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十三五”期間,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龍里縣形成了以刺梨、蔬菜等為主的優勢特色農業產業體系。以龍里縣優勢特色農業產業為研究對象,總結了“十三五”期間龍里縣農業產業發展現狀,分析了刺梨產業主導優勢不明顯、蔬菜產業布局不優、生態畜禽產業標準化建設落后、茶葉產業核心示范帶動作用不強、油茶產業新型經營主體力量薄弱等發展問題。為加快“十四五”期間龍里縣的農業產業發展,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加快刺梨產業帶建設、優化蔬菜產業布局、推進生態畜禽產業標準化基地建設、推動產業核心區建設、加強油茶產業經營主體培育等發展思路。
關鍵詞 優勢特色;農業產業;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龍里縣
中圖分類號:F327 文獻標志碼: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3.10.050
龍里縣位于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因獨特的地形和氣候資源,龍里縣境內以刺梨、蔬菜等為主的優勢特色農業產業在“十三五”規劃期間取得了一定的發展成效[1-2]。而“十四五”規劃期間,龍里縣農業產業發展面臨新的挑戰和機遇,在農業現代化發展方面存在農業信息化、機械化程度低等制約因素,及鄉村振興戰略全面推進的發展機遇[3-5]。因此,厘清龍里縣“十三五”期間的農業產業發展基礎,提出“十四五”期間優勢特色農業產業的發展思路,對促進龍里縣農業產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1 “十三五”期間龍里縣農業產業發展現狀
1.1 農業總產值穩步提升
根據《龍里縣統計年鑒》,“十三五”規劃期間,龍里縣農業總產值穩步提升。2016年,龍里縣農業總產值完成13.29億元,同比增長7.0%;2017年,龍里縣農業總產值完成14.58億元,同比增長7.5%;2018年,龍里縣農業總產值完成16.13億元,同比增長7.0%;2019年,龍里縣農業總產值完成17.48億元,同比增長8.2%;2020年,龍里縣農業總產值完成20.76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7.4%?!笆濉币巹澠陂g,龍里縣農業總產值增速在2018年達到最大。
糧食作物總產量波動上升。2015年,龍里縣糧食總產量達7.09萬t,比上年同期增長0.75%;2018年,龍里縣糧食總產量達6.57萬t,比上年同期下降11.7%;2019年,龍里縣糧食總產量達6.89萬t,比上年同期增長7.7%;2020年,龍里縣糧食總產量達7.30萬t,比上年同期增長3.2%。
主要經濟類作物產量波動中上升。2020年龍里縣主要經濟類作物種植面積1.91萬hm2,總產量達45.74萬t,同2015年相比增加了21.75萬t,同比增長90.66%。其中,蔬菜及食用菌產量由2015年的22.39萬t增加到2020年的43.48萬t。其中2017年主要經濟類作物總產量較2016年有所下降,主要是由于烤煙產量下降,茶葉產量在整個“十三五”期間趨于穩定,油菜籽產量上升較多。
豬羊出欄數量和肉類產量曲折中上升。2015年,龍里縣出欄肉豬98 863頭,出欄羊12 179只,肉類總產量9 428 t;2020年,龍里縣生豬出欄130 505頭,羊出欄17 844只,肉類總產量17 199 t?!笆濉币巹澠陂g,龍里縣豬羊出欄量和肉類總產量絕對值有所上升,其中2018年的絕對值上升幅度較大。
1.2 產業結構調整優化,產業化經營取得突破
“十三五”期間,龍里縣刺梨、油茶、蔬菜等八大特色產業完成產值11.2億元,壩區產業結構調整面積完成2 133.33 hm2,糧經比穩定在30∶70。2019年新增農民專業合作社21個、家庭農場8個。其中灣灘河農業園區被認定為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生產基地,榮獲貴州省十大育苗基地稱號,基本形成以核心區種植西紅柿、西蘭花、香蔥、食用菌等高產值蔬菜品種為主,輻射帶動周邊農戶夏秋種植辣椒、冬春種植豌豆尖的產業發展集群。通過不斷完善基礎設施建設,發展蔬菜產業所需的冷庫、育苗中心、加工廠房等基礎設施,已建成3個蔬菜育苗中心,單次育苗量可達750萬株,可滿足200 hm2蔬菜基地的用苗需求。
