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旗威

黨的二十大擘畫了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藍圖。特別是將“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作為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之一,將“美麗中國基本實現”作為到2035年我國發展的總體目標之一,為推動生態文明建設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今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省生態環境廳將堅決扛起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的政治責任和歷史使命,以生態強省建設為統領,以實現生態環境質量顯著躍升為目標,以減污降碳協同增效為總抓手,統籌產業結構調整、污染治理、生態保護、應對氣候變化,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加快推進發展方式綠色轉型,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高標準筑牢生態安全底線,加快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努力開創新時代美麗吉林建設新局面。
一、聚焦“兩個維護”,忠實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
“生態文明建設是關系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從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高度出發,深刻把握生態文明建設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中的重要地位和戰略意義,大力推動生態文明理論創新、實踐創新、制度創新,創造性提出了一系列富有中國特色、體現時代精神、引領人類文明發展進步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形成了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在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省生態環境廳忠實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知重負重、勇毅前行,從思想、法律、體制、組織、作風上全面發力,全方位、全地域、全過程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取得了前所未有的顯著成效。2022年,全省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空氣質量持續保持在全國第一方陣,優良天數比例達到93.5%,同比基本持平,PM2.5平均濃度25微克每立方米,同比下降1微克,首次達到世衛組織第二階段指導值。水環境質量大幅提升,優良水體比例達到81.7%,同比上升4.2個百分點,首次突破80%;除受自然本底值影響的向海、莫莫格斷面外,國考斷面首次實現劣五類清零。土壤環境質量總體保持穩定。生態環境狀況指數保持良好等級。
實踐證明,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是推動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事業不斷向前發展的科學指南。我們要站在“兩個維護”的高度,矢志不渝做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堅定信仰者、積極傳播者、模范踐行者,牢記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吉林時提出的“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保護生態和發展生態旅游相得益彰”等殷殷重托,堅決扛起“新擔當、新突破、新作為”重大職責使命,緊跟美麗中國建設步伐,高水平、高規格、高質量編制美麗吉林建設規劃綱要,立足我省生態區位優勢、裝備制造優勢、黑土地優勢、冰天雪地優勢、風光資源優勢,打造生態高地品牌、綠色制造品牌、大國糧倉品牌、冰雪旅游勝地品牌、新能源產業基地品牌,為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中國打造吉林樣板。
二、聚焦“雙碳”目標,全力推進發展方式綠色轉型
“綠色發展是生態文明建設的必然要求。”我們要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節約集約、綠色低碳發展之路,緊緊圍繞“一主六雙”高質量發展戰略和“六新產業”發展、“四新設施”建設有利契機,大力推進產業生態化和生態產業化,讓生態強省建設成效更突出、底蘊更深厚。一是大力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深化“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充分發揮規劃環評調結構、優布局的重要作用,強化規劃環評硬約束,嚴把“兩高”項目準入關口。加快實施傳統產業深度治理和綠色低碳循環改造,持續淘汰落后產能。深化“放管服”改革,精準高效服務重大項目建設。二是積極穩妥推動碳達峰碳中和。深入落實碳達峰實施方案,全面推進重點領域和行業減污降碳協同增效。推動優化能源結構,加快推進“陸上風光三峽”“山水蓄能三峽”“吉電南送”特高壓通道等重大項目建設,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深度參與碳排放權交易,扎實推動林草碳匯交易試點建設。三是深入推進生態經濟發展。積極推動生態農業、生態旅游、生態文化等生態經濟新業態,深入挖掘生態環境領域新技術、新模式。加強先進技術對接引領服務,引導生態環保產業做大做強。大力推動生態示范創建,力爭實現生態工業示范園區創建全覆蓋和縣(市、區)生態示范創建全覆蓋。深入開展生態環境導向開發模式試點建設,大力推動申報、建設一批EOD試點項目,推動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雙贏”。
三、聚焦“三個”治污,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
