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初中是學生身心發展的重要時期,因此,加強德育教學,對促進學生身心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初中生對新事物的敏感度比較高,并且有很強的性格特征。在初中階段進行德育教學,對初中生的良好道德認識和培養具有決定性的影響,同時它還有利于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三觀,對學生的終身發展產生巨大的影響。在初中德育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以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為基礎,探索出與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相適應的初中德育教學方法。
關鍵詞:身心發展規律;初中德育;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633.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8918(2023)27-0163-04
在中學思想政治教育中,德育教學是重中之重。初中是一個人優秀品格、思想道德品質養成的關鍵時期。隨著我國教育制度的變革,傳統的中學德育教學模式已經不能適應學生的需要。老師在進行教學活動的時候,不能采取生硬的方式,也不能采取僵硬的方式,否則容易引發學生的逆反心理,老師應該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按照學生道德教育的發展規律,組織出更符合他們自身特點的道德教育活動,對學生進行正面的引導和熏陶,幫助他們建立起正確的價值觀,從而使初中的德育改革取得更好的效果。
一、 我國初中德育教學的現狀
在新形勢下,中學的德育教學中出現了很多問題,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傳統的德育模式已經無法與新的社會發展相適應。隨著經濟和信息科技的快速發展,各種社會問題接踵而至,網絡上也出現了很多的負面信息。如今的初中生基本都會用手機、電腦,這種負面的信息在一定程度上也會給學生帶來很大的負面影響,阻礙初中德育教學的步伐。此外,由于對學生學習成績的過度重視,大多數學校已經開始縮減道德教育的課時,或將德育課用于其他方面。在學校的這一行為的影響下,學生也開始忽視德育,變得只關注分數,從而出現了在德育課上進行語文、數學等學科學習的情況,使德育課的開設失去了意義。家庭教育同樣對學生的德育起到重要的作用,然而對學生的教育,家長往往只注重他們的學習成績,而忽視了他們的德育問題,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到了學生的全面發展。
二、 與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相適應的教學方法研究
(一)學校加強德育建設
德育指的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道德、法律和心理健康的教育,是學校教育工作的一個重要部分,它與智育、體育、美育、勞育等之間存在著密切的聯系,它們互相滲透,互相協作,對學生的健康成長和學校工作起到了很好的導向、動力和保證作用。學校應該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圍繞學校“強根固本抓重點”的工作思路,實施“和雅德育”,加強德育建設,培養新時代好少年。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學校應該實施德育綱要,培養學生的良好習慣。例如,以文明校園創建為載體,強抓文明習慣養成,落實“一個綱要,三個行動”。一個綱要:指導年級根據學生發展特點實施《年級德育實施綱要》,使德育工作有梯度,有遵循。三個行動:一是推進“每月一事”行動,如物品歸位、優雅儀容儀表、勤儉節約文明就餐、規范三姿走好路等,使學生養成良好習慣;二是開展生態文明教育行動,依托小青蛙環保社團,組織志愿環保活動,推進垃圾分類,助力“美麗鄉村”建設;三是“校園小主人”行動。將校園衛生區劃分給每個班級管理,開展愛衛教育和勞動實踐教育,培養學生的主人翁意識和責任感。又如,建設和雅陣地,傳播校園文明。以“智仁勇樂”為主題,打造墻壁文化陣地,重點打造班級文化和走廊文化,每年級一個主題。七年級“踐行生態文明·建設綠色家園”,八年級“傳承紅色基因·爭做和雅學子”,九年級“奮斗書青春·和雅贏未來”。班班有公約、班牌、班徽和班歌;班級黑板報和走廊圖文并茂,展示著學生的才華和文化素養。學校應該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優化育人環境,精心布置宣傳陣地,利用好宣傳欄;規范教室布置,大力推進“書香校園”進程,以優美的環境氛圍,高雅的校園文化,激發學生奮進向上,學校發揮環境育人的作用,創設一個“時時受教育,處處受感染”的德育環境。
(二)創新教學理念
傳統的初中德育觀念落后,教育成效不顯著。在新一輪新課程改革的推動下,初中德育有了很大的變化。教師要在教學觀念上進行創新,為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重視與師生間的情感交流,使師生間的關系更加緊密。通過這種方式,老師可以對學生產生更積極的影響和熏陶,從而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品德,規范自身的行為。傳統的教育方法,難以將學生帶入課堂的氣氛中去,許多學生對德育知識的學習,表現出了強烈的抵觸情緒,這對他們的學習效果有很大的影響。要徹底改變初中德育的弊端,就要在德育教學中引入更加科學的教育觀念和方法,重視對學生個性素質的培養,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教育,對學生的不當行為和言語,老師要及時予以糾正,要從不同的角度或不同的層次來對學生展開道德教育。比如在日常生活和日常教學中,可以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使學生能夠持續積累德育知識,從而彌補自己的不足。例如,在教學《樹立家國情懷做好時代青年》時,可以組織師生同唱愛國歌曲《國家》,在鏗鏘的節奏中拉開課堂帷幕,把同學們帶入濃濃的愛國氛圍之中,為課堂展開醞釀感情基礎。緊接著可以播放視頻《讓億萬人流淚的畢業照》,讓同學們直觀感受到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它是無數先烈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背后,是無數悲壯的犧牲,從而引出家國情懷:它是對家庭、國家的一種情感與寄托。教師可以讓同學們聯系歷史上能體現家國情懷的人物,寫下自己的感受,踴躍發言交流,暢談對家國情懷的認識。課堂的最后老師可以引導同學們談一談作為一個學生、青年、建設者的實際行動,明確青年的責任與擔當:對一個青年而言,家國情懷就是遵紀守法,努力學習;就是對家園的熱愛,對親情的守護;就是對先烈的緬懷。
