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茶產業作為山東省日照市的特色產業,在發展上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但近年來,隨著茶產業發展的不斷深入,日照市茶產業發展也面臨著茶葉品質待提升、集約化程度不足、生產經營混亂和“茶文旅”融合力度不夠等問題。為促進日照市茶產業的持續發展和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從日照市茶產業發展存在的不足入手,提出了提高種植水平,提升茶葉品質;加強企業合作,推進品牌建設;加快規模化生產,提高機械化程;加大監督執法力度,構建茶葉標準體系;挖掘茶文化內涵,促進“茶文旅”融合發展等措施。
關鍵詞 茶產業;產業發展;鄉村振興;山東省日照市
中圖分類號:F326.12 文獻標志碼: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3.10.057
鄉村振興戰略是關乎國計民生的重點戰略,產業振興是實現鄉村振興的基礎和關鍵。茶產業作為山東省日照市的特色產業和民生產業,對鄉村振興戰略的順利實施具有重要意義。為此,日照市需持續不斷發展茶產業,為鄉村振興的助力賦能。
1 現狀及優勢
1.1 發展現狀
山東省日照市綠茶種植面積不斷擴大,茶產業已形成一定規模。1966年,日照市“南茶北引”獲得成功,經過60余年的發展,日照綠茶從無到有、由少到多,完成了量變的扎實積累。截至2022年,日照市茶園總面積達到1.993萬hm2,分布在43個鄉鎮、879個村莊,茶葉從業人員已達30余萬人。年產干毛茶1.9萬t、總產值達到37億元[1]。相比于南方綠茶,日照綠茶具有回味甘醇、葉片厚、香氣高、耐沖泡等優良品質,被譽為“江北第一茶”。日照市也獲得了“中國北方綠茶之鄉”的美譽,與韓國的寶城郡、日本的靜岡縣并譽為“世界三大海岸綠茶城市”[2]。
1.2 發展優勢
1.2.1 地理位置得天獨厚
日照市位于山東省東南部,隸屬魯東丘陵,地勢中間高四周低,山地、丘陵、平原相間分布,海拔較低,地面平緩起伏。土壤肥沃且呈微酸性,富含有機質和微量元素,多以黃棕壤土為主,適宜茶樹這一喜酸怕堿作物的生長發育。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和土壤條件為茶樹的生長發育奠定了良好基礎。
1.2.2 氣候條件優越
日照市位于北緯35°~36°,屬暖溫帶半濕潤季風區大陸氣候,四季分明,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氣候溫暖濕潤[3]。1)受海洋影響,日照市較同緯度其他地區雨水充沛,年平均相對濕度72%,年平均降水量870 mm,能充分滿足茶樹的水分需要[4]。2)茶樹生長對光照條件的要求也較為嚴格,光照不僅影響茶樹的品質還會影響茶樹的光合作用。日照市年平均氣溫13 ℃,無霜期220 d以上,年平均日照時間2 533 h,基本能滿足茶樹的生長需要[5]。夏季充足的光照條件有利于茶多酚的積累,提高茶葉品質。且與南方地區相比,日照市晝夜溫差較大,積溫相對較低,茶樹生長緩慢,益于有機物的積累。
1.2.3 相關政策支持力度充足
茶產業作為日照市主要的農業特色產業,日照市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標準推動日照市茶產業高質量、快速發展。1)近年來,日照市委、市政府相繼出臺印發了《日照市茶產業發展扶持政策試行辦法》《關于做大做強茶產業的實施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文件,通過政策引領和示范帶動支持茶產業發展,為茶產業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環境。2)日照市人民政府大力推動茶產業標準化生產,先后推出了《地理標志產品·日照綠茶》省級地方標準6項、市級地方標準8項、團體標準13項,為日照市茶產業發展構建起了一套涵蓋“種、產、銷”全流程的標準體系[1]。2022年日照市委、市政府正式宣布實施“谷雨”工程,大力推動日照市茶園標準化生產的落地。這些政策措施的出臺為日照市茶產業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支持。
