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為落實“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廣西貴港市農技推廣部門及一線農技推廣工作者按照農業農村部、自治區農業農村廳的部署,全力增加當地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面積。為促進貴港市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高質量發展,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介紹了貴港市大豆玉米種植條件和機械化生產特點及推廣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模式的主要做法等,歸納出機械化水平不高、農戶種植大豆意愿不強等影響貴港市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推廣的問題,提出加大機具保障力度,提升機械化生產能力;強化技術指導,提升綜合收益水平等對策。
關鍵詞 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農技推廣;廣西貴港市
中圖分類號:S513;S565.1 文獻標志碼: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3.10.062
糧食安全事關國計民生、改革發展穩定大局和廣大農民的切身利益。2013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2014年經濟工作的六大任務,并將“切實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放在首要位置,重構了“以我為主、立足國內、科技支撐”的國家糧食安全戰略。為落實“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在充分保障我國糧食安全的基礎上提高油料作物自給率,2020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加大對大豆高產品種和玉米、大豆間作新農藝推廣的支持力度”。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技術的應用能夠在保證玉米產量穩定的前提下多收一季大豆,既能夠發揮高位作物玉米的邊行優勢,又能夠為低位作物大豆提供充足受光空間,在同一地塊實現大豆玉米一季雙收,解決大豆玉米爭地矛盾,最終達到穩糧增豆的目標[1]。貴港市地處廣西最大的平原——潯郁平原,地勢平坦,雨量豐沛,日照充足,推廣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的自然條件較為理想,機械化作業較為成熟。通過研究貴港市推廣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的主要經驗做法及存在的問題,有助于不斷優化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模式,實現節本增產增效,為今后大面積推廣積累經驗。
1 貴港市自然資源概況
貴港市地處廣西最大的平原——潯郁平原,屬桂東南地區,地理坐標東經109°11′~110°40′,北緯22°39′~24°02′。貴港市位于北回歸線以南,亞熱帶季風氣候顯著,全年溫暖濕潤,夏長冬短,降水充足,全年平均降水量在1 500 mm以上, 集中于4—8月,占全年降水量的70%以上;全年平均氣溫在21 ℃左右,最高可達39 ℃,最低約-3 ℃。貴港市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北面為山區,南面為丘陵,整體上北高南低,中部為潯郁平原。貴港市農業基礎條件較好,耕地資源豐富,據貴港市第三次國土調查數據,貴港市有耕地26.10萬hm2。其中,水田16.27萬hm2,占62.33%;水澆地0.005萬hm2,占0.02%;旱地9.82萬hm2,占37.64%。
2 貴港市大豆玉米生產情況
2.1 播種面積及產量情況
根據2020年貴港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數據,貴港市糧食種植面積為27.52萬hm2,比2019年增加0.67萬hm2,比2019年增長2.5%;其中:稻谷種植面積20.76萬hm2,增加0.40萬hm2;玉米種植面積3.12萬hm2,增加0.19萬hm2。全市油料種植面積3.15萬hm2,增加0.07萬hm2。全年全市糧食產量146.79萬t,比2019年增加2.81萬t,增產2.0%。全年谷物產量138.66萬t,增產2.4%。其中,稻谷產量122.05萬t,增產2.4%;玉米產量16.61萬t,增產2.9%。全市油料產量12.76萬t,增產3.2%。
2.2 機械化生產情況
根據《貴港市2020年統計年鑒》等數據資料,貴港市農機總動力39.115億W,共有聯合收割機5 212臺,植保無人機71臺;建成烘干中心104家,烘干機459臺,烘干能力為9 261 t/批次,按年烘干55批次計算,年烘干能力達50.94萬t;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到87%,居廣西前列。全市共有農機合作社272家,其中全國示范社5家、全區示范社34家、市級示范社17家;農業農村部農業機械化管理司公示的全國第七批率先基本實現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范縣(市、區)名單,貴港市榜上有名,成為廣西第1個全國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范市[3]。玉米也是貴港市主要的糧食作物,近幾年,玉米價格持續保持在較高水平,市場需求持續擴大,本地農戶種植玉米積極性普遍較高,玉米也成為貴港市農民的重要經濟來源之一。貴港市玉米機械化生產水平較高,耕種管收各環節機械裝備齊全,農機專業合作社服務保障能力強。2022年,全市玉米高產優質品種覆蓋率達60%,玉米高產攻關示范片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40%以上。與此相比,貴港市大豆種植基礎較為薄弱,以家庭零散種植為主,專用機械少、適用性差;播種和植保環節人力依賴程度高,收獲環節多采用小型割曬機,豆莢損失率高,人工脫粒和清選比較普遍。
