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凌云
2021 年7 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以下簡稱“雙減”),提出“全面壓減作業總量和時長,減輕學生過重作業負擔”。義務教育最突出的問題之一是學生負擔太重,要減輕學生的學業負擔,就要全面壓減作業總量和時長。
英語課業負擔有主觀和客觀之分。客觀的課業負擔主要包括上課及練習,課后作業的數量、難易度、完成時間等。主觀的課業負擔則是個人對課業任務的感受。作業問題往往會成為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的主要來源之一(王月芬2015),本文著重研究的是課業負擔中的作業負擔情況。
在本校三個年級進行了作業情況問卷調查,調查維度有作業的必要性、作業難度、作業來源、作業類型、作業差異性、作業完成方式、作業評價等。調查結果顯示:學生對“作業難度”的滿意度得分最高,對“作業差異性”和“作業完成方式”的得分較低。雖然大部分學生能夠適應當前的作業難度,但是學生共做一份作業,勢必帶來學優生“吃不飽”,學困生“吃不完”的問題(林美艷2022)。作業完成方式得分較低,意味著當前作業完成的方式較為單一(何則榮2022)。由此可見,學生期望有更多的作業完成方式可供選擇。對初中三個年級的學生進行的作業需求調查也表明,初中生對實現英語作業分層、參與作業設計和擁有課外自主學習時間都比較期待(羅曉杰、褚詩瑤2022)。
在中考的指揮棒下,目前英語作業以加強應試能力(代曉琴2022)為主要目的,以筆頭作業為主要作業形式,以統一的練習冊為主要內容來源,以個人獨立完成為主要完成方式。學生的作業完成存在以下幾種現象:學生之間作業時間差距大;學生之間作業質量差距大;學生對作業的重視程度普遍下降。
以杜威(Dewey)、基爾帕特里克(Kilpatrick)等為代表的近代教育學家認為作業是達成課程目標的一種學習活動。他們認為,作業是學校課程的一部分,作業設計要關注情境的整體性和真實性,并且要遵循學生不同階段的心理特點。在“雙減”的要求下,作業設計應從重“量”走向重“質”,教師應“在遵循學生的知識邏輯和心理邏輯的前提下,創新作業形式,拓展作業實施的方式和空間”(王麗娜2022)。“菜單式”作業設計正是一種創新的作業形式,旨在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菜單式”作業設計堅持生本原則,以“最近發展區”為理論基礎,在課程目標的指導下,通過設置不同難度和不同類型的作業,滿足不同能力層次學生的需求,激發其對作業的興趣,促進其更好地學習知識和技能,培養思維和掌握方法,引導其樹立積極的價值觀,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和實踐能力,真正發揮作業的育人功能。“菜單式”作業設計具有以下特點:
作業既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又是對課堂教學知識的鞏固,還應對培養學生語言學習習慣和學習興趣起正向的激勵作用。作業目標應和課時教學目標一致,課時教學目標應和單元教學目標一致。《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 年版)》(以下簡稱《課程標準》)提出要加強單元教學整體性(教育部2022)。依據單元育人藍圖實施教學,構建由單元教學目標、語篇教學目標和課時教學目標組成的目標體系。因此,在進行“菜單式”作業設計時,教師應在大單元教學背景下,遵循“單元教學目標—語篇教學目標—課時教學目標”的設計路徑,確保作業目標清晰、科學、有效。
一家成功的酒店,菜單上的菜肴一定不是單一的,而是多樣的;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時常更新的,從而滿足不同食客的口味需求,激起食客品嘗的欲望。“菜單式”作業設計應做到內容多樣:有筆頭作業、口頭作業、聽力作業、實踐作業等。通過不同形式的作業,在培養學生語言能力的同時,提升其作業趣味性,減少枯燥感。作業的完成方式也應具有多樣性:有學生獨立完成、小組合作完成、家長共同完成等方式。
