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秋月
2022年以來,國家廣電總局開展了關于電視劇市場的良性競爭的“清朗行動”,在此“行動”的影響下,各大平臺電視劇的總體收視率出現大幅下滑的趨勢,且省級衛視劇的縮水程度更加明顯,央視劇在這股下降潮中逆勢上揚,成了收視增長的一抹亮色。與此同時,在電視劇題材和類型方面出現了一些新的趨勢,如主旋律題材劇越來越豐富、體育題材劇質量參差不齊、都市劇和古裝劇的類型更加多樣化,敘事方式也在不斷轉變。
在“清朗行動”的影響下,2022年各平臺電視劇的收視呈現斷崖式下滑的局面,其中省級衛視電視劇尤甚。就總體收視率表現而言,2022年省級衛視和央視晚間檔電視劇的總平均收視率為0.93%,相較于2021年的1.49%,降幅達到38%。
省級衛視電視劇收視下滑,中央臺電視劇異軍突起。2022年省級衛視電視劇自“清朗行動”之后,收視表現與央視電視劇難分伯仲。其中,收視過2%的電視劇中,除了央視綜合頻道的《人世間》和《新居之約》外,其余多是省級衛視1月份的開年大戲或者跨年劇,以及年末湖南衛視的古裝劇《天下長河》。江蘇衛視的軍旅劇《王牌部隊》以2.73%的成績在全國35 城拔得頭籌,北京衛視和浙江衛視聯合拼播的職場商戰劇《輸贏》以北京衛視2.7%的收視率緊隨其后。央視2022年的電視劇以主旋律劇為主打,憑借年代變遷劇《人世間》及其重播、古裝劇《風起隴西》、軍旅劇《決勝零距離》、都市劇《愛拼會贏》《新居之約》、年代劇《一代洪商》和現代諜戰劇《對手》等橫掃整個電視劇收視市場,每部都是制作精良的佳作,創造了收視和口碑的雙豐收。尤其大制作《人世間》不僅引發收視狂潮,也掀起了全網的討論熱潮,江蘇衛視黃金時段兩輪重播《人世間》,使其收視率領銜于同時段省級衛視電視劇,足以顯示出這部央視劇的強大影響力。
隨著我國邁入改革發展的新時代,主旋律題材電視劇從制作、內容到社會反響都發生了極大的變化。一是主旋律電視劇不再是歷史人物的簡單復刻,而是具體時代里的真實人物寫照。例如,講述脫貧攻堅基層干部黃文秀的《大山的女兒》就是最好的例證。《大山的女兒》從真實人物事跡改編而來,講述黃文秀在研究生畢業后放棄了大城市工作的機會,毅然回家鄉奮戰在脫貧攻堅一線的感人事跡。該劇自開播以來零宣傳零流量,豆瓣評分卻迅速飆升至9.3,共有近4 萬人參與評分,其中有73%以上的人打五星,20%以上的人打四星,是2022年以來豆瓣評分最高的主旋律電視劇。本劇另一個出色之處就在于,從劇本、拍攝到人物塑造都極力還原黃文秀本來的樣子和生活工作的真實情況,沒有夸大渲染和胡編亂造,以塑造典型人物為宣傳手段。此外,主旋律劇不再僅是描繪宏觀的社會建設事件,而是呈現了普通人在社會改革浪潮中的生命經歷。
人民群眾是社會發展和歷史進程的推動者,也是社會變革的核心力量。因此,主旋律劇越來越受歡迎的原因在于,它們從龐大的歷史敘事回歸到微小的普通人物命運的刻畫,更加貼近現實生活。這方面,講述當代鄉村建設和農民進城的《幸福到萬家》,講述小鎮女性創業者的《風吹半夏》,講述當代城市社區發展的《胡同》和講述大運河人的變遷的《運河的人們》都有出色的表現。其中,《幸福到萬家》根據長篇小說《秋菊傳奇》改編,講述了一個名叫何幸福的農村姑娘從鄉村走向城市的故事。本劇開播之后迅速成為7月份熱播劇,收視力壓同時段的其他電視劇。該劇在“秋菊打官司”的故事框架下,講述了當代鄉村改革和城鎮化中的新問題。故事開篇的鄉村鬧婚亂象就是近幾年熱議的社會話題,在鄉村振興過程中發生的復雜問題在何幸福這個鄉村姑娘的身上展現得淋漓盡致。主旋律劇的價值就在于關注現實中的普通人和熱點問題。最后,主旋律劇不再是對偉大歷史進程的歌功頌德,而是直面發展巨變下產生的問題和人物在危機之下的掙扎與奮斗。