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數學區活動是幼兒園區域活動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對幼兒數學思維發展及形成有積極影響。活動材料作為數學區活動開展的載體,關系到幼兒活動的質量和效果。因此針對當前數學區材料常見問題,教師應該高度重視,找出問題成因,并以此為基礎,合理制訂應對辦法,注重材料投放的層次性、游戲性、創造性,滿足幼兒個性化發展需求。
關鍵詞:幼兒園;數學區;材料投放;層次性
中圖分類號:G613.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8918(2023)27-0107-04
幼兒的學習是將直接經驗作為依據,在游戲以及日常生活中展開。因此教師應該給予幼兒足夠的支持,通過區域活動滿足幼兒發展需求。數學區活動是幼兒園游戲活動之一,可以幫助幼兒初步形成數學思維,有利于幼兒健康發展。因此為提高幼兒園教學有效性,教師要注重材料投放,體現層次性和趣味性,吸引幼兒注意力,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一、 投放數學區域材料的意蘊
幼兒園數學活動在開展過程中,需要加強對環境因素的充分利用,啟發并引導幼兒采取小組合作等方式,自主選擇和探究知識,讓幼兒在活動中掌握知識,幫助幼兒積累經驗,促進幼兒對數學知識的掌握與內化。同時從情感、社會認知等角度出發,全方位對幼兒加以培養。幼兒園數學活動屬于低結構性、開放性的活動,從幼兒角度出發,在區角活動中能享受更多自主權,在自由且開放的環境中學習,在操作及探索中促進自身發展。
在幼兒園區角活動中,數學活動區是重中之重,通過幼兒與材料的互動,能夠增強幼兒的綜合能力,對幼兒今后系統學習數學有積極影響。因此在數學區活動中,教師應該自主轉變角色,讓以往直接指導轉變為間接指導,將教育目標、意圖與活動材料銜接,將材料作為載體和媒介,保證幼兒在對材料操作期間,可以掌握更多學習數學的經驗。在活動中,教師要時刻對幼兒進行觀察,強化與幼兒的互動,結合幼兒參與活動的情況,了解材料對活動的影響。同時依照幼兒的具體發展水平,有針對性地對內容進行調整,利用新材料及新活動模式,強化對各類活動的創新。教師要掌握投放材料的策略以及方法,投放滿足幼兒自身發展需求的材料,達到對數學區域活動有效性提升的目的,讓幼兒可以在探索中掌握并內化知識,全方位促進幼兒學習水平與能力的提高。由此可見,在數學區投放材料,能讓幼兒的數學學習主動性增強,讓幼兒對數學知識產生濃厚興趣,自主融入活動中,提高教學有效性,滿足教學目標與要求。所以在數學區,應該保證材料投放的合理性、層次性、可行性,保證幼兒數學素養能夠在活動中潛移默化地提高。
二、 數學區材料常見問題探析
(一)數學區材料投放層次性不強
數學區材料的層次性投放需要結合數學核心經驗,依照材料的學習目標,保證銜接性和遞進性,層次要鮮明。同時也可以依照不同年齡層次,在同一活動中投放不同材料,提高活動的效果和質量,讓幼兒可以積極融入活動中。比如:在“計數”的數學核心經驗發展期間,剛開始是口頭數數,之后根據物點數,再到說出總數,最后按群計數。數學區材料要滿足層次性要求,如若學習目標相同,數學區材料要體現出遞進性、層次性,諸如最為常見的ABAB,這種可以逐漸演變成ABB、ABCABC等,增加難度。此外,每一份材料可以設計不同的操作圖卡,讓材料的投放更具有針對性。但是通過對幼兒園數學材料投放現狀分析可知,層次性不強,對材料本身附帶的功能、可實現的目標等關注度較高,沒有對幼兒的個體差異綜合考量,材料玩法的設計也沒有體現層次性,無法滿足不同幼兒的需求,影響了材料價值的發揮。
(二)數學區材料投放缺乏多元化
