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莉萍
摘 要:重大主題報道具有傳達國家政策、組織動員群眾以及引導社會輿論等功能,在媒體融合背景下亟需優(yōu)化報道模式與傳播策略,以進一步增強傳播效果。本文簡要介紹了媒體融合背景下主流媒體新聞報道在傳播渠道、內容呈現(xiàn)以及話語權等方面面臨的挑戰(zhàn),分析了主流媒體開展重大主題報道的基本要求,從頂層設計、融合升級、技術賦能、語態(tài)轉變等角度,闡述了主流媒體增強重大主題報道傳播效果的策略,旨在為媒體從業(yè)者提供參考。
關鍵詞:主流媒體;重大主題報道;傳播效果
中圖分類號:G2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122(2023)07-0049-04
開展重大主題報道是主流媒體承擔的職責和使命,能夠彰顯主流媒體的輿論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以及公信力,在引導社會輿論、宣傳國家政策、推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yè)等方面發(fā)揮著重要作用。近年來,傳媒技術快速革新,媒體融合縱深推進,較大地改變了我國輿論生態(tài)和媒體傳播格局。為進一步增強重大主題報道的傳播效果,主流媒體要準確把握新聞傳播行業(yè)的發(fā)展態(tài)勢以及廣大受眾的信息接收特征,積極創(chuàng)新重大主題報道的內容、形式和傳播路徑,更好地履行自身職能。
一、媒體融合背景下主流媒體新聞報道面臨的挑戰(zhàn)
(一)傳播渠道的挑戰(zhàn)
在融媒體時代背景下,人們可以利用門戶網站、新聞客戶端、微博、微信等新興媒體平臺來獲取新聞信息,對主流媒體的依賴性逐漸減弱。新媒體平臺拓寬了受眾接收信息的渠道,導致主流媒體的受眾流失情況日益嚴峻[1]。此外,和新媒體相比,傳統(tǒng)主流媒體的傳播技術相對滯后,雖然近年來主流媒體主動適應融媒體發(fā)展趨勢,積極引入先進技術,取得了良好的傳播效果,但從整體來看,在互聯(lián)網思維、技術手段、傳播渠道等方面依然存在較大的創(chuàng)新空間。
(二)內容呈現(xiàn)的挑戰(zhàn)
只有不斷提高新聞報道的內容質量,才可以從容應對激烈的媒體競爭。然而在融媒體時代,一些主流媒體仍延續(xù)以往的內容制作理念與模式,在內容生產中存在著明顯的“各司其職”問題,部門、平臺之間的融合深度不足。比如,部分主流媒體客戶端的報道只是單純截取電視媒體新聞報道的片段,沒有結合客戶端受眾的接收特征進行修改和優(yōu)化,原創(chuàng)作品占比較少,很難吸引受眾關注。在融媒體時代背景下,受眾的信息需求呈現(xiàn)出個性化、差異化特征,傳統(tǒng)主流媒體的內容創(chuàng)作和分發(fā)理念很難滿足當下受眾的信息需求。
(三)話語權的挑戰(zhàn)
受傳播技術、文化背景等因素影響,過去主流媒體在信息傳遞和輿論引導中占據著主導地位,然而隨著新媒體的出現(xiàn)和發(fā)展,主流媒體信息采集與發(fā)布的壟斷地位被打破,新聞生產、價值引領的主體地位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沖擊。并且,新媒體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不僅具有更快的傳播速度,新聞內容的敘事性也更強,可以更好地吸引受眾注意力,導致主流媒體的受眾群體正在逐步流失,對主流媒體社會影響力、話語引導力等造成了不利影響[2]。
二、媒體融合背景下主流媒體開展重大主題報道的基本要求
(一)準確把握切入點