(三)利用信息技術創新德育手段
學生是德育的主體,所以在進行德育教學時,教師應該把學生放在主體位置,而教師在這個過程中只起到輔助的作用。要對學生的思維方向進行指導,對他們的思想方面存在的缺陷進行指導,從而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在進行教學活動的時候,教師要對自己的教學理念進行改進,做到與時代同步,以此來引導初中德育的發展方向,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德育氛圍,提高學生的道德品質和綜合素質。所以教師可以對信息技術進行充分利用,在教學環節中合理地安排德育課堂,整合教學資源,最終達到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教學目標。例如,教師在開展“感恩教育”的教學時,可以先通過多媒體的方式播放教學視頻,讓學生進行觀看學習。在這個短片里,學生可以看到關于感恩不同的故事,如,大學生背著母親去學校,學者們報效國家,還有一些成功人士,為自己的家鄉做貢獻。透過這個視頻,可以讓同學們了解到,感恩并不只是對家庭的回報,實際上它還蘊含著更多更深的內涵。接著教師可以要求學生想一想,并且在課堂上與同學進行分享:在現實生活中,有沒有聽到過一些關于感恩的事件?又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資源給學生上《職業生涯規劃:溝通與合作意識》的德育課,在課上,老師利用豐富的在線課程資源——微課、視頻、圖片、案例、游戲等,向學生傳授溝通與合作的相關知識,“畫人臉”活動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使枯燥的德育課程變得生動有趣。學生通過這堂示范課能夠懂得溝通與合作的重要性,學會如何進行有效的溝通及合作。通過信息技術的運用,使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得到極大的提高,教師們應該認真學習、掌握操作技能,充分運用德育資源庫內容,改變傳統教育模式,運用好資源,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作用,提高德育課的課堂實效。
(四)積極開展德育活動
強化道德教育,應激發教師的教學主動性,讓教師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入手。教師要讓學生明白德育的含義,并意識到德育的重要性,從而讓德育在學生的心里產生積極的影響。在初中的德育教學中,要提高教學效果,可以通過開展多種形式的德育活動,在活動中對學生進行教育。例如,教師可以定期舉辦德育主題班會,利用名人故事的滲透,提高學生的思想素質,建立起學生的德育意識,進而通過潛移默化的影響作用,強化德育效果。在此過程中,學生的思想素質一定會有很大的提升,從而形成一個良好的為人處世態度。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搜集與德育相關的故事,并在課堂上相互分享,培養他們的資料搜集整理能力及表達能力,增強德育滲透效果。又如,教師還可以依托重要時間節點組織開展“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傳承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主題教育活動,使學生認識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神內涵,增強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組織開展各類主題的“經典誦讀”教育活動,挖掘與詮釋中華經典文化的內涵與價值,培養家國情懷;組織學生參與“弘揚生態文明”教育實踐活動,引導學生珍惜資源,養成勤儉節約、低碳環保的生活習慣;通過誠信教育活動,培養學生誠信的優良品質,促進形成良好的班風、學風等。再如,以“賡續紅色血脈、傳承紅色基因”為主線,以童心向黨為主題,設計開展“紅心向黨”誦讀大賽、“祖國在我心中”詩歌朗誦、“黨的二十大報告學習”等系列教育活動;同時利用升旗儀式每周進行和雅講堂,講述黨史故事,讓學生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感悟黨的偉大和英明,從百年黨史中汲取成長力量。開展豐富多彩的德育活動,可以提高學生的思想素質,增強學生的意志力,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形式多樣的德育活動不僅是班級德育工作的推手,也有利于學校德育工作的開展,教師應該豐富德育活動形式,讓學生真正把學到的知識內化于心,外化于行,把德育落到實處;教師應該堅持“立德樹人”,把德育融入活動的每個環節、每個活動和每個瞬間。
(五)發揮學生課堂主體作用