2 存在的問題
2.1 刺梨產業主導優勢不明顯
1)刺梨產業作為龍里縣主導產業,集中連片規模經營不明顯,加工業園區建設尚不完善,研發、加工、銷售批發產業鏈條未完全建立,限制了龍里縣刺梨產業的規?;l展和深加工發展,導致刺梨產業附加值無法全面提高,降低了刺梨生產的經濟效益。2)非產出期土地空置率較高,土地利用水平低,種植技術的科技不足,無法為刺梨加工業提供充足且優質的原材料。3)龍里縣刺梨產業品牌建設不足,雖獲得了“中國刺梨名縣”“貴州刺梨良種繁育基地”“貴州省名優水果”“綠色食品標志產品”等榮譽稱號,“龍里刺梨”也獲批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但大部分刺梨產品僅在貴州省有一定的知名度,未形成全國性的品牌效應,缺乏品牌帶動作用。
2.2 蔬菜產業布局不優,基礎設施建設不完善
龍里縣蔬菜產業存在產業布局不優、基礎設施建設不完善等問題。1)蔬菜零星分布,碎片化程度較高,且各種植區各自為戰,未能將零星分散的粗放型蔬菜生產向集中連片的規?;a轉變。造成當地的蔬菜產量和質量無法滿足貴陽市及大灣區的市場需求,不利于龍里縣蔬菜產業向標準化、優質化、產業化、規模化、現代化邁進,產業化經營運作模式也無法在蔬菜產業全面應用。2)基礎設施建設不完善。例如:根據龍里縣統計數據,截至2019年,龍里縣33.33 hm2
以上壩區、13.33 hm2以上壩子的機耕道總里程為139.768 km,其中寬度在2 m以上的有122.535 km,寬度2 m以下的有17.233 km;硬化路面135.301 km,未硬化路面4.467 km。種植區域道路建設不完善導致當地機械化生產開展困難,基礎設施建設所需的物資運輸不便,造成基礎設施建設進程緩慢,產業發展所需要的土地整理、灌溉系統、信息服務和其他基礎設施缺乏,嚴重限制了農業的現代化發展及農業產業的招商引資。
2.3 生態畜禽產業標準化建設落后
龍里縣生態畜禽產業的規?;亟ㄔO整體進程落后,現代生態循環養殖業尚未完全建立,新型經營主體在生態畜禽產業的發展上未充分發揮主體作用,養殖基地配套設施、引種擴繁、疫病防控、技術指導、產品認證、品牌打造和渠道建設呈現出不規范的發展態勢,生豬定點屠宰場設施老化。生態畜禽產業標準化建設的落后不利于龍里縣生態畜禽產業的規模化發展和農業綠色可持續發展,且不標準的畜禽生產極易造成大量面源污染,影響龍里縣的生態環境。
2.4 茶葉產業核心區示范作用較弱、與第三產業的結合度較低
當前龍里縣茶葉產區呈現核心區、重點區域區分不明顯的發展現狀,且茶葉產區的示范帶動作用不強,茶葉加工、物流、交易市場的配套設施均不完善。同時,茶葉產業同旅游產業的結合度較低,尚未形成全產業鏈發展模式。茶葉產業核心區示范作用較弱、與第三產業的結合度較低等問題不利于龍里縣茶葉產業融入黔南州“都勻毛尖茶產業示范帶”,難以輻射帶動周邊村落發展茶葉產業,無法有效發揮都勻毛尖品牌的帶動作用。
2.5 油茶產業新型經營主體力量薄弱
龍里縣農業龍頭企業的發展水平與發達地區相比存在明顯差距,油茶產業企業數量偏少、體量較小、層次較低、影響較弱、品牌知名度較低。農民專業合作社整體規范化程度不高,數量眾多,但相對分散,帶動農業產業發展效果不明顯。新型經營主體力量薄弱,不利于油茶產業形成“農工商貿”一體化的產業鏈條,在良種培育、油茶種植和生產加工方面,社會化服務程度不高,阻礙了油茶產業的規模化發展。
3 發展思路
3.1 加快刺梨產業帶建設
1)加快推進谷腳鎮至洗馬鎮百里刺梨產業帶建設,加快醒獅鎮谷龍片區、灣灘河鎮擺省片區和洗馬鎮哪嗙社區、巴江片區刺梨產業的發展步伐,培育形成助農增收的主導產業。2)建成以刺梨系列產品研發、加工、銷售為一體的農產品加工產業園區,力爭打造全省乃至全國最大的刺梨系列產品研發、加工和銷售批發中心,形成龍里縣刺梨種、加、銷一體化的全產業鏈,把刺梨產業打造成龍里縣特色支柱產業。3)堅持長線和短線產業統籌推進,在刺梨生產前期,推廣“刺梨+辣椒”“刺梨+黃豆”“刺梨+家禽”等模式,提高土地資源利用水平,實現長短結合、以短養長。
3.2 優化蔬菜產業布局
