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社交媒體在維系青年群體異地戀親密關系中的作用

2023-07-25 05:15:29趙夢琪李千駒
北京青年研究 2023年1期
關鍵詞:微信

趙夢琪 李千駒

摘 ?要:?將親密關系的維系放置在微信環境中進行考察發現: 微信通過聊天界面、斷連方式、產品定位以及產品設計風?格四個方面塑造了一種平等化、低穩定性、理性的交流溝通環境,?從青年用戶群體的使用體驗來看,?通過微信這一工具所獲?得的情感體驗是理性的, 對親密關系區分度不強,?有時還會帶來關系邊界模糊的困擾。微信在維系異地戀親密關系過程中必不可少,但作用有限,親密關系雙方應理性把握。

關鍵詞: 異地戀??親密關系 ?微信??社交媒體

隨著信息網絡技術的發展, 社交媒體已滲入到人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相關數據顯示, 截至 2021?年?12?月,?即時通信用戶使用率為?97.5%,用戶規模達?10.07?億。[1]即時通信工具主要滿足用戶交流互動的?社交需求,作為國內最受歡迎的社交媒體應用,微信顯示出了高水平的時長黏性。[2]本文以微信為例,通過?將親密關系的維系放置在微信環境中進行考察,對社交媒體在親密關系維系中的作用開展研究,試圖對當?代青年婚戀交友的行為模式進行理性關照。

一、文獻綜述與研究對象

媒介與人類一直以來都有著緊密聯系,隨著工業化、城市化、交通和通訊技術的發展,人與人之間親?密關系?1 的維持也越發依賴于媒介。[3]互聯網和社交媒體的出現為親密關系的展開和維護提供了新的可能。?網絡空間能夠提供一種獨特的環境,個人能夠在其中嘗試與他人交往,并將與他人的親密關系進行公開[4],?或是宣告關系的破裂。[5]有研究者通過調查發現,社交媒介在親密關系發展的各個階段中均起到工具性(傳?遞信息)和情感性(交流感情) 的雙重作用,?并能夠通過社會距離、權力博弈等不斷建構親密關系的新形?式,進而成為影響伴侶雙方交往互動的力量。[6]

但是, 社交媒體之于親密關系就像一把雙刃劍。?一方面, 社交媒體的可供性(Availability)、可及?性(Accessibility)和移動性(Mobility)能夠為親密關系的構建提供幫助。有研究者認為,雖然在網絡交往過程中,?伴侶雙方之間的互動缺乏一定的社交線索,會導致缺乏人情味的交流,?但互聯網能夠提供?更多與他人聯系的機會,?并且會在某些時候會比面對面交流更私人、更親密。[7]除此之外,個人還能夠通?過社交媒體更好地進行自我表露,從而更好地提升伴侶之間的親密感。 [8]另一方面,社交媒體上的愛情由?于缺乏穩定性和承諾感,?呈現出一種“液態化”的趨勢。[9]有研究者通過對情感學習社群進行研究發現,?由信息和通信技術中介的親密關系所呈現出麥當勞化和游戲化的趨勢,?可能會導致親密關系落入過度同質?化和物質化傾向以及虛情假意的陷阱。[10]而在基于現實基礎上,由于各方面原因而導致的異地戀中,人們?通過對于社交媒體的“馴化”,去克服傳播中由于身體缺席所帶來的焦慮,為社交媒體功能賦予了新的意?義,?但即便如此, 也并沒有完全解決身體缺席帶來的焦慮,反而會引發一系列新的問題。[11]與此同時,有?研究者發現,?由于社交媒體為身體親密關系實踐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即通過將人與人之間的“我-你關?系”(I-Thou relationships)變成“我-它連接”(I-It connections)2?,從而承擔了人們想要逃避情感的?同時獲得戀愛體驗的社會想象,使得親密關系構建目的由主體間對話變成了滿足個人需要,從而導致親密?關系不再是主體間的社會性互動,而是成為主體對客體的消費,并且親密雙方是互為主客體。[12]

