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高強
【關鍵詞】高中物理;生活化實驗;教學策略
物理是一門實驗性學科.我們所接觸的物理知識很多都來源于生活現象,牛頓就是通過蘋果從樹上掉落進而研究出了萬有引力.因此,教師應鼓勵學生去發現和觀察生活中的物理現象,通過將枯燥乏味的書本知識和形象生動的生活經驗相聯系,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對物理知識進行記憶和理解,這不僅會提高學生對物理學習的積極性,提升學生對物理現象的觀察、發現和思索能力,也進一步提高學生在物理學習中的綜合能力.
1 生活化實驗教學對高中物理教學效率的提升
物理是一門需要大量實驗教學的學科.高中物理相較于初中物理來說,更加具有抽象性,對于抽象化的知識,學生在學習時由于無法觸摸到形象的實物模具,往往在學習過程中會感到知識的乏味和枯燥,對知識的理解也感到吃力和無所適從.學生在這種情況下往往會產生對物理學習的厭煩情緒,降低了學習的主動性,進而降低了學習效果,同時,也降低了物理教師的教學效率.
生活化實驗主要是物理教師在對物理知識點進行深入分析后,通過使用生活中的常見材料,設計簡單易懂的物理實驗,來達到促進學生對物理知識點記憶和理解的實驗.這種生活化實驗,將枯燥、抽象的物理知識和可觸摸的現實生活緊密聯系在一起,為學生的物理學習增添了生動、形象的學習模型,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主動參與性,開發學生思索、探究的潛力,更會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同時也提升了物理教師教學的效率.因此,可以看出,生活化實驗和物理學習的聯系對提升學生物理學習的興趣和教師物理教學的效率起到了顯著的促進作用.
1.1 提升學生對物理學習主動性
高中物理知識偏重抽象化,學生在學習時常感到枯燥乏味,喪失學習興趣和主動學習的積極性.這種負面情緒讓學生對所學物理知識一知半解、知識點混淆不清,導致學生物理學習效率下降,通常表現為考試時在題目中無法提取有效的條件,解答時不能切中要點,考試成績普遍不理想.因此,高中的物理學習,教師在備課時,不能僅局限于傳統的“灌輸式”反復講解,應提升教學模式,在教學中加入生活化實驗.課堂上,生動、形象、有趣的生活化實驗,不僅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還能通過現實生活中的具體例子來促進學生對抽象的物理知識進行量化、形象化的記憶和理解,這極大降低了物理學習的難度,增加了物理學習過程中的樂趣,有效提升了學生對物理學習的主動性,進而提高了物理教師的教學效率.
1.2 培養學生對物理實驗的探索、研究能力
高中物理知識多數需要通過基礎的物理知識進行推導、論證.傳統的物理教學中,物理教師在課堂上一般通過板書形式通過重復講解推導過程來傳授知識,導致大部分學生對抽象的物理知識不能形成深層次的理解和記憶,停留在大腦淺層的知識很快會被模糊和遺忘,這種教學模式不僅帶來了物理學習的乏味感,也會降低學生對物理學習的積極性,無法促進學生對新知識進行探索,更不會對學生的物理學習起到積極作用.而生活化實驗,是緊密聯系物理知識和生活現象的實驗,它能夠讓學生把生活中的小現象和抽象的物理知識相結合,通過對生活現象的探索和分析,進一步理解和記憶物理知識,這個過程不但提高了學生的動手能力,拓展了學生的思維能力,還促進了學生在生活中去探索和發現物理現象的熱情.這就提高了學生物理學習的積極性,也提高了物理教師的教學效率.
2 探究高中物理生活化實驗的教學策略
2.1 用生活化實驗激發學習熱情
傳統物理教學更多偏重“填鴨式”“灌輸式”的教育模式,這種模式固然會在成績上帶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更多地給學生帶來對物理學習的同時生活化實驗與生活息息相關,厭煩感,降低了學生學習物理的熱情.教師應當改進教學方式,結合高中物理的知識重點和特點,從學生的角度出發,以豐富、生動的課堂實驗來簡化抽象難懂的物理知識,以此來激發學生對物理學習的熱情.俗語“生活即是教育”,向我們展示了無論是什么學科的知識都和現實生活是緊密聯系,不可分割的.因此,物理教師在教學中加入生活化實驗,通過利用現實生活中的材料和現象,突破傳統教育模式下的枯燥式教學弊端,引導學生在實驗中探索、發現物理現象,并與抽象的物理知識聯系起來.通過有趣、生動、形象的生活化實驗,簡化了抽象難懂的物理知識,大幅提升了學生對物理學習的熱情.
例如 在研究力學的生活化實驗中,在透明容器中放入珠鏈,當將珠鏈向外拉時,珠鏈出來后并沒有立馬下落,反而會向上沖擊后再下落.這就形成了“鏈珠噴泉”現象.這種現象會引發學生思考和研究,為什么鏈珠沒有直接落下呢? 帶著對問題的物理學習,會極大提高學生的物理學習熱情.
