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霞譯



摘 ?要:隨著消費者對動物福利要求的提高,以及蛋雞飼養法規的改變,雞養殖由傳統的籠養逐漸轉為室內地面平養系統。但這些非籠養系統有利于寄生蟲通過糞口途徑傳播,其中胃腸道蛔蟲病具有較高的流行率。本文介紹了雞蛔蟲病的兩種診斷方法、驅蟲策略以及成功的驅蟲案例。
關鍵詞:雞蛔蟲;平養系統;診斷方法;驅蟲策略
中圖分類號:S855 文獻標志碼:C 文章編號:1001-0769(2023)03-0019-04
目前,蛔蟲感染在全球范圍內造成了嚴重的生產損失,并導致動物福利降低。然而其高流行率以及對技術性能和盈利能力的影響常常被低估。
● 產蛋量、孵化率和平均日增重下降,飼料轉化率下降。這些受影響的技術參數主要與雞腸道黏膜受損以及蛔蟲對飼料成分的競爭有關。營養物質吸收減少,需利用肝臟中更多的能量儲備來維持代謝和補償生產。
● 體況不佳,有時會出現腹瀉。
● 其他病原體的傳播,如由雞異刺線蟲(Heterakis gallinarum)引起的黑頭病。
● 免疫后或者田間感染后免疫反應低。這種免疫抑制可能會導致雞對其他病原體更易感和抗生素使用增加。
對感染壓的評估有時很難。管理措施,例如良好的衛生、全進全出飼養模式、清洗和消毒以及減少與野生鳥類的接觸并不足以成功地防控蛔蟲病。在許多地區,由于消費者對動物福利要求的提高,以及蛋雞飼養法規的改變,雞養殖也由傳統的籠養轉為室內地面平養系統,如大鳥籠型雞舍(aviaries)和平養生產場(barn production sites)。在傳統或有機的散養系統中,能到戶外活動的雞的數量也在增加。不幸的是,所有這些非籠養系統均有利于寄生蟲通過糞口途徑傳播。有黏性的蟲卵會迅速大規模傳播,并多年保持傳染性。環境高度污染造成的持續重復感染導致蛔蟲感染再次出現,在所有替代飼養系統中發現胃腸道蛔蟲病具有較高的流行率。一種使用Gallifen口服混懸劑(芬苯達唑,Huvepharma公司生產)的驅蟲策略能大大降低蛔蟲感染對雞生產性能的影響,提高盈利能力。
1 ?流行率
蛔蟲是一類重要的胃腸道蠕蟲,包括雞蛔蟲(Ascaridia galli)、雞異刺線蟲和毛細線蟲(Capillaria spp.)。澳大利亞最近的一項研究表明,87.9%的非籠養蛋雞在產蛋高峰期至少感染了一種線蟲,而在產蛋期結束時,流行率上升至98.5%。
雞蛔蟲病和雞異刺線蟲病的流行率(均為92.4%)最高。與飼養在室內的雞群相比,能夠進行戶外活動的雞群具有更高的毛細線蟲病發病率(39.4%)。毛細線蟲會導致雞消瘦、腹瀉和出血性腸炎。
2 ?診斷方法
絳蟲大多在產蛋期結束時被檢測到,主要出現在戶外活動的雞群中。胃腸道蛔蟲病的流行率以及蛔蟲種類的多樣性隨著雞群年齡的增大而增加。目前,蛔蟲病的診斷有兩種方法:
● 尸檢
該方法有肉眼鑒別和鏡檢。
● 糞便檢查
該方法有浮選法和每克糞便蟲卵數(egg counting per gram of faeces,EPG)。
建議結合使用上述診斷方法,以確定蛔蟲的存在和排出。目前還缺乏關于驅蟲治療的既定閾值的數據。血清學也有望早期檢測到雞蛔蟲和雞異刺線蟲感染。早期檢測(在使用EPG或尸檢之前)也許能成為一種有價值的方法,以更好地防控蛔蟲感染。
2.1 ?尸檢診斷
尸檢診斷需要足夠數量的不同年齡、健康狀況良好的雞被安樂死。
● 肉眼鑒別:蛔蟲的類型可以根據其出現在腸道的不同段及大小,通過死后直接宏觀的檢測區分(表1)。然而,幼蟲階段和毛細線蟲的檢測是一個挑戰。
● 刮取腸道黏膜進行鏡檢來檢測寄生蟲卵似乎是一種不太有效的診斷方法。
2.2 ?糞便檢查診斷
● 糞便樣本應妥善采集、保存并運送至實驗室。
● 分別采集糞便和盲腸內容物,每個雞群分別最少采集300 g和30 g。
