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小慧 郁凱 王凱 趙寶泉 彭書清 彭書芹 邢錦城


摘 要 在江蘇省鹽城市種植栽培秋月梨時發現其存在整體品質差,經濟效益不明顯的現象。為推動江蘇省鹽城市秋月梨產業健康穩步發展,通過對鹽城市秋月梨進行調查和觀察,從果園生草、科學的肥水管理、應用植物生長調節劑、花果管理、整形修剪、科學防治病蟲害、適時采收6方面總結了提高鹽城市秋月梨果實品質的栽培技術要點。
關鍵詞 秋月梨;果實品質;肥水管理;江蘇省鹽城市
中圖分類號:S611.2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3.10.016
秋月梨為1998年日本農林水產省果樹試驗場用162-29(新高×豐水)×幸水雜交育成并命名,2001年進行品種登記的中晚熟褐色砂梨新品種。因其具有果實大、果型端正、肉質細軟、入口酥脆、糖分含量高及耐貯藏且長期貯藏后無異味等優點,而備受研究者和栽培者青睞。自2002年引入我國后,經過多區域試栽,秋月梨表現突出,由于其優良的品質,市場售價通常比普通品種高1~2倍,經濟效益顯著[1]。目前,山東省、河北省和安徽省等梨主產區均已將秋月梨作為優質梨品種進行示范推廣,種植面積和產量逐年增加,市場前景良好,發展潛力巨大。
江蘇省鹽城市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可直接利用的土地及后備土地資源充足,有利于梨產業發展,以往該地區種植以豐水、黃冠、翠冠、翠玉和蘇翠1號為主的砂梨系列品種[2]。近幾年秋月梨在鹽城市被大面積引進種植,得到了果農的一致好評,市場前景非常可觀。但是,由于鹽城市秋月梨生產整體起步較晚,梨果優質生產的配套技術集成尚不完善,梨果高檔果品安全高效標準化生產技術體系和標準化關鍵技術缺乏,導致鹽城市秋月梨存在整體品質差、經濟效益不明顯現象。基于此,依據鹽城市梨果業生產特點和地域條件,總結適合提高秋月梨果實品質的生產管理技術,是鹽城市發展秋月梨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現將該品種在江蘇省鹽城市的栽培技術要點簡介如下。
1 果園生草
果園生草具有保持土壤濕度、防止水土流失、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抑制惡性雜草生長、提供良好生態環境及促進果樹生長發育等優點[3]。在秋月梨行間自然雜草萌發生長后,要及時拔除與梨樹爭奪營養水分、影響梨樹光合作用的植株高大、深根類惡性雜草,保留植株矮小、淺表層生長的雜草。每年夏秋需刈割4~5次,留茬高度10~20 cm,將刈割下來的草覆在行內壟上(見圖1)。多年的覆草措施對建立有益于秋月梨根系生長的良好自然環境、促進梨果養分積累具有顯著的促進作用。
2 肥水管理
2.1 施肥管理
秋月梨是一種糖分含量較高的水果,增施有機肥是提高秋月梨含糖量的關鍵措施之一,合理施肥對促進果實優質生產具有重要作用。秋月梨樹體生長旺盛,對施肥要求較高,而鹽城市多數土壤條件較差,土壤含鹽量較高,有機質含量低,加上植被稀少,土壤中的全氮及速效磷含量均偏低,給秋月梨種植帶來了不少困難。因此在施肥方面要做到以下2點。1)增施有機肥作基肥。鹽城市秋月梨在每年9月10日左右采摘,采摘后于9月中旬至10月中旬,采用溝施法每株梨樹施2 kg餅肥,混施中、微量元素。秋后施足有機肥能為果樹秋季生長與花芽分化提供營養,為翌年秋月梨開花、坐果奠定基礎,而微量元素的施用則能有效防止缺素造成的果實木栓病的發生。開春之后,每株梨樹樹盤可撒施草木灰7.5 kg,并配合槍施500倍膠體碳肥,能有效促進果樹生長。2)根據秋月梨的需肥規律,追肥可分3次進行。花前肥,每年4月10日左右即梨樹開花前施少量氮肥和硼肥,氮肥能促進秋月梨樹增枝、長葉和開花,硼肥可提高著果率。壯果肥,每年的5月底至6月初施高磷水溶肥,促進花芽分化和根系生長,7月中旬槍施膠體碳肥和含40%鉀元素的水溶肥,以補充樹體營養和提高果品質量。果實采收前追肥,8月5日左右繼續施含45%鉀元素的水溶肥,促進秋月梨果實膨大,提高果實可溶性糖含量,有效改善綜合品質。另外,果實成熟前需噴施硼鈣葉面肥,以提高果實糖度,預防秋月梨果木栓病。
