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芳芳,許汝福,張 蓉
(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軍醫大學第二附屬醫院,重慶 400037)
非小細胞肺癌(NSCLC)患者在肺癌患者中占比超過85%。NSCLC 臨床癥狀較隱匿,確診時多已發展為中晚期,喪失了手術治療的時機,化學藥物治療(簡稱化療)成為此階段的主要治療手段[1-2]。目前,NSCLC 一線化療仍以順鉑為基礎,順鉑是《NCCN 非小細胞肺癌臨床實踐指南(中國版,2011 年)》《衛生部肺癌規范化診治指南(2011)》推薦的首選一線治療藥物。隨著紫杉醇、多西他賽等紫杉類新抗腫瘤藥物的出現,含鉑雙藥方案已逐漸成為中晚期NSCLC 治療的標準方案。其中,紫杉醇聯合順鉑(TP)方案為中晚期NSCLC 的一線治療方案,其有效性已獲證實,1 年生存率為35%~40%,優于單藥治療。有關TP 方案治療晚期NSCLC 的系統評價報道在文獻質量、證據等級、結局指標、療效及不良反應方面的結果均有一定差異,故對部分系統評價進行再評價十分必要。系統評價再評價在為證據使用者提供某一研究領域證據概覽的同時,還能從更高層面對系統評價/ Meta 分析的證據進行質量評價,其證據資源等級更高,解決臨床問題的時效性和可行性更強[3]。本研究中采用AMSTAR - 2 量表及GRADE 評估工具對已發表的TP 方案治療NSCLC 的系統評價/Meta 分析進行再評價,以整合該領域研究證據,并評估其在方法學質量和證據質量方面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以便為該領域臨床研究提供更集中可靠的證據。現報道如下。
計算機檢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萬方(WanFang)、中國生物醫學文獻服務系統(SinoMed)、中國知網(CNKI)、維普(VIP)等數據庫。檢索時限為各數據庫自建庫起至2022年4月7日。采用主題詞與自由詞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檢索,中文檢索詞為“非小細胞肺癌”“紫杉醇”“順鉑”“系統評價”“Meta 分析”“薈萃分析”“元分析”等;英文檢索詞為“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Paclitaxel”“Cisplatin”“metaanalysis”“systematic review”等。同時查閱已納入文獻的參考文獻。
納入標準:研究類型為系統評價或Meta 分析,設計方法不限;研究對象為臨床病理/ 細胞學檢查證實的Ⅲ-Ⅳ期NSCLC 患者,其年齡、性別、種族、發病時間和來源不限;干預措施(觀察組)為TP 方案,對照措施(對照組)為其他藥物聯合順鉑治療;結局指標包括①有效率,②1 年生存率,③白細胞減少發生率,④中性粒細胞減少發生率,⑤血小板減少發生率,⑥貧血發生率,⑦惡心嘔吐(等消化系統反應)發生率。
排除標準:重復發表的文獻;非中、英文文獻;會議摘要、評論、基礎實驗、傳統綜述;未包含本研究涉及的結局指標;數據不全且無法聯系原作者的文獻;與干預措施無關的系統評價或Meta 分析;中醫藥療法之間的研究比較。
由2名研究人員分別按文獻納入與排除標準,通過閱讀題目、摘要及全文篩選文獻,如遇分歧,討論解決或咨詢第三方。采用統一的文獻數據提取表,提取內容包括:第一作者、發表年份、干預措施、對照措施等基本信息;文獻檢索、納入研究、研究樣本及對納入研究的方法學質量評價等系統評價方法學信息;對各結局指標的定量統計分析結果及主要結論。
1.4.1 方法學質量評價
采用AMSTAR - 2 量表對納入研究進行方法學質量評價。量表共16 個條目,根據評價標準的符合程度分別評價為“是”“否”“部分是”,其中條目2,4,7,9,11,13,15 為關鍵條目。研究的可信度分級為“高”“中等”“低”“極低”。
1.4.2 證據等級評價
采用GRADE 評估工具從研究的局限性、不一致性、間接性、不精確性和發表偏倚5 個方面對納入研究的結局指標進行證據質量評級,降1級為中級證據,降2級為低級證據,降3 級為極低級證據。局限性:降1 級表示納入研究未分配隱藏或未設盲法(即有偏倚風險);不降級表示不存在該情況(下同)。不一致性:降1級表示結果存在異質性(I2>50%)。間接性:降1級表示無兩藥的直接比較,僅通過相同對照措施來間接比較。不精確性:降1 級表示納入研究的樣本量太小(總樣本量<400)或95%置信區間(CI)范圍過寬。發表偏倚:降1 級表示倒漏斗圖顯示不對稱,或納入研究數量<5且結果為陽性,存在發表偏倚的可能。
