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 要:大豆在我國是比較重要的農作物品種,隨著新時代的發展,在種植技術上有了很大改變。大豆大壟窄行密植栽培技術是1種新型的種植方式,對提高土地利用率和農產品品質都有著很大幫助,但是在實際操作過程中也存在很多問題,對病蟲害防治要求高。文章分析了大豆種植過程中大壟窄行密植栽培方式的要點,為提高大豆產量提供參考。
關鍵詞:大豆;大壟窄行密植栽培;病蟲害防治
文章編號:1005-2690(2023)12-0067-03? ? ? ?中國圖書分類號:S435.651;S565.1? ? ? ?文獻標志碼:B
大豆是經濟價值較高的農作物之一,其蛋白質含量較高、脂肪含量較低,而且在加工上具有很好的優勢。為了提高大豆產量和品質,大豆大壟窄行密植栽培技術是一種非常實用且有效的方法,在應用此技術過程中,加強對大豆種植技術以及病蟲害防治技術的研究與推廣非常有必要。
1 大豆大壟窄行密植栽培技術概述
大豆是我國重要的糧食作物之一,在我國經濟發展中占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其種植面積非常廣,主要分為北方、南方和西北地區。北方地區的大豆種植以機械化為主;南方地區的大豆種植以人工作業為主;西北地區的大豆種植主要靠傳統技術操作。雖然機械化促進了當地農業經濟發展,但農作物產量逐年下降,很多地方出現了土地資源浪費和糧食安全問題。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人口數量的不斷增加,對糧食產量的需求也在不斷增加。但是近年來因為自然環境破壞嚴重、自然災害頻發等原因,導致耕地面積逐漸減少、農作物產量下降。針對這種情況,大豆種植方式發生了改變,大豆大壟窄行密植栽培技術是非常實用而有效的種植方式。主要通過對土地進行大范圍翻耕,以此達到改善土壤環境、提高土地利用率和農作物產量的目的。大豆大壟窄行密植栽培技術是在傳統栽培技術基礎上進行改進和創新發展出來的新型栽培方式。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采取寬窄行栽培模式,可以有效改善土地利用率以及提高農作物產量,并且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種植成本支出,但是對病蟲害防治要求比較高,需要嚴格按照相關要求操作,確保提高農作物產量。我國大豆大壟窄行密植栽培技術主要采用大壟窄行精播技術,主要有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作物產量等特點,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病蟲害發生概率[1]。
2 大豆大壟窄行密植栽培技術要點
2.1 大豆種植的基本要求
我國地域遼闊,適合農作物生長的地區非常多,但是能真正進行大規模種植的并不多。因此,為了保證大豆品質和產量,要選擇適合我國本土條件的大豆品種進行種植。從品種上來說,我國大豆種類眾多,大部分是以黑農47為主的大顆粒和小顆粒類型,這些都屬于國外品種,其中最適合在我國種植的品種有豐豆14、中豆17、冀豆19等。
從種植方式上來說,大豆可以采用大壟窄行密植栽培技術進行種植,主要是指在耕地時按照一定的間隔距離將土地分為若干個小田塊進行種植,每個小田塊寬都不超過3 m。在操作過程中,要注意保證各田塊之間距離以及間隔寬度一致。
同時,注意溝路配套以及灌溉系統的搭建,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保證大豆質量和產量。在應用大壟窄行密植栽培技術之前,還要對土地進行平整處理,然后對其土質進行分析。土壤肥沃度對大豆產量有非常重要的影響,如果土壤肥沃度較高并且含有充足的水分,可以保證大豆的品質和產量;如果土壤貧瘠,則要選擇肥力較好的地塊。
2.2 選擇品種與處理種子
選擇良種對于種植大豆非常關鍵,品種對大豆的產量、質量有較大影響。在選擇品種時,首先,嚴格篩選。依據種植條件、市場需求等各方面因素選擇合適的品種。其次,鑒定種子。了解種子質量、產量等情況。再次,注意種子發芽率情況,發芽率越高越好,并檢查種子表面是否完整、有沒有蟲卵、是否帶有病菌等。
為了提高大豆的產量和品質,在播種前要及時對種子進行處理。在種植大豆前,先把種子放入溫水中浸泡20 min左右,再用清水沖洗干凈,然后放入約50 ℃的水中浸泡10~15 min即可。為了確保大豆的產量和品質,可以把浸泡過的大豆放在陽光下暴曬或者烘干2 h左右,然后對大豆進行播種處理。
