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山
最近一段時間,我在嘗試AI(人工智能)繪畫的實踐過程中,剛好經歷了ChatGPT火出了圈。ChatGPT是基于GPT-3開發的一種自然語言處理模型,可以用于語言生成、對話系統等任務,它可以用接近人類思考的方式,根據上下文語境,并模擬人的情緒和語氣進行文字輸出。在查找AI繪畫發展歷程中,OpenAI在2021年,推出了基于GPT-3開發的新型神經網絡DALL-E,其內部采用了CLIP深度學習模型,讓它開始能夠實現通過文本指令去創作圖片,也就是說輸入關鍵詞信息,就可以創作對應主題圖片。
在我看來,現階段AI繪畫不僅不會取代藝術家的地位,而且還會更好地輔助藝術家完成創作。現階段AI繪畫在思想上還無法與創作者達到完全一致,依然需要藝術家對AI作品進行精雕細琢。但是它的超強學習能力及偶發效果將為藝術家提供更多的創作靈感,提升藝術家的工作效率。與此同時,AI繪畫將會消解重復性創作人群的空間。AI繪畫作品在整體構圖、畫風、配色等方面都具有較高的水準,隨著AI技術的不斷發展,一些重復性、機械性的藝術工作會慢慢被取代,人的雙手將得到解放,也將釋放更多的藝術創造力。
當然,AI創作仍需面臨創作重塑的問題。根據我使用AI進行創作的實踐來看,它并不是每一次都能很好地表達創作者的觀念。當AI創作不能準確完整地表達藝術觀念時,就需要一些輔助創作手段。綜合來看,我們并沒有進入完全的智能時代,目前AI繪畫的技術、算法及視覺呈現并不是特別理想,但這卻代表了繪畫從數字化向智能化的一大轉變,這種轉變僅僅是開篇。未來,隨著新技術的成熟,會誕生一批以AI進行創作的新群體。我們應該擁抱這種新的藝術方式。未來它將以獨立的藝術生態和門類,屹立于藝術森林之中。
AI繪畫到底是不是繪畫?首先,AI繪畫具備繪畫的思想。從繪畫思想與內容上,AI繪畫也需要表現藝術的真善美,也要體現藝術的基本原則和繪畫精神,并體現繪畫思想。其次,AI繪畫具備繪畫的創意。AI繪畫的創意是通過文字輸入實現,你需要實現什么樣的效果,在相應軟件或app里輸入表現效果如抽象、3D立體、可愛卡通等來實現,這與傳統繪畫的藝術表現在本質上是一致的。再次,AI繪畫需要繪畫的構思。AI繪畫創作時同樣需要考慮構圖設置、主題表達、背景安排、周邊環境等,都需要通過輸入關鍵詞來實現,在篇章布局中,與傳統繪畫是一致的。最后,AI繪畫具備藝術的創新性。藝術史是一個不斷打破傳統、突破規律的進程,從這個角度來看,AI繪畫的實現方式不再是傳統的藝術家與創作工具(筆、墨、雕刻刀、畫布)之間的關系實現,而是借助相應軟件或者app,集成很多藝術家作品及風格,編程者或者藝術家通過編程或者輸入關鍵詞、概念詞,選擇藝術家、藝術風格,通過計算機算法、智能輸出畫面,然后還可以再創作、再試錯,直到滿意為止。這種創作方式更有人工智能的因素影響,繪畫的實現被智能化的算法所替代,實現了替代手工化,在技術語言和藝術效果實現層面,是一種傳承,甚至是一種革命。
當然,AI創作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首先,AI是一個集成創新系統,而不是原始創新。AI繪畫取決于算法,而算法由兩部分組成:一是生成器,另一方面是鑒別器。從生成學習來講,需要人工為系統提供上千萬張人類創作的藝術作品為數據庫,培養它的“藝術細胞”。而且這個數據庫還是有時間限制的,目前數據更新至2021年。當AI數據庫更新速度滯后或沒有收集到足夠的信息時,使用AI創作注定無法產生新作品以及進行更廣泛的表達。其次,現階段AI繪畫的創作方式是AI+人工,創作者需要具有一定的美學思想、藝術創作能力和繪畫創作功底。沒有這些基本功,就無法輸入那些具有藝術性的關鍵詞語,輸出的結果只是圖像而不具備藝術價值。
有人質疑AI繪畫與藝術家創作之間最大的不同是AI繪畫沒有情感,其實AI繪畫能夠捕捉人類的一部分情感。我在實踐的過程中發現,AI繪畫產生一定溫度的過程可概述為:傳遞(藝術家)、捕捉(AI)、體現(作品)、共情(觀眾)。藝術家通過關鍵字將情感傳遞給AI,AI捕捉關鍵字中的情感,基于數據庫將藝術家的想法變成作品,最終引起觀眾的共情。
(作者系四川省雕塑學會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