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立梅
摘要:加強素質教育,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是競爭日益激烈的社會對教育提出的高標準要求。這其中,語文素質包括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個性心理素質、民族文化素質。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面向全體學生,并以學生為主體,研究教學大綱,深入挖掘教材中的素質教育元素,以課內外活動相結合的多元化方式開展素質教育,促進學生個性化發(fā)展、全面發(fā)展。
關鍵詞:高中語文;素質教育;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個性心理素質;民族文化素質
中圖分類號:G633.3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3)20-0123-02
近年來,素質教育已經成為教育工作者關注的重點。語文學科的內容豐富,在促進學生成長成才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優(yōu)勢。本文結合教學實踐,重點探究語文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的途徑,以此提升學生的綜合競爭力。
語文素質主要指學生通過語文學習而形成的內在品質,包括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個性心理素質和民族文化素質四個方面[1]。
1.思想道德素質
語文素質的第一項內容是思想道德素質。語文教學不是單純講解語文教材上的內容,教師既要引導學生積累語文知識,又要積極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語文學科的思想道德素質教育,主要體現(xiàn)在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情感和民族精神上,使學生形成對國家、對社會的使命感和責任擔當,認識到個人的優(yōu)秀品質與國家和民族利益緊密相聯(lián)。對此,教師要充分挖掘語文教材內容,統(tǒng)一學科的科學性和思想性,將愛國情懷有機滲透到教學全過程,使學生在學習文化知識的同時受到人文精神、民族精神熏陶。例如,在教學《記念劉和珍君》時,教師可引導學生感受魯迅剛正不阿的性格、澎湃的激情、高度的正義感,學習愛國學生的使命感、責任感。
2.科學文化素質
語文學科的科學文化素質包括語言文字運用能力、文學鑒賞能力、審美能力等[2]。這其中,語言文字運用能力小到一個標點符號、一個文字、一個語音,大到詞匯、語法修辭、邏輯關系、閱讀、寫作等。高中語文教材中有很多優(yōu)秀的經典篇目,對于現(xiàn)代文,在進行教學時,教師要加強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培養(yǎng),對于文言文,要將教學重點放在引導學生理解其內容,并掌握虛詞、實詞、特殊句式、詞類活用等文言知識上。
3.個性心理素質
學生的個性心理素質,既指性格、氣質等心理特點因素,也指興趣、動機、情感等心理傾向因素,還指感知記憶、想象思維等心理活動因素。學生的性格不同、情感不同,其對同一篇文章中的同一個問題,會有不同的理解。因此,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的個性特點,因材施教,積極優(yōu)化教學過程。
4.民族文化素質
在教學中,教師要借助語文教學培養(yǎng)學生熱愛中華民族的情感、熱愛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情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例如,在教學《蘇武傳》時,教師可引導學生分析蘇武的人物形象,就其民族氣節(jié)問題展開討論,探討新時代如何繼承蘇武的偉大民族精神[3]。再如,在講授屈原的《離騷》時,要讓學生認識到屈原心系國家安危和存亡的愛國情懷、偉大品格,積極培養(yǎng)學生的民族文化素質。
1.素質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
教育要提高全民族素質,不應以英才教育為主要內容。所以,實施語文素質教育的第一步就是要明確教育的對象是全體學生而不是個體。同時,要以學生為主體,注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語文素質教育還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方式及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力。有些課文需要學生自主閱讀、分析、理解、鑒賞、感悟、評價。如果教師把課文內容詳細講解清楚,并就其中的問題給出標準答案,就會使學生形成等現(xiàn)成、靠老師的不良習慣。在教學中,教師要注重挖掘學生的內在潛能,啟迪學生的思維,使每個學生都成為學習的主人。
2.從生活視角出發(fā),以多元化方式開展語文素質教育
在語文素質教育中,教師可從生活的視角出發(fā),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使其形成相應的社會責任感。無論詩歌、戲劇,還是散文、小說,其內容均來源于生活。在實施素質教育時,教師如果只注重書面知識的講解,而不聯(lián)系生活,會把知識教死,也不利于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發(fā)展。例如,在講解杜甫的詩歌時,只有聯(lián)系當時的社會背景以及詩人的漂泊生活、羈旅之愁,才能使學生深刻體會詩人憂國憂民的愛國情懷。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將語文知識與生活聯(lián)系起來,活學、活用語文知識,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文學作品的內涵,不斷提升語文素質。
課堂是實施語文素質教育的主陣地,但語文學科涉及的內容廣泛,為拓寬學生的語文視野,教師可在課內教學的基礎上,積極開展相應的課外活動,以多元形式開展素質教育。(1)在特定紀念日,組織學生收看相關新聞報道,然后讓學生寫一篇觀后感。(2)引導學生在課外閱讀有關青年創(chuàng)造未來的文章。(3)結合課內學習任務群的要求,讓學生在課下品讀相關文章。(4)組織學生定期參加社會公益活動,并寫生活日記。
3.深入鉆研教材、教學大綱,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
語文教學實施素質教育,教材、大綱都是不可或缺的。在課前,教師要吃透教材,把握大綱的要求,對語文教學的目的、任務、要求、內容、原則、方法等都要熟知,認真?zhèn)湔n,研究教法。同時,要把握教材的重點難點,設計學生便于接受的問題,精心備課,高效上課,將素質教育落到實處。提高語文課堂效率,也是提高學生語文素質的有效途徑。在指導學生分析、解讀課文時,教師要加強學生語言文字運用能力的培養(yǎng),通過聽誦讀、說教材、讀文章、寫作文等訓練,逐步提升學生的語文素質。這就要求教師精心設計好每一節(jié)課的內容,在課堂效率上下功夫。
綜上所述,素質教育是時代發(fā)展的要求,是學生全面發(fā)展的要求。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可從凸顯學生主體性、探究多元化教學模式、提高教學效率等方面入手,落實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個性心理素質、民族文化素質等語文素質的培養(yǎng),使學生成為高素質的合格人才。
參考文獻:
[1]金輝.關于高中語文素質教育的研究[J].課外語文,2016(13):134.
[2]周游.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科學素養(yǎng)選文研究[D].桂林:廣西師范大學, 2022.
[3]楊萌.統(tǒng)編本高中語文家國情懷作品的閱讀教學研究[D].漳州:閩南師范大學,2022.
Exploration of Implementing Quality Education in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Zhang Limei
( Zhaodong City No. 2 Middle School, Heilongjiang Province, Zhaodong 151100, China)
Abstract: Strengthening quality education and promoting students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is a high standard requirement for education in an increasingly competitive society. Among them, Chinese language quality includes ideological and moral qualities,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qualities, individual psychological qualities, and national cultural qualities. In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teachers should face all students and take them as the main body. They should study the teaching syllabus, deeply explore the elements of quality education in textbooks, and carry out quality education in a diversified way that combines in and out of class activities, promoting personalized and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Key words: high school Chinese; quality education; ideological and moral qualities;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qualities; individualpsychologicalqualities;ethnicculturalqual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