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協敏,桑 濤
(山東三方聯檢檢測技術有限公司,山東菏澤 274000)
食品安全是人們日常生活中關注的一個重要話題,食品檢測是確保食品安全的重要手段,實驗室內部質量控制是保證食品檢測準確性和可靠性的關鍵環節。近些年來,食品安全事件頻發,如地溝油事件、人造雞蛋事件、三聚氰胺奶粉事件以及染色饅頭事件等,對人們身體健康構成了威脅[1-2]。因此,食品檢測實驗室要進行質量控制,提升檢驗檢測機構的管理水平和實驗人員的技術能力,確保檢驗檢測機構出具的檢測結果數據準確可靠,預防不合格產品流入市場。本文將介紹實驗室內部質量控制的發展現狀和常用方法,并探討進一步完善實驗室內部質量控制的方法[3]。
內部質量控制是指實驗室為保證檢測結果的準確性和可靠性[4],采取一系列措施,對實驗室內部的各個環節進行監控和管理,以達到質量控制的目的。內部質量控制包括實驗室人員、儀器設備、試劑和標準品等方面的質量控制。
內部質量控制具有強制性。《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能力評價 檢驗檢測機構通用要求》(RB/T 214——2017)規定,檢驗檢測機構在管理體系運行中,要對人員、消耗性材料、設備、環境、檢測方法等要素實施有效控制[5]。內部質量控制能夠提升檢驗檢測機構管理水平和實驗人員的技術能力,確保檢驗檢測機構出具的檢測結果數據準確可靠,從而降低檢驗檢測機構風險。
內部質量控制需要建立科學有效的程序,應該明確內部質量控制的方法、對象、結果和周期等內容。檢驗檢測機構應該有專業的管理人員負責監督整個過程,并且要定期對內部質量控制程度進行評估和改進,確保內部質量控制的持續有效性。如果實驗室沒有有效的內部質量控制程序,僅僅依靠管理人員的經驗,不能夠保證實驗室出具的數據具有準確性和可靠性,也不便后期查詢和分析[6]。
使用標準方法之前,實驗室應該進行方法驗證;使用非標準方法前,應進行方法確認[7]。如果沒有經過方法驗證或方法確認,可能會造成數據偏離,甚至造成檢測結果錯誤。然而,部分檢驗檢測機構的實驗室在使用方法前沒有進行嚴格的方法驗證或方法確認,在使用方法時就沒有足夠的證據證明檢驗檢測數據的準確性與可靠性,內部質控就失去了應有的意義。
實驗室在內部質量控制活動中,常常會用到大量的數理統計知識,包括數據的收集、處理、分析和運用。管理人員根據數理統計結果對數據進行正確分析和應用,以幫助實驗室識別和解決問題,提高實驗室的技術能力。然而,現有的實驗室管理人員對數理統計知識的應用不夠重視,加之對該領域的知識儲備不足,使得實驗室較少在內部質量控制方面應用數理統計[8]。
實驗室人員是實驗室內部質量控制的主要環節。實驗室應建立完善的人員管理制度,包括實驗室人員的資格認證、培訓、考核等方面的制度。食品檢測實驗室要定期開展理論培訓和技能培訓,提升實驗人員的理論知識和技術能力,并且要注重人員培訓結業考核,考察培訓效果是否達到預期。帶領實驗人員經常參與同行業的交流會、研討會等,學習先進的檢測方法,進一步提升實驗人員的技術能力。實驗室內部通過實行輪崗、一崗多人等制度,鼓勵實驗人員多領域、全方位學習,全面提升專業技術能力,保證實驗室人員技術能力的穩定提高[9]。
食品檢測實驗室不但要注重人員專業技能的提升,還要注重培養人員的道德素質和法律意識。引導實驗人員將檢測質量放在重要位置,用道德規范自己的行為,使工作更加嚴謹細致;學習食品安全、食品檢驗檢測安全等相關的法律法規,提升法律意識,用法律約束檢測行為,使其不出具虛假數據,不編造虛假報告。人員質量控制既要注重理論也要注重技能,既要注重專業知識,也要注重道德修養和法律知識,確保人員具備必要的知識和技能。
