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今人口老齡化、交通現代化的社會,心血管意外、腦血管意外、上消化道出血及車禍導致的危重創傷正成為急診中最常見的四大急癥。在信息技術日新月異的今天,院前急救與醫院急診的深度融合已成為現實。2019年,同濟醫院聯合上海市急救中心,著力打造了首個滬西北地區急診和危重癥院前、院內急救一體化與智能化綜合救治體系。
該救治體系能使患者在到達醫院前就與同濟醫院進行信息對接。120急救醫生在患者上車后,判斷患者為危重病情時,可通過車載設備即時將患者基本情況及發病癥狀、救護車行駛軌跡、估計到達時間、生命體征等信息預先告知醫院,院內急診科醫護人員、醫技人員收到信息后可提前做好相關的急救準備;危重患者到達醫院后,院方已經為其特別開辟救治綠色通道;患者住院期間,院前急救醫生也會來到病房回訪患者病情,總結急救過程,以便進一步完善院前與院內的對接。此舉在上海醫院急救史上尚屬首次。
值得一提的是,同濟醫院檢驗科擁有一條全國領先的急救生化免疫檢驗流水線。通過這條流水線,與心肌梗死相關的重要標記物——心肌鈣蛋白,25分鐘內就能出結果;急診血常規30分鐘內、急診血生化1小時內就能出結果。2022年,同濟醫院收治的心肌梗死患者從入院到冠脈支架置入的平均時間僅為70分鐘;腦梗死患者從入院到溶栓、取栓治療的平均時間僅為90分鐘,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從入院到進行內鏡救治的平均時間為60分鐘,危重創傷患者從入院到完成第一階段救治的平均時間為60分鐘。
創傷是威脅人類健康的嚴重隱患,也是青壯年意外死亡的首要原因。大量臨床研究表明,創傷發生后1小時是患者能否存活的重要時間窗口,因此也被稱為“黃金1小時”。近年來,同濟醫院以“做大急診、做強外科”為理念,重點發展創傷急救項目。近期,上海市首個集成化創傷中心在同濟醫院正式運行,這使得同濟醫院創傷救治能力邁上新臺階。
完成急救后,患者往往還需要一段時間的康復。同濟醫院在國內較早開展了臟器康復項目,目前已經形成了“門急診-臟器康復中心-心臟康復病房”的康復體系,即以心臟康復為基礎,重點打造危重癥康復、老年康復、呼吸康復、內分泌康復、腫瘤康復、消化康復的體系,其中神經和脊髓損傷康復處于國內領先地位。
目前,上海市同濟醫院已成功構建急救院前、院內、后續康復無縫銜接機制,多學科聯合、優勢互補,致力為上海西北地區居民的健康和生命安全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