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明新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讓歷史說話、用史實發言。要做好親歷者頭腦中活資料的收集工作,盡量掌握第一手材料?!毖芯靠箲?4年日本親歷者口述史料,應著力理論思維與實踐導向,立足日本侵華史實研究的基本論域,切合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遵循歷史研究的根本原則和根本方法,從史實出發,以史料為依據,實事求是,推動多學科視野融合,不斷提升14年抗戰歷史研究的時代性、規范性、系統性和科學性。
一、不被忘卻的印記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人民的抗戰勝利向世界展示了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情懷,視死如歸、寧死不屈的民族氣節,不畏強暴、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百折不撓、堅忍不拔的必勝信念。”銘記、固化“二戰”口述史,以史為鑒,讓侵華日本老兵的口述成為教育后人的史料。抗戰14年的口述史學領域的研究具有科學性、歷史性、原則性與現實性,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重大的理論價值和深刻的現實政治意義。
抗戰口述史研究主要以采集、正式公布的日本老兵與日本“移民”的口述證言的翻譯與研究為核心,讓史實說話,揭示抗戰14年日本侵略真相。研究內容包括:系統整理了抗戰14年日本老兵口述史的研究成果;系統整理、翻譯了日本老兵和日本移民的口述證言;深化侵華日本老兵口述史料的研究,包括抗戰14年日本老兵口述資料搶救整理與研究、“二戰”期間侵華日本人口述史采訪調查與研究、侵華日本老兵口述日軍細菌戰等。抗戰14年侵華日本老兵口述史研究的目的在于印證歷史和重現歷史,它是一個采訪者與被采訪者雙邊互動的過程。抗戰14年口述采訪是對日本軍國主義者侵華史料的必要補充,口述過程分為采訪、口述者口述、記錄、整理、翻譯與研究等過程。在研究方法上采用了口述史研究、文獻研究、比較研究、田野調研等方法。口述者要對口述史料做大量準備,要實事求是,史料的真實至關重要??谑鲇涗浾卟粌H要做好現場錄音、筆錄,更要在事后作好查證的相關準備。
日本老兵口述史料證明東北抗日聯軍開辟了全國最早、堅持時間最長的抗日戰場。東北抗日聯軍獨立堅持游擊戰爭14年之久,牽制76萬日軍,消滅日本關東軍18萬。據統計,東北抗聯14年總共出擊20余萬次,是中國共產黨創建最早、堅持抗日時間最長、條件最為艱苦的一支人民抗日軍隊。
二、抗戰14年口述史研究
抗戰14年侵華日本老兵口述史料的挖掘、整理、翻譯與研究主要圍繞以下六個維度:一是對14年抗戰期間戰爭罪行的口述。主要口述者有繪鳩毅的《侵華與認罪》,久保寺尚雄的《告發天皇軍隊的侵略罪行》《我的犯罪》,今村真的《考入關東軍“科技憲兵”》,山梨一夫的《初到偽滿洲》《燒毀機密檔案》,豬熊德郎的《敗戰前的“驚呆”》《銷毀檔案》,山下正男的《我的兩次罪行》《我被稱為“朋友”了》,小俁佐夫郎的《從軍生活》《激戰山西》《瘋狂的“三光”》等。二是對14年抗戰期間偽滿“開拓團”的口述。主要口述者有山野井公一的《偽滿洲國——日本掌控的傀儡政權》《關東軍增加燃料配給》《偽滿經濟部》《偽滿時期的走私》,松本元吉的《加入少年義勇軍的經歷》,飯白榮助的《我的第二故鄉的成長歷程》,高木孝義的《五族協和是畫餅》,櫻井規順的《開拓-侵略》等。三是對14年抗戰期間“慰安婦”問題的口述。主要口述者有小林寬澄的《吃中國人的腦髓治梅毒》,伊藤德治的《排隊進慰安所》《臨時隨軍慰安所》,豬熊德郎的《慰安婦和慰安所》,橋口杰的《我曾參與檢查性病》,今村真的《軍營的慰安所》,依田安昌的《很多人對我說去慰安所》等。四是對反戰與改造及遺屬反思的口述。主要口述者有筒井重雄的《迫降被俘》《反戰同盟會的學習》《山西工農學?!贰斗磻饎窠怠贰督獬哲娢溲b》《在東北的工作》《進入東北老航校》,小林寬澄的《彩虹的彼岸:我親歷的山東抗戰》《反戰同盟》,橋口杰的《由謝軍入民主聯軍》《為重傷員輸血》《不同的軍規》《日本鬼子的耳光》《對當今中國人的希望》《日本政府的責任》等。五是對在戰犯管理所的改造與反思的口述。主要口述者為熊谷彰子、高橋節夫、金子安次、大河原孝一、二宮正三、山下正男等。六是對戰敗后日本軍隊“殘留”山西的口述,主要口述者有佐佐木繁男、山下正男等。
