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曉麗
摘要:傳統電視新聞受諸多因素的限制未能充分發揮其新聞價值,因此需對其存在的不足作出改良。網絡新聞雖發展時間較短,但發展至今已初具成果,本文首先對傳統電視新聞行業發展現狀進行分析,隨后簡單概括了網絡新聞資源為傳統電視新聞行業帶來的機遇,針對傳統電視新聞的限制條件,提出利用網絡新聞資源在傳播時間、傳播空間、傳播媒介、傳播內容、傳播技術等方面突破傳播理念,但對于網絡新聞對傳統電視新聞的沖擊情況仍需深入調查。另外,為確保傳統電視新聞與網絡新聞有機融合,應對網絡新聞質量嚴格把控,保證新聞信息的真實及可靠。本文提出的建議尚不全面,旨在為新聞傳播行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一定參考。
關鍵詞:傳統電視新聞;網絡新聞資源;傳播理念
傳統電視新聞主要依靠科學技術將聲音、文字與畫面相匹配,對當下發生的熱點新聞進行報道,存在傳播時間固定、傳播區域有限、傳播方式單一和傳播信息存儲空間不足等問題,而網絡新聞資源的出現為其帶來新的發展機遇。網絡新聞資源傳播不受時間和地點的限制,可通過多種媒介廣泛傳播,且擁有充足的存儲空間。因此,如何通過網絡新聞資源有效彌補傳統電視新聞當前存在的諸多不足,促使二者有機融合,突破傳統傳播理念,進而構成科學、完善的傳播體系,已成為電視臺新聞的重點研究內容之一。
近年來,隨著互聯網技術的不斷更新,傳統電視新聞受到一定程度的沖擊。信息時代加快了人們的生活節奏,絕大部分群體傾向于通過網絡媒體了解外界,尤其是年輕群體,幾乎不觀看電視節目。另外,電視新聞內容單一、播出時間固定,與當下社會群體的興趣、實際需求等不相符,其影響力逐年降低,正在被網絡新聞逐步取代。由此可見,現階段傳統電視新聞行業在傳播方式、傳播范圍、傳播內容等方面亟待改良,應充分認識到新的時代背景下各行各業人群對于新聞傳播的需求,突破原有傳播理念的束縛,創新發展模式,尋求新的發展方向。
拓展傳統電視新聞傳播空間
網絡媒體的快速發展拓展了傳統電視新聞媒體的傳播空間,如能對傳統電視新聞的傳播理念進行突破,將促使新聞傳播獲取更高效益。首先,傳統電視新聞媒體團隊專業性較強;其次,傳統電視新聞媒體社會威望較高,多年來積累了豐富的新聞傳播經驗,具有高超的信息處理能力及數據分析能力。以此為基,利用網絡媒體的技術優勢、信息優勢等可促使傳統電視新聞提升其新聞信息的時效性、豐富性等,而通過對網絡空間的充分利用,可擴大其傳播范圍,增大新聞輻射面積。
加快傳統電視新聞的創新速度
如從新聞的產生背景對其進行分析,網絡新聞可理解為現代信息技術催生傳統媒體轉變的產物。在多種媒體相互融合發展的時代,傳統電視新聞媒體逐漸呈現出與網絡新聞媒介共同發展的趨勢,如今,傳統電視新聞亦可通過網絡媒介進行傳播,其工作人員的工作理念發生變化,工作積極性大大提升。可見,傳統電視新聞應在此基礎上繼續突破和創新,進而全方位滿足當下社會各個群體對新聞傳播的多元化需求。
突破傳統電視新聞的時間限制
無論傳統電視新聞還是網絡新聞,其傳播內容始終需具備“時效性”,簡言之,新聞傳播需在新聞事件發生的第一時間實現,該新聞傳播的速度越快,其時效性越強,新聞價值亦能充分凸顯。傳統電視新聞在采編、播出時間、期刊印刷等多個方面受到明確限制,其時效性低,常因各種不確定因素而失去自身價值。相比之下,網絡新聞更加靈活,不受采編地點及時間等影響,可根據新聞事件的發展形勢隨時隨地編輯新聞內容,此外,網絡新聞沒有確切的發布時間,促使工作人員在策劃新聞主題、確定新聞內容及選擇傳播載體等多個環節可充分思考,對于不同類型的新聞事件可選擇日更、周更等多種方式,自主設置更新時間及更新內容,徹底擺脫了傳統電視新聞的時間桎梏。
突破傳統電視新聞的區域限制
無論何種類型的新聞事件,均需經特定渠道展現在觀眾眼前。傳統電視新聞的傳播始終具有區域性,各省、市僅對當地發生的熱點新聞事件進行報道,如此導致信息傳播并不全面。與之相比,網絡新聞可在全國各地甚至全球范圍內廣泛傳播,即便相對落后的地區,只要人們具備智能手機,即可實現足不出戶瀏覽全球熱點事件。網絡新聞幫助群眾開闊視野,了解不同地區的風土人情及社會風貌。顯然,網絡新聞傳播速度快、傳播范圍廣,不受傳統電視新聞的空間限制,已成為人們了解世界的重要載體之一。
