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
摘要:消防工程是保障建筑安全的重要施工環節,為保障建筑消防工程能夠穩定發揮作用,在施工期間應注意規避常見通病問題。基于此,首先分析了建筑消防工程施工期間常見的通病問題,進一步采用案例研究法,以某建筑消防工程為實例展開分析,討論案例工程為避免常見消防通病問題而采取的一系列應對措施,以供類似工程參考。
關鍵詞:建筑工程;消防工程;質量通病
消防工程施工建成后應具備保護建筑及其周邊環境安全的作用,但受到消防工程現場復雜、消防體系龐大、交叉施工等因素的影響,導致建筑消防工程在實際施工期間易發生各類通病問題,對消防體系發揮作用產生了一定影響,因此,為保障建筑消防效果,確保消防系統可快速響應建筑火災等安全事故,應加強對建筑消防工程施工的重視,并根據常見通病問題展開應對。
1 建筑消防工程施工通病分析
1.1? 消防給水管網通病
給水系統是保障建筑消防體系正常發揮作用的關鍵部分,若給水系統出現質量通病,無法供給消防水源,就會使建筑消防系統流于形式[1]。在消防工程給水管網施工期間,主要面臨以下通病問題:第一,設計問題。因前期消防給水管網設計不完善而影響施工過程,繼而引發給水管網施工質量問題或設計變更問題,嚴重阻礙消防給水管網施工作業的推進。第二,試漏試壓問題。試漏測試與試壓測試是消防給水管網的重要施工環節,關乎整體消防工程施工質量,但部分施工單位對試漏試壓測試有所忽視,僅簡單開展測試工作,導致通病問題難以被及時發現。第三,管道布置問題。施工期間,部分單位為降低成本而將生活用水與消防給水混合設置,建筑整體給水系統復雜,一旦有火災發生,可能出現消防供水不及時的問題。
1.2? 消火栓安裝通病
消火栓安裝質量關乎建筑消防工程的運行效果,若安裝不規范則會導致消防系統無法在火災緊急情況及時投入使用[2]。消火栓通病主要表現為安裝不合規,通病問題產生的原因如下:第一,安裝施工期間未在墻體結構內預留足夠的消火栓安裝位置,致使消火栓無法在產生使用需求時被及時取出;存在消火栓覆蓋面不全的問題,致使部分區域缺乏消火栓設施;對部分建筑工程消火栓安裝細節把控不到位,造成了一定質量隱患。第二,消火栓受到外部環境影響易產生移位問題,而該問題無法避免,需嚴格規范消火栓安裝施工過程,盡可能縮小外部環境對消火栓的影響。
1.3? 自動報警系統通病
為避免火災等意外危及建筑用戶人身安全,現代建筑體內需設置自動報警系統,用于通知建筑用戶及時疏散。現階段觸發式警報自動報警系統已在建筑消防工程項目中得到充分應用,該類自動報警系統以火災意外征兆(溫度、煙霧、火光等)為依據判斷建筑是否存在安全隱患,若經判定后發現有火災事故隱患,將會觸發系統警報,發出預警,提醒建筑用戶疏散。從原理上來看,自動報警系統行之有效,可有效降低火災意外事故損害程度,但從實際情況來看,因設計理念與具體施工之間存在偏差,導致部分自動報警系統無法實現建筑區域全面覆蓋,個別區域甚至存在僅設置常規性感溫探測器的情況,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建筑火災預警效果,阻礙了消防系統作用的發揮[3]。
1.4? 專業銜接施工通病
在整個建筑工程項目中,消防工程屬于子工程項目,其與土建工程等專業存在緊密關聯,而專業之間的銜接問題始終困擾著建筑消防工程的實施,由此引發了建筑消防工程通病問題。專業銜接不到位不僅會帶來質量隱患,還會造成額外成本支出[4]。例如:消防箱預留洞口尺寸不適配或未處理防排煙管道,則需在具體施工期間重鑿洞口,繼而引發不必要的成本支出。此外,在部分公共建筑規劃中存在管道橋架多、吊頂空間小的現象,此時需交叉作業,為保障交叉作業施工質量,應于實際施工之前科學設置樣本區,并做好技術交底工作,但結合實際情況來看,為縮減資金成本,該環節易被建筑消防工程施工團隊忽略,繼而引發返工問題。
2 基于實例的建筑消防工程施工通病應對措施探析
2.1? 工程概況
為增強本次建筑消防工程施工研究的現實意義,以某高層公共建筑工程項目為實例展開分析。該公共建筑地下3層,地上7層,建筑總高度與總面積分別為35m、70345m2,地下建筑面積與地上建筑面積分別為28934m2、41411m2。從消防工程角度來看,案例建筑將穩壓泵及消防水箱設置于屋頂處,消防水箱間超出屋面約45cm,并從市政樹枝狀供水管網系統內引入一條管道進行供給,管道公稱直徑為150mm,在案例建筑工程地塊施工現場內設置為環狀管網結構,覆蓋整個公共建筑區域,并以建筑體為中心外延150m,在該范圍內共設置3個消火栓,并將供水管道壓力、消火栓流量分別設計為0.25MPa、10L/s。案例建筑將消防泵房、消防水池(3m有效水深)設置于地下一層區域,根據案例公共建筑室外消火栓、室內消火栓實際情況分別對接消防水池。在該消火栓系統中,均以環狀形式布設管網,且將消火栓水泵揚程參數設計為84m。
2.2? 應對措施
2.2.1? 優化給水施工
案例建筑消防工程為避免給水管網通病問題的發生,詳細制定了消防給水管網施工方案。
