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 麗,劉 新,尹 鶴
(山東第一醫科大學附屬省立醫院 山東濟南250021)
靜脈治療作為一類臨床上比較常見的操作技術,此操作的基本原理為運用液體靜壓和大氣壓差把營養成分與藥物,經過靜脈運輸到機體中的一種高效、高質量治療方式[1-2]。靜脈治療雖然看起來比較簡單,但技巧性較強,怎樣開展液體排氣,選取適宜的穿刺角度、穿刺點均是護理工作人員需要考慮的內容[3]。要求護理工作人員具有精準和高效的靜脈治療技巧,使患者疼痛感降低,減少醫患糾紛的發生,提升護理人員的工作質量和效率。有學者認為,加強護理干預,能夠使靜脈輸液治療的應用效果和安全性提升[4]。2021年6月1日~2022年6月1日,我們將優質護理管理應用于67例靜脈治療患者中,效果滿意。現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擇同期到本院住院部接受靜脈治療的患者134例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在我院接受靜脈治療的患者;②知情同意,自愿參與本研究者;③無其他重大惡性疾病者;④年齡≥18歲者。排除標準:①自身伴嚴重器質性疾病者;②既往有精神系統疾病者;③凝血功能障礙者。將患者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各67例。實驗組男32例、女35例,年齡18~78(43.16±4.28)歲。對照組男33例、女34例,年齡18~77(43.14±4.24)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通過。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接受常規靜脈治療護理,具體內容如下。確保護理人員可熟練掌握基本的靜脈治療穿刺技巧和護理技術。護理工作人員需要科學合理地開展靜脈治療。為患者實施健康教育,告知患者靜脈治療注意事項,嚴格貫徹與落實靜脈治療相關制度,確保患者可以順利地接受靜脈治療。在患者治療期間,需強化對患者的監管。
1.2.2 實驗組 實行靜脈治療優質護理管理,具體內容如下。首先,需要重點強化護理工作人員的基本護理操作。開展靜脈治療相關培訓,提升護理人員的專業技術水平,提高穿刺成功率。在對患者開展靜脈治療前,護理工作人員需要耐心地為患者闡述靜脈治療的操作要點和意義,獲得患者的配合,進而提高穿刺成功率。重視手部衛生,在實施靜脈穿刺的過程中,需要嚴格按照7步法對手部進行清洗,防止出現交叉感染。護理人員需要為住院患者營造溫馨、舒適的治療環境。定時對病房環境進行清洗和消毒,避免患者出現感染問題。在靜脈治療穿刺時,患者很有可能出現疼痛感,所以在實施靜脈穿刺時需盡可能地保障一次性穿刺成功,將其疼痛感降到最低。在靜脈治療時,需要提升和患者溝通與交流的力度,盡可能地轉移患者注意力,緩解其緊張和不良的情緒,提升其舒適度。靜脈治療過程中加強護理觀察,發現不良反應及時處理。在完成靜脈治療后,將針頭拔出時,需要對穿刺的位置按壓,按壓時間控制在5 min左右,從而避免穿刺部位出血等。其次,需要重視對患者開展心理護理。有的患者由于對靜脈治療的恐懼會出現暈針狀況,這就需要在靜脈治療時加強與患者的溝通、交流,了解患者對穿刺的恐懼感,依照患者的實際狀況開展針對性的心理疏導。開始進行穿刺操作時,需將患者的注意力轉移,可以運用患者感興趣的事物吸引其注意力,將其注意力轉移后,一次性完成靜脈穿刺操作,從而降低患者的恐懼感和焦慮感,緩解其疼痛。在整個靜脈治療護理管理干預開展期間,對其進行充分地評價并做好記錄,按照靜脈治療和藥物的相關規定,觀察患者發生的副作用和癥狀,對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囑患者及家屬做好心理準備,減少恐慌,減輕心理負擔,以提高靜脈治療效果。最后,加強對護理工作人員的管理工作,靜脈治療期間做好與患者及家屬的溝通。因為護理工作人員作為直接面對患者的服務群體,其職業素養和靜脈穿刺技術的高低將直接地反映和影響醫院的診療形象和服務質量。這就要求對護士進行主動的管理,使護士樹立以患者為本的基礎護理觀念。提高護士積極與患者進行交流與溝通的觀念和意識,了解護患關系對護理工作推進的關鍵性,確保護士的工作質量。重視對護理工作人員加強思想道德和職業素養教育,需不定期地舉辦相關思想教育知識講座,為護理人員耐心地傳遞護患溝通的小技巧,亦可為護理工作人員推薦適宜的小說與電影,保障護理人員可樹立起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培養其愛崗與敬業精神,保障護理人員對工作充滿熱情。