2.2 為學生創立生活化實驗環境
由于高中的物理知識更多是抽象的,物理教師往往會忽略在教學中的實驗部分,更多地采用單一講解的方式來推導知識內容.這種對知識講解的形式,為物理學習帶來了雙重難度.物理教師應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為學生創立生活化的實驗情境,轉變學生對傳統物理學習的刻板印象,引導學生在現實生活中去發現和探索物理現象,把發生的現象和物理知識相聯系,為有效開展生活化物理實驗打下基礎.
例如 在研究“牛頓第一定律”的教學中,教師可引導學生聯想自己騎自行車從30°的山坡上沖下來時,如果不使用剎車功能,自行車是否會帶著我們一直行駛下去呢? 如果不能永恒運動下去,是什么力量消耗了運動能量? 在這個過程中物理教師引導學生通過現實生活中的現象入手,為學生在學習物理知識時提供一個生活化實驗環境,提高學生學習物理的主動性,同時提高學生對物理知識的核心素養能力.
2.3 有效開展簡單可行的生活化物理實驗
教師應該改變傳統物理教學的缺點,在物理教學中增加生活化物理實驗.抽象的高中物理知識,由于生活化實驗的加入,讓學生對難懂的物理知識有了突破口,通過對生活化物理實驗的發現、探索,學生更容易對晦澀的物理知識進行理解和記憶.教師在備課時,應多站在學生的角度上,結合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物理現象,準備具有生活導向性和知識指向性的簡單易理解的生活化物理實驗.這也是生活化實驗的巨大優勢,即將抽象的物理原理與簡單的生活現象相結合,激發學生物理學習的積極性,促進學生對物理知識的理解.
例如 在研究牛頓定理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聯想家用洗衣機,在使用甩干程序時,我們在洗衣機桶外觀察到的物理運動是什么樣的呢? 衣服中附著的水珠隨著這樣的物理運動為什么會與衣服脫離,與衣服脫離后的運動軌跡是什么樣的呢? 教師通過引導學生對這種生活現象的觀察,由它演變而來的生活化物理實驗,可以使學生更快地掌握圓周運動的方式,引出牛頓定理中物體的慣性作用和物體在高速離心運動的運動軌跡和受力情況等.教師在教學中引入這種簡單易觀察的生活化實驗,加深了學生對物理知識的記憶和理解,大幅提高了物理教學的效率.
2.4 從生活化實驗中探尋物理知識
教師在教學中通過加入生活化實驗,使學生可以在形象、生動的課堂中,通過觀察簡單的物理實驗,理解抽象難懂的物理知識.學生在生活化實驗中,在對簡單的生活現象進行分析的過程中,能夠運用物理知識來解釋現象的內在本質.教師在講授較難的物理知識時,可以引導學生通過日常的生活現象,在簡單的實驗中對物理知識充分理解和掌握.學生遇到難題時,也可以從生活化實驗中獲得與之相似的問題模型,通過對生活化實驗的研究,得到對簡單模型的解題思路,進而將難題簡單化,即可獲得解題思路.
例如 教師在教授“向心力”的課程時,可以加入雜技團火流星的表演視頻,通過對視頻的觀察,雜技員在甩動火流星時,火苗一直沿著原點,進行圓周運動,而沒有飛到火球之外.教師可以根據此視頻引入水流星實驗,在小水桶中注入一定量的自來水,在水桶手把處拴上一根繩子,由一位學生拽著繩子使水桶進行不同速度的圓周運動,觀察水桶中的水是否會甩出水桶.由此,我們可以得到:在低轉速下,向心力不足,水會根據萬有引力的作用離開水桶,掉落出來;而在高轉速下,向心力抵消了萬有引力的作用,水跟著水桶做圓周運動,不會被甩出水桶掉落.這些簡單的物理實驗,可以促進學生在生活中探尋與物理知識緊密相聯的物理知識,對物理知識的理解得到升華,也會提高學生對物理的學習熱情.
2.5 鼓勵學生開展課外生活化物理實驗的探究
物理現象存在于生活的每個地方,它不應作為案例、實驗僅僅在課堂上進行展示,教師應鼓勵學生在課下、在生活中去探索生活化的物理實驗,引導學生自主進行生活化物理實驗,將生活化實驗與所學的物理知識聯系在一起,有效解讀生活中的物理現象,這也能更好更充分地升華對物理知識的理解和記憶.
例如 學生坐在行駛的汽車中,可以思考這時我們的相對速度和絕對速度分別是多少呢? 汽車在遇到需要轉彎的地方,我們的身體會有怎樣的感受,又是什么原因引起了這樣的感覺? 汽車速度不同時,這樣的感覺有什么不同? 等等.學生在這些生活化的實驗探究中,不僅會產生對物理學習的熱情,也會對學會的物理知識產生極大的滿足感,這不但提高了學生學習物理的效率,更提高了物理教學的效率.
3 結語
新高考的教育改革背景下,物理作為一門實驗性學科,不應局限在書本、課堂,更不應該局限于單一的講解模式,教師應在充分掌握知識要點的情況下,多站在學生的角度,在課堂上通過加入生活化實驗的演示、講解,引導學生將抽象難懂的物理知識從簡單易懂的生活化實驗中進行理解和記憶,這不僅能提高學生學習物理的熱情,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同時也能改變物理教師在傳統教學模式下的授課弊端,大幅提高物理教學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