第一,科學設計。在消防給水管網設計前全面調查施工區域情況,判斷消防給水需求,并對消防設施規格參數展開分析,在深入了解建筑消防工程整體概況基礎上設計消防給水施工方案。依據案例建筑結構特征及環境條件確定消防水箱、穩壓泵、消防水池、消防泵房的布置區域,最終決定將消防水箱、穩壓泵設置于屋頂,而消防水池與消防泵房設置在建筑地下一層。完成上述結構性施工設計外,需以高層建筑消防用水需求為依據確定給水水壓,并根據施工環境及資源條件深入分析消防給水施工方案的可行性。
第二,落實試驗。嚴格落實消防給水管網試漏、試壓試驗。消防給水管道試漏方法較多,在案例建筑消防工程中引入了分布式光纖傳感技術方法及噪聲記錄儀檢測法,在消防給水管網內設置溫度傳感光纜、振動傳感光纜及水聲監測傳感器,從不同角度獲取管網通水數據,以數據為支撐分析是否存在滲漏隱患。在給水管道試壓測試期間,按照測試規范進行預試壓,將試壓消防給水管網壓力降低至大氣壓,持續60min,且需確保在此期間無空氣進入給水管道,將給水管道壓力緩慢提升至試驗壓力,持續30min,檢查管道配件、接口部位是否存在滲漏現象,若壓力回降則灌水補壓,后穩壓60min,若60min后給水管道壓力降低至70%試驗壓力,則停止預試驗過程,若低于70%,需及時停止試壓,檢查出現該現象的原因并處理。完成上述試壓過程后,快速泄水降壓,以3min為間隔檢測管道節余壓力,共記錄10次,若在此期間試壓給水管道節余壓力出現上升趨勢,則管道水壓合格。若無上升趨勢,需繼續觀察60min,此時壓力下降低于0.02MPa,則試驗結果合格,反之相反。在案例建筑消防給水管道施工中,嚴格按照標準規范開展試漏、試壓試驗,且試驗結果均為合格,在一定程度上規避了消防給水管網通病問題。
第三,管道安裝。結合上述分析可見,部分單位為縮減成本而混合設置消防給水管道及生活用水管道,造成了管道混亂等情況,為杜絕該通病問題,案例建筑消防工程規范化布設消防給水管道及生活用水管道。在消防給水管道安裝施工期間,以施工方案為依據嚴格落實定位放線工作,確定給水管道坡度、標高及軸線位置。案例工程項目安裝消防給水管道時出現了安裝交叉現象,此時遵循“小口徑讓大口徑、水管讓風管、有壓管讓自流管”的原則進行安裝施工,并于施工期間定期檢查儀器較多、支管較多的管道,避免質量問題的發生。除上述消防給水管道安裝要點外,需于安裝施工前注意檢查管道性能參數及外觀表現,確認質量達標且無雜物堵塞現象后方可施工,從不同角度杜絕常見通病。
2.2.2? 規范消火栓安裝
消火栓安裝施工影響較大,建筑消防工程施工團隊應予以足夠重視,把握消火栓安裝細節,與土建工程團隊展開友好溝通,以此避免消火栓結構空間預留不足的問題。在施工之前,全面化分析整個建筑工程結構特征,結合消火栓流量及揚程確定消火栓數據及位置,實現消火栓全面覆蓋。為降低建筑外部環境對建筑消火栓的影響,應做好消防設施的監測工作,及時檢修維護,防止質量安全通病問題的發生。對建筑消火栓安裝施工要點進行總結,具體如下:第一,對消火栓距地高度進行設置,以0.7~1.1m為宜,且需確保整個建筑體內部消火栓距地高度保持一致,將距地高度誤差控制在20mm以內。第二,應以便捷性為原則設置消火栓閥門位置,以避免閥門操作不便而妨礙消火栓的及時應用。在案例建筑消防工程項目中,消火栓閥門中心與箱側面、箱后表面分別距離14cm、10cm,并將誤差控制在5mm以內。此外,嚴格控制建筑消火栓垂直度,并將垂直度誤差控制在3mm以內。第三,消火栓需牢固、公正設置于建筑室內,若采用暗裝格式安裝消火栓,則不可影響墻體性能參數,尤其是隔墻耐火等級,避免引發安全質量問題。而在案例建筑消防工程項目中,因建筑屬于公共建筑體,建筑用戶可能對暗裝消火栓位置及操作方式不熟悉,故案例建筑工程并未應用暗裝方式進行施工。第四,依據箱內結構安裝消火栓水龍帶,并按標準完成水槍與水龍帶的綁扎。
2.2.3? 搭建聯動報警系統
為最大限度提高建筑消防系統施工質量,為消防設施及時發揮作用奠定基礎,可構建聯動式報警系統,融合當代先進科技,切實提升建筑消防工程施工質量。在傳統消防報警系統應用下,若建筑體發生火災事故,報警系統主要依靠建筑防火區域內溫感、煙感、光感等裝置獲取環境數據,符合火災征兆標準后則會觸發報警按鈕,用于提醒建筑用戶。該消防報警系統僅在特定防火區域內有效,且僅可起到報警提醒效果,覆蓋面有限,且無應對手段[5]。針對上述問題,案例建筑消防工程搭建了聯動式報警系統,在解決覆蓋面不足問題的同時,使報警系統銜接其他消防系統,在聯動主機作用下自動實施一系列應急防護應對措施。在聯動式報警系統內,各類傳感器所采集到的火災征兆數據將會傳輸至自動報警系統,系統判斷后若認定建筑存在火災隱患,則會立即發送火災報警信號到聯動主機內,由聯動主機再次發出安全警報,同時立即啟動聯動設備作出應對,如電梯迫降、切除非消防電源、開啟應急照明、開啟排煙補風系統、廣播聲光警報、開啟自動滅火系統等。通過聯動消防系統的設置可提高建筑體安全程度,有效控制火災事故,降低火災事故危害程度。若建筑火災火勢相對較小,借助該聯動系統能夠遏制火勢蔓延,繼而起到滅火的效果,若火勢較大,消防聯動系統雖然無法完成滅火,但卻能有效控制火勢,為火災救援爭取更多時間。為確保消防聯動系統高效發揮作用,案例建筑消防施工過程中對該聯動系統所涉及的線路進行了科學梳理,為建筑消防聯動系統的穩定運行創造了良好條件。