總之,社交媒體的出現改變了親密關系開展和維持的方式, 也促成了當代青年獨特情感體驗的形成。?以往的研究重在探討社交媒體對于親密關系的影響,但缺乏對于具體技術環境的考察和用戶情感體驗的相 關研究。本文將結合微信相關的功能界面,對所收集到的調研數據進行深入研究, 并從用戶體驗的角度分 析微信在維系青年群體異地戀親密關系中的作用。

二、數據收集與調研方法

本研究所收集的質化數據主要來自訪談內容,其中包含?1?名男性和?7?名女性被訪者(見表?1)。本研究?的相關數據收集和使用均獲得了被訪者的同意,并對所有被訪者進行了匿名化處理。

在訪談對象選擇方面,筆者將在一段情感關系中,既有線下相處經驗,又有純粹線上相處經驗,并且?各個階段時間均不低于兩個月者作為本次調研的對象。原因在于,?根據現象學的啟示,?在場和缺席兩者之?間具有同一性,兩者均指向同一對象,即“我們在領會某事物的在場之時,我們恰恰是把它領會成并非缺?席的:如果我們要察覺到在場者,那么就必須存在著它的可能的缺席之視域。”?[13]?因此,感受過兩種相處?方式者能夠通過其切身經歷,?獲得身體在親密關系中的在場與缺席兩種體驗,以及由于身體缺席而帶來的?在線上相處過程中對技術在場的強烈感受。

在調研方法選擇上,主要采取焦點小組座談和深度訪談的方法。這是由于情感生活作為極具個人私密?性的生活經驗,?如果采取問卷調查的方法,很難獲得真實情況,而焦點小組訪談和深度訪談能夠通過與被?訪者進行互動, 與其在情感上建立聯系,?從而使被訪者能夠更加坦誠地自我披露。

三、微信功能界面分析

何塞·范·迪克和托馬斯·波爾認為,社交媒體最重要的邏輯之一便是互聯性(connectivity),即?在社交媒體生態系統中,雖然用戶擁有一定的主動性,但平臺本身所具備的特性仍然會介入(medicated)到?用戶的活動之中,并決定用戶之間連接的方式。[14]本文選取在建立和維系強關系最具代表性的社交軟件——微?信作為研究對象,?并通過對微信界面采取一種“漫游方法”3(walkthrough method),從聊天界面、斷連?方式、產品定位和產品設計風格四個方面對微信的相關功能界面進行較為全面的分析,從而考察在具體的?技術環境中,微信是如何對親密關系的構建和維護產生影響的。

(一)聊天界面:人際關系的平等排序

本文所指的聊天界面是在微信界面中具有人際傳播功能的界面頁, 其中包含顯示聊天記錄的“微信”?界面、通訊錄界面、聯系人資料界面以及聊天框界面四個部分。

“微信”界面所展示的是用戶與他人進行交流的聊天記錄。一般情況下, 聊天記錄將以列表的方式,?按照時間先后順序進行排序。用戶也可以將部分聊天記錄置頂,以實現凸顯對話重要性的效果。但如果需?要置頂的對話較多,?仍要按照時間順序進行排列, 因此關系親密度區分效果并不明顯。

在通訊錄界面,?用戶的所有聯系人按音序列表式排列,?但用戶能夠設置星標好友, 從而使其與普通聯?系人進行區分。同樣,?星標好友也是按照音序進行排列。除此之外,?用戶能夠通過左劃具體的聯系人昵稱?欄進行備注,從而體現與該聯系人之間的關系親密程度。

聯系人資料界面包含備注和標簽、朋友權限、更多信息(包含共有群聊和好友來源)、發消息和音視?頻通話等功能。而左上角的資料設置界面除以上功能外,還具有推薦好友、設為星標好友以及刪除、拉黑?和投訴等功能。在其中,設置標簽、備注以及朋友權限是能夠對關系進行區分的功能,但這種區分僅能夠?對關系親疏進行大致的區分。其原因在于除了備注設置以外,設置朋友權限和標簽的主要目的并不在于實?現用戶間親密程度的區分,而是在于通過選擇是否向相關聯系人開放朋友圈訪問權限的方式,實現對于用?戶的隱私保護。