采用RevMan 5.3 軟件進行Meta 分析。連續型變量采用風險差(RD)及其95%CI分析,二分類變量資料采用比值比(OR)及其95%CI分析;其余指標采用描述性分析。各研究結果間若無明顯異質性(P> 0.1,I2<50%),則采用固定效應模型分析;反之,則采用隨機效應模型分析。采用倒漏斗圖評估發表偏倚。
初步檢索共獲得相關文獻637 篇,經剔重、閱讀題目、摘要及全文后,最終納入9 篇文獻[4-12]。文獻篩選流程見圖1。
圖1 文獻篩選流程Fig.1 Flow chart of study screening
9 篇文獻中包括英文文獻1 篇、中文文獻8 篇;系統評價4 篇、Meta 分析5 篇,發表時間均為2010 年至2020 年。其中3 篇文獻采用Cochrane 手冊推薦的偏倚分析評估工具進行質量評價,4 篇文獻采用Jadad 量表,2 篇未提及。納入文獻的基本特征見表1(其中,RCT為隨機對照試驗;順為順鉑;長為長春瑞濱,吉為吉西他濱,伊為伊立替康;放化療為放射治療和化療)。
表1 納入系統評價/Meta分析的基本信息Tab.1 Basic information of included systematic reviews/Meta-analyses
方法學質量評價:9篇文獻中1篇為中級[4],其他均為極低級[5-12]。僅有1 篇英文文獻有成文的計劃書并已注冊[4];9 篇文獻均未說明納入研究類型的原因[4-12];2篇文獻未采用雙人重復式文獻選擇和數據提取[7,11];1 篇文獻提供了排除文獻清單并說明原因[4];2 篇文獻未采用偏倚風險評價工具進行評價[7,10];5 篇文獻未對發表偏倚進行充分調查[5,7,9-10,12];9 篇文獻均未報告潛在利益沖突來源[4-12]。詳見表2(帶#條目為關鍵條目;帶*的“是”為“部分是”)。
表2 納入文獻方法學質量評價結果Tab.2 Results of methodological quality evaluation of included studies
結局指標的證據質量分級:納入文獻的結局指標共46 個,其中高級質量指標7 個(15.22%),中級質量指標15 個(32.61%),低級質量指標11 個(23.91%),極低級質量指標13 個(28.26%)。導致降級的因素主要為局限性(54.35%)、不一致性(34.78%)、不精確性(41.30%)及發表偏倚(39.13%),結果見表3。
表3 納入文獻的GRADE證據等級評價結果Tab.3 Results of evidence quality evaluation of included studies by GRADE assessment tool
有效率:有9 篇文獻[4-12]報道,涉及患者9 897 例。各研究間有統計學異質性(P<0.000 01,I2=89%),采用隨機效應模型分析。結果表明,觀察組有效率與對照組無統計學差異[RD =0.03,95%CI(- 0.03,0.09),P=0.33],倒漏斗圖提示存在發表偏倚。詳見圖2。
圖2 有效率的Meta分析森林圖及倒漏斗圖Fig.2 Meta-analysis forest plot and inverted funnel plot(effective rate)
1 年生存率:有6 篇文獻[4-5,8-11]報道,涉及患者6 670 例。各研究間有統計學異質性(P= 0.000 2,I2=82%),采用隨機效應模型分析。結果表明,觀察組1 年生存率與對照組無統計學差異[RD =0.04,95%CI(- 0.02,0.10),P= 0.20],倒漏斗圖提示存在發表偏倚。詳見圖3。
圖3 1年生存率的Meta分析森林圖及倒漏斗圖Fig.3 Meta-analysis forest plot and inverted funnel plot(one-year survival rate)
白細胞減少發生率:有8 篇文獻[5-12]報道,涉及患者4 207 例。各研究間有統計學異質性(P =0.004,I2=71%),采用隨機效應模型分析。結果表明,觀察組白細胞減少發生率與對照組無統計學差異[OR =1.23,95%CI(0.92,1.66),P=0.16],倒漏斗圖提示存在發表偏倚。詳見圖4。
圖4 白細胞減少發生率的Meta分析森林圖及倒漏斗圖Fig.4 Meta-analysis forest plot and inverted funnel plot(leukopenia)