突破傳統電視新聞的傳播載體限制
進入信息時代,社會各個領域不斷取得進步,群眾的價值觀隨之改變,群眾的整體需求向個性化方向發展,對同一事件常抱有多種看法,傾向于從不同角度看待新聞事件,群眾期待了解的新聞信息可能與其實際需求并不相符。由此可見,新聞記者需具備極強的包容性,增加新聞信息的豐富度,實現多元化傳播與發展。傳統電視新聞傳播媒介單一,主要通過擬合聲音、文字等對新聞事件進行報道,而網絡新聞可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對視頻、音頻等進行處理,通過多種載體傳播,群眾可通過手機端或電腦端收看新聞,如此提高了信息傳播的靈活性,便于群眾從多個層次和角度深入了解新聞信息。
突破傳統電視新聞的信息總量限制
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網絡媒介的信息數據存儲空間不斷擴大,改變了以往信息存儲空間不足的局面。現代網絡媒介突破了固定時間播出的電視欄目、節目容量等諸多因素的限制,給群眾帶來更多便利。
突破傳統電視新聞的受眾界限
傳統電視新聞傳播過程中,群眾與新聞傳播者之間無法直接溝通,對新聞傳播者而言,經常需要面對大量的新聞信息,因此無法及時收集群眾對已報道新聞信息的意見,群眾長期處在被動收看新聞的狀態。而網絡新聞打破了此種狀態,群眾也有機會變為新聞的傳播者,群眾的反饋引起重視,由此,新聞信息不再單向傳遞,而是實現了雙向互動,群眾與新聞傳播者間亦不存在巨大隔閡。具體而言,網絡新聞傳播階段,群眾收看新聞時可申請發表評論以表達自己對該事件的看法,亦可參與到部分節目的投票中,其參與感明顯增強。另外,網絡媒體通過及時收集群眾的反饋,可深入了解其思維方式、價值觀、個人需求等,根據大數據結果可對新聞內容及時做出調整,契合觀眾的實際需求。
突破傳統電視新聞內容限制
調查發現,傳統電視新聞風格多年來幾乎一成不變,雖有固定的播出時段,但并未根據各時段特點與群眾的實際需求相結合,存在處理不合理的現象。主要表現在:其一,傳統電視新聞對于熱點內容的挖掘深度不夠,受播出時間限制,常對節目安排的新聞事件進行簡單報道后即結束工作,群眾來不及對其內容進行反饋,因此,電視新聞觀看率較低,無法發揮新聞價值。其二,其新聞節目缺乏創新,在新聞播出之前,電視新聞工作者未對具體內容進行篩選,播出的新聞信息可能與群眾需要了解的信息差距較大,群眾無法通過傳統電視新聞滿足信息需求。網絡新聞資源具有時效性,可通過多種媒介實時傳播,其內容新穎,擁有充足的時間對熱點事件深入挖掘,另外,網絡新聞題材與世界發展趨勢緊密貼合,更新速度快,突破了傳統電視新聞對內容的限制。
突破傳統電視新聞傳播技術的限制
網絡媒體擁有前沿的傳播技術,突破了傳統電視新聞的技術限制。首先,網絡新聞工作者通過現代信息技術對新聞傳播方式進行改良,更大程度滿足群眾自由閱讀、隨時隨地閱讀的需求。其次,網絡媒體引入了超鏈接技術,可根據不同群眾的興趣推薦相應新聞內容,提升群眾滿意度。在網絡新聞傳播范疇,計算機技術可輕松實現對各種類型新聞信息的多樣化包裝,并有效提高新聞信息的整體質量。同時,雖然傳統電視新聞不可取代,但如今計算機網絡技術已成為新聞工作者的必備技能,尤其是網絡媒體新聞工作者,通過熟練掌握該項技術不斷提升專業技術水平,促使新聞傳播質量不斷提升。
了解網絡新聞對傳統電視新聞的沖擊
傳統電視新聞可初步滿足群眾對新聞信息的需求,但與網絡新聞資源相比尚存較大差距。現有調查發現,傳統電視新聞在不同地區的新聞價值具有較大差異,網絡媒介可在世界各區域進行新聞報道,突出了新聞傳播的靈活性,并且其新聞內容新穎,結構完善,助力新聞實現價值最大化,充分彌補了傳統電視新聞在時間和空間上的不足。
近年來,現代信息技術不斷取得成就。如數字存儲技術與壓縮技術的出現迅速解決了以往信息存儲不足的問題,為新聞信息提供廣闊的貯存空間,信息容量得以擴大,為未來新聞傳播行業的發展提供技術支撐。網絡媒體可存儲全球的新聞信息,包括熱點事件、旅行攻略等,為群眾提供更多便利。此外,網絡媒體針對不同類別的新聞信息增設了專門的數據庫,提高新聞信息的利用率,促使電視新聞完整呈現,提高熱點事件關注度。