主流媒體在開展重大主題報道時,需認真把握黨和國家工作大局,充分發(fā)揮自身的宣傳引導職能。在具體實踐中,要將黨和國家工作大局作為重大主題報道的重點與著力點,圍繞中國夢、中國制度、中國理論以及中國道路等方面開展宣傳工作,廣泛傳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理論;要集中力量宣傳國家重大戰(zhàn)略規(guī)劃部署,包括“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四個全面”戰(zhàn)略布局、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等,為我國社會主義建設事業(yè)提供助力;要善于從小處著手,展現(xiàn)人民群眾的良好精神風貌,有效激勵和帶動廣大群眾,并密切關注人民群眾最為關心的問題,利用重大主題報道為群眾答疑解惑,推動社會和諧穩(wěn)定發(fā)展。
(二)尊重新聞規(guī)律
過去一些主流媒體采用較為嚴肅的模式開展重大主題報道,缺乏吸引力,難以有效調動受眾的閱讀熱情,影響了重大主題報道的傳播效果。因此,在融媒體時代背景下,主流媒體要遵循新聞規(guī)律,創(chuàng)新報道形式,增強重大主題報道的吸引力與感染力。在具體實踐中,要有機統(tǒng)一重大主題報道的深度、力度和鮮活度,既要全面準確地解讀黨和國家的路線、方針、政策,又要采用通俗易懂的表述形式,讓廣大群眾能夠快速理解,從而改善宣傳效果,并且,要綜合考慮重大主題報道的目的以及受眾需求和偏好,采用鮮活的語言表達生動內容,避免采用假大空式的宣傳策略。比如,在報道社會主義建設成果時,既要詳細羅列建設成就,突出經濟建設的亮點,又要堅持實事求是原則,避免出現(xiàn)夸大事實等問題。在宣傳各類先進人物及其典型事跡時,既要挖掘先進人物的優(yōu)秀品質、展現(xiàn)他們的偉大精神,又要融入“接地氣”的內容,避免因刻意拔高而讓受眾產生距離感。此外,在重大主題報道中,還要對“新聞味”與“民生味”進行統(tǒng)一,實現(xiàn)硬新聞的“軟著陸”。新聞工作者需準確把握報道主題與群眾利益之間的聯(lián)系,將國家政策與人民利益、宏觀視角與微觀視角、個體刻畫與群像素描有機結合,保證主題報道既與黨和政府的意志相統(tǒng)一,又與人民群眾的心聲意愿相符合,促使主題報道的鮮活性得到增強,傳播效果得到改善[3]。
(三)適應媒體融合
融媒體時代,以往單向傳播的格局被打破,受眾的“傾聽”與“發(fā)言”渠道顯著增多,這對傳統(tǒng)主流媒體造成了一定的沖擊。如果主流媒體依然采用傳統(tǒng)的重大主題報道模式,將很難適應時代發(fā)展要求。因此,主流媒體要堅持開放共享、交流互動的理念創(chuàng)新報道策略與傳播模式,積極融合多種傳播形態(tài),加強與受眾的互動交流,以便快速、廣泛、立體地進行傳播,最大限度地改善傳播效果,更好地引導社會輿論[4]。具體來說,主流媒體需充分把握融媒體時代傳播格局的變化特征與發(fā)展趨勢,依據受眾的信息接收特征,利用現(xiàn)代技術設計、搭建新的傳播平臺,進而擴大重大主題報道的覆蓋面,提升其影響力。
三、媒體融合背景下主流媒體增強重大主題報道傳播效果的策略
(一)頂層設計,優(yōu)化戰(zhàn)略布局
在融媒體時代,以互聯(lián)網、移動端為代表的新媒體在一定程度上沖擊著傳統(tǒng)主流媒體的發(fā)展。目前,我國網民規(guī)模依然保持著快速增長的勢頭,互聯(lián)網普及率也在持續(xù)提升。主流媒體為增強重大主題報道的傳播效果,需積極推進媒體融合改革發(fā)展。改革原有的體制機制是媒體深度融合的重點,因此,主流媒體需從頂層設計著手,將組織架構調整貫穿于媒體融合全過程,充分體現(xiàn)主流媒體的改革勇氣和智慧,促使媒體融合的深度與廣度得到保證。在具體實踐中,主流媒體一方面要結合自身情況,全面整合廣播、電視、網絡等多種平臺,加快建設全媒體組織架構,打破新媒體、傳統(tǒng)媒體的壁壘,促使新媒體端的創(chuàng)新潛力得到激活[5];另一方面,要圍繞“融合”目標一體化整合內容、傳播、營銷等各個環(huán)節(jié),凝聚各頻道、頻率的優(yōu)質資源,全面推進廣播端、電視端以及新媒體端的創(chuàng)新工作,切實提升媒體品牌價值。
