者重視的問題。
本文結合規培學員的培養要求、以往口腔醫學住培工作,重點關注規培學員核心人文素養薄弱的環節,針對現實存在的問題,以促進提高口腔醫學口腔醫學住培學員人文素養為目的,通過對口腔醫學住培學員人文素養培養及考核工作方法的調查研究,改進現有人文精神培養及評價考核工作模式,運用臨床教學培訓、新學習手段,實行過程干預,開展結果評價等手段,增強口腔醫學規培學員人文素養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一、研究對象與方法
選取在昆明醫科大學附屬口腔醫院于2021年3月—2022年9月進行規范化培訓的2020級、2022級住培學員65人作為研究對象(2020級27人,占41.5%;2021級22人,占33.8%;2022級16人,占24.7%)。本研究包含兩部分內容,主要運用文獻研究法、問卷調查法、自身前后對照實驗等方法。
(一)口腔醫學規范化住院培訓醫師人文素養培育狀況分析
在實施人文素養培訓中,對選擇的65名規培學生對待人文素養培訓的現狀及方法開展基線研究。經過深入研究和廣泛征求專家學者的意見,編寫了《口腔醫學規范化住院培訓醫師人文素養培育現狀調查問卷》,共發放67份,其中65份被成功回收,有效回收率達到97.0%。在開始調查之前,課題組教師指導學生填寫問卷,并向他們解釋本次調查的目的和意義。本次調查旨在探究住院醫師的醫學人文素養意識狀況,主要內容包括“醫學人文素養”問題的認知現狀,住院醫師對醫學人文素養的關注領域、住院醫師對自身醫學人文素養水平的評估、住院醫師對提高醫學人文素養水平的建議、住院醫師在培訓中獲得的培訓時間和資源分析、住院醫師對當前醫學人文素養教學現狀的評價研究,改進住院醫師對醫學人文素養教學的方式,以及住院醫師認為最有必要開展的醫學人文素養教學研究。
(二)對規培學員進行人文素質培養的方法及對培訓效果的綜合評價
第一,針對前一階段調查的成果,根據問題的研究現狀,在檢索國內外資料的基礎上建立相應的課題,安排帶教老師對規培學員進行多元化人文素養強化培訓。
項目設置內容為:(1)增加醫藥實用的,醫患關系方面的,醫學倫理學、醫學心理學、醫藥法學專業方面的專業知識,理論與實踐項目相結合,增加對醫患關系交流技巧、疾病告知技巧等的知識學習。(2)集體認真學習《中華人民共和國醫師法》《醫療糾紛處理條例》及相關規章制度。(3)定期根據醫療糾紛案例開展分組討論,分析并掌握怎樣更好和病人做交流,并進行自身防護。
臨床帶教老師:(1)選擇崗位責任感強、評價較好、各方面比較出色的口腔科醫生擔任帶教過程老師。(2)帶教過程中需要融入人文關愛,針對規培醫生的個性、興趣愛好、畢業學校等差異,給學生制訂差異化的培訓方法,在臨床培訓中實施人文教育,發揮言傳身教的效果。(3)指導老師在臨床教學中要強調人文素養、醫患交流能力以及避免與處理醫療糾紛能力的綜合訓練。(4)要求在帶教過程中指導老師靈活地運用問題引導方式和自主參與式方法,強化課堂教學的互動和體驗式,通過觀察和練習,以促進其在禮儀用語、語言技能、個性形象、換位思維、高效交流能力和自信樹立等方面的整體提高。
第二,利用文獻檢索,或根據專業量表編寫規培生專業人文素質測評調查表。為了提升65位規培醫師的醫學人文素養,將對他們進行全面考核評估,評估標準包括人文關懷能力、醫療交流技巧、職業技能和社會責任感四個方面。采用Likert5級的評分標準,分數越高,表明人文素養越高(特別優秀者獲得5分,其次是優秀者獲得4分、一般者獲得3分,普通者獲得2分,最后是差者獲得1分)。調查對象為帶教老師、規培醫師本人。
(三)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6.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研究方法一般數據使用描述式統計分析,計量數據使用x±s表示。人文素質的前后比較用配對樣本t檢驗。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二、規培結果
本次研究發布的調查問卷及量表共132份,其中《口腔醫學規范化住院培訓醫師人文素養培育現狀調查問卷》67份,培養前后人文關懷意識、關懷能力、醫患溝通能力及責任感量表65份。共回收132份,回收率為100%;有效問卷及量表130份,有效率為98.5%。
參與本研究的65名口腔規培醫師中,女性44人,男性21人;年齡在23.41(±1.23)歲;本院規培醫師6人,社會招收的規培醫師5人,在讀專業碩士研究生54人;碩士在讀研究生54人(83.1%),本科生11人(16.9%)。
(一)《口腔醫學規范化住院培訓醫師人文素養培育現狀調查問卷》結果分析
1.規培學員中對“醫學人文素養”概念的情況了解。本研究的調查結果顯示,14(21.5%)名學員了解且清楚“醫學人文素養”的概念,有50(77.0%)名學員了解但不清楚“醫學人文素養”的概念,有1(1.5%)名學員從未了解過“醫學人文素養”的概念。
2.規培學員認為醫學人文素養涉及的方面。本研究的調查結果顯示,有64(98.5%)名學員選擇人文知識素養,有65(100%)名學員選擇的是人文精神,有65(100%)名學員選擇的是社會責任,有62(95.4%)名學員選擇的是道德感。
3.規培學員對自身醫學人文素養的評價。本研究的調查結果顯示,有24(36.9%)名學員對自身的醫學人文素養表示滿意,有30(46.2%)名學員對自身的醫學人文素養表示比較滿意,有11(16.9%)名學員對自身的醫學人文素養表示不滿意。
