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 宏
(南通職業大學,江蘇 南通 226001)
機電一體化技術是在信息論、控制論和系統論的基礎上融合機械技術、計算機與信息技術、自動控制技術與微電技術相為一體的應用技術。先進制造業主要體現生產的自動化和信息化,因此機電一體化技術是先進制造業的核心技術。隨著制造業的快速發展,對機電一體化專業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長,如何培養適應當前工業化發展的機電一體化專業人才成為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但是職業院校機電專業人才培養存在以下問題:專業教學標準和崗位職責、職業標準對應度不夠緊密;企業參與學校教學的深度不夠,往往只體現在實習和就業上,學校師資水平和教學條件需要提高;課程評價方式沒有參照職業資格考試標準,企業也沒有參與。這些原因導致培養的學生和企業崗位要求有差距。致使學生在畢業后往往不能勝任實際工作中的需要,也給制造業的發展帶來了不小的挑戰。
針對機電專業教學中出現的“專業教學標準和職業標準對應度不夠緊密;企業參與學校教學過程的深度不夠,學校師資水平和教學條件需要提高;課程評價方式沒有參照職業資格考試標準,企業也沒有深度參與”這三個問題,在教育部工學結合教學改革的方向指引下,我校開始嘗試引進和吸收德國AHK 理念,以期實現對機電一體化專業人才的高質量培養。AHK理念強調實踐教學、產學研結合以及培養與市場需求緊密對接的機電一體化專業人才[1]。借鑒和吸收AHK理念,職業院校機電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得以進一步完善和優化,能夠更好地適應當前工業發展的需要。
AHK 是德語“Arbeiten,Handeln,Kooperieren”縮寫,翻譯成中文是“工作、行動、合作”。AHK 理念是德國職業教育成功的關鍵之一,是德國工業強國的一項核心技術。
AHK 教育理念是在德國經濟崛起和職業教育的不斷改革發展中形成的。隨著德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人才的培養成為一個重要的問題。為了培養出適合德國工業發展的人才,德國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其中就包括了AHK 教育理念。
AHK 教育理念的核心內容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工作導向。AHK 教育理念注重學生學習實踐經驗,尤其是通過實踐中學習,將學習與實踐相結合,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和實際能力。
行動導向。AHK 教育理念重視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自我發展能力,強調學生在學習中要始終保持學習熱情和探究精神。
合作導向。AHK 教育理念強調團隊合作和跨學科合作,鼓勵學生之間的交流和合作以及學生與教師之間的合作。
AHK 教育理念在德國職業教育中的應用主要體現在德國的職業資格教育體系中。在這個體系中,AHK 的機電一體化職業資格考試是其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德國的職業資格教育體系是通過職業資格教育法律來規范的。這個體系以職業資格為核心,將職業教育與職業培訓相結合,形成了職業資格教育的完整體系。在這個體系中,AHK 的機電一體化職業資格考試作為一項重要的職業資格認證考試,被廣泛應用于德國的職業教育和培訓領域[2]。
德國的職業資格教育體系強調職業實踐和實際工作經驗的重要性,因此,AHK 的機電一體化職業資格考試也是基于實踐經驗的。考試內容包括技能測試和理論考試兩部分,技能測試主要是考查學生在機電一體化領域的實際操作技能,而理論考試則主要考察學生的專業知識和理解能力。通過AHK 的機電一體化職業資格考試,學生能夠獲得權威認證的職業資格證書,這對于他們進入職場和職業發展都具有重要的意義。同時,這種基于實踐經驗的職業資格教育體系也能夠更好地滿足職場對于機電一體化領域人才的需求,促進了德國的經濟發展。
總之,AHK 教育理念在德國職業教育中的應用,特別是在機電一體化領域的職業資格教育中的應用,得到了德國政府和企業的廣泛認可和支持。
AHK 教育理念在中國高職院校機電一體化專業的應用前景是廣闊的。隨著國內機電一體化技術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企業對機電一體化人才的需求也在逐步增加。而機電一體化專業的培養目標也從單一的機械制造向著更綜合、全面的方向發展,包括自動控制、電氣工程、機械設計、制造等多個方面的知識和技能。
