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中發 徐穩

摘 要 廣西良好的氣候和地理條件十分適宜油茶種植,隨著廣西油茶產業“雙千計劃”的實施,廣西油茶產業得到快速發展。為進一步實現廣西油茶種植的高質量發展,基于廣西國有高峰林場的油茶栽培經驗,探討廣西油茶種植優勢和現狀,并從造林技術、撫育管護技術、病蟲害防治措施等方面進行分析。
關鍵詞 油茶;造林;撫育管護;廣西
中圖分類號:S725;S794.4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3.10.037
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又名茶子樹、茶油樹,是我國特有油料樹種。廣西是我國主要的油茶種植區之一。研究發現,廣西的油茶種植面積大,但卻存在油茶種植質量整體偏低的問題[1]。因此,為提高廣西油茶的產量和品質,筆者以廣西國有高峰林場的油茶栽培經驗對油茶造林撫育管護技術進行總結。
1 油茶習性特征
油茶屬山茶科山茶屬常綠小喬木,由于其種子能夠榨油而得名[2]。油茶幼枝被粗毛;葉革質,橢圓形或倒卵形,下面中脈被長毛;花頂生,革質,花瓣白色,倒卵形;蒴果球形,其種子可榨油,茶油的不飽和脂肪酸含量超過90%,營養價值極高[3-5]。
油茶屬于主根發達的深根性植物,細根密集,具有較強的趨水性和趨肥性[6]。因此,油茶適宜生長在水分充足的區域,且要求年平均降水量在1 000 mm。油茶喜溫暖,怕寒冷,要求生長地區年平均氣溫在14~21 ℃。盡管油茶對土壤的要求不嚴,具有較強的適應能力,能夠耐受較貧瘠的土壤,但以土壤的pH值在5~6的酸性黃壤或紅壤為宜,且要求土層深厚、土質疏松、土壤肥沃、排水性良好的砂質壤土為宜[7]。
2 廣西油茶種植優勢及現狀
廣西地處我國南部,分布有山地、丘陵、臺地、平原等地貌類型,中部和南部地區以丘陵平地為主,呈盆地狀。山地面積占廣西土地總面積的39.7%,以海拔800 m的中山為主;丘陵面積占廣西土地總面積的10.3%,海拔200~400 m。廣西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和熱帶季風氣候,各地年均氣溫17.5~23.5 ℃,全區年均降水量1 694.8 mm,全區年均日照時間1 540.4 h,
氣候溫暖、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土壤以磚紅壤、赤紅壤、紅壤為主,pH值在4.0~6.0[8]。由于廣西的山地、丘陵和石山的面積占全區總面積的69.7%,發展農業,尤其是糧食種植業的條件有限,而廣西全區各地的地理環境和氣候條件卻十分適宜油茶樹的生長,具有發展油茶種植業的良好優勢。
近年來,隨著廣西實施“千萬畝油茶、千億元產業”的油茶“雙千”計劃,當地油茶產業得到快速發展。2016—2021年,廣西油茶種植面積和油茶籽產量平均每年增速均高于全國平均水平,見表1。
3 油茶造林技術
3.1 造林地選擇
廣西的地理環境和氣候條件十分適宜油茶樹的生長。為促進油茶快速生長和豐產,應為油茶樹提供良好的生長環境。在選擇造林地時,應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則,選擇海拔1 200 m以下,相對高度200 m以下,坡度25°以下,土層深厚(60 cm以上)、排水良好、土壤肥沃,pH值5.0~6.5的砂質紅壤或黃壤的地塊進行造林。
3.2 種苗選擇
良種是實現豐產的重要措施,同時良種的抗性和適應性更強,能夠減少后期撫育成本。油茶良種應選用經由國家或自治區林木品種審定委員會審(認)定的油茶良種,并根據“適地適樹”“因地制宜”的原則選擇適宜在當地種植的無性系良種,如岑軟2號、岑軟3號、香花油茶等。選擇種苗時,優先選擇3年生一級大杯苗造林,苗高1 m,地徑1 cm以上,分枝9個以上;其次選擇2年生一級大杯苗造林,苗高0.6 m,地徑0.6 cm以上,分枝5個以上;要求生長健壯、根系發達、無機械損傷和病蟲害。