中性粒細胞減少發生率:有3 篇文獻[4-5,10]報道,涉及患者6 036 例。各研究間有統計學異質性(P<0.000 01,I2=90%),采用隨機效應模型分析。結果顯示,觀察組與對照組中性粒細胞減少發生率無顯著差異[OR =0.98,95%CI(0.68,1.40),P= 0.90],倒漏斗圖提示存在發表偏倚。詳見圖5。
圖5 中性粒細胞減少發生率的Meta分析森林圖及倒漏斗圖Fig.5 Meta-analysis forest plot and inverted funnel plot(neutropenia)
血小板減少發生率:有8篇文獻報道[4-8,10-12],涉及患者8 004例。各研究間有統計學異質性(P<0.000 01,I2= 95%),采用隨機效應模型分析。結果顯示,觀察組血小板減少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OR=0.35,95%CI(0.15,0.77),P=0.01],倒漏斗圖提示存在發表偏倚。詳見圖6。
貧血發生率:有4 篇文獻[4-5,7,10]報道,涉及患者5 404 例。各研究間有統計學異質性(P =0.000 1,I2 =85%),采用隨機效應模型分析。結果顯示,觀察組貧血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OR =0.55,95%CI(0.31,0.98),P= 0.04],倒漏斗圖提示存在發表偏倚。詳見圖7。
圖7 貧血發生率的Meta分析森林圖及倒漏斗圖Fig.7 Meta-analysis forest plot and inverted funnel plot(anemia)
惡心嘔吐發生率:有9 篇文獻[4-12]報道,涉及患者9 491 例。各研究間有統計學異質性(P < 0.000 01,I2=91%),采用隨機效應模型分析。結果顯示,觀察組惡心嘔吐發生率與對照組無統計學差異[OR=1.03,95%CI(0.68,1.56),P=0.90],倒漏斗圖提示存在發表偏倚。詳見圖8。
圖8 惡心嘔吐發生率的Meta分析森林圖及倒漏斗圖Fig.8 Meta-analysis forest plot and inverted funnel plot(nausea and vomiting)
化療為延長晚期NSCLC 患者生存期、提高其生活質量的重要手段。鉑類藥物與化療藥物聯用可提高療效,減少藥品不良反應。紫杉醇為抗微管藥物,通過抑制微管蛋白的解聚,將腫瘤細胞的有絲分裂阻滯于G/M 期,進而發揮抗腫瘤作用。順鉑屬細胞周期特異性藥物,效果顯著,與多種藥物聯用可發揮協同抗腫瘤作用,增強臨床治療的有效性[13]。唐柳媚[14]的研究發現,順鉑聯合環吡酮胺對人肺癌細胞A549 有協同抗腫瘤作用,通過調節細胞凋亡相關的Bcl-2 家族蛋白的表達對線粒體功能造成障礙,同時誘導A549 細胞內的氧化還原狀態失衡,引起細胞氧化應激造成其凋亡。全吉淑等[15]的研究表明,大豆異黃酮與順鉑聯用時,其抑制A549 細胞生長的效應顯著強于單獨用藥。宋天嬌[16]的研究顯示,雷公藤氯內酯醇可通過PI3K 途徑誘導A549細胞自噬并增加其對順鉑的敏感性。
TP方案兩藥具有協同作用,可有效抑制腫瘤細胞的分化、增殖,阻止腫瘤細胞的細胞周期進展(從G1期發展為S 期)。黃鏡等[17]的研究認為,可考慮TP 方案作為晚期食管癌的主要治療方案。另有研究發現,TP 方案治療晚期NSCLC 療效較好,毒副反應可耐受,可保證患者的生活質量[18-19]。朱越[20]通過分析患者血清癌抗原125、組織多肽抗原等指標水平,發現紫杉醇腹腔熱灌注化療聯合TP 方案治療晚期上皮性卵巢癌的療效優于單用TP 方案。針對非手術治療局部晚期宮頸癌患者,采用TP新輔助化療方案可提高近期療效,促進腫瘤縮小,顯著降低腫瘤標志物水平,且不增加副作用[21]。
目前,有關TP 方案與其他藥物聯合順鉑治療晚期NSCLC 的系統評價在文獻質量、證據等級、結局指標等方面均存在差異,結果也不一致。基于此,本研究中篩選了國內外常用的8 個數據庫中有關TP 方案治療NSCLC 的系統評價/Meta 分析文獻,結果發現,TP 方案治療NSCLC 的系統評價/Meta 分析文獻普遍能遵循報告規范,但方法學質量、證據質量亟待提高;結局指標表明,TP方案與其他藥物聯合順鉑方案在有效率和1年生存率無統計學差異,但在不良事件方面,可降低血小板減少及貧血的發生率,而消化道不良反應、白細胞減少及中性粒細胞減少的發生率無統計學差異,可為臨床制訂藥物治療方案提供依據。
綜上所述,TP方案治療NSCLC有一定優勢,但目前有關系統評價/ Meta 分析文獻的方法學質量較低,TP方案治療NSCLC 是否有優勢仍需長期和全面的研究,本研究結果可為臨床治療NSCLC提供一定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