1.3 觀察指標 ①護理滿意度:采用我院自制的靜脈治療護理滿意量表進行評估,總分100分,分為非常滿意(>95分)、滿意(85~95分)及不滿意(<85 分)。其中護理滿意度(%)=(非常滿意例數+滿意例數)/總例數×100%。②護理質量:采用我院自制護理質量評分表進行評價,包括就診環境,護士行為、服務態度、操作技術4個項目。各項目得分20分,共80分,得分越高表示護理質量越高。該量表Cronbach′s α為0.964,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其重測信度為0.875。③心理狀態:護理前后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與抑郁自評量表(SDS)進行評估,評分越低表示心理狀態越好。④不良事件發生情況:包括管路堵塞、導管滑脫、感染。⑤穿刺成功情況:統計兩組一次穿刺成功、二次穿刺成功及多次穿刺成功情況。
2.1 兩組護理滿意度比較 見表1。
表1 兩組護理滿意度比較
2.2 兩組護理質量比較 見表2。
表2 兩組護理質量比較(分,
2.3 兩組護理前后SAS、SDS評分比較 見表3。
表3 兩組護理前后SAS、SDS評分比較(分,
2.4 兩組不良事件發生情況比較 見表4。
表4 兩組不良事件發生情況比較
2.5 兩組穿刺成功情況比較 見表5。
表5 兩組穿刺成功情況比較
伴隨經濟和社會的飛速發展,國民物質水平和生活水平有了顯著提升,自身理念出現了較大的轉變,在日常生活中更強調對疾病進行早期診斷和治療,盡可能地控制疾病,保障身體健康[4]。而在對疾病治療中大部分的疾病均需要應用靜脈治療的給藥方式,經過及時地輸注液體和藥物使治療效果被充分發揮出,加速患者的疾病治愈進程。但是在開展靜脈治療的過程中,受護理操作和患者因素的影響,使靜脈治療的效果和質量不佳[5-6]。若是靜脈治療不得當,會導致患者出現較強的不適感,易發生護患糾紛,不利于護理質量的整體提升。所以,在開展靜脈治療時,需要重視對患者及護理人員開展護理管理工作。
常規靜脈治療管理中一般會匹配臨床靜脈治療經驗豐富的護理工作人員,進行相關的管理工作,對護士靜脈治療各個環節進行監測,了解護理工作人員是否依照醫院中的輸液制度開展工作,這種護理管理方式方法的有效性和系統性較為缺乏,不利于靜脈治療質量的提升[7]。伴隨著護理管理理念的飛速發展,各個醫院均推出了有效的護理管理方式,旨在提升靜脈治療的護理服務質量,倡導以患者為中心,為患者提供針對性的人性化的護理服務。這就需要護理工作人員了解靜脈治療護理管理的目的,對基礎的護理操作進行強化,確保護理工作人員可以科學和合理地開展護理操作,提升穿刺成功率。同時,更需要對患者實施護理管理,貫徹落實各項制度,積極預防不良反應發生。組織活動探析怎樣確保患者可以順利地接受靜脈輸液干預[8-10]。更需要制訂出統一化的標準,將其作為依據對護理人員進行考核,不定期隨機抽查護理制度的落實情況。落實嚴厲獎懲制度,進而確保護理質量可以持續性改進,進而提升靜脈治療管理質量。本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穿刺成功率高于對照組(P<0.05,P<0.01),不良事件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1),說明優質護理管理在靜脈治療過程中作用明顯。在患者靜脈治療期間給予其相應的護理管理干預,治療前對患者情況進行全面且系統的評估,為患者護理安全問題提供有效的臨床依據。在整個靜脈治療期間,按照靜脈治療和藥物的相關規定,監督患者發生的副作用和癥狀,對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對患者及家屬進行主動有效地溝通,增加患者及家屬對護理人員的信任度,減輕患者焦慮情況,經過專業培訓的護理人員在操作中耐心解答患者疑問,講解相關健康知識,消除患者及家屬的緊張及不適感。本研究結果顯示,護理后,實驗組SAS、SDS均低于對照組(P<0.01)。
護理質量的高低是護理人員保證靜脈治療效果的關鍵,護理人員通過專業培訓,加強專業熟練度及責任心,對患者靜脈治療全過程進行有效監管,治療前對患者進行全面評估,治療中加強觀察,治療后做好護理評價,使患者在整個靜脈治療過程中得到科學系統的管理,提高了護理質量和患者滿意度。本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護理質量評分高于對照組(P<0.01),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1)。
綜上所述,優質護理管理應用于臨床靜脈治療患者中,可使患者護理滿意度提升,護理不良事件發生率降低,改善患者靜脈治療心理狀態,提升穿刺成功率,有效提高護理質量,值得在臨床推廣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