2 存在的問題
2.1 茶葉品質有待提升
茶葉品質是保證茶產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因素。近年來,日照市的茶葉產量雖在逐年上升,但優質茶葉占比未得到提高,產生該問題的主要原因是優質茶葉對環境條件要求較高,但近年來日照市大力推進工業化,力求打造工業強市,雖帶動了經濟增長,但對環境造成了不利影響。茶園附近的土壤和水質受到污染,導致茶葉品質受到影響;部分茶農片面追求經濟效益,過量使用化肥農藥、違規使用生長激素,這都不利于茶葉品質的提升。
2.2 龍頭企業示范帶動作用不足
目前,日照市主要通過“企業+基地+農戶”“合作社+基地+農戶”和“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等方式開展茶葉生產,企業在茶產業發展中充當著關鍵角色。但從日照市茶產業實際情況來看,日照市涉茶生產經營業戶有1 165家,其中省級農業龍頭企業11家、市級農業龍頭企業39家,占茶葉企業總數的4.3%,數量少。且龍頭企業之間的合作意識相對淡薄,造成龍頭企業的示范帶動作用發揮困難。
2.3 生產經營分散
2020年日照市茶園面積已超過1.33萬hm2,但目前日照市茶園大多處于零散分布狀態,大型規模化茶園數量較少,部分茶園的種植以家庭小作坊為主。據統計,目前日照市登記注冊的制茶企業、作坊已達1 116家,其中小生產作坊占茶企總數的80%左右。茶園規模小、生產分散的特點使得茶園機械化程度較低,人力成本費用較高,管理困難,不利于茶產業的集約化生產。
2.4 監管不到位,茶葉市場混亂
1)假冒偽劣產品層出不窮。相當一部分日照綠茶在山東省內就已經被售出,推向全國的數量比較少。但在市場上卻存在流通數量高于產出數量的情況,這主要是因為一些經銷商會用長相相似的南方茶葉冒充日照綠茶銷售。而消費者和茶農之間又存在信息不對稱的問題。茶農只負責茶葉的生產,對后續的銷售關注較少,消費者只能自己辨別茶葉真偽,易買到假冒偽劣產品。2)茶葉市場經營秩序混亂。日照市茶葉市場上存在茶葉檔次確定標準不一、定價隨意化、企業之間過度競爭等問題,擾亂了茶葉市場的經營秩序。
2.5 產業結構單一,“茶文旅”融合力度不夠
日照市茶葉生產多為家庭小作坊,茶葉產業結構單一,茶農只負責茶葉的生產,對后續產業價值關注較少,茶產業附加值低。日照市相關部門積極推進“茶產業+文化+旅游”的融合發展,也相繼推出了碧波茶莊、小茶山等一批集日照市茶文化傳播、旅游觀光、休閑娛樂于一體的綜合性新業態,但這些“茶文旅”景區的知名度較低,吸引游客的能力較差。
3 對策建議
3.1 提高種植水平,提升茶葉品質
加快良種選育,創新種植技術。1)加快良種選育及推廣。鼓勵、支持和引導茶產業發展研究所和茶葉生產企業加快推進良種選育工作,制定規范的良種選擇標準,做好抗寒品種的繁育工作。同時向新建茶園積極推廣良種,并逐步帶動老齡茶園的改造。2)在選育良種的基礎上,提高茶業生產工藝。做好茶樹種苗速繁技術的研究工作,完善茶樹養護、施肥和病蟲害防治技術。
加快人才引進,強化技術培訓。1)日照市相關部門可制定相應的人才引進政策,例如給予一次性安家費和生活補貼等。鼓勵茶學專業人才進駐茶園,組建科研隊伍,為茶葉生產提供技術指導。2)定期組織茶葉合作社干部、茶農、茶葉生產企業前往先進的茶葉種植區和示范區參觀、交流,學習當地先進的種植技術和經驗。3)定期組織技能培訓、專家講座、競技比賽等活動,提升茶農在生產管理、加工制作、茶葉經營等方面的綜合素質。
3.2 加強企業合作,推進品牌建設
鼓勵茶葉企業發展壯大,構建龍頭企業梯隊。1)加強企業合作,不只要加強茶葉生產企業間的合作,還要盤活國有企業資源,利用國有企業在資金、技術和土地上的資源優勢,吸納國有企業參與茶葉生產。同時為龍頭企業在土地、資金、電力等方面提供支持,通過政策引導,撬動資本投入,推動龍頭企業發展壯大。2)發揮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依托龍頭企業推行“龍頭企業+基地+合作社+茶農”的合作模式,架起企業、茶農之間合作的橋梁,促使形成良好的合作關系。
