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慶舉,李艷秋,葉鳳英,吳 靜
(廣州市番禺區婦幼保健院、廣州市番禺區何賢紀念醫院產科,廣州 511400)
新生兒窒息是可嚴重威脅新生兒生命安全,Apgar評分在臨床診斷新生兒窒息中應用廣泛,雖然利用Apgar評分能夠對新生兒是否出現抑制進行有效識別,但無法對抑制的原因進行準確區別[1]。針對這種情況,近些年來臨床引入臍動脈血pH值作為新的窒息診斷指標,該指標能夠更為客觀地反映新生兒窒息情況,但是對于標準的pH值目前尚未形成一致意見[2]。有必要在Apgar評分、臍動脈血pH值之外增加其他診斷指標,以進一步提高新生兒窒息診斷的準確性與有效性。近年來的研究[3]發現,乳酸作為一種無氧代謝產物,能夠反映組織缺氧情況,相比臍動脈血pH值其能夠更加準確地預測新生兒神經系統并發癥發生風險。但目前將乳酸與Apgar評分、臍動脈血pH值共同應用于新生兒窒息診斷中的研究較為少見。本研究探討Apgar評分、臍動脈血pH值聯合乳酸診斷新生兒窒息的效果。
選取2020年4月至2022年3月廣州市番禺區婦幼保健院收治的100例新生兒窒息患兒為研究組,同期在本院分娩的200例正常新生兒為對照組。研究組男56例、女44例,體重2.28~4.18(3.20±0.67)kg;孕婦年齡20~40(29.34±1.76)歲,孕周37~40(39.52±0.25)周,產次1~3(1.40±0.21)次;分娩方式為自然分娩65例、剖宮產35例。對照組男109例、女91例,體重2.19~4.25(3.15±0.71)kg;孕婦年齡20~41(29.11±1.85)歲,孕周37~40(39.61±0.20)周,產次1~3(1.38±0.23)次;分娩方式為自然分娩85例、剖宮產115例。2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納入標準:1)單胎妊娠;2)新生兒體重不低于2500 g;3)孕周不低于37周;4)新生兒家長已簽署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1)合并嚴重先天性疾病;2)雙胎或多胎妊娠;3)未全程參與本研究。
1)1 min Apgar評分:新生兒出生1 min內進行評估[4]。2)臍動脈血pH值和乳酸檢測:胎兒娩出后立即鉗夾一段長約10 cm的臍帶,在5 min內由培訓合格的人員使用1 mL肝素化注射器獲得動靜脈血氣樣本,并立即使用血氣分析儀(GEM Premier 3000,美國Instrumentation Laboratory公司)分析所有臍帶血氣結果,包括pH和乳酸。
1)比較2組1 min Apgar評分、臍動脈血pH值及乳酸水平的差異。
2)比較1 min Apgar評分、臍動脈血pH值及乳酸水平各單項指標及不同指標聯合診斷新生兒窒息的準確率、靈敏度和特異度。①1 min Apgar評分≤7分表示存在窒息,且得分越低窒息越嚴重。②臍動脈血pH值<7(參考范圍低限值)表示存在窒息。③乳酸水平>2.45 mmol·L-1(參考范圍低限值)表示存在窒息。
與對照組比較,研究組1 min Apgar評分、臍動脈血pH值和乳酸水平均更高(均P<0.001),見表1。

表1 2組1 min Apgar評分、臍動脈血pH值及乳酸水平比較
1 min Apgar評分診斷新生兒窒息的準確率高于臍動脈血pH值和乳酸水平(均P<0.01)、靈敏度高于臍動脈血pH值(P<0.05)、特異度高于乳酸(P<0.01),見表2。

表2 各單項指標診斷新生兒窒息的效果 %(n/n)
1 min Apgar評分+臍動脈血pH值+乳酸診斷新生兒窒息的準確率、靈敏度和特異度高于1 min Apgar評分+臍動脈血pH值和1 min Apgar評分+乳酸(均P<0.001),見表3。