“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我們要堅持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以更高標準打好升級版藍天、碧水、青山、黑土地和草原濕地五大保衛戰,讓綠水青山黑土地、藍天白云好空氣成為吉林人民高品質生活的標配。一是深入打好藍天保衛戰。聚焦空氣質量保持全國第一方陣目標,加強多污染物協同控制和區域協同治理,著力打好重污染天氣消除、臭氧污染防治、柴油貨車污染治理等標志性戰役。嚴格實行秸稈全域禁燒,深入推進“秸稈還田”“秸稈變肉”等工程,進一步提升秸稈綜合利用水平。大力推進清潔取暖試點城市建設,加快實施大型燃煤鍋爐超低排放改造,穩妥推進重點區域散煤清零。二是深入打好碧水保衛戰。統籌推進“三水共治”,制定出臺水環境質量提升實施方案,實施“一斷面一策”精準治理,努力提升優良水體比例,力爭全面消除劣五類水體。加快補齊城鄉環境基礎設施短板,深入開展縣級城市建成區和農村黑臭水體治理,扎實推進水源地規范化建設。三是深入打好黑土地保衛戰。持續加強土壤污染源頭防控,鞏固提升受污染耕地和污染地塊安全利用水平。深入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行動,加大農村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治理力度,加強畜禽糞污“收儲運”體系建設和資源化利用。大力推動“無廢城市”建設,實現地級以上城市全覆蓋。全面啟動新污染物“篩、評、控”工作。四是深入打好青山和草原濕地保衛戰。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統籌推進第三個“十年綠美吉林行動”,持續開展“綠盾”行動,加強向海、莫莫格等國際重要濕地保護修復,加快實施林草濕生態連通、“大水網”、萬里綠水長廊、查干湖水生態修復與治理試點等重大生態工程,不斷提高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
四、聚焦“一個”底線,堅決筑牢生態環境安全屏障
“生態環境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保障。”我們要站在東北地區維護“五大安全”重大使命的高度,堅決守住生態環境安全底線。一是守住自然生態安全邊界。實施東北森林帶、北方防沙帶、長白山森林植被恢復等重大生態工程,推動構建“兩屏兩廊”生態安全格局。完善自然保護地體系,推進松嫩鶴鄉國家公園建設前期工作,健全生態保護紅線監管制度,嚴格管控自然保護地范圍內非生態活動。加快推進礦山環境修復治理,全力修復受損生態環境。二是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深入落實進一步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實施意見,持續推進野生動植物保護管理體系建設,實施極度瀕危野生動物和極小種群野生植物保護工程,重點突出中華秋沙鴨等旗艦物種保護,加強對長白山、查干湖等重點區位的生物多樣性調查與評估工作。三是嚴密防控環境風險。深入開展環境風險隱患排查整治,持續完善各類工業園區和重點企業環境風險三級防控體系,建立健全“一廢一品一庫”應急預案體系。嚴格落實“五個第一時間”,確保及時科學妥善處置突發環境事件。大力推廣“南陽實踐”經驗,全面提升流域突發水污染事件應對能力。
五、聚焦“五個”體系,不斷提高生態環境治理現代化水平
“現代環境治理體系是推進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要支撐。”我們要加快構建源頭預防、過程控制、損害賠償、責任追究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完善政策舉措,著力將生態文明制度優勢轉化為美麗吉林建設治理效能。一是健全完善責任體系。統籌開展生態強省建設、污染防治攻堅和生態環保目標責任制考核,推動落實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和生態環境損害責任終身追究制度,深化河長制、湖長制、林長制、田長制,統籌推進中央督察、省級督察問題整改和群眾投訴舉報案件辦理,接續開展第二輪省級生態環保督察,壓緊壓實生態環境保護主體責任。二是健全完善法規體系。推動《吉林省松花江流域水環境保護條例》《吉林省排污許可證管理辦法》等進入立法程序。加快推動節能評估審查、城市供水和排水、生物多樣性保護等領域地方性立法。三是健全完善制度體系。健全自然資源資產產權、資源環境準入制度。完善森林、草原、濕地、重點生態功能區縱向生態補償和跨地區跨流域橫向生態補償機制。創新推動生態環境損害賠償,推進排污權、用能權、用水權、碳排放權市場化交易。加快發展綠色金融。四是健全完善監管體系。構建以排污許可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監管制度體系,完善企業環境信用評價制度。優化監測站網布局,強化監管能力標準化建設。壓茬推進春季行動、夏季攻勢、秋冬會戰等綜合執法行動,依法嚴懲重罰生態環境違法犯罪行為。五是健全完善社會共治體系。持續加大環保設施向公眾開放力度和生態環境信息公開力度。全面推進生態環境狀況等信息公開,引導社會組織和公眾共同參與環境治理。進一步暢通信訪渠道,落實生態環境違法行為舉報獎勵制度,有效化解環境信訪積案。
六、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堅決打造讓黨放心、讓人民滿意的生態環保鐵軍
省生態環境廳將準確把握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堅持黨的全面領導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這一重大戰略判斷,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在“國之大者”中找準坐標、謀事干事,在忠誠盡職上樹立標桿、爭當示范。一是堅持政治統領。牢固樹立政治機關意識,進一步加強廳黨組自身建設,強化對各級“一把手”和領導班子的教育管理監督,加強對黨員干部的思想淬煉、政治歷練、實踐鍛煉、專項訓練,著力提升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二是夯實基層基礎。深入推進黨建工作和業務工作深度融合,加強新時代吉林黨支部標準體系(BTX)建設,持續抓好黨支部聯系點建設,開展星級達標創建活動,實施“黨支部品牌創建”行動,保持黨員隊伍先進性和純潔性。三是嚴抓管黨治黨。堅決履行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嚴守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鍥而不舍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加強對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督,精準運用監督執紀“四種形態”,從嚴查處頂風違紀問題,堅持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體推進,以零容忍態度反腐懲惡。四是打造環保鐵軍。深入推進“314151”培育工程,進一步健全年輕干部選育、干部交流鍛煉、干部能上能下機制,樹立正確用人導向。持續開展生態環保鐵軍人才培樹活動,在全省范圍掀起學習環保先進、爭當環保先進的熱潮。
新的歷史起點,踏上新的趕考之路,責任重大,使命光榮。我們將永葆“奮斗有我、就在吉林”的昂揚姿態,以更高的政治站位、更大的推進力度、更實的工作舉措、更高的工作效率、更嚴的工作標準,扎實推進黨的二十大關于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的決策部署在吉林落地生根,努力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吉林,為吉林全面振興取得新突破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責任編輯/滕? ?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