2.2 水分管理
1)在秋月梨樹的生長旺盛期,需水量較大,特別是在花后幼果膨大期,需及時灌水以促進新梢和葉片生長,擴大同化面積,增強光合作用,提高著果率和促進果實膨大,并對后期的花芽分化具有良好的促進作用。2)夏秋雨季要注意排水,避免水澇。在梨樹全部落葉后,對于缺水的果園,在冬季封凍前可在傍晚降溫后給果園灌水1次,從而清除過冬害蟲。3)秋月梨果實成熟前30 d需控水,有利于促進果實著色和提高含糖量。總體來說,鹽城市秋月梨園灌水時間和次數需根據梨樹生長發育特點、天氣狀況和土壤墑情而定,以滿足梨樹正常生長發育所需的水分,并使梨園土壤保持良好的通氣狀態。
3 應用植物生長調節劑
由于植物生長調節劑可調節植物生長和發育過程,從而影響果實的糖分積累,因此,果農可在秋月梨樹上噴灑赤霉素、蕓薹素內酯等植物生長調節劑,促進植物體內的糖分合成和運輸,從而促進果實的糖分積累,提高果實的含糖量。此外,植物生長調節劑可提高植物的抗逆性和抗病性,從而提高果樹的生產能力和果實品質。因此,在秋月梨樹上噴灑植物生長調節劑可有效提高果實的產量和品質,進而提高果農的經濟效益。但在噴施植物生長調節劑時需注意,赤霉素和蕓薹素內酯在梨樹生長的萌芽期或盛花期使用效果最好,在梨樹萌芽期或盛花期噴施赤霉素20~50 mg·L-1,還可以提高梨的著果率,增產作用顯著。
4 花果管理
4.1 授粉
良好的授粉工作能有效提高梨果著果率,減少畸形果的發生,以此獲得較好的產量和品質。秋月梨屬于自交親和力較低的品種,花期授粉可采用蜜蜂授粉,通常授粉品種以圓黃梨和黃冠梨效果最佳。但秋月梨花期如遇降雨天氣應進行人工點授花粉。實際上,人工授粉的果樹結出的秋月梨果形更加端正,且大量的花粉還會刺激秋月梨幼果產生激素,促進秋月梨果實膨大,但人工授粉費工費時,有時還需多次授粉,勞動力成本較高。
4.2 疏果
盛花初期至盛花期,通過人工授粉、蜜蜂授粉等方式能有效提高秋月梨的著果率。但為減少不必要的養分浪費,提高果實品質,謝花后10~15 d要盡早疏果,通常情況下疏果時期越早,梨果含糖量越高。疏果時針對秋月梨不同的樹勢、結果量、枝梢類型、結果部位等進行適度疏果,一般間隔15~20 cm留1個果。通過疏除過小果、病蟲果、畸形果,保留中等大小的果實,增加葉果比,使果實膨大發育到規格大小,每年能連續生產優質梨果。需注意的是,若秋月梨花果期遇到早春凍害,要及時采用灌水、熏煙和噴施防凍劑等防控措施進行保花保果工作[4]。
4.3 套袋
套袋時間的早晚決定了果實的果面顏色,鹽城市5月10日左右選用外黃中黑亞光內棉紙的3層梨果袋對秋月梨進行套袋,5月底套袋結束(見圖2)。套袋時需注意以下4點:1)套袋過程中禁止用手觸摸幼果,避免人為碰壞果皮;2)綁扎松緊要適當,用力過大會折壞果柄影響果實生長,過松則導致刮風時袋子脫落,雨水、藥物或蟲害也易進入袋內;3)套袋期遇雨或藥后5 d未套完的,應重新補噴藥液;4)露水未干或藥液未干時禁止套袋,以防果實表面產生黑點和果銹。梨果套袋可明顯改善梨果的外觀品質,提高秋月梨的商品性,同時還可以防止病蟲害,減輕農藥殘留,有利于綠色安全梨果的生產。
5 整形修剪
