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輝
隨著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和團場綜合配套改革的深入推進,團場農用土地流轉增加趨勢明顯,導致兵團金融支持缺口持續擴大。金融支持與農業發展的不適應直接影響兵團農用土地的流轉。為適應兵團黨政軍企合一的特殊組織體制實施的土地、職工、民兵“三位一體”體制,促進兵團農業和經濟發展,必須充分發揮金融機構在農用土地流轉中的作用。
兵團團場農用土地流轉金融支持的現狀分析
一、團場農用地土地流轉金融支持政策層面逐步加強
為建立健全兵團金融體系,進一步優化金融生態環境,兵團先后出臺了《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金融業發展規劃(2013—2020年)》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強調增強金融支持實體經濟功能,建成覆蓋經濟社會各方面的社會信用體系總體框架和運行機制,健全以城市為重點的銀行業服務組織體系,提升金融支持高質量發展能力。
近兩年,兵團先后修訂完善了《兵團農業職工小額農戶貸款共同守則》《兵團集體所有制連隊農戶小額農戶貸款共同守則》,積極協調引導在疆銀行業金融機構有序開展農戶貸款投放工作,確保貸款投放額度充足,切實為團場提供高效金融服務。
二、兵團金融體系逐步完善,融資規模不斷擴大
(一)兵團金融支持體系逐步完善
為促進經濟快速發展,推動產業優化升級,兵團積極加強與金融機構合作,先后與各駐疆金融機構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各金融機構積極支持兵團各地特色農業發展,持續推動團場金融機構設置,通過設立網點、流動服務站等形式,逐步建立以兵團農行和農村信用社為主導,村鎮銀行、貸款公司、農村資金互助社、小額貸款公司、金融擔保公司為必要的補充和輔助的全方位、多層次的金融服務體系,基本實現基層金融服務全覆蓋。截至2022年6月末,僅新疆農信社就在兵團設立營業網點144個,覆蓋了兵團14個師、10個市、111個農牧團場。兵團金融機構有44個,39家小貸公司,融資擔保機構26家。
(二)融資規模不斷擴大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2021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顯示,2021年末兵團轄區社會融資規模存量3998.28億元,比上年末增長9.9%。兵團各項存款余額達4294.35億元,比2020年增長13.4%;各項貸款余額達3501.44億元,比2020年增長14.7%,其中共計投放小額農戶貸款203.22億元,同比增長12.08%;存貸比為81.5%,金融服務兵團實體經濟質效得到持續提升。
截至2021年4月,國有大型銀行、農信社系統和各村鎮銀行分別投放貸款41.53億元、15.35億元、11.50億元,占比分別為60.73%、22.45%、16.82%。其中,農行兵團分行投放職工身份地貸款33.87億元,占比48.99%。反映出農行兵團分行在農用土地流轉中起到重要作用,并在農用土地流轉活動中帶動其他商業銀行提供資金支持。2021年,兵團39家小貸公司資產總額35.37億元,負債總計4.07億元,貸款余額25.25億元,其中貸款余額中涉農貸款4.36億元,較年初下降3.79%。2021年,兵團融資擔保機構為905戶農戶及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提供融資擔保金額3.36億元,占比35.71%,戶均融資37.14萬元。(數據來源于兵團地方金融監管網站)