除此之外,在播種前要做好選種工作,根據當地土壤環境和種植條件選擇適宜的大豆品種。一般情況下,選用抗病品種或早熟品種;如果是大顆粒型大豆并且播期較晚且播種面積較小時,可以選用早熟品種;如果大豆出現缺素癥狀且未發生病害,可以選擇抗蟲害品種。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地區選擇不同類型及質量等級大豆時要根據實際情況選擇,避免選錯作物類型或質量等級而影響其品質以及產量[2]。
2.3 整地施肥技術
在種植前要進行土地深翻,翻耕深度為20 cm左右,將土壤全部翻到地面,提高土壤透氣性,促進大豆根系更好地生長。在施肥過程中要合理施加基肥與種肥。基肥應以有機肥為主,底肥施用量要達到7 500~9 000 kg/hm2,使大豆生長能夠有充分的營養供應。一般情況下,需施入腐熟農家肥7 500~9 000 kg/hm2、磷酸二銨150~225 kg/hm2、硫酸鉀75~150 kg/hm2。如果種植面積比較小,可選擇使用有機肥進行追肥,提高大豆的產量和質量。
為了避免出現燒種現象,施用肥料時一定要做到底肥與種肥分開以及分層施肥。大豆種肥一般施入量為450~600 kg/hm2。在施基肥時要注意施氮肥量不可過多或過少,過多會造成燒苗現象,降低大豆幼苗的產量和質量;過少會降低種子營養成分。
2.4 大豆播種
2.4.1 科學播種
播種大豆前要提前整地,保證土壤質量。在土壤翻耕前,要提前3 d左右對土壤進行澆水,促進土壤熟化。在種植前使用大豆專用種肥將肥料和種子進行攪拌,使肥料充分均勻。在播種前還要篩選種子,淘汰干癟的種子。同時,選擇合適的地塊,地塊要符合大豆生長要求,選擇中等肥力的地塊,確保種植出合格的大豆苗。在播種后需要進行人工間苗,保證出苗整齊一致。
由于大豆大壟窄行密植栽培技術受天氣、水分等因素的影響,因此需要采取合適的方式進行播種和澆水。比如采用小水勤澆、輕澆快澆等方法保證種子出苗階段不缺水,采用噴灌等措施保持土壤濕潤,使用滴灌設備進行澆灌確保土壤濕潤。大豆大壟窄行密植栽培技術比普通栽培技術更能提高土地利用率,而且收獲面積更大,能達到增產效果。此外,在大豆大壟窄行密植栽培技術中還有很多其他要點需注意,比如選用優質品種、合理搭配種植、及時除草等,對提高大豆產量都有一定幫助。在種植過程中,要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品種,干旱地區應選擇抗旱能力較強的品種。如果播種前需要澆水或施肥,應選擇保水性能較強的品種。
2.4.2 播種方式
大豆大壟窄行密植栽培技術的主要播種方式有2種,分別是機械播種和人工點播。由于大豆大壟窄行密植栽培技術的植株密度較大,可以選擇機械播種。在機械播種時需要采用精量播種機來完成種植工作,這種方法不僅可以保證播種均勻,還能節省勞動力成本;在大面積種植時可以采用機械播種,方法簡單方便、省時省力,同時還能提高種植效率;如果需要對大豆進行間苗、補苗工作,也可以采用人工點播。大豆的播種深度要根據植株的生長情況來確定,不可過深或者過淺。大豆種子的株距以控制在12~15 cm為宜,如果植株緊湊則需要適當密植,反之則需要稀植。
2.4.3 播種技術
大豆大壟窄行密植栽培技術有很多種方式,可以將其分為1壟2行和1壟3行。通常情況下,1壟2行種植方式比較適合大面積土地種植,而1壟3行種植方式比較適合小面積土地種植。如果播種過程中所使用的種子數量較少,可以采用小壟窄行密植方式,在這種模式下大豆可以獲得較高產量和質量;如果播種面積較大時,可以采用1壟2行種植方式,在這種模式下大豆具有更大的生長空間以及更多的生長機會。采用1壟2行方式播種時,需要將行距控制在30~35 cm。為保證大豆實現高產優質,在播種過程中需要做到以下幾方面。對種子進行精選處理;合理密植;適時播種;使用先進的施肥方式和灌溉技術;避免重茬種植情況出現。每隔2~3年可以進行1次大豆換種工作,更換時應將當年所收獲的大豆全部帶走[3]。
2.5 田間管理技術
根據當地情況和天氣條件對大豆進行合理灌溉,保證水分充足,防止土壤干旱和結塊現象的發生。如果遇到連續陰雨天氣,要及時排水防澇;如果出現干旱情況,要及時補充水分。另外,還要注意及時對植株進行追肥工作,保證大豆的正常生長。
開花結莢期是大豆產量最好的時期,要重視田間病蟲害的防治工作。首先,做好蚜蟲和黃條跳甲等害蟲的防治工作,可以使用吡蟲啉或毒死蜱防治。其次,做好大豆葉斑病、根腐病等病害防治工作,可以使用多菌靈、甲基托布津等預防,同時加強大豆銹病的防治工作,可以在發病初期使用三唑酮或者苯醚甲環唑防治[4]。再次,注意加強對大豆葉斑病、銹病等病害的防治工作。
大豆開花期容易受大風天氣的影響,導致發生落花和落莢,因此要注意預防和處理。首先,要做好花莢期防風林的建設和保護工作。其次,及時做好開花期大風天氣的預防工作[5]。