在這方面,有一些優秀的作品如講述基層干部生活的《縣委大院》,講述汽車工業和工人生活的《沸騰人生》,講述當代重工制造業和工人生活的《麓山之歌》以及講述當代法院和法官生活的《底線》。其中,《底線》在講述法官生活的同時揭示了每樁案件以及案件背后的人生百態。從喬大壯喬小妹爭產案、童瑞韓潔離婚案,到榕州食平臺不正當競爭案,再到肝癌晚期患者秦玲訴訟離婚案等,一步步揭開了法律遮羞布背后人類行為的無恥。觀眾在為案件的勝訴而感到悲憤之余,也會驚訝地發現現實生活中的案件更加殘酷。這些問題和矛盾正是社會大變革之中必然產生的,在復雜的變革中無法堅守道德的底線,發生人性的扭曲和道德的淪喪也是不可避免的。《底線》作為一部主旋律電視劇,能夠抓住社會矛盾和人物掙扎的故事,將社會價值導向和市場收視導向完美融合在一起,是主旋律電視劇商業化和市場化的成功典范。
繼2021年的主旋律題材精品電視劇《山海情》《功勛》成功破圈后,《人世間》成為2022年開年主旋律劇的又一熱播大劇,引發全網全社會的關注與討論。《人世間》是根據梁曉聲的同名小說改編,以北方城市的一個平民社區“光字片”為背景,講述周家三兄妹周秉義、周蓉、周秉昆等十幾名平民子弟在近五十年時間內經歷的跌宕起伏的人生故事。該劇收獲了極高的口碑,其在豆瓣上的評分高達8.1,共有21 萬以上人次參與評分,且有超76%的網民給出了4 星好評。
2022年2月4日至3月14日第24 屆冬奧會和冬殘奧會在北京成功舉辦,成為全球體育盛事。冬奧會的熱度也激發了2022年體育題材電視劇的創作熱情,期間與冬奧會直接相關的電視劇有兩部,分別是《冰雪之名》和《超越》。
體育題材電視劇從制作方、播出數量到關注度,在我國電視劇市場都屬于小眾類型。過去的體育題材的電視劇多是為了迎合特定的體育賽事或謳歌體育運動健將和精神而制作,與2020年的抗疫紀實報告文學電視劇類似,制作體育題材電視劇的需求缺乏主動性和市場動力。就品質而言,這類型電視劇多流于故事復述的形式,缺乏真實性和創新性,難以吸引觀眾。近幾十年來,讓人印象深刻的體育類型電視劇屈指可數。因此不難看出,我國體育題材電視劇生長土壤貧瘠,成長發育不良,成品收效不足,難以達到理想的成效。《冰雪之名》便是例證,該劇以“中國和冬奧的四十年”為主題,講述了一家三代人的冰雪情緣,展示了全面備戰冬奧會的歷程,彰顯了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冬奧精神。從收視和播出方式來看,該劇于2022年2月5日在江蘇衛視、北京衛視、浙江衛視聯合播出,江蘇衛視全國35 城平均收視領先于其他衛視,為0.71%;2月12日起央視八套電視劇頻道次黃時段重播,收視為0.35%。雖然該劇選擇春節和冬奧會期間播出,收視率卻差強人意。究其原因在于本劇存在專業上的弊端,即本劇演員扮演運動員,卻沒有接受基本的運動訓練和相關運動的技術的準備,只靠導演通過剪輯和拼接來呈現競技運動的細節、過程和技術技巧等多個方面。《超越》與《冰雪之名》恰恰相反,是2022年體育題材電視劇的精良之作。《超越》以2015年北京申辦2022年冬季奧運會成功為背景,講述了“北冰南展”浪潮中,輪滑少女陳冕決定將短道速滑做為自己的事業目標,經過不懈努力最終進入國家隊出征冬奧賽場、為國爭光的故事。從收視和播出方式來看,于1月9日在央視綜合頻道黃金時段播出,全劇收視率最高為0.81%,隨后跟播或者重播的衛視中,北京衛視收視率最高為0.53%,該劇收獲了8.2 的豆瓣評分,有2 萬以上人次參與評分,其中77%的觀眾給出了4 分及以上。該劇之所以能收獲好口碑就在于它客觀的、專業的、飽含熱情地敘述了短道速滑少女的成長歷程。李庚希等演員在開拍前進行了兩個多月的專業訓練,且本劇有短道速滑方面的多個教練和運動員作技術指導,這也成為本劇成功的基礎。競技體育的核心是人,即運動員,體育題材電視劇也是如此。如果能夠真實生動地講述運動員的故事,不必要加入愛情等劇情來刻意增加吸引力。運動員的精神力量和運動本身的魅力已經足夠成為體育題材電視劇的亮點。