各金融機構為進一步提升惠農貸服務功能,除辦理職工身份地貸款外,還對有流轉土地的職工實行信用貸款。新疆農信社增加農村金融資源供給,“十三五”期間,累計向兵團投放各項貸款1660.67億元。截至2020年10月末,新疆農村信用社已為13萬多戶團場農業職工授信,已為12萬多戶發放貸款,貸款覆蓋率達80%。(數據來源于新疆農信社網站)
上述一系列數據說明兵團金融規模持續不斷擴大,貸款覆蓋率不斷提高,為兵團支持實體經濟方面作出了一定的貢獻。
兵團團場農用土地流轉金融支持存在的問題
一、兵團金融組織體系不健全阻礙了金融支持效力
兵團金融體系先天不足,證券、保險、信托、財務公司、基金公司等金融機構發展不健全或不充分,團場金融服務主要以農行兵團分行、農村信用社為主導,村鎮銀行、農村合作銀行、小額貸款公司等農村金融機構及融資性擔保公司為主,起步晚、數量少、規模有限。兵團資本市場發育不充分,金融支持以間接融資為主,資本市場直接融資渠道有待發展。團場農業發展對信貸資金需求過大,加劇了銀行風險,導致兵團金融與兵團經濟發展不相協調的局面。
二、兵團金融機構網點分布不平衡,覆蓋面不夠
金融網點空間布局不合理是兵團團場金融服務中比較突出的問題。由于兵團經濟發展區域間的不平衡,各金融機構網點傾向于向天山北坡經濟較為發達的兵團中心城市集中,如石河子、五家渠等,區域內團場金融機構網點數量密集、覆蓋面較廣;南疆經濟相對落后,區域內團場金融服務薄弱,金融機構的服務網點少,成分單一,主要以農村信用社為主導,信貸資金相對短缺,難以滿足農工融資需求。
三、兵團團場農用土地流轉中金融支持供需矛盾突出
(一)兵團團場農用土地流轉對金融支持需求不斷增強
現階段隨著兵團團場“三化”進程不斷加快,由于兵團農業生產的現代化、規?;瘺Q定了對金融需求旺盛,但單獨的農工或者農工合作社根本無力解決巨大的資金缺口,迫切依賴農村金融支持,當前針對團場的金融信貸無法滿足土地流轉的資金需求,在一定程度上會削弱農工、農工合作社、涉農中小企業參與土地流轉的積極性。
(二)兵團團場農用土地流轉金融支持供給不足,金融支持渠道單一
當前兵團金融支持供給難以滿足團場土地流轉的需要:一是通過對比近幾年兵團農村金融機構存貸比可以看出,同期吸收存款的金額遠大于放貸的金額,團場大部分資金通過多種渠道逐步流向城市,究其原因,與兵團城鎮化快速發展密切相關,導致目前兵團農村金融供給不足。二是團場金融服務渠道的單一,對農村信用社依賴度偏高,究其原因是農行兵團分行退出團場市場后留下的市場空缺主要由農村信用社填補,但由于其資本充足比率低以及不良資產多,加劇了團場農業經濟發展資金供求之間的矛盾。正是在這一時期非正規金融得到了發展空間,在調研中發現,部分團場民間借貸的發生率高達85%。三是兵團團場農村金融屬于政策主導型,金融機構接受政府的行政命令或政策規定提供金融支持,但由于金融機構的趨利性,金融機構缺乏主動發放涉農貸款或提供金融支持服務的動力,各涉農金融機構出于風控要求,涉農貸款主要針對特定貸款對象特定用途,主要投向農資、農機、種子、化肥和農產品收購等領域。
(三)涉農金融機構對農業的貸款服務和產品單一,流程審批煩瑣
團場農用土地流轉所需貸款主要是用于擴大生產規模的固定投資,一般情況下周期長、規模大,貸款投向相對集中,金融需求更多的是中長期貸款,如棉花種植適度規模為500—2000畝,按流轉費800—1000元/畝測算,流轉費40萬—200萬元/年。兵團農村金融機構涉農貸款一般只發放短期貸款,貸款規模小、貸款期限短、投向分散,造成貸款期限不匹配。信貸品種主要有聯保貸款、小額信用貸款和擔保貸款三個品種,金融機構貸款手續煩瑣,對抵押物要求高,審核嚴,由于缺乏可抵押資產,貸款難、抵押難問題突出,農工或者農工合作社都難以獲得金融機構的資金支持。
(四)團場農用土地流轉貸款風險防范機制不健全,缺乏避險渠道
團場農用土地流轉促進規模化經營同時加劇風險擴大可能性,除了自然風險外,農產品價格波動同樣會帶來市場風險。農業保險覆蓋面較窄、發展水平偏低,與土地流轉后規模化經營后的農業風險放大不相適應,導致貸款難。此外,由于缺乏統一交易市場和信息平臺,缺少貸款損失保險機制,一定程度上加大了金融機構的信貸風險。
兵團團場農用土地流轉金融支持對策