一份合理的菜單,既有價錢不菲的“大菜”,又有親民的家常菜,以滿足不同消費人群的需求,既能吃飽,又能吃好。“菜單式”作業設計應遵循生本原則,尊重學生之間的差異,在作業的難度設置上呈現梯度,并采取分層作業布置的方式或者學生自主選擇作業的方式,給予不同能力層次的學生選擇的機會。一方面,消除“學困生”對作業的恐懼心理;另一方面,激發學生對高一級難度作業的挑戰心理,讓不同能力層次的學生都能獲得完成作業的滿足感,并完成相應的學習任務。
下面,以牛津譯林版初中《英語》9A Unit 4 Growing up 為例進行“菜單式”作業設計展示。本單元的主題語境為“人與自我”。
本單元共6 個板塊,單元中的各個語篇都是圍繞“成長”這個話題展開的。Welcome to the Unit 板塊呈現了人們認知世界、了解世界的方式。Reading板塊講述了斯伯特·韋伯(Spud Webb)幾經挫折,最終成功進入NBA 的歷程。Grammar 板塊以姚明的籃球運動生涯為語篇載體,呈現了連詞的使用規則。Integrated skills 板塊通過對The diary of a Young Girl、I am David、A small kiss in the Dark 三本書及安妮·弗蘭克(Anne Frank)經歷的簡介,呈現了二戰背景下兒童的生活狀況。Task 板塊通過范文The person who has influenced me most 說明父親對作者成長的影響。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提煉出本單元的大概念:理解成長的真正含義,不僅是身體的發育,而且是精神的發育。青少年應通過多種方式認識世界、了解世界,學習知識、技能、經驗。更重要的是,青少年要培養堅毅、勇敢、永不放棄的品格,實現精神上的成長。
1.了解認識世界的方式及各種方式的利弊,運用相關句式表達自己認識世界的方式及原因。
2.通過對閱讀文本的學習,能夠運用相關語言知識講述斯伯特·韋伯的成長過程,闡述自己對成長的理解。
3.正確理解和使用連詞before、after、when、while、since、till、until、as soon as、whenever。
4.了解戰爭下兒童悲慘的生活狀況,學習同齡人勇敢的精神,培養同理心,學會珍惜當下的和平生活,并能正確表達自己的情感。
5.理解范文中一位平凡的父親對孩子正面、積極、深遠的影響,學會在成長過程中找到自己真正的學習榜樣,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1.通過表格、思維導圖等思維可視化工具幫助學生記錄、梳理、整理信息。
2.通過表演、復述、訪談、寫摘要等類型的作業,幫助學生鞏固課堂知識并在真實情境中運用知識,從而進行創造性表達。
3.通過寫讀后感、微調查、微辯論等開放性作業,幫助學生深入解讀文本,理解單元主題意義。
1.每個課時作業目的明確,并且每個課時的教學目標都服從于單元教學目標。
2.每個課時作業分成基礎性作業、拓展性作業或者提升性作業,讓不同能力層次的學生都有選擇的空間。
3.作業設計具有多樣性,減少機械性、重復性作業;適當增加實踐性作業,激發學生完成作業的興趣。
4.增加作業設計的情境性,并確保情境的真實性。
【課時1】Welcome to the Unit
1.課時作業目標
(1)通過朗讀、背誦,了解人們認識世界的方式及其原因,熟悉常用表達句式。
(2)通過采訪、調查,了解身邊人認識世界的方式,并形成微調查報告。
2.課時作業設計
(1)基礎性作業(自選A/B)。
A:有感情地朗讀兩段對話。
B:分角色表演對話。
作業要求:發音標準,停頓正確,感情飽滿。
(2)拓展性作業(自選A/B)。
A:把教材第49 頁的對話改寫成一篇短文,開頭已給出。
Different students learn about the world in different ways.Millie_____because_____...
B:微調查:調查家中長輩學生時代了解世界的主要方式及原因,完成表格(見表1),并形成微調查報告。