儀器設備是檢測活動中的重要工具,食品檢測數據與儀器設備息息相關,因此加強實驗室儀器設備質量控制尤為重要。食品檢測實驗室應建立完善的儀器設備管理制度,包括儀器設備的采購、驗收、維護、保養、鑒定和校準等方面。購置儀器設備前要對儀器設備參數和使用環境等進行分析、研討,論證購置儀器設備的可行性。儀器設備使用中要根據計劃進行維護和保養,保證儀器設備具有良好的穩定性,使其處于最佳運行狀態[10]。實驗室內部要嚴格按照儀器設備要求進行期間核查,檢查各項參數和指標是否符合要求,確保儀器設備的可控性。按照儀器計量檢定規程要求,邀請有資質的計量檢定單位對儀器設備的各項參數進行全面的檢定和校準,保證儀器設備的準確性和精確性[11]。
實驗室建立完善的試劑和標準品管理制度,有助于試劑和標準品的監管和可控,保證實驗數據的準確性和可靠性,提高實驗室試劑和標準品的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12]。①規范試劑和標準品的驗收、存儲、使用、廢棄程序,實行標準化管理,保證試劑和標準品的狀態完整。②檢查使用期限,合理使用廢棄程序,確保試劑和標準品在規定日期內使用,在規范程序下廢棄。③設立專人專崗制度,負責試劑和標準品的存儲和管理,定期檢查存放條件,要具有穩定合理的存儲條件,對具有易燃易爆、腐蝕、揮發、避光以及有毒等性質的試劑和標準品,要按照其自身性質進行合理的分類存儲和分類管理,存放在具有良好抽風、排風系統和防爆、防燃的專用藥品室,并實行嚴格的管理制度,雙人管理、雙鎖保管藥品室鑰匙,確保試劑和標準品的存儲和管理等符合規范和標準。④建立臺賬記錄制度,對每種試劑和標準品進行登記,規范記錄批號、規格、濃度、有效期等信息,對其進行唯一性標識,做到實時可追溯、可控制,確保試劑和標準品有源可溯、有品可控。
通過建立規范管理制度,使用嚴格的管理程序,實驗室可以更好地管理和使用試劑和標準品,提高實驗室的工作效率和準確性,為食品安全保駕護航。
實驗室要根據自身的實驗環境、儀器設備、人員能力等制定符合自身實際的內部質量控制方案,配有專業的管理人員負責監督整個過程和各個細節。管理人員針對實驗室薄弱環節要進行重點監督和控制,甚至是儀器升級和人員培訓。及時將內部質量控制方案傳遞到全體人員,共同提升檢測能力,保證實驗室檢測質量達到預期要求。根據實驗室運行狀況,對內部質量控制方案適時作出調整和改進,制定符合現代食品檢測實驗室要求的內部質量控制方案。
內部質量控制的執行情況大多取決于實驗室的管理力度。實驗室內部質量控制既要加強常用方法的管理,又要嚴格執行方法驗證和方法確認程序。①人員質量控制要做到培訓和考核相結合,通過考核結果適時修改、制定培訓方案。②儀器設備質量控制要做到維護保養、期間核查和計量檢定相結合,通過加標回收、能力驗證等形式檢查儀器設備的精密度和準確度。③試劑和標準品質量控制要嚴控存儲條件和廢棄標準,定期檢查其狀態和濃度標定,保證試劑穩定和標準品濃度準確。④標準方法或非標準方法進入實驗室使用之前,一定要在檢出限、定量限、精密度和正確度等方面嚴格執行方法驗證和方法確認,確保檢測數據符合要求方可使用該方法。
實驗室要制定內部質量控制計劃、預警和糾正措施的方案,加強數理統計在內部質量控制中的應用,收集檢測數據并進行分析和處理,如果發現檢測過程中的異常情況,及時采取措施進行調整和改進。可以采用統計學方法對檢測結果進行分析,以確定檢測結果的可靠性和準確性;可以采用回歸分析等方法,對檢測數據進行預測和預警,及時發現潛在問題。
食品檢測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方法,內部質量控制是食品檢測實驗室保障食品檢測數據準確性與可靠性的關鍵環節[13]。食品檢測實驗室應加強內部質量控制,制定科學合理的內部質量控制方案,強化內部質量控制管理措施,加強數理統計在內部質量控制中的應用,提升實驗室的綜合管理水平和專業技術能力,保證檢測數據的可靠性和準確性,保障食品質量安全[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