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芳芳 孫昊
摘要:為了給商用建筑消防監督管理提供一些參考,以臨街商鋪為例,簡單分析了臨街商鋪的火災隱患,探究了臨街商鋪消防監督管理現有不足,并提出了幾點臨街商鋪消防監督管理強化策略。
關鍵詞:商用建筑;火災隱患;消防監督;臨街商鋪
在市場經濟迅速發展的背景下,全國各地涌現出了大量以零售業、小型批發業為主的臨街商鋪。臨街商鋪的大批量出現,為地方經濟發展提供了動力。但是,因臨街商鋪多為經營與居住合用,存在消防風險管制系統性缺乏、火災荷載處于較高水平、日常運營風險苗頭多、疏散逃生條件差等問題,火災事故發生概率偏高。因此,探索臨街商鋪消防監督管理強化策略具有非常突出的現實意義。
1 臨街商鋪火災隱患
從臨街商鋪火災事故發生現場調查來看,臨街商鋪主要存在以下火災隱患:
1.1? 結構形式復雜
臨街商鋪結構形式大同小異,多為2層至3層磚—混凝土結構,少部分為2層至3層框架結構,建筑面積較小的為數十平方米,較大的為數百平方米。從建造形式來看,部分臨街商鋪由私人未經規則審批與消防驗收建造而成,建造期間未考慮消防安全布局與疏散通道、防火分隔;部分臨街商鋪的建造者為房地產開發商,雖然正規的建造者履行法律要求的消防審批、竣工校核程序,但是受固有建造思維限制,臨街商鋪1層、2層以上會分別建設成為經營儲存場所、居住場所,1層到2層及以上流通方式為一部疏散樓梯間,樓梯間多為上下直通的敞開式。加之防盜安全考慮,大多數開發商將堅固防盜門窗設置到窗戶、直通室外安全出口位置[1]。此時,一旦1層遇到著火事件,高溫有毒煙氣會在較短的時間內進入敞開式樓梯間,并順疏散樓梯向上層蔓延,致使上層居住者喪失有利逃離時間。
1.2? 日常運營風險苗頭多
臨街商鋪大多并未建立健全用火用電用油用氣安全管理制度,日常運營風險苗頭多。如在用火期間,主要關注自身操作便捷性,不關注火源、周圍易燃物體或可燃物之間的安全消防距離,或者忽略電氣線路安裝規范與線路負荷私接亂拉電線、使用劣質電插板,甚至堵塞消防通道、遮擋室內消火栓箱、違章電氣焊等,埋下了較大的火災隱患。加之臨街商鋪業主多為個體工商戶,出于經營、生產、生活需要,個體工商戶會充分利用商鋪內部有限空間,存放較多可燃物、易燃物,如服裝、油漆、鞋帽、家具、家電等,具有較大的火災荷載[2]。
1.3? 建設裝修不規范
臨街商鋪多數非高性能、高質量的建筑,建設裝修不規范問題頻繁出現。使用劣質材料是臨街商鋪建設裝修不規范的主要表現之一,如臨街商鋪樓梯、夾層樓板建設用材為未經過防火處理的木質材料、鋼質材料,耐火等級不高,部分臨街商鋪裝修期間出于裝飾美觀性考慮常選用高度易燃材料,進一步增加了臨街商鋪火災隱患[3]。同時,部分臨街商鋪裝修期間,出于突出造型、節省空間、降低成本的考慮隨意破壞建筑消防結構,未設置消防設施,導致商用建筑的綜合性防火需求無法得到滿足,火災隱患進一步增多。
2 臨街商鋪消防監督管理現有不足
根據臨街商鋪火災隱患現狀,可以分析出臨街商鋪消防監督管理現有不足,包括源頭管理乏力、審核檢查不嚴格、消防安全整治不徹底等。
2.1? 源頭管理乏力
臨街商鋪消防監督存在源頭管理乏力的問題。臨街商鋪分布具有點多、面廣的特點,源頭管理工作量大,相關部門無法及時發現擅自變更商用建筑使用性質的現象,且對臨街商鋪火災隱患查處力度較小,導致多數臨街商鋪發展為經營與住宿合用場所,火災隱患長期存在[4]。
2.2? 審核檢查不嚴格
臨街商鋪消防審核檢查不夠嚴格,導致部分存在嚴重火災隱患的個體工商戶或私營企業順利通過審核,埋下了臨街商鋪火災風險隱患。
2.3? 消防安全整治不徹底