一、建立健全多層次的金融組織體系
兵團要結合自身狀況,充分發揮各類金融機構各自優勢,逐步形成了集銀行、投資、擔保、保險于一體的全方位滿足團場經濟發展的功能互補、協同發展、多層次的金融支持體系。
一是完善銀行業服務組織體系,發揮農行兵團分行、農村信用社的支農主體作用,為兵團經濟的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二是完善證券、保險、期貨類機構布局,推動建立農產品期貨交易市場,增強農工應對風險的能力;三是以農行兵團分行和農村信用社為依托,在銀行信貸為主融資渠道基礎上,可以試點以未來收益為抵押融資貸款,拓寬融資渠道。逐步完善證券市場,增強證券市場直接融資的作用,積極探索土地證券化融資方式;四是積極發展適合團場需要的各種小額信貸和互助合作金融組織,積極引導農村資金互助社等新型農村金融服務組織,加大對團場農業發展的支持力度。
二、優化兵團金融結構網點布局,提高團場金融服務覆蓋率
為服務鄉村振興戰略,兵團應制定出臺相關政策鼓勵和引導政策性銀行、國有商業銀行和股份制銀行到兵團基層設立網點建設,加大網點密度,推動銀行、保險機構的服務中心向落后偏遠團場下沉。加快推進團場合作金融的發展,引導農村信用社、農村合作銀行、小額信貸等金融機構增加在團場尤其是南疆地區營業網點的密度,建成適應兵團農業發展特點的合作金融服務體系,提高團場金融服務覆蓋率。
三、拓寬融資渠道,提升農村金融供給水平
兵團金融業發展的目標就是有效調節兵團金融供給,保持信貸增長的穩定性,使金融供給總量與兵團經濟增速匹配。兵團金融改革和構建現代金融體系重點是圍繞拓寬融資渠道。政府必須加大對政策性金融機構支持力度,引導農業信貸回流團場,鼓勵商業性銀行增加對團場農村金融的支持,可以通過進行貼息或者市場化手段,調動金融機構對農業貸款的積極性。鼓勵商業銀行發行專項金融債券,通過直接融資渠道籌集涉農金融服務的資金。加強對非正規金融機構指引,規范非正規金融機構的運行,降低其在農地流轉中的風險。
四、創新金融服務和產品,簡化流程審批手續
金融機構可根據兵團農業生產的周期性特征,不斷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提供滿足農用土地流轉貸款期限要求的信貸資金。通過創新豐富金融產品,建立完善的團場產權抵押貸款制度。引導銀行完善農村信貸授信審批機制,簡化業務流程,擴大授信額度。由于兵團農用土地流轉形式只有出租、轉讓、互換三種形式,可以借鑒內地省份實施的土地信托化流轉,將金融資本引入土地信托流轉的流程。
五、建立多種形式的團場農用土地流轉風險防范和保障機制
2020 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指出:要強化對“三農”信貸的貨幣、財稅、監管政策正向激勵,提高風險容忍度,抓好農業保險保費補貼政策的落實。兵團應積極探索具有兵團特色農產品保險試點,可以借鑒美國農業保險制度,采取農業保險默認強制參加,適當加大對農業保險的補貼力度,提高農工應對風險的能力。建立完善團場農用土地流轉保險體系,為金融支持團場農用土地規模經營提供保障。組建政策性、商業性和互助性等多種形式的擔保機構,增強擔保機構經營實力。
2019 年和2020年的中央一號文件都提出積極推動土地經營權等依法合規抵押融資,兵團應引導土地經營權規范有序流轉,設立土地經營權抵押制度,使債務人能夠以土地經營權作為抵押物來融資。在團場采用聯保和信用社擔保貸款的同時,充分發揮兵團特殊體制下的組織優勢,積極探索信用貸款融資方式。
綜上,形成自發有序的土地流轉局面,必須完善兵團農村金融市場,提升團場土地流轉中金融支持有效性,促進兵團金融服務和土地流轉形成良性發展,帶動兵團經濟又快又好發展。[項目基金:國家開放大學戍邊教育研究中心專項課題“農用土地確權背景下兵團團場土地流轉問題研究”(項目編號:20XZD03)。作者單位:兵團開放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