3.3 清山煉山
采用傳統清山煉山方式,原則上應確保林地內無雜草、雜灌木等。將林地內的雜草、灌木等全部伐倒,要求伐根不能超過20 cm。并設置寬15 m以上的隔火線,隔火線內刮凈雜草、落葉、腐朽木等,直至實泥,報經相關部門驗收合格后按相關用火規定煉山。
3.4 整地
3.4.1 整地挖坑
常規純林以每667 m2種植56~74株為宜,株行距為3 m×4 m或3 m×3 m;如果造林采用“油茶+N”復合經營模式,如“油茶+桉樹”“油茶+八角”,應采用混交方式造林,油茶造林每667 m2種植數必須保證在53株以上,每667 m2種植桉樹20~40株、八角15~20株。
坡度小于15°的造林地,可采用全墾或帶狀機械整地方式,墾帶機耕深度以20~30 cm為宜,并采用機械挖坑(含暗坑),種植坑長寬深為60 cm×60 cm×50 cm;坡度在15°~25°的造林地,可沿等高線水平梯帶整地,并在梯帶外側采用人工挖坑的方式挖設種植穴,種植穴長40 cm、寬40 cm、深30 cm。
3.4.2 放基肥回坑
為提高造林地土壤肥力,種植坑挖設好后,應及時施放基肥。可采用腐熟有機肥按每坑1 kg的施肥量施放,將定量基肥均勻撒入坑內并拌勻,將坑周圍的表土充分打碎并回填,避免將雜草、雜灌等雜物回填到坑內,回填表土高于坑面3~5 cm即可。
3.5 定植補植
定植時間一般可選擇在每年2—3月的陰天或雨后。定植前,將苗杯充分浸濕并放置于定植坑邊,在坑中心內往邊坡方向內側挖深15 cm的種植穴,將種苗的營養杯或營養袋小心撕開后,確保苗杯泥土不松散的情況下將苗杯置于種植穴中,扶正后回填細土,回填高于杯面3~5 cm即可,壓實,確保根舒苗正。為確保造林保存率在95%以上,造林后應及時檢查苗木的存活情況,存在缺苗、病苗或死苗的,應采用連續不間斷的方式進行補植,以確保油茶種植的成活率大于98%,補植一般在3月底完成。
4 撫育管護技術
4.1 除草
定植當年6—7月可采取1次除草措施,要求林地內雜草、雜灌等對油茶生長不造成影響即可。第2~4年間,每年可采取2~3次除草措施,每次間隔時間不少于60 d。造林前4年采用植株行間帶鏟方式,保證實際除草范圍的帶寬為80 cm,即株行距的上、下方分別為40 cm,原則上確保帶內無雜草、雜灌等,并給油茶樹培土;對于帶外,則要求將雜草、雜灌等全部伐除,伐根不超過20 cm即可。第5年以后,可采用割灌撫育方式,即將林地內的雜草、雜灌等全部伐除,伐根不超過20 cm即可。
4.2 墾復
一般成林后,即造林5年后,可在秋冬采果后墾復1次,每隔2年進行1次。要求墾復帶寬為1 m,深度為0.2 m,植株間連成一條帶,增加土壤透氣性和蓄肥蓄水能力。坡度25°以下的林地,進行植株行間帶墾,帶寬80 cm(距樹上方40 cm,下方40 cm),深20 cm,帶墾時,不打碎泥土。對于坡度大于25°且石礫相對較多的造林地,可適當采取擴坎措施,即以樹根為中心,以40 cm為半徑擴墾出圓形坎,深度以20 cm為宜。
4.3 追肥
1)在定植當年6月,每株施油茶專用肥0.15 kg。2)第2年的1月和6月各追肥1次,每次每株施油茶專用肥0.25 kg。在樹冠上方或水平沿滴水線處開弧形施肥溝,施肥溝長25 cm、寬10 cm、深15 cm,并避開前1次的施肥位置。3)第4年的1月和6月各追肥1次,每次每株施油茶專用肥0.5 kg。在樹冠上方或水平沿滴水線處開弧形施肥溝,施肥溝長25 cm、寬10 cm、深20 cm,并避開前1次的施肥位置。4)第5年起,每年1月和6月各追肥1次,每次每株施油茶專用肥0.75 kg。在樹冠上方或水平沿滴水線處開深20 cm、長35 cm、底寬15 cm施肥溝,同一年內2次施肥位置需要錯開,不能重復。
4.4 修枝整形