● 在該雞舍的整個區域內采樣,但不要在料槽和飲水器附近采樣。
● 清楚地標記收件人。
● 將樣本放在密封容器中冷藏保存(5~8 ℃),1周內送到實驗室。
● 不要冷凍樣本。
● 盡量在冷藏條件下運送。
糞便檢查有以下兩種方法。
● 每種蛔蟲的特定卵形可以通過簡單的浮選方法進行研究。這種浮選技術是一種定性檢測,可以檢測一種或多種蛔蟲。但是,這種方法不能確定感染壓。該方法對檢測雞蛔蟲、雞異刺線蟲和毛細線蟲非常有效,但是檢測絳蟲不方便。
● 每克糞便蟲卵數(EPG)是通過McMaster計數技術計算得到的。EPG越高,尸檢時檢測到對應蛔蟲的概率越高。蟲卵的排出以及在糞便中的分布是變化的,受雞的年齡、免疫力、應激、晝夜波動等因素的影響。雞群中真實的感染壓很難確定。如果雞體內只有未成熟的幼蟲(不排蟲卵),且樣本未被正確采集或運輸,檢測結果可能會出現假陽性。另外,雞蛔蟲和雞異刺線蟲的蟲卵在外形上很相似,容易導致雞異刺線蟲的流行率被低估,因為其平均EPG計數通常較低。
3 ?驅蟲策略
邏輯上需要通過連續治療來降低寄生蟲的感染壓。驅蟲策略可以通過三種方式實施。
● 通過尸檢和糞便檢查對雞群進行定期(間隔6個月)監測,以確定存在的寄生蟲類型及其對應的蟲卵排出。雞需要被撲殺,且調查需要耗費大量人工。上述關于采樣和診斷的要點也需要考慮。通過這種重復的分析,獸醫可以提出有效防控蛔蟲病的方式:是再評估還是立即驅蟲?但該方法進行驅蟲治療通常較晚。
● 根據之前對特定雞場的蛔蟲調查、雞舍條件、雞群健康狀況、雞的品種和年齡,在確診前制定常規方案。有時,在轉群前需要對小母雞進行驅蟲,以盡量減少蛔蟲的引入,接著根據局部免疫力的發展,按照不同的時間間隔對蛋雞或種雞進行驅蟲(圖1)。如果雞場的發病史顯示,蛔蟲感染通常在較晚的階段開始,那么可以相應地調整驅蟲方案。
● 等待臨床癥狀:不建議采用這種方法,因為在最初的臨床癥狀出現之前,已經發生了嚴重損害。
4 ?成功驅蟲案例
芬苯達唑屬于苯并咪唑類驅蟲藥,是一種對蛔蟲病有效的分子。到目前為止,尚未發現雞蛔蟲對芬苯達唑具有耐藥性。
苯并咪唑不溶于水,為了克服這一問題,Huvepharma公司開發了一種基于獨特納米懸浮技術的產品——Gallifen口服混懸劑,粒度非常小,配合所選擇的輔料,有助于在配比器和散裝罐中實現極好的均勻性(圖2)。因此,該混懸劑具有較好的有效性、安全性和易用性。
● 有效性:均勻性使每羽雞可以獲得合適的劑量。
● 安全性:配比器管子上的過濾器、飲水線或乳頭上未發現沉淀和堵塞。
● 易用性:使用方便,準備時間短。不需要耗時的預稀釋步驟和額外的攪拌。
Gallifen口服混懸劑被許可用于治療雞群中常見的蛔蟲病,治療期為5 d。
一些試驗通過測定治療后成蟲的數量,研究了Gallifen口服混懸劑對雞蛔蟲、雞異刺線蟲和毛細線蟲的有效性。低劑量的Gallifen口服混懸劑對雞蛔蟲和雞異刺線蟲的有效性分別為100%和99.4%。高劑量的Gallifen口服混懸劑對毛細線蟲的有效性為99.1%(圖3)。
5 ?結論
散養系統會導致蛔蟲感染的再次出現。戰略性驅蟲策略有助于提高家禽場的生產力和盈利能力。活性化合物的選擇和產品配方是關鍵。
Gallifen口服混懸劑(芬苯達唑)提供了一種獨特的納米混懸技術,根據雞場存在的蛔蟲種類可選擇兩種劑量進行飲水給藥。這種獨特的配方確保了成功防控蛔蟲感染的有效性、安全性和易用性。
原題名:Successful management of roundworm infections in chickens(英文)
原作者:Lieven Claerhout(Huvepharma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