2.2.4? 強化專業銜接交流
建筑消防工程與其他工程項目存在銜接交互,其中與土建工程的銜接最為緊密,為避免因交叉作業或專業銜接而引發建筑消防工程通病,需強化專業交流,厘清消防專業與其他專業的關系,通過高效化溝通交流解決套管預埋、洞口預留的問題,避免專業沖突問題。案例建筑消防工程為防止該類通病問題,在正式施工之前嚴格落實了專業技術交底工作,采取會議討論的形式集中各專業人員,以此確保建筑各專業均可了解交叉施工技術要點[6]。完成技術交底后,設置交接班檢查、互檢自檢多重檢查制度,在確認上一道工序無質量安全通病隱患后方可繼續施工。案例建筑消防工程按照“樣板先行”原則開展交叉作業,設置施工樣板,將抽象化消防設計內容轉化為具體實物,借助施工樣本使各專業技術人員了解交叉作業要點及標準,施工樣板檢查核驗通過后,則可進一步展開消防工程施工。對于建筑消防工程而言,施工人員素質水平及技能掌握程度是決定通病問題是否發生的重要因素,為最大限度預防通病問題的發生,案例建筑消防工程團隊于施工前組織了專業培訓活動,將消防施工技術作為培訓內容,同時制定技術考核標準,在消防施工過程中定期開展技術考核,融合激勵獎懲機制,以此調動消防施工人員積極性,確保其能夠全身心投入消防施工作業中,從施工人員角度遏制消防工程施工通病的發生,極大保障了建筑消防工程施工質量。
3 結語
綜上所述,建筑消防工程施工通病主要集中在消防給水、消火栓安裝、自動報警系統、專業交叉銜接等方面,在建筑消防工程實際施工過程中,應針對上述四個常見通病問題進行解決,在施工之前做好消防給水體系設計,嚴格把控消防給水管道施工技術要點,在此基礎上規范化安裝消火栓系統,并搭建聯動式報警系統,強化消防工程與其他專業的銜接溝通管理,以此保障消防工程施工質量,杜絕通病問題。
參考文獻:
[1]沈嶸.消防工程施工中常見問題及質量控制措施[J].房地產世界,2021(20):100-102.
[2]祁鋒.建筑消防工程施工中存在的問題及應對措施[J].住宅與房地產,2021(22):214-215.
[3]陳山.對消防工程施工中常見通病的處理建議[J].價值工程,2020,
39(6):117-119.
[4]李欣欣.淺談消防工程施工中的問題與解決對策[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20(06):19.
[5]王世豪,高霞,馬懷坤.建筑消防給排水施工中質量通病與防治對策[J].消防界(電子版),2019,5(16):46.
[6]劉詩苑.消防工程常見建筑防火施工問題及治理對策思考[J].工程質量,2021,39(2):77-80.
Common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fire engineering
Huang He
(Changsha City Construction Project Quality and Safety Supervision Station,Hunan Changsha 410000))
Abstract: Fire protection engineering is an important construction link to ensure the safety of buildings. In order to ensure that the construction fire protection engineering can play a stable role,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avoiding common common problems during construction. Based on this, we first analyze the common common disease problems during the construction of building fire engineering, further adopt the case study method to analyze a building fire engineering as an example, and discuss a series of countermeasures taken by the case project to avoid the common firefighting common disease problems for the reference of similar projects.
Keywords: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fire protection engineering; quality common proble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