在幼兒園數學區材料投放過程中,應用的內容、玩法、形式存在單一性,多元化和趣味性不足。在數學區活動中,若想吸引幼兒注意,必須保證材料有趣、新穎。可以說,如果投放在數學區的材料十分有趣,幼兒的參與主動性也會提高,突出活動的價值,讓幼兒在活動中感受快樂。但在當前數學區材料投放期間,并不能體現出游戲性,幼兒在操作時經常出現重復相同經驗的情況,可選擇的機會不多,每次操作得出的結果、方式區別不大,久而久之,不僅會削弱幼兒的數學學習積極性,還會使其喪失對學習數學的興趣。比如:在數學區活動中,“插花”材料的投放目的是讓幼兒能根據顏色分類。在材料投放期間,教師選擇不同顏色的泡沫花和相對應顏色的花瓶,諸如紅色、黃色、藍色,幼兒要將相同顏色的花和花瓶放在一起。這種方式相對簡單,對幼兒來說挑戰性不大,操作過程也比較單一,幼兒很難在活動中感受到快樂。
(三)數學區材料投放缺乏推進性
通常情況下,幼兒園教學初期,教師都會在數學區投放一些新的材料,或者依照教學目標與要求,對新的材料定期投放。由于材料種類多,再加上區域活動時間存在限制,教師只能選擇部分材料投放到數學區,教師很難做到隨時觀察幼兒與材料的互動情況,對幼兒發展需求了解不深入,不能結合教學現狀,有針對性地調整活動材料,整體缺乏推進性。比如:在小班上學期向數學區投放“曬襪子”“打電話”等材料,之后很少關注幼兒的游戲情況,材料更換不及時,除了導致重復浪費的問題出現,還會讓幼兒對材料失去興趣,新鮮感不強,與幼兒發展需求不一致。并且這種材料投放方式還會讓材料的使用率下降,久而久之,幼兒的求知欲會逐漸降低,不利于其綜合發展。
三、 教師投放數學區材料的支持策略
(一)結合活動需求投放材料
針對幼兒時期的孩子,借助游戲教學方式開展各項活動,不僅可以引導幼兒自主思考,還能吸引幼兒的注意力,有助于教學效率的提升。因此教師在投放數學區材料過程中,應該結合幼兒的特點和需求,強化游戲性材料的投放,將幼兒數學思考之門打開,借助游戲活動讓幼兒對數學區的材料投放活動產生濃厚興趣,自主融入數學活動中,利用微妙的方式培養幼兒數學思維和感知能力。
比如:幼兒非常喜歡《喜羊羊與灰太狼》動畫片,教師可以將此作為契機,創設一個活動場景,沸羊羊想要送給暖羊羊一個禮物,打算用樹葉制作一扇門,它想了很多種方法都沒有制作出漂亮的門簾,十分苦惱,這時喜羊羊看到了,決定幫助沸羊羊,在喜羊羊的幫助下,沸羊羊制作出多種漂亮的門簾,它十分高興,暖羊羊也很喜歡,紛紛夸贊喜羊羊聰明。那么,孩子們,你們想不想知道喜洋洋是怎么制作門簾的?因為這種場景幼兒比較熟悉,參與的積極性會提高,探索欲望也會隨之增強。在活動中,幼兒根據教師投放的樹葉材料,紛紛開動腦筋制作,有的幼兒依照ABAB方式排列葉子,有的幼兒按照AABAAB的方式排列,也有幼兒將樹葉擺成長方形、圓形、三角形、正方形、梯形等各類圖案。在制作門簾的過程中,除了圖案、花色存在差異,形狀也明顯不同。在幼兒手上,樹葉門簾會成為多樣的數學益智玩具。在實踐中,幼兒不僅體驗感會增強,對數學學科也會有初步認識。
(二)適當投放創造性材料
在數學區域材料投放活動開展過程中,除了要加強對幼兒動手操作能力、自主學習能力的鍛煉和培養,也要側重提高幼兒的創造能力。所以為提高活動有效性,教師要保證選擇的材料具有多樣化特征,避免材料出現單一性、封閉性情況,盡可能投放彈性、開放性強的材料,保證幼兒能在活動中形成創新思維。在具體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不同班級,設置不同的規則和要求,適當地將幼兒數學的思考歷程延長。
比如:在開展“我的玩具商店”活動期間,一些幼兒在開設商店過程中,沒有設置“客人”或者“推銷員”,對此,教師可以讓其余的幼兒扮演“客人”。一個幼兒與“營業員”交流:“我想要2塊橡皮、2支鉛筆和3個本子。”因為“客人”買的東西較多,所以“營業員”很難快速反應。此時,幼兒想要用筆將“客人”需要的商品記下來。但是怎樣將商品擺放整齊呢?“營業員”需要動手完成擺放的任務,之后根據“客人”的需要找到相對應的物品,最后“客人”付錢,“營業員”找零錢。甚至在活動中,“客人”會與“營業員”因為某件物品而討價還價。這種具有創新性和創造性的數學區材料投放活動,可以將幼兒數學經驗、生活經驗巧妙且靈活地滲透其中,有助于幼兒排序、分類等數學能力的提高。