1)立足龍里縣資源稟賦和產業發展實際,構建北部片區以“辣椒(毛豆、玉米等)—大蒜(豌豆尖、豌豆)”為主、南部片區以“豌豆尖—辣椒(番茄、黃瓜、菜豆等)—豌豆尖”為主、中部片區以城郊型精細類蔬菜為主的蔬菜產業發展布局。2)根據龍里縣食用菌資源、氣候條件、產業基礎和市場需求,結合各鎮(街道)主栽品種的生長特點,南部片區龍山鎮草原村、團結村、灣灘河鎮營屯村、谷孟村一線主要發展香菇、大球蓋菇、木耳、平菇等品種;中部片區谷腳鎮新坪村、冠山街道硝興村一線主要發展茶樹菇、平菇、榆黃菇、香菇等品種;北部片區醒獅鎮舊寨村、洗馬鎮大廠村、長溝村、長芽村一線主要發展羊肚菌、平菇、香菇等品種。3)重點抓好優良品種的推廣,有效提升生產水平,通過大力發展設施農業、無公害蔬菜基地建設,推進蔬菜生產向標準化、優質化、產業化、規?;~進,建立“公司+合作社+市場+農戶”“公司+合作社+訂單+農戶”等產業化經營運作模式,積極引導農民調整種植業結構,提高蔬菜綜合產值。
3.3 推進生態畜禽產業標準化基地建設
1)推進規?;?、標準化基地建設,實施專業化生產、標準化養殖、規?;洜I,積極推廣“豬+沼+菜”“豬+沼+果”等養豬模式,探索構建現代化生態循環養殖業。2)大力發展新型經營主體,培育壯大龍頭企業,加大對養殖基地配套設施、引種擴繁、疫病防控、技術指導、產品認證、品牌打造和渠道建設等的支持力度,大力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開展種苗采購、疫病防控、技術培訓、質量監管、品牌建設和市場銷售等服務工作。3)完善利益聯結機制。積極引導和支持龍頭企業與家庭農場、畜禽養殖專業合作社通過產業要素形成利益聯結,培育一批畜牧產業化聯合體。4)推動屠宰加工體系建設。推行“規模飼養、定點屠宰、冷鏈運輸、冰鮮上市”制度,加快推進龍里縣生豬定點屠宰場的改造升級。
3.4 推動茶葉產業核心區建設
1)建設茶葉產業核心區。以灣灘河鎮為重點,發展茶產業,實現鄉村振興,重點打造云霧山、擺省片區茶葉基地。以云霧山一帶為重點,沿309省道連片打造“都勻毛尖茶產業示范帶”;以果里村為重點,輻射帶動團結村、金星村、擺省片區發展茶葉種植,打造擺省片區白茶基地。2)實現茶產業提質增效。突出優質、安全、綠色導向,著力建設茶葉標準化示范基地,推進茶葉加工廠和冷鏈物流、茶青交易市場、觀光茶園、檢驗檢測設施、信息平臺等基礎設施的建設與完善。3)促進茶文旅一體化發展,大力發展有機標準示范茶園,推進茶葉全產業鏈發展。重點打造都勻毛尖品牌,充分發揮都勻毛尖品牌綜合帶動作用。
3.5 加強油茶產業經營主體培育
1)堅持“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發展思路,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改革創新為動力,以科學技術為支撐,做強油茶產業,把油茶培育為龍里縣又一富民增收的長效產業。采取“企業+基地+合作社+農戶”模式,形成“農工商貿”一體化的油茶產業鏈條。2)在洗馬鎮、醒獅鎮、谷腳鎮、冠山街道、灣灘河鎮等鄉鎮布局種植區,選擇適用本地的油茶良種,種苗做到“四定三清楚”,實現新造全部使用良種。3)組織包裝油茶項目參加招商引資活動,積極引進油茶種植、精深加工、銷售為一體的龍頭企業,構建生產、加工、銷售體系。建立油茶現代物流集散中心、油茶交易市場,推動油茶加工、銷售;建立營銷渠道和配送中心,促進油茶籽及其加工產品的流通,提高市場
占有率。
參考文獻
[1] 陳雪梅.談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的問題及對策[J].全國商情·理論研究 ,2014,12(22):86-87.
[2] 彭世獎.傳統農業中可持續發展的經驗值得繼承和發揚[C]//農耕文化與現代農業論壇論文集.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9:234-239.
[3] 王俊生,張太宇.淺析如何促進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J].當代經濟,2010(6):82-83.
[4] 曹靜.發展現代農業的科技需求和政策體系研究[D].錦州:渤海大學,2014.
[5] 李冬麗.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J].新長征(黨建版),2020(12):10-11.
(責任編輯:張春雨)
收稿日期:2023-04-16
基金項目:西南交通大學希望學院2022年質量工程與青年科研項目“農鄉村振興背景下民族地區教育結對幫扶策略研究-以A市結對幫扶B縣為例”(2022045)。
作者簡介:張雨(1994—),女,四川射洪人,碩士,助教,從事三農研究。E-mail:11942219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