在聊天框界面,?用戶能夠采用多種方式與相關聯系人進行交流。但相較于文字輸入,其他功能的執行?需要用戶更進一步的操作,即用戶在微信中使用除文字輸入和表情外的其他功能時,需要點擊切換語音輸?入和工具折疊的功能按鍵才能夠找到并使用其他功能。“人性能供性”(manual affordance)理論表明,?當人工制品明顯地打造得適合人類的手或身體時,?人類便能夠發現操作它們的方法,不需要任何書面說明。[15]?在微信的聊天框界面中,有關文字輸入的功能按鍵的大小占據了尾端功能欄的絕大部分,凸顯了文字交流?形式的重要性。這一點也得到了訪談者的肯定:所有的訪談者(n=8)均在訪談中承認,自己在使用微信?進行線上戀愛時,最常使用的溝通方式就是文字交流。

綜上所述,微信的聊天界面在人際關系排序上呈現出平等化的特征,關系親密度顯示與區分只能通過置頂、設置星標好友以及修改備注進行。同時,?微信聊天框界面總體設計使得文字交流形式更為突出。這?兩個特征體現了以下兩種邏輯的暗合:第一,由于關系親密度成為非主要因素而被納入設計考量之中,因?此微信所呈現的人與人之間的連接在形式上是平等的、無差異的。第二,微信以文字交流為主要溝通形式,?但其存在著清楚表達與簡潔性之間、 即時回復與時間成本之間的雙重矛盾[16],這將會對親密關系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這一點在訪談中也得到了證實,?例如受訪者 Luna 就表示,在線上進行交流的過程中, 由于?懶得打字、語音留言又難以言全等原因,很多事情都無法與對方進行分享,由此造成了雙方之間關系的疏離。

(二)斷連方式:親密關系結束的快速與輕易

如果說微信界面的設計暗示了人與人之間的連接是平等的、無差別和無等級的,那么微信的黑名單、 刪除好友等功能則促成了用戶之間更為輕易地斷連。

與現實中的“絕交”行為相似,微信拉黑和刪除好友被認為是對親密關系最直接的否定行為,被賦予?了嚴重的負面意義。[17]但與現實不同的是,微信中的“斷連”行為較現實而言,?更為輕易和徹底, 即用戶?只需進入聯系人名片左上角的資料設置界面,便可選擇將聯系人加入黑名單或一鍵刪除。這種斷連的輕易?性在訪談中得到了證實,?例如受訪者?Mable?就認為,由于溝通雙方隔著屏幕和地理距離,只要通過拉黑好?友的方式,“想要消失在對方世界里成為了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值得注意的是,?拉黑和刪除也不一定就意味關系的破滅。在某些特定場景中,拉黑和刪除好友成為了?緩沖親密關系雙方矛盾的一種手段。在受訪者 Moon 看來, 在吵架的時候,親密關系雙方通過拉黑功能,?既能夠“撒氣”,也能夠避免雙方在氣頭上說出傷人的話, 從而給雙方提供冷卻情緒的時間。

(三)產品定位:不安感和過度連接的難以顧及

微信總裁張小龍在 2016 年的微信公開課上闡述了微信生態三大理念:?第一,微信是工具而非平臺,?其主要功能是便捷的社交溝通工具。第二,?一款好用的工具對用戶而言是“用完即走”的,?要做到適時出?現。第三,?產品要懂得做減法, 不要過度消費用戶熱情。 [18]?由此可見, 微信的初衷在于研發出一個工具性?質的社交軟件,?其主要功能在于連接。

微信的產品定位塑造了兼具即時性和異步性的交流環境,因此用戶在發送信息時,實時回復的強迫感?消失,交流也會更加平等自然。[19]但這一特性也可能會導致親密關系雙方之間不安感的產生。在受訪者?Wendy?看來,“有的時候,他突然就不回復你了,也不告訴我(他)?在干什么,就會讓我很不安。”