總而言之,在我國大力推動3 億人從事冰雪運動的大背景下,體育題材電視劇在2022年充分吸收了冬奧會和冬奧運動的紅利,并推出了不少新作品。然而,在冬奧運動大熱的背景下,體育題材電視劇仍然沒有擺脫小眾的局限,且存在如何專業化地講述體育運動故事的問題。我國體育題材電視劇的良性發展必須在不斷解決問題中推陳出新,才能獲得發展的空間。
2022年的都市劇,不僅在反映都市生活的故事內容上保持了傳統優勢,還在講述都市故事的敘事手法上有了新的嘗試和探索。央視衛視晚間都市劇在題材方面,以婚姻和家庭話題為主,堅守都市生活的核心與熱點,呈現出都市劇守成之勢;網絡都市劇在敘事手法方面則不斷推陳出新,涌現出高概念IP 劇和甜寵劇等多種類型。
都市劇一直都是中央臺和省級衛視電視劇的主力類型,也是電視臺收視的強有力保證。2022年都市劇探討的核心問題依然是婚姻和家庭,比如,《我們的婚姻》《婚姻的兩種猜想》《完美伴侶》《幸福二重奏》等電視劇直接講述都市人的婚姻困境。其中,《我們的婚姻》講述了全職媽媽沈彗星將孩子撫養到學齡后重返職場,卻因此與丈夫盛江川產生分歧,兩人重新審視婚姻意義的故事。本劇直擊現今熱門話題“全職媽媽”,是一部反映都市生活現實的劇集。《我最愛的家人》《追愛家族》《心居》《相逢時節》《歡迎光臨》《親愛的小孩》《匆匆的青春》等劇討論的是家庭及家庭成員之間的關系。其中,《心居》主要講述了以馮曉琴和顧清俞這一對姑嫂為代表的上海市民生活狀況的故事。正午陽光制作的《相逢時節》,被指存在對不勞而獲者的認同和對女性角色的刻板設定等問題,導致豆瓣評分僅有4.8。該劇探討了都市人的婚姻和家庭,卻只是在社會熱門話題的外殼下講述著狗血愛情、爭奪家產、倫理糟粕和家長里短的生活瑣碎,仍然沉浸在都市劇的最大困境中。都市劇中最有突破的當屬央視播出的《老閨蜜》,這部劇終于開始聚焦都市里的老年人和他們的生活。這部劇由喬梁執導,王馥荔、潘虹、宋曉英、許娣、吳冕主演,講述了同住在某街區的五個性格迥異的老太太,因一場打假活動而相識并結成閨蜜的故事。人們總是隨口說著城市老齡化、老人看顧孩子、老阿姨們的廣場舞等話題,卻鮮少有真正探討老年人的電視劇,這些老年人也就變成了都市里的隱身群體,雖被長期忽視卻是極其重要不可或缺的群體。《老閨蜜》的出現就像一縷微光,照進都市生活的紛繁復雜,是可喜的突破點。
2022年,在網絡都市劇方面有了新的創新,即“時間循環”等高概念電視劇的出現。《開端》作為2022年網劇的爆款,以“時間循環”為題材,是國內嘗試科幻題材的為數不多的電視劇之一。《開端》由正午陽光出品,由白敬亭、趙今麥、劉奕君等主演,改編自祈禱君的同名小說,講述了游戲架構師“肖鶴云”和在校大學生“李詩情”遭遇公交車爆炸后死而復生,在時間循環中并肩作戰,努力阻止爆炸尋找真相的故事。該劇的可貴之處在于它利用時間循環的巧妙設計,展現了車廂內外有血有肉的蕓蕓眾生的群像,告訴觀眾每一個普通人都可以成為超級英雄。高概念+本土敘事是本劇“出圈”的制勝法寶,也為電視劇的創新開辟了一條新的賽道。《平行戀愛時差》《一閃一閃亮晶晶》《超時空大玩家》《救了一萬次的你》《烏云遇皎月》《在你的冬夜里閃耀》等同類型網劇隨之不斷涌現。
除爆款劇外,甜寵劇成為網絡都市劇的另一個大塊頭類型,其中根據不同轉化形式可分為甜寵+系列劇,有甜寵+校園、甜寵+游戲IP、甜寵+體育等。例如,2022年,甜寵網劇就有講述從校園到職場再步入婚姻殿堂的故事的《大約是愛2》;有講述霸道總裁型趙江月與富二代顧嘉心的姐弟戀的《不會戀愛的我們》;有講游戲玩家愛情的《墨白》《拜托了,8 小時》;還有講述流浪翻譯家和文物修復師之間愛情故事的《昔有琉璃瓦》等。
