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 要:玉米苗期病蟲害防治直接影響玉米植株后期能否健康生長,嚴重影響玉米質量和產量。玉米苗期經常會出現一些病蟲害,尤其在高溫高濕的環境下,會增加病蟲害的發生和蔓延速度,因此,應加強對玉米苗期病蟲害研究工作,減少病蟲害造成的不利影響。通過科學的田間管理工作能夠促進幼苗根部的生長發育,保證苗全和苗齊,降低后期玉米生長倒伏概率。
關鍵詞:玉米;苗期病蟲害;倒伏預防措施
文章編號:1005-2690(2023)12-0112-03? ? ? ?中國圖書分類號:S513;S435.13? ? ? ?文獻標志碼:B
玉米在苗期會遇到多種類型的病蟲害,嚴重影響玉米的產量和質量,應該研究玉米苗期主要的病蟲害類型,提出針對性的防治對策。玉米倒伏對玉米的產量和質量影響極大,應采取相應的補救措施,減少種植戶的損失。
1 玉米苗期主要的病蟲害以及防治方法
1.1 苗枯病
1)主要為害。苗枯病是由串珠鐮刀菌引起的,在種子萌芽時入侵,發病之后會導致玉米的根莖變為褐色,影響根部的生長發育,導致根部的養分和水分吸收能力下降,甚至會出現根莖壞死的癥狀,在地勢低洼和鹽堿地易出現該種病害。
2)主要防治方法。在玉米播種前做好種子選擇工作,觀察種子表面是否飽滿和光滑,同時注意選擇抗病蟲害能力強的品種。加強播種前的種子處理工作,選擇晴好天氣晾曬1~2 d,能滅殺種子表面的病菌。藥劑拌種處理可以選擇70%甲基托布津500倍液,浸泡種子40 min,晾干后即可播種,能取得較好預防效果。另外,要加強田間管理工作,科學搭配肥料,為種子生長發育提供充足的營養物質。
1.2 玉米粗縮病
1)主要為害。玉米粗縮病是玉米苗期的主要病害之一,其中灰飛虱是該病害的主要傳播媒介,主要為害幼苗的葉片部位,患病植株葉片逐漸變厚,顏色逐漸變為濃綠色,并且會造成植株矮化,嚴重影響玉米健康生長,降低玉米產量。
2)主要防治方法。應該采取科學的農業防治措施,輔助使用化學防治方法,在日常田間管理中要做好病害的監測和預報工作,同時加強對媒介灰飛虱的防控,在發現玉米受害植株之后應立即拔除。結合該病的發病規律做好灰飛虱成蟲盛發期的防治工作,能夠降低該病害的發生概率。玉米粗縮病高發地區的防控工作非常關鍵,主要防控目標是破壞灰飛虱的生長環境,及時清理田間雜草。一旦發現雜草有出現灰飛虱的跡象要立即清理,集中統一銷毀處理,防止病害擴散和蔓延。對發病較為嚴重的玉米田塊,選擇化學藥劑防治,能夠取得較好的效果。可以選擇25%撲虱靈,每隔5 d用藥1次,連續用藥2~3次,防治效果較好[1]。
1.3 玉米莖基腐病
1)主要為害。該病病菌可以從植株根部入侵,然后迅速在植株根部擴散和蔓延,影響玉米根部和莖部的生長發育。該病害主要由腐霉菌和鐮刀菌侵染所致,嚴重影響玉米植株生長,造成玉米減產。
2)主要防治方法。為了降低該病的發生概率,做好預防工作非常關鍵。選擇抗病能力較強的玉米品種,在播種前選擇生物型種衣劑進行拌種處理。選擇2.5%咯菌腈懸浮種衣劑和水按照一定比例均勻地混合攪拌,之后加入玉米種子拌種處理即可,能夠有效預防該病害。在玉米生長階段,選擇46%氫氧化銅水分散粒劑1 500倍液,均勻噴灑植株的莖部,能夠有效控制病害擴散和蔓延。