臨街商鋪消防安全整治不徹底,存在治標不治本的現象。從消防安全整治手段來看,臨街商鋪消防安全整治措施單一。專項整治中“堵”的手段大量應用,“疏”的措施不受重視,造成了持續整治持續反彈的情況。
3 臨街商鋪消防監督管理強化策略
頻發的臨街商鋪火災,充分表明臨街商鋪消防監督管理強化的必要性。因此,消防監督管理部門應嚴把源頭關,嚴格審核檢查,徹底整治臨街商鋪火災隱患。
3.1? 嚴把源頭關
消防監督管理部門應嚴格把控源頭關,阻斷臨街商鋪火災隱患出現、蔓延渠道[5]。消防監督管理部門可以參與到臨街商鋪類建設工程開發建設中,著重入駐消防設計端,促使設計端負責人在思考建設工程的平面布局時納入消防安全因素,比如,防火防煙分區、防火間距、耐火等級與安全疏散等,在無法確定業主居住需求的情況下,根據臨街商鋪場所內設居住場所進行設計,單獨設置居住場所樓梯間。若臨街商鋪類建設工程樓梯間兼具經營、存儲、居住功能,則消防監督管理部門可以督促設計端負責人引入封閉樓梯間形式,并考慮居住場所特殊性,結合火災事故發生的緊急時刻需求,規劃疏散逃生第二安全出口。同時,消防監督管理部門可以要求臨街商鋪將簡易自動噴水滅火設施、獨立式火災探測報警器等裝置安裝到經營、存儲、居住場所的適宜位置。其中在固定式消防裝置安裝設計前,消防監督管理部門應督促臨街商鋪勘查現場消防設備狀態、排煙系統(含排煙口數量、排煙量),根據現有火災報警控制器點位使用率與排煙系統、報警控制器完好程度,同時考慮設計區域內設施聯動、與公共部分消防設施聯動,嚴格把關,消除火災源頭隱患。
根據不規范建設裝修與臨街商鋪火災隱患之間的密切關系,消防監督管理部門應加強對臨街商鋪違規違法建設裝修的關注,責令臨街商鋪業主或物業機構在裝修商鋪前提交裝修方案、圖紙,由部門審核裝修方案的科學可行性。同時,在臨街商鋪建造裝修期間,開展不定期檢查,確保其嚴格按照設計圖紙規范裝修。在臨街商鋪建造裝修進入尾聲,由部門人員根據設計圖紙詳細檢查建造裝修成果(含建造裝修材料、設備、線路等),及時聯系責任人并督促其整改、完善,有效管控臨街商鋪火災隱患源頭[6]。
3.2? 嚴格審核檢查
嚴格審核檢查是臨街商鋪消防監督管理強化的核心。在對臨街商鋪進行消防設計審核與驗收備案時,消防監督管理部門應以臨街商鋪是否具備居住功能為重點,在確定臨街商鋪具備居住功能的情況下,著重審核臨街商鋪是否具備緊急情況下人員疏散逃生條件,并協同工商、稅務、衛生、文化等部門,將現場查驗消防手續完備性遷移到審批發證前。對于整改不積極、不到位或者拒絕整改的商鋪業主,采取臨時查封、取締相關證照、給予行政處罰并新聞曝光等多種方式,規避臨街商鋪火災隱患邊整治邊反彈的問題。
具體審核檢查作業開展期間,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等國家規范要求與法律規定,有關消防監督管理部門應依據預防為主、綜合審核的方針,按照臨街商鋪面積與臨街商鋪周邊建筑密度、經營業務、商業繁榮程度,劃分若干審核檢查區域,分區域詳細、全面檢查臨街商鋪各項火災隱患。劃分若干區域后,消防監督管理部門應根據臨街商鋪點多面廣的特點,與行政主管部門形成合力,以簽訂責任狀或責任書的形式明確分工,落實責任。進而從最基礎建筑、設施、逃生通道著手,對轄區內生產、儲存、經營、居住合用的臨街商鋪進行排查摸底并登記造冊,建立健全臨街商鋪的基礎臺賬,摒除臨街商鋪審核檢查死角。