在“限古令”和“清朗行動”等政策的限制下,古裝劇近些年在各個平臺都鮮少播出,尤其是央視和省級衛視等上星頻道。然而,2022年央視播出了馬伯庸小說改編的《風起隴西》,北京衛視播出了明朝大戲《山河月明》等古裝劇。優酷、騰訊和愛奇藝等視頻網站也陸續上線了十多部不同類型的古裝劇。面對新的政策環境和觀眾的觀看習慣,2022年古裝劇能夠播出主要是因為:一方面是陳年積累的存貨的“去庫存”,另一方面是制作方為了適應市場而在古裝劇的敘事上做了調整和改進的結果。
2022年古裝劇的敘事轉型尤以強故事情節為核心,其中《風起隴西》《山河月明》表現最為突出。《風起隴西》是根據馬伯庸同名小說改編的古裝諜戰劇。該劇是繼大獲成功的《長安十二時辰》和熱議不斷的《風起洛陽》之后,對馬伯庸IP 作品的再度改編,屬于古裝劇風格上的差異化和創新之作。該劇講述了在天下三分、烽火四起、英雄輩出的三國后期,兩個不被亂世聚焦的“小人物”——陳恭與荀詡,在驚心動魄的諜戰中譜寫出的一段英雄傳奇。近幾年,三國故事的電視劇并不多見,再加上本劇是馬伯庸小說的改編,因此,該劇擁有了龐大的粉絲群。整部劇以蜀漢與曹魏間諜的智斗、小人物的命運與三國國運之間錯綜復雜的聯系為主線,再加上陳坤、白宇等一眾實力派演員的精彩演繹,以及精美的服裝和化妝道具,使得本劇有極高的觀賞性。
《風起隴西》在中央八套電視劇頻道獨播,豆瓣評分8.1,有9 萬多人參與評分,且有70%以上的觀眾給出4 星及以上評分。可見,觀眾對于古裝劇和創新風格是非常認可的。《山河月明》則走上了“去庫存”古裝劇適應政策和市場的調整之路。該劇早就制作完成,然而政策的收緊和疫情的突如其來,使其上星播出的時間一再延宕,便成了多年積壓的古裝劇。該劇講述的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朱棣從年少喋血沙場成長為軍事統帥到成熟政治家的故事,為了迎合觀眾,重點著墨于帝王之家的“家”。該劇通過描寫帝王家的生活,著眼于細節,展現了帝王家的“煙火氣”。《山河月明》豆瓣5.5 的評分,效果不佳,究其原因在于對本劇篇幅做了大量刪減,在歷史事件的敘事中存在問題。在講述史書中已有定論的歷史人物時,要做到不胡編亂造又能迎合觀眾口味,對于現下古裝劇的編劇和導演都是一大挑戰。
在古裝劇的創新上,視頻網站往往表現出極其敏銳的反應能力和非常迅速的創作執行力。2022年古裝網劇迎來了一波大的播出潮。其中,古裝仙俠系列有《鏡雙城》和《與君初相識》,武俠系列有《且試天下》和《說英雄誰是英雄》,古裝言情系列有《夢華錄》《嫣語賦》《祝卿好》《二十四味暖浮生》《千金難逃》《影帝的公主》《花間新娘》等。其中,《夢華錄》是由劉亦菲、陳曉主演,根據關漢卿元雜劇《趙盼兒風月救風塵》改編的女性勵志古裝劇,豆瓣評分8 分,為近些年來口碑較高的古裝劇,能夠上星北京衛視也證明了該劇的影響力。
2022年“清朗行動”吹來了影視界的整頓之風,電視劇市場從收視數據到劇集制作,從電視劇宣推到市場效應,多個方面都越來越規范化,競爭局面也清爽了起來。主旋律電視劇在題材內容和類型邊界上不斷拓寬思路。同時,在冬奧會的強勢助力之下,體育題材電視劇雖然在制作和觀眾基礎方面較為薄弱,但也能推陳出新。都市劇和古裝劇在新的市場環境下,既是電視劇的主力類型和市場保證,也面臨諸多創作困局和弊病,如何破局就成為類型劇集制作中亟待思考和解決的轉型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