網絡新聞資源對傳統電視新聞造成的沖擊程度較強,傳統的傳播方式、傳播媒介以及傳播速度顯然與時代發展的步調不一致,當前研究多論述了二者在信息存儲、傳播載體、傳播時間、傳播空間等方面存在的差異,未對產生原因進行詳細分析,因此,傳統電視新聞想要借助當代網絡新聞資源突破其傳播理念,必須針對多個地區近幾年新聞傳播程度及媒介等方面展開深入調查,便于確定日后新聞行業的發展方向。
合理選用網絡新聞資源,保證網絡新聞資源質量
傳統電視新聞以海量的新聞材料為工作基礎,但其素材相對單一,信息時代的到來促使網絡新聞資源輕而易舉獲得多個類別的新聞素材,為電視新聞提供了更多信息渠道。此外,網絡新聞資源可對新聞信息進行分類篩選,就群眾關注度較高的熱點話題制作采訪節目,以此提升自身影響力。雖然網絡新聞資源具有諸多優勢,但出于網絡媒介的開放性,難以對其實施全面監管,因此,傳統電視新聞在利用網絡新聞資源傳播新聞信息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首先,確認網絡新聞資源是否有虛假信息。當前,新聞事件的真實性尤為重要,如對其進行虛假報道或歪曲事實,將對社會造成不良影響。據調查,網絡新聞真實性及可靠性較弱,虛假新聞信息不經意間即泛濫于公眾視野中,更有甚者利用極具權威性的國家級媒介進行傳播,混淆群眾視線。相比于網絡中的不權威信息,傳統電視新聞公信力更強。因此,傳統電視新聞運用網絡新聞時,務必確保信息的真實性和可靠性,形成正確的輿論導向,確保新聞內容的可信度及權威性。
其次,區分網絡新聞資源的優劣,禁止傳播低俗的新聞信息。網絡信息技術高速發展,各類資源云集其中。然而,隨著虛擬世界影響力的不斷提升,網絡新聞信息魚龍混雜,需對不同新聞信息不斷辨別并加以區分,如網絡中的低俗、暴力新聞資源須徹底去除。在面對各類新聞信息時應具備區分能力和辨別能力,在新聞發布之前對其進行篩選,避免不良信息入侵。
最后,應著重提升電視新聞工作人員的專業素養。網絡新聞信息廣而繁雜,需電視新聞工作人員具備極高的專業水平和職業素養,科學、合理地運用各類信息,為群眾分享積極、正能量的新聞內容。對此,電視新聞從業人員定期開展專業培訓,豐富知識儲備,進一步提升專業技能和業務水平,滿足新時代背景下群眾對新聞信息資源的需求。此外,應著重提升電視新聞工作者的職業素養,提高其思想道德水平及服務意識,緊跟國家發展的大方向,及時了解行業政策及未來幾年發展方向,切實履行電視新聞工作職責,為廣大群眾制作更多優秀的電視新聞節目。
進入信息時代,各行業的發展均趨向信息化。對于新聞傳播行業而言,傳統的傳播理念已無法與當下時代發展的需求相契合,因此必須做出改變。傳統電視新聞為人們的生活提供諸多便利,但其新聞信息播出的時間、地點受到限制,不可控因素較多,群眾只能在特定條件下進行觀看。網絡新聞資源的出現給傳統電視新聞帶來沖擊的同時亦創造了機遇,傳統電視新聞工作者在認識到網絡新聞的特點后應取其精華,首先,在傳播時間、傳播區域、傳播載體、傳播方式、傳播內容等方面對其傳播理念不斷突破,如改變播放時段、增加播放次數、拓寬傳播渠道、創新新聞內容、更新傳播技術等;其次,應對網絡新聞資源全面把控,確保信息質量;最后,促進網絡新聞資源與傳統電視新聞相互融合是長期過程,需制定長遠的發展目標,統籌規劃,更新傳播理念,為新聞行業的發展奉獻力量。
參考文獻:
[1]于迎春.傳統電視新聞編輯如何運用網絡新聞資源突破傳播理念[J].西部廣播電視,2017(06):160-161.
[2]王愛紅.論傳統電視新聞編輯在新媒體時代的創新與發展[J].新聞研究導刊,2022,13(14):156-158.
[3]趙桂杰.淺析網絡新聞傳播對傳統新聞編輯理念的突破[J].西部廣播電視,2021,42(20):89-91.
[4]王淼.網絡新聞傳播對傳統新聞編輯理念的突破[J].傳播力研究,2020,4(11):90-91.
[5]周國強.傳統電視新聞編輯運用網絡新聞資源突破傳播理念對策分析[J].新聞傳播,2022(12):7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