根據臨街商鋪審核檢查臺賬,消防監督管理部門應詳細分析臨街商鋪及周邊環境潛在危險隱患,綜合利用紅外測溫儀、超聲波泄漏偵測器、萬用表、鉗形電流表、紅外熱像探測儀等工具,在電氣線路、電氣設備加載電流運行60min(溫度基本穩定)后,嚴格審查臨街商鋪電氣線路與電氣設備,規范驗收商鋪設計圖紙、電氣施工方案,并進入現場監測,確保線路中不存在電弧、電火花,周邊不存在可燃物。在這個基礎上,消防監督管理部門可根據規范審核驗收臨街商鋪內固定式消防設施。比如,根據GB50084—2017《自動噴水滅火設計規范》,結合臨街商鋪實際情況,詳細檢查臨街商鋪自動噴水滅火系統規模、功能完好性、運行安全可靠性等[7]。而根據發現的臨街商鋪消防安全隱患,進一步完善消防約束機制,推進各項審核檢查工作的程序化開展。對于臨街商鋪失控漏管的情況,則在查明后給予相關人員行政處分;對于遺漏臨街商鋪消防審查并造成火災事故的責任人,則追究人員政紀責任。
3.3? 徹底整治隱患
為徹底整治隱患,消防監督管理部門應采用“堵”與“疏”結合的方法。根據排查摸底結果,分類匯總形成原因不同、現狀各異的臨街商鋪,以業主意愿為主導,組織業主思考解決方案。以臨街商鋪經營與居住合用為例,存在擔憂物品被盜、業主距離居住場所遠、降低經營成本等幾個原因。對于第一個原因,消防監督管理部門可以物業管理部門為對象,敦促其落實技術防控、人員防控、物品防控,形成嚴密安全網,并提倡業主主動購買財產保險,解除業主的后顧之憂;對于第二個原因,消防監督管理部門應加大消防安全宣傳力度,開設消防安全知識宣傳專用新媒體公眾號,邀請臨街商鋪業主關注公眾號,并定期發放消防宣傳材料(含社會中重大消防事故、最新消防安全法律規范、消防安全宣傳微電影),不定期利用碎片化時間組織逃生自救演練,促使業主明確臨街商鋪火災隱患與危害,主動放棄在店鋪內居住,并自發舉報周邊消防違法活動,了解商鋪內消火栓等固定式消防設施的使用方法、注意事項,消滅火災隱患;對于第三個原因,消防監督管理部門應組織物業對臨街商鋪進行技術改造,比如,在居住部分、經營與存儲場所設置徹底的防火分隔與獨立疏散樓梯,或者將封閉樓梯間改造方法應用到臨街商鋪共用樓梯間,并督促商鋪在內部增設應急避難出口,在2層及以上出口位置配備逃生繩、逃生軟梯、火災自動報警器、自動噴水滅火系統等器械[8]。其中在臨街商鋪火災自動報警系統改造時,消防監督管理部門可以根據GB50116—2013《火災自動報警系統設計規范》中關于火災探測器、容量、系統設備設置的要求,以系統聯動觸發條件與聯動程序為重點組織改造,并在改造后著重檢查消防聯動觸發條件、執行與反饋、打印記錄,確保改造后系統安全可靠性。同時,根據臨街商鋪內部空間結構緊湊、功能多樣以及可燃易燃材料多的特點,消防監督管理部門應以臨街商鋪消防設施設備為監管重點,采取強有力的監督管理措施,要嚴格檢查臨街商鋪的通風排煙系統,確保系統功能健全且運行良好。
在以“疏”為主的監督管理方法無法發揮良好作用的情況下,強制業主將居住地遷出臨街商鋪,并采取行政或法律、經濟手段防控“回遷”現象。比如,建立信用監管體系,將臨街商鋪火災發生次數、臨街商鋪經營者的火災防控情況納入信用監管體系。進而確認臨街商鋪的責任人,以口頭告知、組織學習等渠道促使臨街商鋪消防責任人明確自身責任。在這個基礎上,根據“紅黑”信用分級,暢通消防監管、社會信用渠道,并進一步細化臨街商鋪/商家信用計分標準,量化臨街商鋪消防安全自主管理與歷年消防監督管理部門檢查、督促整改、處罰、評估情況,形成與信用精準掛鉤的等級化管理機制[9]。在等級化管理機制運行過程中,消防監督管理部門協調信用監管、行業主管部門增加對綜合評估等級差的臨街商鋪的監督檢查頻次、隨機抽查率,并以聯合上門的形式,開展事前、事中、事后全生命周期監督管理,匯總每一階段抽樣檢查結果,進行臨街商鋪信用等級的動態更新,持續提高臨街商鋪消防責任人的安全意識,杜絕臨街商鋪消防責任人意識淡薄、肆意破壞消防設施、封堵消防通道等不良行為。