4.規培學員對加強醫學人文素養的態度。本研究顯示:有53(81.5%)名學員認為很有必要加強醫學人文素養的學習,有12(18.5%)名學員認為有必要加強醫學人文素養的學習。
5.在規培中投入到醫學人文素養的學習時間和精力比較。本研究顯示,0(0%)名學員選擇用很多時間學習了醫學人文素養的知識,有5(7.7%)名學員選擇的是用比較多的時間學習醫學人文素養,有12(18.5%)名學員選擇的是用一般多的時間學習醫學人文素養,有36(55.4%)名學員選擇用很少的時間學習醫學人文素養,有12(18.5%)名學員選擇的是幾乎沒有用時間學習醫學人文素養。
6.規培學員對當前醫學人文素養教育情況的滿意度調查。本研究結果顯示,有25(38.5%)名學員對當前醫學人文素養教育情況表示滿意,有35(53.8%)名學員表示對當前醫學人文素養教育情況表示比較滿意,有5(7.7%)名學員表示對當前醫學人文素養教育情況表示不滿意。
7.有助于提高規培學員醫學人文素養的教學形式的調查。本研究顯示,有33(50.8%)名學員選擇的是理論講授,有39(60.0%)名學員選擇的是專題講座,有30(46.2%)名學員選擇的是小組討論,有57(87.7%)名學員選擇的是案例分析。
8.規培學員認為最有必要開設的醫學人文素養課程的調查。本研究顯示,有25(38.5%)名學員選擇的開設醫學史,有52(80.0%)名學員選擇開設醫學倫理學,有30(46.2%)名學員選擇開設衛生法學,有59(90.8%)名學員選擇開設醫學心理學,有20(30.8%)名學員選擇開設醫學文書寫作,有65(100.0%)名學員選擇開設醫患關系學。
(二)人文素養評價量表結果分析
培養前后的口腔住培學員人文關懷意識、醫患溝通能力、崗位勝任力及責任感比較結果見表1、表2。人文素質培養后口腔住培學員的人文關懷意識、醫患溝通能力、崗位勝任力及責任感均有顯著提高,其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均P<0.001)。
三、結論
研究結果顯示,一些口腔規培醫生進入醫院時的禮貌用語欠佳、溝通技巧欠佳,對自己的外觀和儀容沒有足夠的重視,沒有足夠的換位思考能力,也沒有足夠的人文關懷;除了缺乏有關醫療糾紛的專業知識、法律常識和探究精神,還有許多人對自己的能力和信心感到擔憂。由于規培醫生的整體工作能力欠佳,患者對其滿意度較低,甚至出現誤解和投訴,不僅削弱了他們的職業自豪感,甚至使他們產生挫敗感。一些口腔規培醫生對“以疾病為中心”“以治療為中心”的理念持有濃厚的興趣,但他們對“以患者為中心”的理解卻不夠深入。在醫學人文教育中,應該特別重視上述幾點,以便更好提升學生的素養。經過筆者的臨床實踐發現,口腔規培導師在帶教過程中,由于臨床工作量巨大,更多時間用于培養學生的臨床技能,對學生人文素質培養工作積極性較低。在帶教過程中,老師不僅要擔任規培醫生的臨床知識指南,還要擔當他們的臨床人文素養的指導者,并將自己的經驗和技能傳授給學員。作為教師,應該幫助學生將所學的科學知識轉化為實際的臨床醫學技能,這不僅能夠提升他們的職業榮耀感,還能夠激發他們對未知領域,如人體疾病的探索和挑戰的熱情,從而培養他們的科學創新精神。少談或不談有關人文的教學,很容易產生人文教學思想和社會實際相脫節的問題[7]。規范化培訓教學,必須根據臨床實踐提高醫生學習人文的積極性,從而主動提升醫生人文素質。人文素養的提升,將會提升醫療效率,避免醫療糾紛,從而有更多的精力用于專業知識學習當中。
由于現代醫學發展對醫務人員的需求愈來愈高,醫學人文教育將變得日益關鍵,所以關于醫學專業人文教育的方式與辦法須要進一步探討與完善。科研隊伍已經通過臨床實踐,證明了多元化的醫療社會人文教育培訓在口腔住院醫師的規范化培養中能夠提高其醫療社會的人文素養。所以,針對規培學員的培訓工作,要把社會人文關懷精神潛移默化地滲透到日常工作教學中,讓學生們在實際活動中感受、在體會中領悟、在體會中學習、在學會中提升、在提高中升華,通過積極實踐醫學人文精神,做到真正的醫者仁心。
參考文獻:
[1]? ?陳劍陽,魏海斌,黃小麗,等.“互聯網+教育”背景下醫學生人文教育現狀及影響因素研究[J].醫學教育研究與實踐,2021,29(6):840-846.
[2]? ?劉馨瑩.當代醫學人文教育的問題與對策[J].衛生職業教育,2021,39(14):52-55.
[3]? ?王婧.醫學人文教育在醫學生職業生涯中的作用[J].教育觀察,2021,10(29):109-111.
[4]? ?王曉波.醫學人文教育屬性探析[J].醫學與哲學,2019,40(3):55-58.
[5]? ?高川,周俞余,郭旭芳,等.醫學人文的過去、現在和未來[J].協和醫學雜志,2022,13(1):152-157.
[6]? ?周佳嫻.醫學人文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協同機制探析[J].中國醫學倫理學,2019,32(1):111-115.
[7]? ?宋超,馮蕾,洪云霞,等.基于“新木桶理論”探討我國醫學人文教育的問題及對策[J].醫學教育研究與實踐,2022,30(2):141-144,166.
[責任編輯? ?柯? ?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