1.4 苗期矮花葉病
1)主要為害。苗期矮花葉病主要是由病毒引起的,植株發病程度不同,但是均會出現矮化癥狀,早期的矮化比較嚴重,會導致幼苗根部發生腐爛,甚至出現死苗的現象。植株發病之后的心葉部位癥狀明顯,出現多個橢圓形病斑,病斑的形態為褪綠色的小斑點,擴散之后會形成條紋,造成葉片干枯。調查研究顯示,蚜蟲會造成玉米苗期矮花葉病的傳播和擴散,蚜蟲是傳播該病的主要媒介。因此,防治苗期矮花葉病的關鍵在于防控蚜蟲。
2)主要防治方法。種植戶要定期觀察幼苗生長情況,一旦發現幼苗感染該病要做好處理工作,及時將患病植株的葉片帶離田間,并且統一焚燒處理,能夠減少田間病源數量,切斷該病的傳播媒介。藥劑防治是當前比較常見的防治方法,可以在藥液中添加適量的微肥和葉面肥料,增強植株的光合作用和抗病能力。蚜蟲是傳播該病的主要媒介,在日常的田間管理中發現蚜蟲后要及時滅殺。防治蚜蟲的藥劑種類較多,可選擇20%啶蟲脒3 000倍液防治,但是要抓住最佳的防治關鍵時期,可以在蚜蟲遷移盛期噴霧防治,滅殺傳播體蚜蟲,能夠取得很好的防治效果。
1.5 薊馬
1)主要為害。該類害蟲經常出現在苗期,對玉米幼苗造成很大的傷害,尤其是成蟲和若蟲的為害較大,主要吸食玉米心葉的汁液。薊馬的幼蟲個體較小,較難被發現。發病之后會造成葉片出現淺灰色斑點,致使葉片僵硬,影響心葉生長能力,不能正常抽出,嚴重時可能會造成幼苗死亡,為害較大。薊馬主要通過爬行或者田間灌溉水傳播,必須要做好該類害蟲的防治工作。
2)主要防治方法。在日常田間管理中要做好該類害蟲的防治工作,可以采取以下防治方法。一是在間苗和定苗的過程中,發現有蟲害苗要直接拔除,并且帶到田外統一燒毀處理。發現患病葉片之后摘除,便于新生的葉片再次生長。科學的澆水和施肥管理能促進幼苗正常生長發育。二是藥劑噴灑防治,選擇40%毒死蜱乳油1 500倍液、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1 500倍液,對準玉米葉片部位噴灑,能夠取得較好的防治效果[2]。
1.6 二代黏蟲
1)主要為害。在玉米苗期,黏蟲以2~3代為害為主。該類害蟲主要啃食玉米莖葉組織,導致玉米缺刻,進而造成玉米減產,可減產50%以上。
2)主要防治方法。做好該蟲害的防治工作非常關鍵,應該選擇在幼蟲的低齡時期防治,可以采取以下防治措施。一是幼蟲期可以采取人工捕殺方式,如人工殺死心葉內的幼蟲。二是選擇糖醋液加入少量洗衣粉能夠誘殺成蟲。在成蟲產卵的過程中,將配制好的藥液放置在田間能夠起到誘殺效果,同時要及時銷毀蟲卵。三是選擇藥劑防治效果明顯,在幼蟲3齡期之前,使用金高克高效殺蟲劑,用量為300~450 mL/hm2,兌水之后均勻噴霧防治,也可以選擇10%高效氯氟氰聚酯乳油2 000倍液,能夠取得很好的防治效果[3]。
1.7 地下害蟲
1)主要為害。地下害蟲是影響玉米植株健康生長的主要害蟲類型,地下害蟲主要包括地老虎和螻蛄等,為害播種后的玉米種子,還會啃食玉米苗,導致玉米苗生長遲緩,造成植株發黃。
