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晶 李勇成 李紅萍 吳學有 嚴文偉 張云波 王祥向 王祥



摘? ? 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農業科學院旱地作物研究所以創制抗旱、耐瘠、綠色、優質的玉米種質資源為核心。自主創制并選育出玉米優良自交系G11-1-1和P209,并用兩親本測配出抗病性強、綜合性狀優良的雜交玉米新品種紅單22號。紅單22號參加2020—2021年西南春玉米(中高海拔)組聯合體區域試驗,2020年區域試驗初試平均產量為10 155 kg/hm2,比對照增產8.5%;2021年區域試驗復試平均產量為11 085 kg/hm2,比對照增產7.8%;2年區域試驗平均產量為10 620 kg/hm2,比對照增產8.1%;2021年生產試驗平均產量為11 235 kg/hm2,比對照增產5.9%。紅單22號符合國家玉米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審定編號為國審玉20220438。
關鍵詞:紅單22號;品種選育;栽培技術
文章編號:1005-2690(2023)12-0040-03? ? ? ?中國圖書分類號:S513? ? ? ?文獻標志碼:B
西南地區是我國玉米主產區之一,常年種植面積在533.33萬hm2左右,而實際種植面積則超過666.6萬hm2[1]。西南地區氣候生態類型復雜,玉米種植地土壤類型豐富、地力肥力差、土地不規整,難以實現機械化操作[2]。極其復雜的生態環境和生產條件使得西南地區的玉米品種需求不同于其他生產區域,按國家玉米區域試驗要求劃分,西南玉米區可分為中低海拔春玉米區、中高海拔春玉米區、熱帶亞熱帶玉米區,這3種類型大致能代表西南地區玉米生產情況。相比較于其他玉米產區,復雜的生產需求和相對較小的市場容量使得西南地區玉米育種挑戰巨大,但也蘊藏著機遇。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農業科學院玉米育種團隊經過多年辛勤的付出,于2022年選育并通過國家審定優質、高抗、綠色玉米新品種紅單22號。
1 親本及雜交種的選育
紅單22號的母本G11-1-1是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農業科學院利用從個舊大田中收集的玉米品種作基礎材料,經7代二環分離選系育成;父本P209是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農業科學院利用本地黃團粒玉米作基礎材料,經過10代一環分離選系育成。
2 試驗實施情況及品種特征
2.1 試驗實施情況
試驗共設區域試驗點13個,分布在云南省、四川省以及貴州省海拔1 200~3 000 m的玉米生態區。區域試驗采用實名制,隨機區組排列,3次重復,5行區,小區面積20 m2,種植密度60 000株/hm2。實收小區中間3行計產(面積12 m2)。四周設置不少于4行的保護行。對照品種為中玉335。
統計分析2020年各區域試驗點小區產量數據,本組試驗總體誤差變異系數(CV%)為5.482%,說明2020年區域試驗的總體水平較高,數據可靠,整體質量好,見表1。
統計分析2021年各區域試驗點小區產量數據,本組試驗所有試點誤差變異系數(CV%)均在10%以下,該組試驗質量較好,各試點間不存在較大差異,說明2021年試驗總體水平高,數據可靠,見表2。
從表3可以看出,紅單22號在2020年區域試驗參試的13個試驗點中,12個試驗點相對于對照品種中玉335表現為增產,增產點率為92.3%,只有在西昌試驗點表現為減產。在增產點中,大理試驗點產量最高,為11 607.6 kg/hm2;師宗試驗點產量最低,為7 580.5 kg/hm2。
從表4可以看出,紅單22號在2021年參試的13個試驗點中均表現為增產,其中文山試驗點產量最高,為13 119 kg/hm2,比對照品種中玉335增產13.1%;西昌試驗點產量最低,為9 547.5 kg/hm2,比對照品種中玉335增產2.3%。紅單22號在2021年參試的13個試驗點中,生育期為99~157 d,興義試驗點生育期最短,甘孜試驗點生育期最長。紅單22號在2021年的13個試驗點中,穗位高為80~160 cm,大理試驗點穗位最低,昆明試驗點穗位最高。
2.2 父本特征特性
父本株高162~198 cm,穗位高105~119 cm,幼苗生長勢強,株型披散。苗期葉色為綠色,葉鞘綠色;花絲綠色,穎殼綠色,花藥綠色,雌雄相遇較好;出苗至抽絲61~65 d,出苗至成熟97~102 d,屬于中晚熟自交系;果穗長14~15.3 cm,穗粗3.1~5.2 cm,穗行數12~14行,單穗粒重89~115 g,千粒重312~371 g。穗型為錐形,籽粒黃色硬粒型,軸為白色,是品質好、抗性強、適應性廣、配合力高的優良自交系。