3 主要做法
3.1 積極落實資金保障
2022年中央一號文件再次提到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并明確提出“在黃淮海、西北、西南地區推廣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2022年,國家出臺了《財政部關于下達2022年農業資源及生態保護補助資金預算的通知》(財農〔2022〕35號)和《農業農村部辦公廳 財政部辦公廳關于做好2022年糧食生產重點工作及政策落實的通知》(農辦計財〔2022〕5號)等文件。自治區積極落實中央政策精神,制定《廣西2022年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補貼項目實施方案》(桂農廳發〔2022〕81號)。貴港市覃塘區農業農村局根據實施方案要求,結合當地實際情況,針對開展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示范所需的種子(苗)、肥料、農藥等農業生產資料和農業社會化服務制訂了具體的補助內容,并根據《自治區農業農村廳辦公室關于印發廣西壯族自治區2022年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技術示范推廣實施方案的通知》(桂農廳辦發〔2022〕22號)中明確的種植模式和產量要求,對承擔種植任務的生產者按規定發放了補貼,經努力整合多方資金,2022年每667 m2補貼標準提高到328.34元。
3.2 加強技術指導
貴港市各級農技推廣部門組織專業技術人員根據農情需要深入田間開展技術指導,前往有關項目縣為種植戶提供整地開溝、機具選配、種植規格、施肥要求、病蟲害防治及中耕培土等方面的技術服務。在工作之余,農技人員通過微信與種植戶保持交流溝通,為種植戶解答品種選擇、肥料選擇、種植時間、種植模式、種植規格及田間管理等方面的問題。發揮科技特派員的作用,充分利用“廣西農村科技服務云平臺”,為種植戶提供遠程技術指導,幫助其解決生產中遇到的難題。貴港市農技推廣中心還邀請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技推廣站和廣西農業科學院大豆玉米種植專家親臨項目縣指導當地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技術,提升基層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規范化水平。此外,各級農技推廣部門組織專業技術人員深入鄉村向種植大戶和基層農戶宣傳、講解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技術,發放《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技術要點》宣傳彩頁并組織有關種植戶觀看間、套作技術視頻,加深廣大農民對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技術的了解。
3.3 舉辦現場培訓
為做好貴港市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推廣工作,市、區兩級農技推廣部門多次舉辦現場培訓會。2023年2月16日,市農技推廣中心在港北區武樂鎮吉斗村大碑屯舉辦了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與粉壟技術現場培訓會,參訓人員有貴港市及各縣(市、區)農技人員、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業主和種糧大戶。農技專家在培訓現場為參訓人員介紹了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模式,并針對大豆、玉米品種對比展示和粉壟技術在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的應用做深入講解。2023年2月24日,貴港市覃塘區農業農村局組織各鄉鎮農技骨干及種植大戶在蒙公鎮黃嶺村舉辦覃塘區玉米大豆帶狀復合種植現場觀摩培訓會,有關專家結合現場演示,向參加培訓的農技人員、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業主和種糧大戶講解了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模式的品種選配、模式配比、機械播種、科學施肥、化學調控、病蟲害防控、雜草防除及機械收獲等8個關鍵技術要點。
3.4 開展試驗示范
貴港市農技推廣部門對新技術接受能力強、技術過硬、積極配合的合作社、家庭農場、種植大戶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開展適度規模的試驗示范,并開展了種植模式、施肥水平、品種搭配、種植密度等試驗,摸索更適合貴港市推廣的種植模式。比如,2022年,貴港市農技推廣中心聯合平南縣農技推廣中心、華南農業大學、廣西農業科學院等科研院所,在平南縣平南街道平田村建成全區首個規模化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示范區,探索玉米大豆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的推廣方法。2023年,貴港市覃塘區農業農村局在蒙公鎮廖瑞村建立了6.67 hm2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示范基地,分別采取“2+2”“2+3”等8種種植模式開展對比試驗,旨在探究不同種植模式和種植密度條件下大豆玉米的產量和收益情況;貴港市農技推廣中心在港北區武樂鎮吉斗村建立3.33 hm2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示范基地,旨在完善適合在當地推廣應用的高產高效配套技術措施,提升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規范化水平。
4 存在的問題
4.1 機械化水平不高