2)主要防治方法。在播種之前藥劑拌種處理,選擇40%甲基異柳磷或者50%辛硫磷等藥物,均勻拌種即可,或者將藥物兌水澆灌根部,能夠有效預防地下害蟲。撒毒土也是比較常見的預防地下害蟲方法,制作毒土可選擇藥劑和糞便均勻混合,能夠有效滅殺土壤中的病菌和幼蟲。例如,地老虎是玉米苗期的主要害蟲之一,要分析該類害蟲的生長特性,抓住最佳的防治關鍵時期,然后施用藥劑防治,可以選擇40%氧化樂果1 000倍液。
2 玉米倒伏類型及防治措施
2.1 玉米倒伏的類型
玉米倒伏類型主要包括根倒、莖倒、莖折。在玉米根系沒有發育完全或者玉米生長不良時,遇到大雨或過度灌溉之后,土壤中的濕度過大會使根部支撐作用下降,遇到降水天氣后根路出現傾斜的現象,被稱為根倒。因為前期氮肥施用不合理會導致玉米植株生長過快,進而使玉米莖稈過細,抵抗外界沖擊的能力較差,如果出現大風或暴雨等自然災害,會增加倒伏概率,或者被玉米螟蟲為害蛀空,遇到大雨和大風天氣時會出現莖稈折斷,被稱莖折。
2.2 玉米倒伏原因
1)品種選擇不科學。有些玉米品種的抗倒伏能力較差,種植戶在種植前沒有做好品種調查工作,遇到大風和強降水天氣很容易出現倒伏。玉米倒伏受多種環境因素影響,包括玉米品種的選擇、田間管理措施等,通過調查分析,根系發達、莖稈粗壯和植株較矮的品種抗倒伏能力強。
2)種植密度過大。相關的調查研究顯示,玉米倒伏率直接受種植密度的影響,種植密度太大會導致田間光照不足,植株之間過于擁擠,影響葉片的光合作用,造成玉米植株莖稈細弱,機械組織不發達,受到外力影響之后很容易倒伏。
3)施肥管理不科學。玉米在生長過程中如果養分不平衡,主要表現為底肥沒有施入鉀肥或者鉀肥用量過少,氮肥用量過多會造成玉米植株生長過快,導致玉米莖稈細且脆弱,抵抗外界沖擊能力變差,遇到不良天氣會出現倒伏現象。在施肥過程中沒有控制好深度,導致玉米根下扎緩慢,玉米根不發達,增加倒伏的概率。
4)翻耕不當。有些種植戶選擇在玉米苗期開展土壤中耕工作,但是如果不科學會影響根部正常生長發育,遇到大風和暴雨天氣會增加倒伏概率。因為土壤對玉米根部生長有非常重要的影響,如果沒有做好土壤管理工作,會導致玉米根部生長發育不良,在遇到降水之后,根部會被水浸泡發軟,也會造成玉米倒伏。
5)病蟲害。螟蟲是玉米生產過程中的主要害蟲,具有為害范圍廣和為害性大的特點,會蛀食莖稈部位,導致莖稈空洞,在遇到暴雨天氣后易折斷。此外,莖基腐病也是玉米生長過程中的主要病害,莖稈受侵害后會出現腐爛情況,增加倒伏概率[4]。
2.3 玉米倒伏的防治措施
1)選擇抗病能力強的品種。市場上的玉米品種較多,基層農技部門應引導種植戶選擇抗倒伏能力強的品種,了解當地的土壤情況和氣候條件,選擇適合的品種,降低倒伏概率。
2)科學耕作。在整理玉米田地的過程中,應該及時采取中耕培土措施,適當增加耕作層深度,促進玉米根部生長發育,玉米根系扎根土層越深,抗倒伏能力越強。
3)科學的種植密度。要結合玉米種植地區的肥力水平確定種植密度,種植密度過大會導致田間通風透光性差,植株間會相互遮擋陽光,造成玉米徒長,使玉米莖稈纖細和脆弱,進而增加倒伏概率。因此,應根據當地的氣候條件、土壤、品種科學控制好玉米的種植密度,將其控制在合理范圍內,提高玉米田的通風透光性,保證植株均衡吸收營養,為玉米營造良好的生長環境,提高玉米抗倒伏能力[5]。
