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陽
(晉能控股煤業集團挖金灣煤業公司,山西 大同 037031)
晉能控股煤業集團挖金灣煤業公司8107 工作面位于井田一盤區,東部與8105工作面采空區相鄰,南部與盤區北回風巷、主運輸巷、輔助運輸巷相接,西部尚未開拓,北部與張家墳村保護煤柱相鄰,對應上覆為侏羅系14#煤層古窯采空區。
8107 工作面可采長度1754 m,切眼長度200 m,回采煤層為山4#層,煤層平均厚度3.52 m,含三至四層夾石(0.08~0.30 m),煤厚變化穩定。煤層頂底板巖性見表1。

表1 8107 工作面回采的4#層頂底板巖性表
8107 工作面地質條件簡單,主要以中小斷層為主,工作面回采期間共計揭露F1、FS3、FS7、F133、F134等5 條斷層。其中,F1、FS3、FS7、F134等4 條斷層落差在1.0 m 以下,對工作面回采影響不大;F133斷層落差為1.8 m,傾角為54°,斷層從8107回風順槽670 m 里程牌前方7.0 m 處侵入工作面,斷層在運輸順槽670 m 里程牌前方48 m 處貫穿揭露,對工作面回采影響長度為64 m,斷層下盤為上升盤,揭露斷層后工作面底板往上1.5~1.9 m 范圍內為砂質泥巖,局部存在粗砂巖,巖體硬度高,對工作面回采影響大。
采用傳統強行破巖法過F133 斷層時存在兩方面問題:一是機械破巖量大,斷層下盤煤體損失大,回采后采空區存在大量遺煤;二是斷層與工作面斜交,直接過斷層時無法一次性揭露斷層,斷層從尾向頭逐漸揭露,揭露斷層時圍巖穩定性差,特別是端頭煤柱破壞嚴重,極易垮落。經研究,決定采取“旋轉調斜+抬底破頂”聯合回采工藝[1-5]。
旋轉調斜的目的是揭露斷層前使工作面人工形成偽斜,偽斜角度與斷層斜角一致,確保工作面一次性全部揭露斷層,為后期抬底留巖回采做準備。
1)F133 斷層侵入工作面后與工作面布置夾角為11°,頭順槽與尾順槽斷層揭露位置水平錯距為41 m。為了保證工作面調斜后與斷層平行,以工作面尾端為中心,對工作面進行旋轉,旋轉后頭部旋轉距離為41 m。
2)8107 工作面采用型號為SGZ-1000/2×855刮板輸送機,輸送機一次性最大彎曲角度為3°;采用MG800/2000-WD 型采煤機割煤,一次性最大割煤深度為0.8 m。采煤機割煤后,刮板輸送機在允許彎曲角度下,旋轉刮板輸送機最大長度S=L/sinβ(L為采煤機截割深度,0.8 m;β為刮板輸送機最大彎曲角度,取2°),S=0.8/sin2°=22.9 m;工作面長度為204 m,計算旋轉等分點個數N=204/22.9=8.9 ≈9 個;工作面單架寬度為1.75 m,旋轉點位置支架編號為12#、25#、38#、51#、64#、77#、90#、103#、116#,旋轉點支架編號為116#(共計116 個支架)。
3)8107 工作面回采至670 m 處(距斷層7.0 m)開始進行旋轉回采。首先將采煤機移至12#支架前方向端頭斜切割煤,割煤完成后空到范圍至25#支架前方,然后對1#~12#支架前方刮板輸送機進行推移,第一個短刀割煤完成。
4)第二短刀從25#支架向1#支架斜切割煤,割煤后采煤機空刀返回至38#支架,此時對1#~25#支架前方刮板輸送機進行推移。第二短刀完成后依次進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第七、第八短刀割煤,割煤工序相同。
5)第八短刀割煤完成后,采煤機移至116#支架前方,推移1#~113#支架前方刮板輸送機,然后從116#支架開始斜切進刀向1#支架方向割煤。割煤完成后,采煤機范圍116#支架推移整個工作面刮板輸送機,第九通刀割煤完成。此時完成一個旋轉回采循環,一個旋轉回采機頭推移7.2 m,共計需完成6 個旋轉循環,如圖1。