另外,用戶在平臺的誘導下不斷擴張自身社交連接的行為, 將會造成人與人之間的“過度連接”,從?而加劇人們的社交負擔。?雖然從情感溝通、社會支持、社會資本等角度看,?強關系、強互動或許能給人們?帶來更多回報,但過多的強關系線索、過于頻繁的互動,又容易使人們產生倦怠,甚至某些時候讓人“窒?息?”。[20]部分訪談者(n=4)認為,在忙碌的時候接收到來自戀人的大量信息,會造成一定的負擔和壓力,?并容易因此對對方產生負面情緒。

(四)產品風格:情感交流的理性感受

從產品風格來看,微信界面設計簡約、平面化,核心配色是“黑白灰”,“綠”作為小面積點綴。微信?的整體色彩和設計風格,都給人一種理性、嚴肅和簡約的感覺,對于親密關系雙方而言缺乏浪漫的體驗, 不利于情感的維系。

總之, 通過對其功能界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微信作為社交溝通的一種手段快捷有效,但對于親密關系?的建構和維系來說,?難以滿足所需,?有時還會產生消極的影響。

四、用戶體驗

以上分析可以得出一項核心結論:微信的界面設計使得用戶與他人之間的聯系更為平等,但是由于關?系類別難以區分、更容易造成斷連等原因,可能會給親密關系帶來負面的影響,既有的研究往往從全局的、?總體的角度去對這種影響進行概括式描述。在這一部分之中,?我們將從用戶的角度出發,考察他們對于這?種線上和線下情感實踐之間差異的具體感受。

(一)主觀感受:理性化的親密關系

大部分受訪者(n=7)均認為,通過對比自身在線上和線下戀愛過程中的情感體驗,線上的戀愛過程?會讓他們感到更加理性。Molly、Shelly?和?Luna?在討論中一致認為,線下與戀人接觸時,因為“會被沖昏?頭腦”,從而會感到雙方之間“什么難關都能戰勝”,但是一旦回歸線上,就會更理智地思考雙方之間存在?的現實問題和未來走向。訪談者?Mable?也對此進行了詳細的闡述:

實際上,去年我和前任在線下相處的時候發生了很多矛盾,這些矛盾如果放到我還在讀大學(和他保 持線上關系)的時候,我可能會更清晰地審視這些問題,但是我跟他(線下)在一起的時候,就好像喪失 了這種能力。即使(我)?當時很不開心,?也有想過分手了就解脫了,?但是自始至終我都沒有做出這個決定。?(Mable,女,?25?歲,雜志社記者)

而在受訪者 Wendy 看來,?理性在于雙方會避免過于情緒化的用詞,“在線上的時候會更加仔細地思考?自己的言論,特別是在傳遞負面情緒的時候,要斟酌一下自己的用詞,避免太直白的表述,因為文字看起?來很冰冷”。

(二)情感定位:現實親密關系的虛擬投射

有學者認為,社交網絡提供的持續接觸與身體接觸的方式類似,人們能夠通過不斷更新的原料(feed)?來檢測情緒。?[21]但筆者發現,?大部分訪談者(n=7)認為線上的戀情只能作為現實親密關系的虛擬投射,?是出于對距離和現實因素的考量所達成的妥協。對他們而言,線上的親密關系體驗永遠無法替代線下的真?實情感體驗。這種虛擬感的構成原因主要在于:第一,社交媒體無法提供線下交流的真實感。第二,?線上?親密關系缺乏與現實因素的聯系。

關于社交媒體無法提供類似于線下交流的真實感方面,?受訪者?Don?認為,通過微信視頻與戀人進行聯?系時,雖然能夠看到對方,但是由于卡頓和延遲等原因,面對面溝通的真實感將會被進一步削弱。而受訪?者?Phil?則認為視頻中所呈現的戀人形象是不夠真實的,“因為角度、燈光等原因,?再加上可能處于室內環?境,人的穿著比較隨意,?從而讓人感覺(視頻中的人)沒有現實中那么好看了。”

在受訪者?Wendy?看來,線上視頻無法營造線下面對面交流的真實感,其原因則是在于長時間的線上視?頻使人難以集中精力。“拿著手機的時候,可以一邊刷淘寶一邊聽對方講話,但是在線下的時候,他肯定?不可能會在聆聽我傾訴的時候玩手機。”受訪者?Shelly?則認為真實感的缺乏在于同一行為線上和線下之間?給人的感覺并不相同,對此她進行了詳細闡述:

其實我前任是很愛撒嬌的類型。當時在線下的時候,他一撒嬌我就覺得什么都可以原諒他了。但是轉到線上(看不到本人)?的時候,就會覺得之前告白帶來的感動都沒有了,撒嬌這個行為就會失去線下時所?具有的效果,變得沒那么有用了。(Shelly,女,?22?歲,學生)

在缺乏與現實的聯系方面,有研究曾發現,在線交談中人們傾向于將對方理想化, 這有可能會導致一?方錯誤地保持著一種對另一方的理想化觀念。[22]受訪者?Mable?對此深有體會。在她看來,線上所展示的自?我形象是不完全的,形象的塑造完全取決于對方的語言表達能力,因此會使個人產生這樣一種錯覺,即他/她?好像很懂我。

這種與現實聯系的缺乏還體現在線上交往缺乏現實語境方面。受訪者 Moon 認為, 只有考慮到現實的?因素, 情感才能夠長期維持,?而線上維持的親密關系只是雙方最后為了轉移成為線下交往所做的鋪墊。受?訪者?Don?也持有相同觀點,他認為線上的狀態無法涵蓋戀愛關系的所有層面,現實的復雜因素是無法通過?網絡得到完全體現的。

(三)干擾困惑:親密關系類別的邊界模糊

筆者通過訪談發現,部分訪談者(n=4)認為,長時間的線上親密關系,會讓他們模糊朋友和戀人之?間的邊界,?從而感受不到兩者之間的差異。受訪者?Molly?對此有一段敘述她和女友之前發生矛盾的故事:

我記得那是我倆快分手了的時候,?當時她就問我,和她在一起時到底還能不能感到開心。我就說能,?并表示每天和她打電話或聊天的時候我都感到很開心。?然后她就反駁我,說別騙自己了,你和好朋友聊天?也會感到一樣的開心。?(Molly,女,?22?歲,學生)

受訪者?Wendy?對此也深以為然,她認為線上表達親密的方式就只有不停地聊天,發圖片,發朋友圈等,?會讓人覺得兩個人之間的相處模式與朋友無異。

值得注意的是, 大部分的訪談者(n=6)認為,線上所體會的情感體驗并不如線下所得到的情感體驗?那般強烈。對他們而言,雙方通過微信而進行的情感交流,在大部分時間內,更像是一種為了維持這段關?系而進行的必要實踐。

五、結論

本文通過把親密關系的維系放置在微信的具體技術環境下進行分析,更為具象地考察了社交媒體在維?系異地戀親密關系中的作用。筆者認為,微信的界面設計講求平等化,追求簡潔和理性,更注重文字交流?形式。由于微信在設計之初秉持“熟人哲學?”碎片化、縫隙化的交流理念,?決定了微信雖然滿足多種類型?感官同時卷入,但卷入程度卻不深浸,屬于一種淺表卷入狀。[23]從青年用戶群體的感受來說,線上的情感?體驗是理性的,?極少能夠帶來強烈的感情體驗,有時還會帶來關系邊界模糊的困擾。通過微信進行的情感?交流,最終只是現實關系的虛幻投射,只能作為關系維系的一種手段。因此,青年朋友在通過社交媒體維?系異地戀親密關系時應保持清醒的認識,?注意揚長避短。

注釋:

1.親密關系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親密關系強調的是關系雙方的相互依賴程度,?其范圍不局限于戀人、夫妻關系,?也可?以指家人、朋友之間的關系,?是一種雙方依賴程度很深的關系(close relationship)。而狹義的親密關系指的是伴侶關系?(intimate relationship),僅包含浪漫關系和夫妻關系。本文所探究的異地戀親密關系屬于狹義的親密關系中的浪漫關系。