4 結語
綜上所述,臨街商鋪存在結構形式復雜、用火用電用氣不規范等安全隱患。加之相關消防機構對臨街商鋪的專項安全整治行動未形成合力,未建立臨街商鋪專項消防監督管理長效機制,導致臨街商鋪火災頻發。因此,相關消防機構應注重對臨街商鋪的監督管理,從臨街商鋪的源頭管理著手,嚴格懲處擅自改變建筑使用性質的相關人員,嚴格審查,阻斷存在火災隱患的個體或私營企業通過審批渠道。在這個基礎上,定期巡查、排查摸底,強化督促整改,降低臨街商鋪火災發生風險。
參考文獻:
[1]關城,張志珍,栗婧,等.建筑物火災事故致因及路徑分析[J].中國安全科學學報,2022,32(4):163-170.
[2]員作義,陳力瑩,張搏宇,等.某高層建筑地下室火災后檢測鑒定與加固處理[J].施工技術(中英文),2022,51(16):125-130.
[3]董大旻,李凱豪,張廣利.基于貝葉斯網絡的公眾聚集場所火災風險分析[J].消防科學與技術,2018,37(4):545-548.
[4]王心凱,何清,唐飛.坡地建筑外立面火災溫度演化研究[J].中國安全生產科學技術,2022,18(1):23-28.
[5]范光明,王玲玲,王衛華.不同火災下建筑常用防火板材隔熱性能試驗研究[J].防災減災工程學報,2022,42(2):391-402.
[6]張帥,張隱,潘明珠.阻燃預警智能涂層的研究進展[J].復合材料學報,2021,38(1):55-66.
[7]楊強,李逸凡,嚴曉潔,等.基于火災場景的建筑物人員疏散研究[J].消防科學與技術,2022,41(4):481-485.
[8]馬子超,閆超,馬峻.地下批發商場火災危險性分析與對策措施[J].消防科學與技術,2021,40(7):1004-1008.
[9]鄭冠霞,楊漪,趙舒野,等.大型商業綜合體火災煙氣及疏散模擬[J].西安科技大學學報,2022,42(4):655-663.
Research on fire hazards and fire supervision and management strategies of street-facing shops
Xu Fangfang, Sun Hao
(Hangzhou Municipal Fire and Rescue Brigade, Zhejiang Hangzhou 310012)
Abstract: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the fire supervision and management of commercial buildings, taking street-facing shops as an example, the paper briefly analyzes the fire hazards of street-facing shops, explores the existing deficiencies of the fire supervision and management of street-facing shops, and proposes some strengthening strategies for the fire supervision and management of street-facing shops.
Keywords: commercial building; fire hazard; fire supervision; street-facing sh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