4)科學的水肥管理。在玉米播種之前,要制訂科學的施肥管理對策,施足底肥。在正常的條件下,玉米苗期一般不需要施肥和灌溉,但是要結合玉米的實際生長情況適當追肥,可以選擇有機肥和無機肥,并且配合施用氮肥、磷肥和鉀肥,應結合土壤的肥力情況和玉米品種控制好施肥量,促進玉米植株均衡生長,避免因為過度施入氮肥而造成玉米徒長。如果鉀肥施入過少會導致玉米莖稈脆弱,也會影響玉米的抗倒伏能力。
5)有效防治玉米螟蟲。在玉米生長的過程中,要做好玉米螟蟲的防治工作,藥劑防治,選擇白僵菌與篩選之后的細沙按照1∶10的比例制作成顆粒劑,均勻地撒在玉米心葉內,能夠殺死幼蟲。
6)合理噴施矮壯素。通過噴施矮壯素也能夠提高植株抗倒伏能力,要把握好噴施時間。通常情況下,在玉米7~8葉時噴灑,能夠取得很好的效果,并且配合施用殺蟲劑,能夠滅殺一部分害蟲。通過噴灑矮壯素和多效唑等植物生長抑制劑能夠控制玉米植株的高度,同時促進玉米果穗分化,提高結穗率和結實率。應該選擇在晴天無風的天氣噴灑矮壯素和多效唑,并且嚴格控制好用藥量。
7)倒伏之后的補救措施。在玉米倒伏之后要及時采取補救措施,應該采取以下幾方面對策。一是如果在灌漿之后出現玉米倒伏現象,因為植株之間相互擁擠,玉米很難恢復直立生長。針對發生輕微倒伏的地方,在降水過后要及時抖落植株上的雨水,不要翻轉植株,否則會折斷莖稈。針對莖稈折斷比較嚴重的田塊,可以將莖稈割除之后作為青貯飼料。需要注意的是,玉米倒伏之后易出現病蟲害,要嚴格控制病蟲害蔓延,減少經濟損失。二是如果在抽穗之前倒伏,通常不需要管理,植株就能夠自行恢復;如果在抽穗之后倒伏,要采取及時有效的補救措施,否則會造成玉米減產。三是在玉米倒伏之后會影響玉米葉片的光合作用,加之土壤的濕度大,會影響根部對養分的吸收能力,要及時噴施葉面肥料來補充營養,可以選擇噴施磷酸二氫鉀溶液和尿素,每隔7 d噴灑1次,連續噴灑2~3次,促進玉米提早成熟,減少倒伏造成的不利影響。
3 結束語
玉米苗期是玉米生長的關鍵階段,對后期玉米的生長有著直接影響。在玉米苗期經常會出現多種類型的病蟲害,影響玉米的產量和質量,應該加強對玉米苗期病蟲害的研究工作,減少病蟲害造成的不利影響。同時,注意防治玉米倒伏,降低玉米倒伏造成的損失。
參考文獻:
[1]劉建光.玉米主要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J].農業災害研究,2020,10(9):1-2.
[2]姜河.玉米主要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研究[J].新農民,2020(28):60.
[3]高照軍.夏玉米主要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J].農家致富顧問,2019(6):18.
[4]崔偉.玉米倒伏成因及抗倒伏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16(22):55-56.
[5]李浩.玉米倒伏的預防對策[J].河南農業,2015(23):42.
(編輯:師莉娟)
作者簡介:李慧媛(1974—),女,滿族,遼寧寬甸人,本科,農藝師,研究方向為農業技術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