2.在馬丁·布伯看來,人與人之間存在著兩種原初關系,?即“我—你?”(I-Thou)和“我—它?”(I-It)。其中,“我—你”代?表著一種平等和交融的關系,而“我—它”則代表著一種對立和利用的“關系”。馬丁·布伯認為,“我—它”并不能算得上?是一種真正意義上的關系,只是主體對于客體的經驗和利用,而現代科學將這種關系推到極致,從而導致人對于自然,甚至?對于他人的過度利用。這一概念來源于:(德)布伯,馬丁: 《我與你》,陳維鋼譯,?商務印書館,2015?年版,第?3?頁。

3.這種方法通過瀏覽應用程序的注冊、日常使用和賬號刪除等方式識別應用程序的功能、功能中嵌入的文化值及其語境,從?而突出應用程序的預期目標、運營模式和治理方法,并形成一套理想使用的預期, 有助于探究技術如何引導用戶行動。這一?方法借鑒?Light, B. , Burgess, J. , & Duguay, S.The Walkthrough Method: An Approach to the Study?of Apps. New?Media & Society, 2018,20(3):881-900.

參考文獻:

[1]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第?49?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2022?年?2?月?27 日。

[2]安珊珊:《2020?年中國社交媒體用戶使用行為研究報告》,《傳媒》,2021?年第?14?期。

[3][10]葉韋明、侯忻妤:《親密關系的麥當勞化與游戲化:情感學習社群的網絡民族志研究》,《浙江學刊》,2021?年第?3?期。?[4]Ito,M?等:《Hanging out, messing around, and geeking out: Kids living and learning with new media》,The MIT?press,2013?年版,第?117?頁。

[5]董晨宇、段采薏:《我該選擇哪種媒介說分手 復媒體時代的媒介意識形態與媒介轉換行為》,《新聞與寫作》,2018?年第?5?期。?[6]李華偉、徐開彬:《信息滲透與權力博弈:社交媒介在青年親密關系中的作用研究——基于關系發展的階段理論》,《中國 青年研究》,2022?年第?6?期。

[7]Whitty,M.T.(2008).?Liberating?or?debilitating??An?examination?of?romantic?relationships,?sexual?relationships

and friendships on the Net. Computers?in Human Behavior.24(5),1837-1850.

[8]Chambers,D: Social?Media?and?Personal?Relationships,Palgrave?Macmillan,2013?年版,第?121?頁。?[9]董晨宇、段采薏: 《傳播技術如何改變親密關系——社交媒體時代的愛情》,《新聞與寫作》,2018?年第?11?期。?[11]胡陽: 《基于扎根理論的大學生異地戀媒介使用研究》,《新媒體研究》,2020?年第?15?期。

[12]田林楠:《在自由與安全之間:社交媒體中介下的親密關系》,《社會發展研究》,2021?年第?2?期。

[13](美)羅伯特·索克拉夫斯基:?《現象學導論》,張建華等譯,上海文化出版社,?2018?年版,第?35?頁。

[14]Van Dijck J, Poell T.(2013).Understanding social media logic. Media and?communication,?1(1),?2-14.?[15](美) 艾倫·庫伯等:?《交互設計精髓》,倪衛國等譯,電子工業出版社,?2015?年版,第?273?頁。

[16]張美靜:《人際傳播的符號回歸——網絡表情符號?emoji?在社交媒體爆紅的因素分析》,《新聞愛好者》,2015?年第?12?期。

[17]董晨宇、段采薏: 《反向自我呈現:分手者在社交媒體中的自我消除行為研究》,《新聞記者》,2020?年第?5?期。?[18]王治國、汪昊:《媒介進化論視角下的微信傳播功能——基于微信的?27?次改版升級》,《新聞戰線》,2017?年第?18?期。

[19]詹恂、嚴星: 《微信使用對人際傳播的影響研究》,《現代傳播》,2013?年第?12?期。

[20]彭蘭: 《連接與反連接:互聯網法則的搖擺》,《國際新聞界》,2019?年第?2?期。

[21]Papacharissi?Z.,?Gibson?P.L.:Fifteen?Minutes?of?Privacy:?Privacy,?Sociality,?and?Publicity?on?Social?Network?Sites,Springer,2011?年版,第?75?頁。