(三)注重材料投放的層次性
在數學區投放材料過程中,教師要對幼兒的能力、學習情況、發展規律等充分考量,注重材料投放的層次性,讓幼兒可以從不同起點,依照不同區域以及發展速度,有針對性地對材料加以選擇,讓幼兒的個性化發展需求得到滿足,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促進幼兒綜合水平與能力的提高。
1. 同一區域材料投放的層次性
在投放材料到數學區時,層次性應該體現在同一區域材料中。比如:為了能讓幼兒了解并掌握“幾何圖形的特點”,教師在材料投放期間,可以設計不同層次的材料,具體可以分為三個層次:其一,為幼兒提供顏色不同的紐扣,讓幼兒根據顏色分類;其二,為幼兒提供顏色、形狀、大小不同的幾何圖形等材料,讓幼兒學習并結合不同特點進行分類,以此為前提,強化對幼兒的引導,讓幼兒學習排序;其三,為幼兒提供五彩的魔棒,讓幼兒拼搭各類圖形。因為投放材料的不同,難易程度也會存在很大差異,可以滿足不同水平的幼兒發展需求。
2. 同一活動材料投放的層次性
在數學區開展相關活動過程中,材料的投放同樣要注重層次性,具體可以分為三個層次,包括實物、圖片、符號,以此對幼兒加以引導,讓幼兒從動作、形象、符號表征出發,強化對幼兒邏輯思維的培養。對幼兒來說,數概念的掌握通常會從外部動作內化為思維活動,在動作階段,可以注重培養幼兒動手操作能力,為幼兒提供相應實物,包括瓶蓋、豆類、紐扣等。在形象階段,可以在數學區投放圖片等材料。在符號表征階段,利用數字卡引導幼兒動手操作。比如:在“母雞下蛋”數學操作環節,先提供一些大小不一的雞蛋,幼兒可以根據材料自由擺放,數一數有多少個雞蛋,之后放在母雞身下,依照身上的圓點對雞蛋進行擺放,最后結合母雞身上的數字,擺出雞蛋的數量。為了能讓幼兒依照自身需求選擇材料,在材料投放過程中,應該注重難度適中并做好標記,諸如在放材料的盒子上標記一顆星、兩顆星以及三顆星,由此讓幼兒的自信心增強,保證幼兒可以從簡單逐步朝著難度更大的方向挑戰,讓幼兒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提高數學思維能力,為幼兒后續系統學習數學打下良好基礎。
3. 同一年齡段幼兒材料投放的層次性
如果幼兒的年齡段相同,在數學區投放材料時,應該注重層次性,適當對材料添加、刪減和組合。如果幼兒對一種材料熟悉度高,不具有挑戰性,教師可以適當對材料刪減,讓幼兒對學習活動始終保持濃厚興趣,可以迎接新的挑戰。比如:在數學區投放“橡皮筋變一變”材料,起初教師提供的材料是釘板和橡皮筋,同時投放一些自己設計制作的材料,包括螃蟹、長頸鹿等,為幼兒提供制作的范例,幼兒根據教師的范例自主動手嘗試,經過一段時間的操作練習,幼兒對整個過程熟練掌握后,興趣漸漸降低,甚至有的幼兒思想受到束縛,無法自主創新,此時教師可以結合實際情況,將范例刪減,激發幼兒的興趣,讓幼兒可以在活動中自主發揮,大膽想象,創造出更多新穎、有趣的作品。倘若原有的材料已經無法滿足幼兒的發展需求,但是材料本身的開發空間較大,教師可以適當對新材料進行添加。當然,也可以將兩組或者兩組以上的材料組合起來,達到對幼兒創造力提升的目的。再比如:在數學區開展“搖搖樂”活動時,教師起初為幼兒提供的材料有蓋子、瓶子等,幼兒需要結合數字點卡配對瓶子,操作一段時間后,幼兒對整個流程較為熟悉,參與自主性降低。基于此,教師可以將“夾豆豆”的材料融入其中,幼兒在瓶子中夾出對應數量的豆子,搖一搖瓶子,聽一聽發出的不同聲響。通過這種方式,幼兒會對材料產生濃厚興趣,參與活動的積極性、主動性也會大大提高。
(四)結合互動情況提升材料引導性