造林苗高80 cm左右時進行斷頂處理。為確保油茶樹均勻生長,可將主干四周且分布合理的分枝培養為主枝,要求間距大于5 cm,并在主枝上留2~3個強壯分枝作為副主枝來培育,修枝時應確保切口光滑平整。此外,可在每年冬季或早春(即12月至翌年2月)剪除弱枝、腳枝、枯枝、病枝,并將剪除的枝條清掃出去燒毀,以免傳染病蟲害,使樹冠均衡發展成開心形、圓頭形。
進入第5年,在每年11月下旬至翌年2月(即采果后到春梢萌動前)進行整形修剪及密度調整。按剪密留稀、剪弱留強的原則,主要剪除枯枝、病蟲枝、寄生枝等。修剪后要求枝條分布均勻,樹冠通風透光。對過密的油茶林進行疏伐,避免植株枝葉過于重疊,確保林地內合理的透光度,一般以郁閉度0.7~0.8為宜,調整后每667 m2保留60~80株油茶。
4.5 病蟲害防治
4.5.1 主要病害
廣西油茶主要病害包括油茶炭疽病、油茶軟腐病、油茶煙煤病等,病害應以預防為主,加強林地的撫育管理,科學修枝以提高林地通風透光度,降低林地濕度。各病害的主要防治措施如下。1)油茶炭疽病防治。冬季定期清理枯枝落葉,并采用2°Bé的石硫合劑進行清源處理,減少越冬菌源;保持林地衛生,改善通風透光。2)油茶軟腐病防治。合理修枝,增加林間通風透光,及時清理并焚燒病葉、病枝、病果;春梢展葉時采用1%波爾多液進行噴施,在病害高峰期噴施頻次可適當增加1~2次,每20~25 d 1次。3)油茶煙煤病防治。合理修枝,增加林間通風,加強對蚜蟲、介殼蟲、木虱等刺吸式口器害蟲的防治,可采用10%吡蟲啉2 000~3 000倍液噴霧防治。
4.5.2 主要蟲害
廣西油茶林常見蟲害有油茶尺蠖、油茶毒蛾、茶天牛等。蟲害防治一般采取綜合防治技術,優先考慮綠色綜合防控技術,當蟲害成災時,可綜合考慮化學防治措施,但要報備營林科審批同意,具體方法如下。1)油茶尺蠖防治。結合復墾,夏鏟冬墾滅蛹,并將蛹深埋;油茶尺蠖成蟲飛翔力弱,可采用人工捕捉的方式;對于樹枝下方或樹干陰凹面黏附不緊的卵塊,可用竹片或小刀刮卵。2)油茶毒蛾防治。結合復墾,夏鏟冬墾滅蛹,將蛹深埋在土層10 cm以下;從每年4月上旬開始,在林間每2~3 hm2安裝一盞滅蟲燈;投放螳螂、蜘蛛、蛙類等油茶毒蛾天敵,利用其捕食油茶毒蛾。3)茶天牛防治。每年4月開始人工捕殺成蟲,并將樹干涂白來阻斷成蟲產卵;在林間按每40~50 m2掛設1個含引誘劑的誘捕器,以誘殺茶天牛。
5 結語
科學合理的栽培和撫育管護技術是促進廣西油茶生長和豐產的關鍵,且對油茶病蟲害的防治應以預防為主。只有將物理、生物、化學等防治措施相結合,才能實現廣西油茶豐產。
參考文獻:
[1] 廖海崗.廣西油茶產業發展現狀及良種化發展策略探究[J].南方農業,2019,13(6):117-118.
[2] 雷菁,湯堃,彭玉蘭,等.中國地理百科(羅霄山脈)[M].北京: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17.
[3] 賀桂先,李林松,徐林初,等.油茶的生長特性及其功能價值[J].江西林業科技,2007(4):39-42.
[4] 于釗妍,劉艷菊,徐玉芬,等.油茶生殖生物學及雜交育種研究進展[J].熱帶農業科學,2022,42(11):44-49.
[5] 雷福娟,王軍鋒,黃騰華,等.油茶木材物理力學性質分析[J].廣西林業科學,2021,50(3):330-335.
[6] 李華.油茶栽培管理技術探討[J].農業與技術,2013,33(5):120-121.
[7] 吳煒.普通油茶生長及生理生化指標對其北緣不同生境的響應[D].合肥:安徽農業大學,2014.
[8] 尹春梅,施建平,潘愷,等.廣西土種志:基于全國第二次土壤普查的數據集[J].中國科學數據(中英文網絡版),2017,2(3):28-39.
(責任編輯:劉寧寧)
收稿日期:2023-04-03
作者簡介:呂中發(1986—),男,廣西百色人,本科,工程師,主要從事林業技術推廣。E-mail:5302607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