比如,陽泉廣播電視臺結合新聞傳播業(yè)的發(fā)展趨勢,積極探索與推進媒體融合發(fā)展,2011年成立了網絡電視臺,依托互聯(lián)網在全國范圍內傳播地市臺節(jié)目;2014年起,探索融合新媒體與傳統(tǒng)媒體,先后開發(fā)了“無線陽泉”“智慧陽泉”手機客戶端,并且建設了“陽泉隨手拍”網站以及手機APP問政平臺,集聚了在線問政、獻言建策和新聞發(fā)布等多種功能。此外,積極入駐第三方平臺,運營了多個微信公眾號與微博賬號,并依托新華通訊社的傳播平臺開展網絡直播報道,向受眾提供實時性的新聞直播服務。2021年,順利完成了高清化、數字化改造與融媒體平臺建設,從技術、平臺角度促進了媒體融合發(fā)展。
(二)融合升級,做強主流輿論
為適應媒體融合時代背景,主流媒體在重大主題報道中需深入貫徹融合傳播理念,構建新聞傳播矩陣,加強媒體聯(lián)動,從而增強重大主題報道的傳播效果。第一,要注重立體報道。為擴大重大主題報道的覆蓋范圍,主流媒體一方面要打通線上、線下傳播渠道,構建全媒體傳播矩陣,實現(xiàn)重大主題報道的全方位和立體化,并積極運用網絡直播、H5互動等方式與受眾展開互動,吸引更多受眾參與進來;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融媒體平臺的技術優(yōu)勢和資源匯聚優(yōu)勢,突破傳統(tǒng)媒體的傳播邊界,遵循移動優(yōu)先原則優(yōu)化重大主題報道形式,提升重大主題報道的親和力與感染力。比如,2022年,陽泉廣播電視臺依托全臺“兩微一端”融媒體平臺在陽泉市“兩會”“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黨的二十大”等重大主題報道中,打造了一系列融合新聞產品,并綜合運用各類節(jié)目形態(tài),網上網下共同發(fā)力,生動地講好了轉型發(fā)展锳新路的陽泉故事。第二,要做到上下融通。在重大主題報道中,主流媒體既要充分利用內部媒體平臺,又要與其他媒體加強聯(lián)動,通過聯(lián)通資源、聯(lián)動傳播,增強重大主題報道的傳播效果。比如,央視新聞推出的《我給兩會帶個言》節(jié)目與全國100多家縣級融媒體平臺合作,全面征集人民群眾的意見,有效實現(xiàn)了受眾的廣泛和深度參與。
(三)技術賦能,優(yōu)化受眾體驗
傳播技術的快速革新為媒體融合提供了技術支撐,在重大主題報道中,主流媒體要善于利用新技術和新手段,在提升傳播效率的基礎上,優(yōu)化受眾的觀看體驗。第一,要進行視頻化呈現(xiàn)。目前,短視頻已經成為受眾獲取信息的重要載體。和長視頻相比,短視頻具有碎片化特征,符合當前受眾的閱讀特征,能夠幫助受眾在短時間內快速了解新聞事件的全貌。因此,主流媒體要積極利用短視頻呈現(xiàn)新聞內容,增強新聞報道的傳播效果。在制作短視頻新聞時,不僅要堅持用戶導向原則,充分考慮短視頻平臺用戶的信息接收習慣,靈活選擇報道角度,融入一系列生動趣味的元素(如音效、表情包等),拉近主題報道與受眾之間的距離,也要依據受眾碎片化的閱讀習慣控制短視頻新聞的時長,在簡短的時間內向受眾完整呈現(xiàn)新聞內容。比如,央視網的“脫貧攻堅”相關主題報道共制作了13000多條短視頻新聞,時長在5分鐘之內的短視頻占比為80%,與移動社交媒體碎片化的傳播特點相適應,促進了主題報道的廣泛傳播。第二,要進行場景化展示。融媒體時代,傳統(tǒng)的新聞報道方式和缺乏創(chuàng)新的內容已很難滿足受眾的真實需求,因此,主流媒體在重大主題報道中既要科學定位主題導向和報道內容,又要綜合運用新技術、新方法,設計有利于讓受眾產生沉浸式體驗的場景,從而激發(fā)受眾的情感共鳴,促使受眾的具身體驗得到強化[6]。比如,人民日報社打造的《復興大道100號》融媒體產品,綜合利用動畫、聲效、H5等技術設計了動態(tài)長圖,并依托5G技術提升了長圖內容的加載速度,進一步優(yōu)化了用戶的瀏覽體驗和互動體驗。為延伸用戶的線上感官體驗,人民日報社還搭建了線下創(chuàng)意體驗館,可以讓用戶在這一沉浸式體驗空間內深入了解建黨百年歷史,顯著提升了重大主題報道的社會影響力。
(四)語態(tài)轉變,創(chuàng)新表達形式
