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學峰

堅定不移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是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戰略要求。面對百年變局與世紀疫情疊加的復雜局面,我們要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堅持以“放”為先,以“放”促活,以“放”育機,放出新動力,放出新路徑,放出新氣象。根據目前的國際形勢,特別是要加強對俄經濟合作,助力吉林打造東北亞地區合作中心樞紐。
2022年,我省與俄羅斯進出口貿易額創歷史新高,達173.3億元人民幣,增長65.0%。其中,能源合作成績喜人,從俄羅斯進口煤炭達552萬噸,同比增長15%;出口整車數量超過8000臺,對俄貿易額達26.3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306%,我省對俄汽車產業合作優勢愈加顯著;我省進口海產品集聚效應明顯,如在琿春已有29家海產品加工和貿易企業,對俄羅斯進口海產品16.2萬噸,同比增長30%。我省與俄羅斯跨境電商合作作為經濟合作新業態表現突出,出口額達18.7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4.4%,通過琿春對俄跨境電商合作中陸路B2C出口數量居全國前列;另外,液化氣、大豆等產品成為新的貿易品種,未來進口數量會非??捎^。
近年來,我省不斷優化營商環境,出臺系列相關政策,加大力度支持雙邊投資合作,推動系列項目穩步推進落實。截至目前,我省備案在俄投資存量企業116家(累計備案191家),中方協議投資金額23.4億美元。主要投向森林采伐及木材加工、農牧漁業開發、礦產開發、汽車零部件、港口物流、建材生產等領域,主要集中在遠東地區。
在俄羅斯對外經濟合作格局產生變化的情況下,我省對俄經濟合作面臨多種機遇和挑戰,合作的規模和深度也將隨之發生變化。為全面深化我省對俄經濟合作,現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一、充分發揮智庫作用,推動對俄務實合作
智庫是國家“軟實力”和“話語權”的重要組成部分。智庫能夠發揮風險研究、風險預判、風險防范的重要作用,為我省對俄經濟合作提供科學有效的智力支撐。
充分發揮智庫的作用。充分利用并發揮智庫善于搜集信息、預判和提出對策性建議的優勢,及時掌握國際形勢變化及相關政策調整,充分開展調研,并結合國內外真實情況進行研判,發現帶有規律性、本質性、苗頭性的問題,有針對性地提出具有前瞻性、建設性、實用性的解決方案。
暢通各類智庫的聯絡渠道。了解并掌握國內政府智庫、高校與研究機構智庫、企業智庫及民間智庫等各級各類智庫的研究專長及分布,建立網格化聯絡,為化解合作過程中可能出現的涉及政治安全、經貿投資融資、生產經營、社會、人文環境等具體問題,有針對性地進行及時高效的溝通與協作。
加強與俄智庫間的合作交流。隨著中俄關系深化發展,中俄智庫交流合作日益頻繁,雙方在政府層面已經建立良性合作模式;通過多種途徑在人文交流與學術合作方面建立起廣泛而密切的工作聯系和合作關系;通過中俄間產學研合作有效推動中俄企業對接。
二、加強我省與俄羅斯地方政府之間交流
充分利用既有地區合作機制和對話平臺,增進戰略互信。中俄已經建立了元首互訪、總理定期會晤、議會合作委員會以及重點領域等完備的各級別交往與合作機制。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國家合作要依托地方、落腳地方、造福地方。地方合作越密切,兩國之間互利合作的基礎就越牢固。目前,我省與俄羅斯已經參與的既有地區合作機制和對話平臺主要包括中俄東北—遠東合作委員會、中俄地方合作理事會、大圖們倡議、東北亞地方政府首腦會議、東北亞地方議會論壇、東北亞地方合作圓桌會議等。一方面,可充分利用這些既有地區合作機制和對話平臺,確保彼此間的實質性合作。既降低溝通和交易成本,規范不同域外力量間的互動方式和互動類型,又避免相互為實現本國利益所出臺的政策對沖。另一方面,雙方可基于“五通”原則,切實落實好中俄地方政府部門戰略合作規劃,有利于打破貿易、投資、金融等領域的壁壘障礙,增進政治互信、經濟互信、戰略互信,從而共同防范外部風險與化解內部矛盾。
三、增進民間溝通交流,共促經濟合作發展
“民相親在于心相知”,人文交流不僅是中俄雙邊關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擴大與深化其他各領域合作的長久動力。我省作為“一帶一路”倡議向北開放的重要窗口,應積極開展與沿線國家人民的文化交流,增進相互理解和認同。要通過多元化方式講好中國故事,傳遞中國友誼,特別是要讓俄羅斯民眾正確了解和認識崛起后的中國仍將與俄羅斯保持全面戰略協作伙伴關系,努力消除在國際形勢變幻莫測的新時期下推進我省與俄羅斯地方經濟合作過程中的不和諧音符。
四、全面科學研判我省對俄合作項目的可行性
認真研究和借鑒國際上相關的成熟經驗,積極促進兩國防范化解風險常態化合作機制的建立,可先期成立中俄防范化解風險領導小組,分別在兩國設立代表處、辦事處或聯絡處。通過建立中俄防范化解風險機制,使雙方的聯絡、會晤、磋商和信息通報常態化、制度化,及時通報和掌握雙方涉及的安全風險,分析研判在此背景下合作項目的可行性,為我省與俄羅斯地方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保障,實現安全互助。
五、深化我省現有對俄區域合作發展
加速推進毗鄰地區的區域發展戰略對接,拉緊利益紐帶。區域合作作為中俄全面戰略伙伴關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促進兩國區域發展的重要環節。一方面,中俄雙方應加速推進中俄毗鄰地區的區域發展戰略對接,努力實現中國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與俄羅斯聯邦遠東及西伯利亞地區的區域合作。另一方面,要充分發揮中國東北地區和俄羅斯東部地區的地緣優勢和要素互補優勢,完善兩國區域配套基礎設施建設,以創新驅動調整優化產業結構,深化經貿合作,做大做強跨境電商,利用人才優勢、技術優勢、基礎能源優勢等創建拓展區域經濟發展新空間,實現中俄產業優勢互補提質增效,強化兩國區域實力和競爭力,實現戰略對接,拉緊利益紐帶,造福兩國人民。
六、探尋我省對俄多個領域新的經貿合作點
緊抓“冰上絲綢之路”合作機遇,加快開放步伐。我省已經明確要主動融入“一帶一路”建設,加強與沿線國家的交流與合作,擴大我省與俄羅斯東部地區的全方位合作。在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下,我省必須堅定不移地實施對外開放戰略,借助“一帶一路”倡議,緊抓“冰上絲綢之路”合作機遇,立足于本省的產業基礎、資源稟賦和創新發展優勢,深挖內力,借助外力,制定并完善對外相關政策。進一步開放對俄羅斯東部地區的合作窗口,構筑多層次、寬領域、全方位的合作體系,擴大對外合作空間,提升省內內陸港的承載功能,加快口岸、通道建設,抓住俄羅斯符拉迪沃斯托克港成為內貿貨物跨境中轉口岸這一有利政策,探索對外合作新模式,積極構建起內聯東北經濟區和長吉圖開發開放先導區,外接蒙古、俄羅斯東部地區的國際大通道。強化本土企業市場主體地位,多領域加大對俄合作力度。通過鞏固和擴大市場份額,強化企業市場主體地位,加大對俄合作力度,夯實我省與俄東部地區的合作基礎。我省企業要加強科技創新和技術研發,注重品牌建設,樹立品牌效應,增強國際競爭力,提升國際形象和市場開拓力,加快融入國際化的趨勢當中。
責任編輯/雷? ?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