3 病蟲害防治
3.1 病害防治
在大豆種植過程中,病蟲害的防治工作非常重要。其中,最常見的就是大豆根腐病,對大豆產量影響較大,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將會大大降低大豆產量和質量。
第1步:在播種前,選擇適合當地的優良品種。第2步:實行輪作制度。對于大豆田中發生過根腐病的地塊要實行輪作,避免再次感染此病。第3步:加強栽培管理,提高大豆植株素質。當發現田間有發病植株時要及時拔除,并將其帶出田間進行焚燒處理;加強肥水管理,促進植株生長,適時適量澆水、施肥;病害發病較輕時可施少量氮肥促進大豆生長,并及時灌水,防止發病地塊水分過多、過濕而導致根腐病加重,可以配合噴施百菌清或代森錳鋅溶液等藥劑防治[6]。第4步:使用微生物制劑或生物農藥防治根腐病,可采用菌劑加農藥、殺蟲劑及微肥對癥噴施。第5步:通過分析根腐病的發病癥狀和發生原因,及時采取有效措施防治,可以采用灌根的方式,也可以在發病初期噴灑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 0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1 000倍液或30%苯醚甲環唑水分散粒劑1 500倍液防治,噴施2~3次即可達到很好的效果。在苗期要注意藥劑使用方法和濃度,避免發生藥害現象[7]。
3.2 蟲害防治
在大豆開花結莢期主要蟲害有豆天蛾、蚜蟲、紅蜘蛛等。其中,豆天蛾以幼蟲取食葉片為主,在幼苗期為害嫩莖和葉柄;蚜蟲是刺吸式口器害蟲;紅蜘蛛以蟲卵形式存在于葉片中[8]。防治這類害蟲時,可噴施800~1 000倍液樂斯本或1 000~1 500倍液殺螟螨或1 000~2 000倍液滅蚜松等。防治豆天蛾時,可以使用4.5%高效氯氰菊酯1 500倍液+1.8%阿維菌素800倍液噴霧。防治蚜蟲時,可以使用0.25%抗蚜威乳油1 500倍液噴霧,還可以噴灑0.3波美度石硫合劑300~400倍液或3%吡蟲啉2 000~2 500倍液防治。防治紅蜘蛛時,采用25%滅螨猛600~800倍液+0.3%苦參堿300倍液或5%甲胺磷乳油1 500倍液+3%阿維菌素500倍液防治,每隔10 d左右噴施1次,連噴2~3次即可達到很好的效果[9-12]。
4 結束語
隨著新時代的發展,我國農業技術有了很大進步,大豆大壟窄行密植栽培技術就是其中之一,這種栽培方式能促使大豆增產,改善大豆品質,降低病蟲害的發生概率,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經濟效益。但是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還存在很多問題,因此需要加大對土壤的改良力度、科學規劃大豆種植面積、合理施肥,加強病蟲害防治方法的研究和推廣,及時開展病蟲害防治工作等。
參考文獻:
[1]趙寬,王楠,蘭磊,等.試析大豆大壟窄行密植栽培及病蟲害防治[J].種子科技,2021,39(9):34-35.
[2]宋悅民.大豆大壟窄行密植栽培及病蟲害防治[J].農民致富之友,2019(8):54.
[3]杜偉.大豆窄行密植栽培技術的推廣及前景闡釋[J].農民致富之友,2018(20):164.
[4]劉忠堂,何志鴻,魏冀西,等.大豆窄行密植高產栽培技術的引進與嫁接Ⅲ? ?壟作窄行密植高產栽培技術的增產效果[J].黑龍江農業科學,1998(2):27-28.
[5]張景全.淺議密山大豆大壟窄行密植栽培技術及主要害蟲防治措施[J].農民致富之友,2013(15):59.
[6]畢遠林,甄淑芝,馬長友,等.大豆大垅窄行密植栽培技術要點[J].大豆通報,1999(4):21.
[7]楊存雨.大豆窄行密植高產栽培技術研究[J].農民致富之友,2019(13):5.
[8]崔麗偉,劉飛.壟上四行大壟窄行密植增產效果與栽培技術[J].大豆科技,2013(3):76-77.
[9]彭大志.大豆窄行密植栽培技術[J].中國農業信息,2012(23):52.
[10]王淑宏,趙祥.大豆小壟窄行密植機械化栽培技術與效益分析[J].農機使用與維修,2010(2):111.
[11]張敬濤.大豆窄行密植栽培技術[J].農村百事通,2000(13):25.
[12]高振.大豆科技高產攻關小壟窄行密植栽培技術模式[J].農民致富之友,2012(2):56.
(編輯:郭志陽)
作者簡介:張素梅(1976—),女,漢族,山東巨野人,本科,農藝師,研究方向為農業種植技術及農作物病蟲害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