加強品牌建設,進行品牌營銷。1)倡導茶葉品牌、品質、品種、品味“四品”提升,著力打造知名品牌。鼓勵支持龍頭企業為自己的優勢茶葉申報著名商標、名牌產品,打造有影響力的茶葉品牌。2)注重品牌營銷。除通過研討會、推介會等傳統方式推銷茶葉外,還可利用電商直播、主流媒體和影響力大的融媒體平臺進行品牌宣傳,實行“線上+線下”相結合的營銷策略。
3.3 加快規模化生產,提高機械化程度
營造良好的政策環境,發揮合作社帶頭作用。1)營造有利于茶葉規模化生產的政策環境。政府可出臺稅收優惠和財政補貼等一系列政策激勵茶農擴大生產,支持茶農開展規模化生產、實現規模化經營。2)發揮茶葉合作社的組織帶動作用。合作社可與當地銀行和保險公司合作,推出“茶葉保險”“茶葉期貨”和“茶葉保險+期貨”等金融保險產品,保障茶農收入。同時可通過合作社的帶動作用,吸引更多的茶農進入,不斷擴大生產規模。
提高機械化程度,打造智慧茶園。規模化生產是提高機械化程度的基礎。在規模化生產的基礎上提高茶園對機械設備的使用程度,除必須人工采摘的高檔茶葉外,推廣使用機器進行大規模采摘,同時引進數字化、智能化的技術和設備,精準監控茶園的生長環境,打造智慧茶園,提高茶園的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
3.4 加大監督執法力度,構建茶葉標準體系
茶產業的可持續發展離不開規范有序的市場環境,為此需充分發揮政府在市場發展過程中的宏觀調控作用。1)日照市可在國家和山東省制定的法律法規的基礎上,結合日照市茶產業現狀推行茶產業地方管理條例,建立完善的茶產業市場管理體系,規范茶葉市場的經營秩序。2)加強監督執法。持續加大茶葉安全宣傳力度,公安、市場監督和綜合執法等部門應始終保持高壓態勢,嚴厲打擊假冒、濫用日照綠茶品牌的不法活動,從源頭減少假冒偽劣茶葉產品。3)建立溯源管理機制,構建茶葉標準體系。搭建一個覆蓋所有茶農的技術平臺,使茶葉生產源頭可溯源、流向可追蹤、責任可追究,進一步提高茶葉生產和經營的規范性和正規性。圍繞優質、安全等因素,建立完善的日照綠茶生產、加工標準體系,保證茶葉有標可循,質量安全可控。
3.5 挖掘茶文化內涵,促進“茶文旅”融合發展
實現茶產業和文化旅游融合發展是日照市茶產業持續發展的關鍵一步。1)改變部分茶農的傳統觀念,延長茶產業鏈條,積極推動三產融合,深度挖掘茶產業蘊含的文化內涵,將茶園發展成集科技示范、觀光旅游、康養休閑于一體的生態旅游示范區,打造特色茶產業帶。2)整合日照市的旅游資源,以日照萬平口海濱風景區、日照海濱國家森林公園和東夷小鎮等特色景區為基點,融合生態茶園,打造精品文旅線路,力求做到串點成線,由線帶環,帶動日照市文旅產業發展。
4 結語
日照市茶產業在助力農民增收、農村產業結構調整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為促進日照市特色產業茶產業可持續、高質量發展,為當地鄉村振興戰略賦能,日照市需持續提升茶葉品質、開展茶產業規模化生產、加強品牌建設、促進“茶文旅”融合發展。
參考文獻:
[1] 徐香寧.日照綠茶,年總產值達37億元![N/OL].日照日報,2022-11-09[2023-04-05].https://sdxw.iqilu.com/w/article/YS0yMS0xMzY3OTcyNQ.html.
[2] 邱忠蓮,胡芳東,夏英三.2017—2018年日照茶樹嚴重凍害成因及對策[J].安徽農學通報,2018,24(22):36-37.
[3] 沈東珍.茶業發展電子商務SWOT分析:以日照市為例[J].農民致富之友,2016(18):34.
[4] 徐彥松.消費者對日照茶葉購買行為的影響因素研究[D].泰安:山東農業大學,2022.
[5] 黃祖輝,姜霞.進一步認識鄉村振興戰略“二十字”方針[J].浙江樹人大學學報,2022,22(5):1-8.
(責任編輯:劉寧寧)
收稿日期:2023-04-14
作者簡介:費璐瑤(2001—),女,山東日照人,在讀本科生。E-mail:FLY15628607029@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