表3 不同指標聯合診斷新生兒窒息的效果 %(n/n)
Apgar評分出現于20世紀50年代初,至今70年的臨床實踐證明該指標可有效識別新生兒有無抑制,但對于新生兒是否存在缺氧、酸中毒及臟器損傷無法進行有效判斷,并且對于導致抑制的具體原因也無法進行準確識別,相關疾病及其他許多情況也會導致Apgar評分偏低,因此僅使用Apgar評分診斷新生兒窒息可能導致誤診。目前實行的新生兒窒息診斷標準[5]對Apgar評分標準進行了重新規定,不再直接以低Apgar評分作為診斷新生兒窒息的依據。臨床研究[6]發現,新生兒的早期預后與Apgar評分存在一定的聯系,使用Apgar評分診斷新生兒窒息具有較高的靈敏度,但缺乏良好的特異度,本研究顯示1 min Apgar評分診斷準確率、靈敏度和特異度分別為81.00%、87.00%和78.00%,與上述研究結果相符。因此,近些年來臨床上開始積極探索以Apgar評分為基礎聯合其他指標診斷新生兒窒息,以進一步提高臨床診斷效果。
臍動脈血pH值是目前實行的新生兒窒息診斷標準中引入的重要指標,臨床上認為相比于Apgar評分臍動脈血pH值受主觀因素的影響較小,能夠更加客觀地反映新生兒窒息情況,但是目前國際上對于準確診斷新生兒窒息的pH值標準尚未達成共識,其中比較常見的診斷標準有<7、<7.15和<7.10等[6]。另外,在實際操作中許多因素都會對臍動脈血pH值產生影響,從而導致其準確性下降。臍動脈血pH值檢測的標準流程為在胎兒娩出后及建立自主呼吸前,在近胎兒側用消毒止血鉗將一段長10 cm左右的臍帶夾住,之后將鉗外臍帶剪斷,并采集臍動脈血檢測pH值,整個流程具有非常嚴格的要求[7]。在實際操作中由于臍動脈管腔的解剖結構較細,抽取血液的難度較高,而臍靜脈管腔的解剖結構則較粗,且血管壁較薄,因此更容易抽取血液,這導致部分醫務人員實際操作時誤抽臍靜脈血進行檢測[8]。另外,在產婦分娩后相關醫務人員多忙于處理產婦的各種緊急情況或新生兒窒息,容易忘記抽取臍動脈血,導致抽取時間延遲,或者已經采集了臍動脈血,但未及時檢測,從而影響檢測結果的準確性[9]。在本研究中,臍動脈血pH值的診斷準確率、靈敏度和特異度分別為72.00%、75.00%和70.50%,提示臍動脈血pH值對新生兒窒息具有較好的診斷效果。
臍動脈血pH值作為一種客觀診斷指標,雖然對新生兒窒息具有一定的診斷效果,但目前尚無公認的pH值標準,且實際操作中容易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因此有必要與其他客觀指標聯合應用于診斷新生兒窒息[10-11]。臨床研究[12-13]指出,機體缺氧時會合成乳酸導致酸中毒,因此在分娩時通過檢測乳酸水平可以準確評估新生兒是否存在代謝性酸中毒。分娩之前乳酸水平最高的部位依次為臍動脈、臍靜脈、孕婦,提示乳酸主要來自胎兒,因此可以通過檢測臍動脈乳酸水平判斷新生兒是否存在窒息[14-15]。在本研究中,乳酸水平的診斷準確率、靈敏度和特異度分別為70.00%、80.00%和65.00%,提示乳酸水平診斷新生兒窒息具有較好的靈敏度。
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1 min Apgar評分、臍動脈血pH值和乳酸水平較對照組均更高(均P<0.001),提示新生兒發生窒息時其1 min Apgar評分、臍動脈血pH值和乳酸水平有明顯變化。進一步研究發現,1 min Apgar評分+臍動脈血pH值+乳酸水平的診斷準確率、靈敏度和特異度均達到90.00%以上,靈敏度達到100.00%,高于1 min Apgar評分+臍動脈血pH值和1 min Apgar評分+乳酸水平的診斷效果(均P<0.001),提示聯合應用Apgar評分、臍動脈血pH值與乳酸能夠提高新生兒窒息診斷的準確率、靈敏度和特異度。
綜上所述,聯合應用Apgar評分、臍動脈血pH值與乳酸能夠提高新生兒窒息診斷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