貴港市在推廣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過程中,顯露出機械化水平不高的問題,具體體現在以下2個方面。1)裝備保障能力弱。現有模式下,大豆和玉米播期、收獲期均不同,需要分開播種、收獲。僅從目前情況看,貴港市玉米機械化生產基礎較好,耕種管收各環節機械裝備齊全,不存在較大問題。但大豆種植專用機械不僅機型少,適應性也較差,在播種和收獲環節都存在一定短板,尤其是大豆收獲機械以小型割曬機為主,作業效率低,穩定性差,豆莢損失偏高。2)機藝融合程度低。由于大豆和玉米生長特性不同,其在施肥、植保方面的農藝要求也存在較大差異。二者噴灑藥劑種類也不同,需在大豆帶和玉米帶之間加裝防水布簾等隔離裝置以避免藥害,給機械作業帶來了較大阻礙。生產上一般采用小型電動農機或普通背負式噴霧器人工作業,植保效率降低,作業成本增加。
4.2 農戶種植大豆意愿不強
貴港市推廣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時,農戶種植大豆意愿不強的問題也十分突出。貴港市傳統農作物有水稻、玉米和甘蔗等,以往大豆種植規模較小,以家庭零散種植為主,基層種植戶缺少大面積種植大豆的經驗。加之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有“2+2”“2+3”等多種模式,每種模式下規劃種植密度又必須結合地塊具體情況才能確定,這對于普通種植戶來說存在較大難度。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的收益并不顯著。近年來,肥料、種子、地膜和農藥等農資成本持續上漲,0號柴油價格上浮超20%,加之農村勞動力流失嚴重,人工成本逐年提高,使得農戶在種植品種選擇上需綜合考慮種植成本、機械化程度和收益等3方面。而以目前的試驗情況看,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模式下667 m2產玉米900 kg、大豆150 kg左右,按照玉米市場價2.6元·kg-1、大豆市場價5元·kg-1估算,每667 m2收益可達3 090元[4]。同樣的種植條件下,凈種玉米產量上下浮動不大,即種植戶增收部分僅有750元;而復合種植模式下大豆種植需重新購置專用機具,因機械化水平低,所耗費的人工成本更高,農民實際增收空間有限。相比之下,種植戶更傾向于選擇技術門檻低、機械化程度高的凈種玉米。
5 對策建議
5.1 加大機具保障力度,提升機械化生產能力
貴港市農技推廣部門應積極聯系有關部門、科研院所和農機生產制造企業,共同加快機具研發制造進程,加大機具保障力度,提高貴港市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機械化水平。1)出臺對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專用機械具體補貼措施和扶持政策,鼓勵農機生產企業和科研院所在研發和制造端共同發力,補齊裝備短板,推動大豆玉米復合種植機具有效供給。2)加快現有機具資源整合步伐,推動農機農藝融合。農技推廣部門應以示范基地和合作社為主體,鼓勵種植大戶探索建立規模化、標準化全程機械化生產機制,重點解決播種和收獲難題,實現“機器換人”。
5.2 強化技術指導,提升綜合收益水平
1)發揮集中示范區技術優勢,開展種植模式對比、作物生長監測及大豆玉米產量效益分析等試驗示范,篩選出易操作、可復制、好推廣、高效益、低成本的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模式,結合現場觀摩、培訓指導等方式提高種植戶對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技術的掌握程度,通過印發簡明易懂的技術手冊等方式向種植戶快速普及種植技術,進一步發揮鄉鎮農技推廣人員在地塊規劃、機具選擇、田間管理等方面的指導作用,解決基層農戶技術難題,提高其積極性,為大面積推廣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打下基礎。2)通過開展大豆玉米良種應用、水肥一體化、化肥農藥減量增效、機械化作業等集成高效栽培技術的指導和培訓,進一步降低耕種管收各環節的農藥化肥和人工成本投入,通過節本增效措施提高復合種植收益水平[5-6]。3)加大與農機部門的協作力度,聯合開展大豆玉米復合種植技術機手培訓,幫助機手提高駕駛技術,降低單位作業油耗;積極協調落實柴油作業補貼資金,進一步降低農機作業成本;在目前專用機械不成熟的情況下,農技部門應當聯系農機部門、種植大戶和農機專業合作社,共同研究現有機型的改裝試驗,盡可能提高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全程機械化水平,減少人工輔助作業,降低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的人工成本,提高種植戶的綜合收益。
參考文獻:
[1] 王小春,楊文鈺.玉米-大豆帶狀間套作全程機械化邁上新臺階[J].大豆科技,2012(6):48-50.
[2] 陳云飛,王鵬常,云淇,等.從技術到應用:玉米大豆帶狀復合種植的研究現狀與展望[J].武漢輕工大學學報,2022,41(6):21-28.
[3] 劉臘銀,譚曉寧,黃夢妮.廣西夯實“四個基礎”多措并舉推進水稻生產機械化:貴港市平南縣、港南區、南寧市賓陽縣獲農業農村部授予“全國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范縣”榮譽稱號[J].廣西農業機械化,2021(1):21-22.
[4] 黃炳森,吳蕓慧.大豆玉米復合種植 促進農業產業發展[EB/OL].(2022-09-14)[2023-04-18].http://nyncj.gxgg.gov.cn/nydt/t13064233.shtml.
[5] 袁蕊.玉米大豆帶狀復合種植的推廣與實踐[J].農業開發與裝備,2022(10):234-235.
[6] 何貴賓.玉米大豆套種高產高效技術分析[J].南方農機,2022,53(18):79-81.
(責任編輯:張春雨)
收稿日期:2023-04-08
作者簡介:雷俊勇(1980—),男,廣西貴港人,本科,高級農藝師,從事農業技術推廣。E-mail:LJY008@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