傳統(tǒng)媒體時代,主流媒體往往采用宏大的報道視角和嚴肅的表達形式,導致新聞報道較為機械、呆板,受眾的閱讀、觀看興趣逐漸降低,影響到了重大主題報道的傳播效果。在融媒體時代,受眾的閱讀傾向和話語方式發(fā)生了較大的變化,因此主流媒體要積極探索,創(chuàng)新重大主題報道的視角,轉變重大主題報道的語態(tài),從而提升重大主題報道的感染力和吸引力。第一,要善于運用平民化視角。宏大話題與抽象理論往往很難讓受眾理解,如果忽視了受眾的基本特征,將難以真正實現(xiàn)報道目的。因此,主流媒體要善于將平民化視角融入到宏大主題和嚴肅報道中,采用受眾較為熟悉的話語風格,利用通俗易懂的語言替換抽象復雜的術語,從而縮小受眾與新聞報道之間的距離,幫助受眾快速理解報道內容[7]。比如,在報道新政策時,主流媒體工作者要從平民視角出發(fā)解析政策內容,深入分析該政策給受眾生活和切身利益帶來的影響。第二,要運用年輕化話語。近年來,輕松詼諧的網絡話語對受眾的話語體系產生了較大的影響,傳統(tǒng)報道嚴肅的語態(tài)很難調動受眾的閱讀興趣。針對這種情況,主流媒體要嘗試采用活潑、年輕的語態(tài)開展重大主題報道,可以在報道中應用一些正能量網絡詞語和潮流熱詞,拉近主流媒體與年輕受眾之間的距離。比如,很多主流媒體在重大主題報道中采用了風格清新、節(jié)奏明快的Vlog形式,記者以第一視角向受眾呈現(xiàn)了新聞現(xiàn)場以及幕后信息,采用“接地氣”、具備“網感”的方式進行表達,吸引了年輕受眾的關注,提升了重大主題報道的傳播力和影響力。第三,要注重社交化互動。新技術的發(fā)展與應用,對人們的信息接收方式產生了深刻影響,人們也日趨重視交互性和參與性。為滿足受眾的參與、互動需求,主流媒體在重大主題報道中要積極搭建對話平臺,依托社交媒體分發(fā)報道內容。在具體實踐中,要充分利用微博、微信公眾號的評論、點贊、留言等功能與受眾形成良性互動關系,在優(yōu)化受眾參與體驗的基礎上,引導受眾二次傳播新聞內容,并且,要積極引入大數據等先進技術,從年齡、職業(yè)、閱讀傾向等角度對用戶進行分類,依托用戶畫像精準化、個性化推送新聞信息,增強傳播互動的有效性。
四、結 語
綜上所述,在媒體融合時代,只有持續(xù)創(chuàng)新報道模式與傳播策略,才能增強重大主題報道的傳播效果。主流媒體要深入推進媒體融合,結合新聞傳播環(huán)境與受眾需求變化,積極應用新的理念、技術和方法,拓寬傳播渠道,提升重大主題報道的傳播力和影響力,推動主流媒體融合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張?zhí)齑?主流媒體在重大主題報道中的短視頻運用策略———以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為例[J].傳媒,2022(15):71-73.
[2] 王鳳.全媒體時代主流媒體重大主題報道的守正創(chuàng)新———以西藏廣播電視臺為例[J].傳媒,2022(14):43-45.
[3] 趙容.主流媒體重大主題系列報道的提升路徑———以人民日報“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專欄為例[J].東南傳播,2020(10):46-47.
[4] 李冉.融合傳播背景下主流媒體重大主題報道的創(chuàng)新研究———以總臺軍事節(jié)目中心八一建軍節(jié)特別報道為例[J].電視研究,2020(12):22-24.
[5] 雷潔,郭欽,黃麗媛.全媒體時代重大主題報道策劃的“大檢閱”———主流媒體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報道的創(chuàng)新實踐[J].新聞戰(zhàn)線,2020(19):22-24.
[6] 王先明,李興亮,封婉儀.主流媒體重大主題報道的創(chuàng)新實踐研究———以重慶日報2021智博會報道為例[J].新聞研究導刊,2021(22):52-54.
[7] 楊俊雅,肖燕憐.融媒體時代主流媒體重大主題報道的敘事模式探究[J].喀什大學學報,2021(2):71-75.
[責任編輯:武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