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婧銘
指導專家/蔡駿 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臨床營養科主任
謠言源頭
在我國大部分人的觀念里,喝粥是一種特殊的養生方法。胃不舒服,喝粥養胃;住院做手術了,喝粥養身體;節日里大魚大肉吃膩了,喝粥還能減肥……一碗粥滑入胃里,暖胃又暖心,于是“百病粥來醫”成了大家默認的共識。
辟謠:
正常人不建議長期喝粥
胃是一個“用進廢退”的器官,長期頻繁進食粥、面條等細軟、流質的食物,反而會削弱它消化和處理食物的能力。首先,我們喝粥的時候通常不會充分咀嚼,因此沒有經過足夠的唾液去分解;其次,粥的水分過多,容易稀釋胃液導致胃部運動緩慢,一定程度上加重了胃的負擔;第三,粥的主要成分是碳水化合物和水,營養單一,缺乏膳食纖維、B族維生素、礦物質等營養素。長期喝粥可能會存在營養不良的風險,面條也是同理。
除此之外,由于煮成粥后白米被熬得很爛,所以白粥的消化速度比白米飯要快,餓得也快,不利于血糖和能量控制。另外,在精白米粥里,人體所需的維生素和膳食纖維含量較低,長期食用粥會削弱胃的功能,胃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會失去原有的動力。
生病時補充蛋白質是關鍵
科學研究表明,人在生病后,身體的恢復需要充足的蛋白質和多種維生素、礦物質的參與,需要比平時更加注意營養的攝入。而在生病后喝白粥會導致蛋白質等營養物質無法及時補充,反而會影響身體的正常恢復。
充足的營養對疾病控制非常重要,蛋白質是產生抗體的最重要的營養素,粥加咸菜并不能產生抗體。所以在胃口允許的情況下,一定要同時吃奶制品、禽蛋、瘦肉、水產品、豆制品等富含優質蛋白的食材,以改善東方飲食結構中優質蛋白攝入比例相對較低的缺點。
喝粥需合理搭配,營養均衡
對于健康人群,白粥并不是一種“垃圾食品”,不是不能喝,而是要有講究地喝。不論在家吃還是在外吃,想要健康喝粥,要做到以下幾點:
1.注意適量喝粥。粥的水分多、體積大,占據胃容積較多,攝入過多容易造成營養攝入不平衡。所以吃粥盡量不要太多,讓腸胃給其他食物留點空間。
2.喝粥不要放鹽、糖和堿。鹽和糖都不利于健康,堿會破壞粥里的B族維生素。
3.不要只煮白粥。白粥營養價值低,但是只要掌握好熬粥的材料搭配,粥也可以有營養。比如,雜糧粥、雜豆粥、瘦肉粥、蔬菜粥等,在熬粥的時候,可以多嘗試多種花樣的食材搭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