在初中德育教學中,如果想要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就必須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完全調動起來,使他們能夠積極、主動地參加到課堂活動中去,而不是被動地接受知識。只有改變學生的學習思維,才能使教學活動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從教學的角度來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將學生在課堂活動中的主體作用發揮出來,激發他們的主動性,讓他們擁有強大的內在學習動力,從而獲得最好的教學效果。在具體的教學中,教師要注意相應的方式和方法,可以篩選出一些道德素質與品格較好的學生,讓他們發揮作用影響到班級的其他學生,從而最大限度地提高德育效率。例如,教師可以成立德育小組,從班上挑選出表現較好的同學,成立德育小組,并給他們分配任務。這種方式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如,讓他們將同學在日常生活中的思想品德情況記錄下來,之后將其上報到班主任那里,并鼓勵他們相互學習,從而使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得到充分發揮。在此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互幫互助,從而達到全面提高學生品德素質的目的。在建立德育小組的時候,教師要根據現實情況來進行分析,要對小組的人數進行嚴格的控制,最好6人為一組,這樣可以讓小組中的每一個成員都可以進行更好的溝通和交流。在進行德育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進行一些生活化的教學,積極地引進生活中的德育材料,從而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又如,在“網絡生活新空間”的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對互聯網有一個足夠全面的認識,使其能對互聯網的信息有基本的判斷能力,防止網絡中的一些負面信息對學生的思想產生一定的影響。另外,老師還應從一個客觀的視角,指導學生認識到互聯網是一把“雙刃劍”,使他們能夠更好地利用互聯網來獲得知識,培養他們使用互聯網的良好習慣,并提高他們對互聯網信息的分析和處理能力。老師要正確引導學生辯證地認識網絡、真實地面對網絡、科學地使用網絡,了解網絡有哪些危害,樹立文明上網、綠色上網意識。
(六)拓展德育內容,豐富學生學習體驗
初中生正處于青春叛逆期,對老師與父母的管束和教導一般都比較反感,總是我行我素。教師要以學生的實際情況為依據,采取更適合他們的德育方式,才能讓學生從內心真正地接受教師的教育和引導。與小學階段相比,初中階段的學生面臨著更大的學習壓力。許多學生在初中階段很難適應高強度的學習,這種高強度的學習會對學生的思想產生影響。再者,一些家長經常在不了解學生學習狀況的情況下,就對他們進行批評,這會導致學生喪失對學習的興趣,從而導致學生的注意力慢慢地被轉移到其他方面,還可能會做出違背中學生素養的行為。因此,教師要加強對學生的教育引導,要重視學生的情緒和情感,要提高學生的責任感,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由于受閱歷的限制,學生無法充分了解父母和老師的期盼。針對這一點,老師們可以采取各種措施,讓學生認識到父母工作的辛苦,從而引導他們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懂得父母的付出。此外,老師們還可以通過播放一些關于未成年人犯罪的視頻,讓學生有一個較為深刻的感受和印象,起到一種警示的作用,從而幫助他們提升思想認識并增強法律意識,建立起正確的三觀。教師要通過各種形式的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來豐富學生的學習經驗,幫助他們糾正不良的心理和行為,從而促進他們的健康發展。就整個教育過程而言,父母在道德教育中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所以,老師們必須要跟學生的父母保持緊密的聯系和交流,把學生在學校里的情況及時地反饋給他們的父母,還要從他們的父母那里了解到學生在家里的具體情況,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家校共育的效果。教師要向學生的父母講解有關德育的內容以及需要注意的問題,這樣父母就可以更好地配合并引導學生,最終實現學生的思想品德與修養的升華。同時,在初中德育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對學生不斷地進行思想政治教育,不斷地更新教學理念,創造出一個有利于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環境。例如,教師可以針對社會熱點問題,鼓勵學生圍繞此話題進行分析和討論,引導他們積極說出自己的想法,可以采用辯論賽的方式,讓學生在課余時間里,收集有關的材料,用正反兩方理念展開辯論,并提出自己的觀點與論據,從而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同時還能將他們的思考能力和辯論能力發揮到極致。這種德育形式能夠拓展學生的知識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三、 結論
總之,在中學德育過程中,應當對道德教育活動的重要性給予足夠的關注,進行教育觀念上的創新,并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選取學生喜歡的德育方式,不斷地調整與改進德育教學方法,從而保證德育活動的實際效果,提高學生的道德品質和綜合素質,助推他們走上正確的人生道路。
參考文獻:
[1]王哲,張娟.初中德育的創新教學策略分析[J].智力,2022(15):114-117.
[2]包能書.初中德育教育的創新教學措施分析[J].科幻畫報,2022(5):175-176.
[3]李玉榮,王玉秋.初中德育教學的策略[J].山西教育(教學),2021(11):69-70.
[4]朱秀銀.初中德育教育的創新教學方法探討[J].學苑教育,2021(28):95-96.
[5]賀青.初中德育教育的創新教學方法[A].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2021年課堂教學教育改革專題研討會論文集[C].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2021:842-843.
作者簡介:王春燕(1978~),女,漢族,海南安定人,廣東省東莞市石龍第三中學,研究方向:初中德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