2.3 母本特征特性
母本株高135~152 cm,穗位高66~69 cm,苗期葉色為綠色,葉鞘紫色,幼苗整齊,長勢強;花絲綠色,穎殼為綠色,花藥為淡紅色;出苗至抽絲55~60 d,出苗至成熟105~110 d,屬于中晚熟自交系;果穗長13.5~15.5 cm,穗粗4.1~4.7 cm,穗行數14~16行,行粒數20~28粒,單穗粒重111.6~127.5 g,千粒重304~327 g。穗型為柱形,籽粒黃色、粒型半硬粒,軸為白色,抗性強,自身產量高,親合力強,易制種。
2.4 雜交種特征特性
西南春玉米(中高海拔)組出苗至成熟126.8 d,比對照中玉335晚熟1.4 d。幼苗葉鞘綠色,花絲綠色,花藥黃色,穎殼綠色;株型半緊湊,株高274 cm,穗位高116 cm,成株葉片數20片;果穗長筒型,穗長19.3 cm,穗行數14~20行,穗軸白色,籽粒黃色,百粒重34.5 g;經鑒定,紅單22號抗莖腐病,感穗腐病、小斑病、絲黑穗病,中抗大斑病、灰斑病、紋枯病、南方銹病;籽粒容重784 g/L,粗淀粉含量76.11%,粗蛋白含量9.72%,粗脂肪含量4.10%,賴氨酸含量0.28%。
2.5 產量表現
紅單22號參加國家玉米品種聯合體試驗西南春玉米(中高海拔)組。2020年區域試驗初試平均產量10 155 kg/hm2,比對照增產8.5%;2021年區域試驗復試平均產量11 085 kg/hm2,比對照增產7.8%;2年區域試驗平均產量為10 620 kg/hm2,比對照增產8.1%;2021年生產試驗平均產量為11 235 kg/hm2,比對照增產5.9%。
3 栽培及收貯技術要點
播種前選用包衣良種,從正規渠道選購種子,保證品質。精細備耕,適時播種,保證全苗。各地要根據實際情況抓住節令,掌握土壤濕度及播種深度,保證一次性全苗。2月底至4月上旬播種為春播,要有足夠的蹲苗時間。應合理密植,高水肥地塊57 000~60 000株/hm2;中等肥地塊54 000~57 000株/hm2;肥力較差地塊52 500~55 500株/hm2。增施種肥、巧施苗肥,同時加強蟲鼠害防治。近年來,草地貪夜蛾大面積暴發,尤其在苗期要注重防治。適時收獲,編叢掛晾,干后收貯。如果收獲不及時,往往造成乳熟期過后遇大雨,籽粒膨脹容易霉壞。即便不遇雨害,也易發生象鼻蟲,影響作物品質。
4 病蟲草害防治
玉米蟲害為害較嚴重的是草地貪夜蛾,在蟲卵剛孵化成蟻蟲時可用10%氯氰菊酯乳油1 200~1 600倍液葉面均勻噴霧,也可用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4 000倍液葉面噴霧。應首選低毒、高效且殘留量少的農藥[3-4];在成蟲為害區域用殺蟲燈誘殺[5]。
5 建議種植區域
適宜紅單22號種植的地區為四川省甘孜州、阿壩州、涼山州、攀枝花市海拔800~2 200 m地區;貴州省貴陽市、畢節市、安順市、六盤水市、黔西南州海拔1 000~2 200 m地區;云南省昆明市、楚雄州、大理州、保山市、麗江市、德宏州、臨滄市、普洱市、玉溪市、紅河州、文山州、曲靖市、昭通市、迪慶州、怒江州、西雙版納州海拔1 200 m及以上地區。
參考文獻:
[1]李高科,潘光堂.西南玉米區種質利用現狀及研究進展[J].玉米科學,2005,13(2):3-7.
[2]龐瑞,顧峰雪,張遠東,等.西南高山地區凈生態系統生產力時空動態[J].生態學報,2012,32(24):7844-7856.
[3]保積剛.西藏昌都市四種藥劑防控“草地貪夜蛾”的防治效果比較[J].西藏科技,2020(9):9-10.
[4]楊曉玲.草地貪夜蛾防治用藥生產供應概覽——吡蟲啉[J].中國農藥,2020,16(5):29-30.
[5]顧家祿,趙江,程玲,等.2019年云南省紅河州草地貪夜蛾發生與科學防控措施概述[J].中國植保導刊,2020,40(7):96-99,102.
(編輯:牛 佳)
作者簡介:段 晶(1980—),男,漢族,云南蒙自人,碩士,高級農藝師,研究方向為玉米新品種研發、推廣。
李勇成(1968—),男,漢族,云南建水人,碩士,二級研究員,研究方向為玉米新品種研發、推廣。
李紅萍(1977—),女,漢族,云南蒙自人,本科,高級農藝師,研究方向為玉米新品種研發、推廣。
吳學有(1973—),男,漢族,云南蒙自人,本科,高級農藝師,研究方向為玉米新品種研發、推廣。
嚴文偉(1981—),男,漢族,云南蒙自人,本科,高級農藝師,研究方向為玉米新品種研發、推廣。
張云波(1977—),男,漢族,云南蒙自人,本科,高級農藝師,研究方向為玉米新品種研發、推廣。
王祥向(1995—),男,漢族,云南會澤人,碩士,助理農藝師,研究方向為玉米新品種選育。
通信作者:王 祥(1981—),男,漢族,云南蒙自人,本科,研究方向為玉米新品種選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