采用AHK 教育理念可以更好地實現機電一體化專業的培養目標。在教學中,學生將從課堂中學習基礎知識,并在實驗室中應用這些知識。通過與行業合作,學生可以接觸到真實的工作環境和實際的工程問題,并且在企業中實習。這種實踐教學的方式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和技能,增強其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另外,采用AHK 教育理念還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適應未來的工作環境。由于機電一體化專業涉及的領域廣泛,學生需要具備跨學科的能力,不僅要掌握機械、電氣、控制等基礎知識,還需要具備跨學科的綜合能力。AHK 教育理念強調實踐教學、行業合作以及跨學科能力培養,可以更好地滿足這一需求。因此,AHK 教育理念在中國高職院校機電一體化專業的應用前景非常廣闊。它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和技能,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更好地適應未來的工作環境,也可以滿足企業對機電一體化人才的需求。
機電一體化專業是一種相對較新的職業教育專業,尤其是隨著高新技術的發展,機電一體化專業所培養的人才在市場上的要求也越來越高[3]。然而,由于歷史原因以及專業本身的特點,機電一體化專業在教學方面還存在一些問題。
目前大多數高職院校機電一體化專業的教學模式以傳統的教師授課為主,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缺乏多元化的教學方式和實踐環節,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實踐能力,也難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際應用能力。
由于機電一體化專業涉及多個領域,如機械、電氣、自動化等,教學內容需要及時更新與調整。但是,現有的教學內容大多停留在理論層面,缺少與實際應用相結合的課程內容和教學案例,使得學生在畢業后很難適應實際工作需要。
由于教學條件和師資水平等方面的差異,不同高職院校機電一體化專業的教學質量參差不齊,有些學校的教學設施和實驗室設備落后,師資力量不足,教學效果不盡如人意。
在機電一體化專業的評價體系中,單一的考試成績并不能全面地反映學生的能力和實際水平,容易造成對學生的不公正評價。缺乏科學的評價體系和方法,也難以促進學生自我發展和提高。
綜上所述,機電一體化專業的傳統教育模式存在諸多問題和不足,需要探索新的培養模式,結合AHK教育理念和德國的職業教育經驗,構建符合我國實際的機電一體化專業教育體系,培養更多符合市場需求的優秀人才,以適應快速發展的現代工業需要。
和AHK 及企業合作,參照AHK 機電一體化工職業標準,將德國職業學校教學計劃中13 學習領域教學內容和要求,融入機電專業原有課程體系。根據中國高職專科層次特點和企業崗位要求,加入素質類課程(思政、高數、英語、計算機)、機械設計類課程(機械設計基礎、三維軟件設計)和行業崗位能力培養課程。在培養方式上,校企合作,工學三交替,聯合培養。
在課程過程評價、企業工作評價的基礎上,和德國AHK 機電一體化考試相結合,學生畢業時將同時獲得德國AHK 機電一體化工證書和高職畢業證書。最終,研制成功吸收德國AHK 職業標準、兼顧中國高職教育特點和中國企業崗位要求的機電一體化專業教學標準。
針對校企合作深度不夠等問題,結合學校教學特點和企業崗位需求,聯合制定教學標準和課程標準。分清各自職責,學校負責基礎知識、基本素質和基本技能的培養,企業負責崗位技能和崗位綜合能力的培養。在教學實施上,在第一、二、三學年,分別在第一學期、第三學期、第五學期和第六學期在企業培訓,整個六年學校企業三交替輪換進行教學,培養符合企業崗位要求的高級技術技能型人才。
根據評價主體、評價場所和評價目的的不同,形成學校課程評價、企業崗位評價和職業資格考試三類評價,圍繞統一的機電一體化專業人才培養目標進行。圖1 是三位一體評價體系。

圖1 三位一體評價體系
產教融合的內涵特征主要體現在五個“融合”和三個“雙培養”。五個“融合”是:“教學目標和崗位要求融合”,根據崗位能力要求,確定專業培養目標:“教學標準和職業標準融合”,根據崗位能力要求和職業資格標準,確定專業教學標準:“教學項目和生產項目融合”,把崗位典型生產項目轉化成教學項目,確定課程標準:“教學過程和工作過程融合”,按照崗位工作工程實施教學:“考核標準和崗位標準融合”,依據崗位標準和職業資格標準,開展考核。三個“雙培養”是:“專任教師和兼職教師”雙培養:“學校教學和企業實踐”雙培養:“學校教師和企業導師”雙培養[3]。