圖1 工作面旋轉回采單循環割煤方式圖(m)
1)旋轉回采后工作面與斷層平行,與斷層間距為7.0 m。此時工作面循環回采作業,采煤機單刀割煤深度為0.7 m,割煤10 刀后整個工作面完全揭露F133 斷層。
2)工作面揭露斷層后,調整采煤機6°上山角抬底破頂,回采期間留底巖破頂煤,采煤機截割深度控制在0.5 m。在抬底破頂回采時采用分段移架方式,即采煤機每割煤50 m 后及時超前移架。
3)斷層揭露粗砂巖時可采用松動爆破輔助回采,減小采煤機破巖難度。當工作面抬底破頂回采18 m 后且完全揭露斷層下盤煤體時,再次調整采煤回采角度,沿下盤煤體底板回采。
3.1.1 注漿加固
1)在運輸、回風順槽煤壁側巷幫布置注漿鉆孔,每側布置兩排鉆孔,鉆孔深度為5.0 m,直徑為45 mm。第一排鉆孔布置在距頂板0.8 m 處,鉆孔以20°仰角布置;第二排注漿孔與頂板間距為1.8 m,垂直煤壁布置。兩排鉆孔交錯布置,如圖2。


圖2 8107 工作面過斷層區支護平、剖面示意圖(mm)
2)鉆孔布置間距為4.0 m,順槽每側布置30個鉆孔。工作面在揭露斷層前提前注漿施工,注漿材料采用水泥砂漿、水玻璃、速凝劑混合漿液,水泥、水玻璃配比為1:1,速凝劑添加量為水泥的2%~5%。
3)鉆孔施工后對鉆孔內安裝注漿管并采用膨脹水泥進行孔口封堵,注漿管連接注漿泵進行注漿施工,注漿壓力控制在4.5~6.0 MPa 范圍內。
3.1.2 可伸縮架棚支護
1)為了防止工作面順槽頂板受動壓影響出現頂板垮落、破碎,對頭尾順槽超前60 m 范圍架設可伸縮鋼棚支護,鋼棚架設間距為1.0 m,鋼棚采用U29 鋼焊制而成。
2)運輸順槽考慮不影響轉載、破碎機前移,采用“兩腿一梁”支護方式。回風順槽受應力影響大,采用“三腿一梁”支護方式,鋼棚中部支設一根液壓單體柱。
3.2.1 超前管棚支護
1)當工作面抬底破頂回采12 m 后頂煤厚度在0.8 m 左右時,對頂板施工一排超前管棚支護,支護孔深度為6.0 m,直徑為32 mm。鉆孔施工在工作面頂板往下0.2 m 處,布置仰角為6°,每架支架頂梁前方布置一組孔(2 個),孔距為1.0 m。
2)管棚支護采用直徑為30 mm 圓鋼焊制而成,圓鋼一端通過拉絲處理,形成螺紋端頭,相鄰兩根圓鋼通過絲扣連接,每節長度為3.0 m,位于孔底端圓鋼端頭設置為削尖狀。超前管棚施工完后工作面支架頂梁與管棚體接觸嚴實帶壓擦頂移架。
3.2.2 雙鋼筋托梁棚支護
1)工作面在揭露斷層下盤前后頂煤破碎嚴重,煤壁出現片幫現象,造成局部端面距超限。當端面距大于1.0 m 時對其頂板施工雙鋼筋托梁棚支護。
2)雙鋼筋托梁棚支護主要由雙筋梁、玻璃鋼錨桿等部分組成。雙筋梁采用4 根直徑為16 mm 的Q235 圓鋼與W 型鋼帶焊制而成,每根圓鋼長度為3.5 m,3 根圓鋼先焊制成梯形架,梯形架寬度為0.2 m,梯形架與W 型鋼帶焊接為一體;在W 型鋼帶兩端各焊制一個直徑為40 mm 圓孔。玻璃鋼錨桿長度為2.0 m,直徑為30 mm,端頭采用碟形玻璃鋼托盤預緊。
3)雙鋼筋托梁棚與支架頂梁平行布置,布置間距為1.75 m,布置排距為1.2 m。在支護過程中為了防止移架造成錨桿拉斷現象,鋼棚錨桿施工在兩個支架間隙處。
1)對工作面旋轉調斜回采,使工作面與斷層面平行,避免斜交揭露斷層時圍巖控制難度大、破碎嚴重等難題,為后期抬底破頂回采奠定了基礎。
2)與傳統強行破巖法相比,工作面采用抬底破頂回采工藝減少了采煤機破巖量1420 m3,降低了采煤機破巖期間故障率,采煤機故障率可降低至4%,維修費用可減少40 余萬元,提高了斷層區煤柱回采率,減少了采空區遺煤量,便于采空區安全管理。
3)對工作面抬底破頂回采末期頂板采取聯合支護技術后,后期回采過程中頂煤未出現垮落現象,端面距控制在0.4 m 以下,未出現大面積片幫以及三角煤柱垮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