抗戰14年侵華日本老兵口述史料翻譯與研究通過搶救活的記憶,留下侵略戰爭當事人個人歷史和親身經歷,進一步揭露了日本侵華戰爭的罪行,增加了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和東北抗日戰爭的史料。其研究倡導民眾史觀,讓民眾登上撰寫歷史的舞臺,有利于進一步增進中日人民之間相互了解,世代友好,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和重要的現實意義。同時,為抗日戰爭研究補充侵華日本老兵口述史料。
侵華日本老兵口述史料的挖掘、整理與研究,搶救整理口述者遺留下來的錄音錄像、回憶錄、日記、書信、照片等,這些也都是具有重要歷史意義的侵華日本老兵口述史的證言史料。同時,加強日本侵華口述史料的研究,深化專題整理。借助文化人類學、文本敘事理論、語言學與心理學分析等諸多學科方法,對口述史學,特別是對群體口述史學及史料分析進行綜合研究,讓中日民眾的口述證言印證歷史,與歷史對話,留下歷史的鐵證。
口述史料作為歷史史料之一,具有口述者參與的局限性、情感的個體性、認知的差異性。因此,心理分析法只能作為補充、輔助的方法,而不應成為主要方法??谑稣摺⒀芯空叩牧龊驼螒B度必然會影響總體歷史觀,并且會直接影響到研究者在具體的歷史過程、事件、人物的研究中的觀察視野。只有以科學的唯物史觀為指導,才能循著正確的認識路線不斷還原、不斷接近客觀的歷史真相,得出更加接近客觀歷史實際的結論。親歷者的口述史料作為文獻史料的補充作用尤著。口述的后期整理,是一個需要專業訓練的工作。整理口述的過程,也是發現問題的過程,及時科學處理出現的空白、漏洞和誤解。史料的真實只是為說明歷史的真實提供了必要條件,但僅此不夠。即使根據史料把握了歷史某個或者某些細節的真實,未必就能把握全局的真實。歷史學的主要任務不僅是史料的收集、整理與考證,還要從史料中找出各種史實之間的互相聯系,發現歷史的規律性,從而達到對歷史整體真實的把握。在充分占有歷史材料的基礎上,對歷史材料進行分析篩選,去偽存真,然后才能從正確地反映客觀歷史史實的真實材料出發,進一步深入下去,接近歷史的真相。
抗戰14年侵華親歷者口述史料搶救整理與研究做好以下事宜成為當務之急。第一,收集整理形成《抗戰14年日本親歷者口述史料日文語料庫》。日本親歷者口述史料極為豐富,但散藏于日本各地,開展抗戰14年日本親歷者口述史料整理研究的工作量非常大。需要到日本收集并整理抗戰14年日本親歷者口述史料,形成《抗戰14年日本親歷者口述史料日文語料庫》。第二,翻譯整理形成《抗戰14年日本親歷者口述史料中文語料庫》。以《抗戰14年日本親歷者口述史料日文語料庫》為基礎,對抗戰14年日本親歷者口述史料做中文翻譯,形成《抗戰14年日本親歷者口述史料中文語料庫》。第三,對抗戰14年日本親歷者口述史料釋讀與疏證。在整理日本親歷者口述史料整的基礎上,對其有意或無意的記憶失誤,有意或無意的謊言,進行辨偽、考證、核實或回訪,使口述史料更加便于讀者使用。揭示抗戰14年日本親歷者口述史料的學術價值與史料價值。第四,夯實抗戰14年日本親歷者口述史料的印證性。以《抗戰14年日本親歷者口述中日文對照資料匯編》為基礎,對九類口述史料做印證性、實證性研究。一是對日本戰犯的口述史料做印證性研究。主要親歷者為熊谷彰子、高橋節夫、橋口杰、金子安次、大河原孝一、二宮正三、山下正男等。二是對南京大屠殺日本親歷者的口述史料做印證性研究。主要親歷者為谷田勇、山谷翔、松崗環、小野賢二、上西義雄等。三是對日本“慰安婦”親歷者的口述史料做印證性研究。主要親歷者為小林寬澄、伊藤德治、豬熊得郎、依田安昌、橋口杰、本多太郎、山田盟子等。四是對日本“老兵”的口述史料做印證性研究。主要親歷者為野原挺進、富永正三、熊谷德一、山下正男、今村真、豬熊得郎、繪鳩毅、小俁佐夫郎、久保寺尚雄等。五是對日本“細菌戰”親歷者的口述史料做印證性研究。主要親歷者為谷榮江靜夫、九木義一、平野力、山梨一夫、岡部長景等。六是對日本偽滿“開拓團”日本親歷者的口述史料做印證性研究。主要親歷者為福島芳惠、飯白榮助、高木孝義、松本元吉、山野井公一、櫻井規順等。七是對日本軍隊戰敗后“殘留”山西人員的口述史料做印證性研究。主要親歷者為山下正男、佐佐木繁男、小林寬澄等。八是對日本“反戰聯盟”日本親歷者的口述史料做印證性研究。主要親歷者為前田光繁、山下正男、筒井重雄、幅敬信、市井壽子、水野正昭等。九是對日本“遺屬”的口述史料做印證性研究。主要親歷者為巖井忠正、上田每美、成迫政則、青柳裕子、中島幼八等。第五,構建《抗戰14年日本親歷者口述史料中日文對照資料匯編》。依據抗戰14年日本親歷者口述史料《日文語料庫》和《中文語料庫》,形成《抗戰14年日本親歷者口述史料中日文對照資料匯編》。第六,探究《抗戰14年日本親歷者口述史料中日文對照資料匯編》自身的特點和功能。
