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傳霞,張曉燕,郭國棟
(菏澤市食品藥品檢驗檢測研究院,山東菏澤 274100)
食品檢測工作,主要就是根據食品安全規范與標準,靈活利用各項檢測技術與設備對食品進行抽樣檢測,分析食品內的營養成分、農藥殘留成分及微生物含量情況,綜合判斷食品樣品是否符合安全標準,從而維護食品的安全與穩定,為人們營造安全、和諧、穩定的飲食環境。就目前食品安全及食品檢測工作的開展情況分析,食品檢測具有輔助落實食品安全標準、維護食品安全等多方面作用,同時對于確定食品風險等級、整肅食品行業環境而言具有重要作用。為了發揮食品檢測的重要作用,應具備完善的檢測標準[1]。
十八大以來,我國黨和政府高度重視食品安全問題,不斷提出食品安全治理相關政策,同時各地區紛紛響應號召,根據地區情況持續推動食品安全的控制與管理,食品檢測也逐漸成為有效控制食品安全、落實食品安全規范、輔助開展食品安全監管的重要手段。其中,食品檢測技術是進一步加強食品安全防控、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措施。因此,各地區不斷加強對食品加工制作、質量安全、營養健康、冷鏈物流等各個環節檢測技術的研究,不斷調整食品檢測工作,成立食品檢測實驗室、乳品生物技術與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等。數十年期間,已經獲得了豐富的食品檢測工作成果,包括食品真實性鑒別技術、有害物控制技術、食品化學有害物質檢測技術、食品貯運保鮮技術等。
立足食品安全中的食品檢測背景,可以明確看出食品檢測工作在維護食品安全、協調食品市場與環境、促進食品行業健康發展方面的重要作用,具體內容如下。
(1)在推動食品安全標準落實方面的作用。根據目前食品安全領域發展情況,我國已經形成了相對完善的食品檢測檢驗體系,在這一體系支持之下,技術人員規范開展食品檢測工作。在食品檢測工作中,技術人員嚴格遵循食品安全標準要求,將“安全標準”作為評估食品微生物安全性、食品污染情況的依據,從而判斷檢測對象是否符合安全標準要求,是否能通過檢測。由此可見,食品檢測工作,不僅可以及時檢測出食品安全問題,更可以推動食品安全標準的落實。技術人員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等規范文件內容,進一步了解食品安全質量的標準、安全規范、衛生要求等,這些都是食品檢測工作實施的具體依據。開展食品安全的檢測工作,根據食品安全標準落實各項檢測技術與流程,不僅能夠貫徹踐行《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還可以滿足安全規范要求,確保食品安全標準落到實處。由此可見,食品檢測助力食品安全標準的落實,充分發揮食品檢測效用,持續推進安全標準的落實與完善,進一步提升食品安全整體水平[2]。
(2)在明確食品安全風險等級方面的作用。食品進入市場之前,地方食品安全部門會對食品進行評估與分析,評定其是否包含危險因素,是否符合規范標準,是否存在危害人體健康的成分。在這一環節,技術人員需要利用食品檢測工作,對食品進行定量分析與定性評價,再次對其中有害成分、有害風險進行評定,細化風險等級。①在食品檢測工作中,對食品安全的定量分析、定性評估涉及多個學科內容,包括農學、生物學、統計學、毒理學等。②食品檢測工作中,技術人員遵循規范檢測流程,按部就班開展檢測工作,不僅可以精準分析出食品內的各項有害物質與成分,及時發現安全風險隱患,也可以利用檢測結果作為安全風險等級評估依據,進一步明確食品樣品的安全風險等級。
(3)在促進食品行業健康發展方面的作用。食品安全關系著現代社會的和諧與穩定。食品檢測是食品行業主要環節之一,為食品安全控制、食品行業管理、食品生產加工管理、食品添加劑使用、食品原材料質量控制等多項工作而服務。食品行業涉及廣泛,內部產業環節較多,包括食品原材料的采購與使用、食品加工生產、食品添加劑使用、食品包裝、食品物流與儲存、食品銷售等。這些環節中,開展食品檢測工作,能及時發現各環節中出現的食品安全隱患,比如有關部門對食品加工企業進行抽檢,對生產現場的原材料質量進行檢測,或者對食品產品內有害物質成分進行檢測,及時發現食品安全問題,勒令生產企業整改,起到督促、約束的作用。由此可見,面向食品行業各個環節開展食品檢測工作,能夠有效督促食品行業主體主動遵循食品安全標準,充分調動各主體維護食品安全與質量的積極性,從而促進食品行業健康發展[3]。