[22](英)亞當·喬伊森:《網絡行為心理學——虛擬世界與真實生活》,任衍具、魏玲譯,商務印書館,2010?年版, 第?85?頁。?[23]李暢: 《媒介環境學視域下微信的傳播偏向研究》,《西南民族大學學報》,2018?年第?6?期。

The Role of Social Media in Maintaining the Intimacy of?Long-distance Relationships among Young People

——Take WeChat as an Example

Zhao Mengqi ???Li Qianju

Abstract:?After?the?investigation?of the?maintenance?of intimate?relationship?in?WeChat?environment,?it?is?found?that:?Wechat?has created an equal, low-stability and rational?communication?environment through?four?aspects:?chat?interface,?disconnection mode,?product positioning?and product?design?style.?From the?experience?of young?user?group,?the?emotional?experience?obtained?through?WeChat?as?a?tool?is?rational,?the?distinction?between?intimacy?is?not?strong,?and?sometimes?even?brings?the?confusion?of blurred?relationship boundary.?WeChat?is?essential?in maintaining intimate relationships?in?long-distance relationships,?but?its?role?is?limited,?and?both?sides?of?intimate?relationships?should?grasp?it?rationally.

Keywords:long-distance relationships; intimate relationship; WeChat; social media

責任編輯 王文影

猜你喜歡
微信
微信
微信
微信
微信
微信
微信
微信
微信
微信
微信
主站蜘蛛池模板: 97一区二区在线播放| 高h视频在线| 国产成人一区| 亚洲男人的天堂网| 国产高清精品在线91| 久久亚洲高清国产| 中文纯内无码H| 精品一区二区无码av| 一级爱做片免费观看久久| 人禽伦免费交视频网页播放| 伊人色天堂| 国产在线专区| 婷婷亚洲视频| 日韩不卡免费视频| 在线欧美国产| 久久精品国产免费观看频道| 欧洲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高清国产三级囯产AV| 喷潮白浆直流在线播放| 欧美a在线看| …亚洲 欧洲 另类 春色| www.av男人.com| 久久国产亚洲欧美日韩精品| 911亚洲精品| 2020精品极品国产色在线观看| 91外围女在线观看| 精品在线免费播放| 亚洲日本一本dvd高清| 亚洲精品第五页| 人妻一区二区三区无码精品一区| 精品人妻无码区在线视频| 日韩免费视频播播| 国产精品亚洲精品爽爽| 在线免费观看AV| 久草国产在线观看| 亚洲综合网在线观看| 狠狠色狠狠色综合久久第一次| 亚洲国产系列| 成人一级免费视频| 亚洲清纯自偷自拍另类专区| 亚洲精品黄| 国产日韩丝袜一二三区| 精品自窥自偷在线看| 亚洲精品午夜天堂网页| 亚洲欧洲自拍拍偷午夜色| 伊人久久精品无码麻豆精品 | 久久婷婷综合色一区二区| 亚洲成人免费看| 粗大猛烈进出高潮视频无码| 国产精品成人一区二区| 99久久精品国产麻豆婷婷| 国产成人福利在线视老湿机| 国产玖玖玖精品视频| 国产精品55夜色66夜色| 亚洲色图欧美一区| 国产精品极品美女自在线看免费一区二区| 久久精品中文字幕免费| 国产在线观看第二页| 亚洲视频欧美不卡| 亚洲精品麻豆| 91精品综合| 黄色福利在线| 国产成人啪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在线永久在线视频2020| 欧美精品H在线播放| 亚洲日韩每日更新| 亚洲综合中文字幕国产精品欧美 | 欧美日一级片| 国产综合无码一区二区色蜜蜜| 一区二区三区高清视频国产女人| 毛片免费观看视频| 亚洲日韩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人| 狠狠久久综合伊人不卡| 欧美福利在线播放| 日本精品视频一区二区| 欧美精品综合视频一区二区| 欧美区一区| 成人免费黄色小视频| 亚洲欧洲日产国产无码AV| 狠狠操夜夜爽| 嫩草国产在线| 亚洲一区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