三、讓歷史說話,用史實發言
2015年7月3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屆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五次集體學習時強調:“抗戰研究要深入,就要更多通過檔案、資料、事實、當事人證詞等各種人證、物證來說話。要加強資料收集和整理這一基礎性工作,全面整理我國各地抗戰檔案、照片、資料、實物等,同時要面向全球征集影像資料、圖書報刊、日記信件、實物等。要做好戰爭親歷者頭腦中活資料的收集工作,抓緊組織開展實地考察和尋訪,盡量掌握第一手材料。”立足于“讓歷史說話、用史實發言”,加強抗戰14年日本親歷者口述史料挖掘整理,全面系統地將中國抗戰歷史研究推向縱深,著力研究和深入闡釋中國共產黨的中流砥柱作用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的關鍵等重大問題,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史和中國抗戰史研究貢獻力量。
從革命話語體系角度,以抗戰14年的口述史料挖掘與研究為基礎,審視抗戰14年日本親歷者口述史料的自身特點、歷史價值。體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話語體系建構的歷史經驗,一是中國共產黨抗戰話語體系的主題和路徑;二是引領群眾,確保話語內容有效性的政策和策略;三是建構中國抗戰話語體系的經驗和啟示,突顯革命話語的魅力和價值。
諸多學者從不同角度對抗戰中日本親歷者口述史料進行了廣泛考察。大多采用個案研究,描述過程,有的則借鑒歷史學相關理論,致力于解釋日本軍國主義發動侵華戰爭的原因。目前,對抗戰14年日本親歷者口述史料的研究還比較薄弱,已有的研究成果散落于相關著作、文章中,在史料應用方面,未能將日文資料運用到研究之中,也鮮見有系統研究成果問世,研究有待進一步深化。
一是口述史料作為歷史史料之一,具有口述者參與的局限性、情感的個體性、認知的差異性。因此,心理分析法只能作為補充、輔助的方法,而不應成為主要方法。
二是口述者、研究者的立場和政治態度必然會影響到總體歷史觀,而且還直接影響到研究者在具體的歷史過程、事件、人物的研究中的觀察視野。只有以科學的唯物史觀為指導,才能循著正確的認識路線不斷還原、不斷接近客觀的歷史真相,得出更加接近客觀歷史實際的結論。
三是親歷者的口述史料作為文獻史料的補充作用尤著??谑龅暮笃谡?,是一個需要專業訓練的工作。整理口述的過程,也是發現問題的過程,及時科學處理出現的空白、漏洞和誤解。
四是史料的真實只是為說明歷史的真實提供了必要條件,但僅此不夠。即使根據史料把握了歷史某個或者某些細節的真實,未必就能把握全局的真實。歷史學的主要任務不僅是史料的收集、整理與考證,還要從史料中找出各種史實之間的互相聯系,發現歷史的規律性,從而達到對歷史整體真實的把握。
五是在充分占有歷史材料的基礎上,對歷史材料進行分析篩選,去偽存真,然后才能從正確反映客觀歷史史實的真實材料出發,進一步深入下去,向著歷史的真理接近。
衷心希望抗戰14年日本老兵口述史證言,能作為年輕一代銘記歷史、勿忘國恥、珍愛和平的教育資料。當今的世界與中國正在經歷著巨大的轉折與變遷,讓我們銘記歷史,留下口述歷史,促進中日友好。
(本文系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項目編號:18BGJ048〕《抗戰14年日本老兵口述史料搶救整理與研究》的系列成果)(作者:吉林外國語大學東北亞國別區域研究中心教授、碩士生導師)
責任編輯/隋幸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