食品檢測有助于落實食品安全規范標準,而食品安全標準也可以為食品安全控制提供依據。近些年,我國食品行業快速發展,食品類型愈發豐富,食品安全的檢測需求愈發多樣。因此,應結合當前社會發展水平與食品行業的發展需求,持續完善、細化與更新食品安全標準,提出更加詳盡細致的檢測標準,從而為規范高效開展食品檢測工作、踐行食品安全要求提供依據[4]。①應當根據不同時期食品行業發展的差異,分析這種差異引起的食品安全隱患變化。隨著時代的發展,食品市場逐漸呈現電商化、全國化的發展趨勢,食品市場從單純的線下轉變為線上線下相結合,此時原本針對線下銷售的食品檢測要求、食品安全控制標準無法滿足實際需求。需要根據當前的實際需要,進一步提出針對線上銷售與流通、線下銷售兩個情況的食品檢測標準,完善食品檢測標準體系。②應當考慮不同地區的食品檢測差距,統一各地區的食品檢測標準,進一步強化檢測工作的食品安全保障作用[5]。
食品檢測工作的首要任務是保障食品安全。建議有關部門充分發揮自身職責,立足實際情況整合食品加工生產、經營銷售各個流程的檢驗檢測工作環節與流程,提出針對各個環節的工作要求、檢測技術操作要點,提出相應的檢測質量責任制度、食品安全責任制度,進一步健全食品安全檢測機制[6]。食品安全檢測機制的建設與完善不僅可以進一步強化食品安全檢測強度,提高檢測效率,更能及時發現假冒偽劣產品,發現食品安全不達標的產品,同時對存在安全問題的環節進行警告、懲罰、督促等,進一步規范食品生產經營場所,消除食品安全隱患,充分發揮食品檢測對食品安全的重要作用。還可以利用大數據與互聯網技術,進一步搭建食品檢測評估體系,在遵循法律規范開展評估工作的同時,利用大數據技術加強食品檢測監控,提升檢測分析的精密性,進一步提高食品檢測結果的利用率,為維護食品安全提供支持。
先進的檢測技術是開展食品檢測工作的主要因素,也是維護食品安全的重要保障。在實際檢測過程中,要想持續高效地發揮食品檢測工作對于食品安全的重要作用,就應當加強食品檢測技術的研究與推廣,充分發揮先進技術優勢。近些年,食品流通渠道逐漸豐富與拓展,食品類型愈發豐富,大大增加了食品檢測工作量。因此,應盡快加強對食品檢測技術的研究,積極推廣目前檢測效率較高的技術,如酶抑制技術、免疫分析技術、生物化學快速檢測技術、化學比色分析技術及納米技術等[7]。建議根據不同技術的應用特點和優越性,將其推廣到不同的食品檢測環節,如通過免疫分析技術可以精準識別出食品中有機磷類、氨基甲酸酯類等數十種農藥成分,則可以將其推廣到農藥殘留檢測環節。再如,利用生物化學快速檢測技術能夠及時快速地識別出食品中的大腸菌群、致病微生物等,因此可以將其推廣到食品質保、食品質量檢測中[8]。將合適的技術推廣到相應的領域與工作環節中,不僅可以為食品安全控制提供可靠技術支持,更可以充分發揮技術優勢,進一步促進我國食品檢測工作模式的發展,維護食品安全與穩定。
隨著我國食品行業的快速發展,食品產品類型日益增加,對食品檢測技術、食品檢測工作效率的要求也在逐漸提高。相關人員應積極轉變傳統食品檢測理念,主動順應食品檢測發展趨勢,對傳統的檢測技術及操作步驟進行創新,進一步提升食品檢測質量。例如,化學比色法是在化學顏色反應基礎上衍生出的一種快速檢測技術。在食品檢測過程中,工作人員只需要將實驗中的顏色變化對比樣品檢測卡顏色與標色卡的顏色,就可以進行定量、定性分析。化學比色法在檢測中的顯色速度快、顯色結果更加直觀,其操作更加便捷。現如今,常見的化學比色法有關技術包括試紙比色、試紙色譜比色、試管比色等。再如,免疫分析技術是一種將免疫反應與現代測試手段相結合而建立的超微量測定技術,包括免疫膠體金技術、酶聯免疫技術,可以用來檢測食品中的農藥殘留、有害微生物等,具有檢測速度快、應用范圍廣、靈敏度高的應用優勢[9]。
食品檢測對于落實食品安全標準、維護食品安全而言具有重要作用。為了更高效地發揮這一作用,利用食品檢測工作加強食品安全控制與管理,應當不斷嘗試利用先進技術加強食品檢驗檢測的控制,規范檢測過程、保障檢測結果。關于利用大數據技術構建以食品安全為核心的檢驗檢測評估體系,具體方法如下。①政府部門加強檢測技術的研發與革新,確保各地區食品檢測部門、第三方機構均擁有先進的檢測技術、檢測設備;鼓勵與支持食品檢測技術的自主研發、成果轉化,在降低食品檢測成本的同時提高檢測效率[10]。②利用大數據技術將檢測結果和食品加工生產業相聯系,整合分析各個環節的食品加工生產數據,這些數據由地方食品監督部門、市場管理部門統一管理,以此利用食品檢測加強對食品安全的監管,從源頭控制食品安全問題。③利用大數據技術整合各地區的食品檢測數據與信息,形成龐大數據庫,同時系統建立相應的食品安全風險防控機制,利用系統溯源與控制[11]。
綜上所述,食品檢測對于食品安全而言具有重要作用,這種作用不僅體現在安全規范與標準的落實方面,更體現于食品行業的整體層面。在實際過程中,工作人員應當根據食品安全控制與保障需要,靈活選擇合適的食品檢測技術,利用大數據技術開展食品檢測與評估,還應當進一步搭建完善的食品安全檢測標準體系與機制,進一步為安全導向的食品檢測工作的高效開展提供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