果樹修剪是提高果樹產量和品質的必要手段。鹽城市秋月梨全園主要采用平棚形的樹形,而秋月梨具有樹勢強、萌芽率低、成枝力高、枝條硬度大且多直立、易形成短果枝等特點,應依靠水平網架并根據其生長結果習性進行修剪[5]。秋月梨修剪工作主要分為冬剪和夏剪,其中冬剪建議在梨樹進入落葉休眠到萌芽前30 d進行,主要目的是對梨樹樹體結構進行定形,平衡樹勢。通過去除影響光照的過密大枝、競爭枝、徒長枝和病蟲枝等不合理枝條,使枝組疏密適當,以此來促發新枝、合理分布枝條和調控長勢等。夏剪一般在梨果套袋后進行,主要是為了調節樹體養分的供應,減少無效新梢生長的養分消耗、增加枝葉數量、培養結果枝組和改善果樹通風透光條件等。合理的修剪能保證樹體的營養積累,從而提高果實品質。
6 科學防治病蟲害
按照秋月梨病蟲害的發生規律,需著重注意科學使用化學防治技術,從而達到有效控制病蟲害的目的。秋月梨主要病蟲害包括梨銹病、梨黑星病、梨木虱、二斑葉螨、康氏粉蚧、梨黃粉蚜、梨小食心蟲和蚜蟲等。鹽城市秋月梨在開花前要特別注意梨木虱的防治;套袋前噴施1遍殺蟲劑和殺菌劑,預防梨木虱和蚜蟲,噴灑農藥時禁止刺激果面,避免梨果的外觀品質受到影響,降低果品的商品價值;套袋后,主要預防二斑葉螨;立秋后至摘果前要重視康氏粉蚧、梨黃粉蚜、梨小食心蟲和二斑葉螨的防治。
在病蟲害防治中,將化學防治納入綜合防治體系,協調好化學防治和生物防治、農業防治。在天敵大量發生期禁用高毒廣譜性農藥,有效保護天敵。對一些惡性害蟲以高效、低毒、低殘留、無污染又不產生抗藥性的生物殺蟲劑,如阿維菌素乳劑及殺蟲素乳劑等,應用效果顯著、成本低。此外,應選擇機制不同的農藥交替使用,以防止害蟲產生抗藥性,減少污染。
7 適時采收
采收時期早晚對梨果的外觀和內在品質、產量及耐貯藏性都有很大影響。采收過早,果實尚未充分膨大,物質積累過程尚未完成,不僅產量低,而且果實品質差;采收過晚,果實過度成熟,易造成大量落果,貯藏中品質衰退較快。秋月梨的含糖量處于不斷的變化過程中,成熟的秋月梨含糖量最高,品質最佳,但不同品種、不同地方、不同栽培方式,梨的成熟期也不同。為保證秋月梨果的質量和口感,一般在秋月梨果含糖量達到13%時采收,鹽城市秋月梨在每年9月10日左右采摘。
8 結語
目前,梨產業在鹽城市已逐漸形成既具有經濟優勢、又具有地方特色的高效產業,是江蘇省梨果產業重點區域,在江蘇省梨果生產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為了響應江蘇沿海開發戰略,推動鹽城市梨產業健康、穩步發展,適應居民對優質新鮮梨果消費、農村致富和果農增收的需要,筆者總結了提高鹽城市秋月梨果實品質的栽培管理措施,對于促進江蘇省沿海果樹產業的發展、解決“三農”問題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 冉昆,崔廣華,晁沖,等.秋月梨的引種表現及優質豐產栽培技術[J].落葉果樹,2020,52(5):42-44.
[2] 吳祥.鹽城地區梨產業發展調查及其栽培技術研究[D].南京:南京農業大學,2014.
[3] 藕繼旺,周朝軍,張晶晶.梨園生草覆蓋技術[J].果農之友,2019(10):23.
[4] 朱成紅,文炤,王鵬,等.秋月梨在東營地區的表現及栽培技術要點[J].落葉果樹,2022,54(1):43-45.
[5] 徐變變,范嘉林,黨偉,等.秋月梨在豫東地區的引種表現及栽培技術[J].果農之友,2022(11):7-9.
(責任編輯:張春雨)
收稿日期:2023-04-02
基金項目:蘇北科技專項“濱海濕地秋月梨種植糖分管控技術集成與示范應用”(SZ-YC202163)。
作者簡介:趙小慧(1989—),女,山東萊陽人,博士,助理研究員,從事果樹栽培生理研究。
*為通信作者,E-mail:sdauxx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