表1
微調查報告:My father used to learn about the world...because...My mother...My grandfather...
【課時2】Reading I Never give up
1.課時作業目標
(1)通過復述課文,理解句子之間的邏輯關系,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2)通過寫讀后感,訓練學生的思維品質,提升其核心素養。
(3)通過拓展閱讀,深化對單元主題“成長”的理解,并提升學習能力。
2.課時作業設計
(1)基礎性作業(自選A/B)。
A:正確地、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熟悉課文內容、培養語感。
B:根據思維導圖(見圖1)復述課文,注意連詞、固定搭配和固定句式的使用。

圖1
(2)拓展性作業(自選A/B)。
A:對文章進行縮寫,培養提煉主要信息的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100 詞之內。
B:寫讀后感,加深對文本的理解,培養思維能力。內容包括:What do you think of Spud Webb?What can you learn from Spud Web?50 詞之內。
(3)提升性作業。
閱讀典范英語Pioneer Girl,小組合作制作一份小報,內容可以包括:故事簡介、人物分析、讀后感等。(一周之內完成)
【課時3】Reading II Never give up
1.課時作業目標
(1)歸納整理本課的固定搭配和句式,并記憶。
(2)通過造句,在真實語境下使用本課的生詞、固定搭配和句式。
(3)通過故事編寫,調動學生主動使用語言的積極性,激發其創造性。
2.課時作業設計
(1)基礎性作業(自選A/B)。
A:整理文章中的生詞和詞組,提煉語言重點。
B:用生詞和詞組造句,在真實的語境中使用所學知識。
(2)提升性作業。
用本課的生詞、搭配和句式編寫故事。
【課時4】Grammar
1.課時作業目標
(1)通過完成句子,明確連詞的用法,并能夠使用正確的時態。
(2)通過真實語境中的練習,鞏固連詞的使用。
2.課時作業設計
(1)基礎性作業。
A:根據實際情況,完成句子:
I usually______________before I go to bed.
I________________before I go to college.
When I got home today,__________________.
While I was doing my homework,___________.
I_________since I was born.
I__________until I was 10 years old.
I____________until I find my Mr.Right.(我找到意中人才會結婚)
Whenever I get worried,I_____________.
As soon as I got home,I_________________.
(2)提升性作業。
以日記的形式,記錄自己一天的生活。盡可能多地使用本課時的連詞。
【課時5】Integrated skills
1.課時作業目標
(1)利用一戰和二戰的信息表,復習數字的讀法,增進學科融合。
(2)通過原著賞析,提升語感,提升學生的文化意識。
(3)通過給Anne Frank 寫信,提升學生的語言能力,激發他們對戰爭的思考,增強其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提升其思維品質。
2.課時作業設計
(1)基礎性作業。
A:根據表格(見表2)介紹一戰和二戰。

表2
World War I broke out in ______ and ended in_______.More than ______ million people lost their lives during the war.
World War II lasted from_______to________.More than_______people were killed in the war.
(2)拓展性作業(自選A/B/C)。
A:給戰爭中的Anne Frank 寫一封信,給她信心和鼓勵。
B:搜索The Diary of a Young Girl 原文,摘抄一段自己喜歡的內容。
C:觀看影片The Diary of Anne Frank,摘錄喜歡的臺詞,進行賞析。
【課時5】Task
1.課時作業目標
(1)根據思維導圖復述課文,了解文章結構,熟悉常用句式。
(2)仿照范文寫作,進一步熟悉文章結構,使用常見句型。
(3)通過對“追星”的思考,培養學生的辯證思維和正確的偶像觀。
2.課時作業設計
(1)基礎性作業。
根據思維導圖(見圖2)復述課文。

圖2
(2)提升性作業(自選A/B)。
A:仿照范文結構(見圖3),完成作文:The person I admire most。

圖3
B:微寫作:Is it proper for teenagers to admire a star?(5 句話之內)
Nowadays,many teenagers admire stars and see them as their idols.In my opinion...
《課程標準》要求英語教育要強化課程的綜合性和實踐性,著力發展學生核心素養,凸顯學生主體地位,并關注學生個性化、多樣化的學習和發展需求,堅持與時俱進,體現課程的時代性。作為英語課程的一部分,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英語作業設計應體現實踐性、差異性、多樣性、時代性,在發展學生語言能力的同時,提升其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培養其正確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為其可持續發展作充分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