圖2 五個“融合”和三個“雙培養”
在機電一體化專業教學中引入AHK 教學理念,實踐了“以就業為導向、以職業技能為核心、以實踐能力培養為重點”的培養模式,取得了一些顯著成果。
首先,教學模式變革,注重實踐能力培養,有助于學生的職業能力提升。傳統的機電一體化專業教學注重理論知識的掌握,實踐能力培養相對薄弱,難以滿足市場需求。而引入AHK 教學理念后,專業教學改變了過去注重“理論+實驗”的培養方式,采取“理論+實踐”相結合的方式,課程設置更加注重職業素養、工程實踐能力等方面的培養,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模式(如實驗教學、課程設計、工程實訓、實習等),有效提高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和職業技能水平,培養了更加符合市場需求的人才。
其次,教學資源共享,提高了教學質量。通過引進AHK 理念,機電一體化專業與德國工業企業合作,實現了教學資源的共享。教師可以在德國企業中了解到最先進的技術和設備,學生也可以通過企業實習了解到國外先進的生產管理和生產流程,提高了教學的質量。
最后,教學改革促進了機電一體化專業與企業的深度合作。通過與企業的合作,機電一體化專業教學改革中的實踐環節與企業實際生產環節相接軌,提高了學生的職業素養和實踐能力,有助于培養更符合市場需求的人才。同時,與企業合作,促進了校企合作關系的發展,有利于學校更好地服務地方經濟發展[4]。
在對機電一體化專業實施AHK 教學理念的教學改革后,需要對教學改革效果進行評估,以確定改革的有效性和可行性。評估主要分為兩個方面:一是對學生的學習成績和能力水平進行評估,二是對教師和教學模式進行評估。
4.2.1 學習成績和能力水平評估
在對學生的學習成績和能力水平進行評估時,可以通過考試成績、實驗成績、作業評估、實習評估等方式進行。評估的重點是比較改革前后學生的學習成績和能力水平的變化。通過數據分析和統計,可以確定教學改革對學生學習成績和能力水平的影響。如果改革對學生的學習成績和能力水平有顯著的提高,則說明教學改革是有效的。
4.2.2 教師能力和教學效果評估
對教師和教學模式的評估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資源等。評估的重點是確定教學改革是否能夠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和教學效果。如果教學改革能夠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和教學效果,則說明教學改革是可行的。評估方法可以采用教學觀察、教學反思、問卷調查等方式進行,通過對教師和學生的反饋,可以確定教學改革的實施效果。同時,在評估教學改革效果時,還需要注意一些潛在問題。例如,教學改革是否會導致學生學習負擔增加、學生學習壓力增大,教師是否能夠適應新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等。因此,在教學改革過程中,需要及時收集反饋,以便及時調整和優化教學改革措施,保證教學改革的順利實施[5]。
總之,教學改革的實踐成果和效果評估是教學改革的必要環節,能夠為改革的順利實施提供可靠的數據支持,同時也是評估改革效果的重要手段。
AHK 教學理念已經在中國的高職院校機電一體化專業中得到了初步應用,并取得了顯著的效果。但是,由于不同高校之間的差異以及不同教師之間的教學觀念不同,AHK 教學理念在機電一體化專業的應用程度還存在差異[6]。因此,未來需要繼續推廣AHK教學理念在機電一體化專業的應用,以確保該專業在全國范圍內教學質量的穩定提高。
機電一體化專業的特點在于其強調實踐和應用。因此,與企業的合作是十分必要的。未來應該加強高職院校與企業的合作,建立更多的實訓基地和實驗室,拓寬實踐教學和就業渠道。此外,還應加強與行業協會的合作,開展行業活動和研討會,以增強學生的行業素養和職業意識。
未來的機電一體化專業需要不斷創新人才培養模式,以提高教育的質量和水平。可以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方法,如項目式教學、跨學科教學、在線教育等。此外,還應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和教育教學能力。此外,還應充分發揮學科建設和科研工作的作用,引領機電一體化專業的學科發展。
總之,未來機電一體化專業的教育教學工作需要全方位的推進和改進。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培養符合社會需求的高素質機電一體化專業人才,推動機電一體化行業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