在數學區活動中,幼兒自主、自由地和材料互動,學習形式具有較強獨立性,幼兒操作的材料及方法能夠展現出多元性特征,所以在有限時間內很難對幼兒展開針對性指導。對此,如果幼兒對材料探究以及操作有初步體驗,教師可以結合幼兒的具體發展情況,適當添加符號或者提示卡,以便幼兒能夠在短時間內依照提示卡的內容完成操作,保證材料的價值能充分發揮,增強材料的引導性。
比如:在開展數學區活動“占地盤”時,幼兒操作相同的材料,在經過幾輪的玩耍操作后,幼兒的興趣度漸漸下降。但針對部分幼兒來說,對排序的核心要點并沒有完全掌握。對此,教師要將輔助材料添加到數學區,借助提示卡引導幼兒。教師要在提示卡上畫一些有顏色規律的圈圈,幼兒要根據提示排序。同時部分卡片上畫上空白的圈圈,幼兒要根據要求補充和排序。部分卡片空白,幼兒可以結合自己的喜好創造規律,最后完成排序。當然,還可以添加一些“小動物排排隊”的材料,將各類動物圖片投放到數學區,諸如小貓、小狗等,在底板上畫上星星。如果是一顆星,幼兒要遵循ABAB的規律排序;如果是兩顆星,在排序的過程中,要按照ABB或者AAB的規律排序;如果是三顆星,排序的規律為ABC。通過這種安排方式,幼兒的發展空間不僅可以拓寬,還能依照幼兒的差異性,讓幼兒選擇針對性的材料,有利于幼兒參與活動興趣的激發,更能提高幼兒的綜合水平。
(五)重視投放材料的情感性
在數學區活動中,教師應該對幼兒的興趣需求高度重視,強化對幼兒的引導,讓幼兒積極參與到活動中。材料的情感性具體是指在對材料投放以及設計期間,應該將幼兒喜歡的情景、熟悉的人文信息與材料深層次銜接,讓材料更為真實、生動,利用情景以及人文信息,不斷啟發幼兒,讓幼兒產生活動的意愿,從而調動幼兒的參與主動性。在投放材料期間,應該設置有趣的情景,讓幼兒的情感體驗增強,體會到數學學習的樂趣。
比如:教師可以設計“小兔采蘑菇”的情景,每一只小白兔背一個筐,上面寫著幾號就把幾個蘑菇放在筐中,幼兒會在參與活動中理解數和量之間的關系。當然也可以設計“看電影”“送牛奶”的操作材料,幼兒需要結合電影票的號碼找到座位。在送牛奶過程中,結合房間號送奶,體會序數在實際生活中的運用。幼兒的認知和情感與親身經歷體驗過的情景有很大關聯,在材料投放過程中,教師應該與實際生活情境融合,提高幼兒數學水平。
四、 結論
綜合而言,數學區材料投放及調整,應該將觀察作為前提,教師要細心、耐心觀察,發現幼兒與材料互動的實際情況,找出材料投放期間存在的問題,并有針對性地進行調整和更新。在以往材料投放期間,存在的問題較多,諸如材料簡單、玩法缺乏多樣化、層次性不強等,影響了數學區活動的開展,不利于幼兒的成長。對此,教師應該結合教學需求以及幼兒特點等,有側重點地進行材料投放,保證材料能具有層次性和趣味性,強化對幼兒的引導和啟發,將材料的價值發揮到最大。
參考文獻:
[1]簡珙,陸曉娜.幼兒園中大班數學小組活動材料投放策略與實踐探究[J].科教文匯,2022(15):115-118.
[2]郭雪梅.幼兒園數學區游戲材料投放存在的問題及調整策略[J].當代家庭教育,2022(22):83-84.
[3]張蘭珍.幼兒園大班科學區材料投放的原則及注意事項[J].甘肅教育,2022(19):101.
[4]陶敏.幼兒園數學區角材料層次性投放初探[J].考試與評價,2022(5):94.
[5]楊琳媛.幼兒園大班數學區材料現狀調查研究——以福建省某省級示范性幼兒園為例[J].讀寫算,2021(31):52-53.
[6]蔡葵花.幼兒園數學區角適宜性材料投放的優化設計[J].漯河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1,16(3):102-104.
作者簡介:麥永紅(1984~),女,漢族,廣東鶴山人,深圳市龍崗區橫崗街道振業城第一幼兒園,研究方向:學前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