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書名:《多維審視與理性涵育——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研究》
作者:李大健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ISBN:978-7-0101-4522-8
出版時間:2015 年2 月
定價:48 元
高校都是人才培育、知識傳播、創造前沿的陣地。21 世紀以來,經濟全球化逐步向前推進,我國社會、經濟、文化呈現多元化的發展態勢。高校大學生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既受當代文化的熏陶,也難免會受錯誤價值觀的影響和阻礙。糾正高校大學生的價值取向,不僅有利于推動大學生健康成長,更有利于高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由李大健編著,人民出版社于2015 年出版的《多維審視與理性涵育——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研究》一書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領、凝聚、支撐、定勢等功能進行了論述。筆者基于綿陽市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基地三線建設歷史與文化研究中心項目:《三線建設軍工文化遺產的傳承與利用研究》(sxlswh2020yb04)結合該書內容,對新時期高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構建方式進行分析。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作用表達。“理想”是人們在社會實踐中形成的對自身現有認知以及未來發展方向的定義,是人們的向往和追求。社會共同理想是在特定時期背景下社會多元主體共同價值目標的體現,更是全民族向前發展的精神動力。因此,教育者在凝聚大學生理想信念的過程中應當使用“感化”式的形式進行。例如教師可以通過情景設定、集體討論以及逐步推理等方式進行,讓學生對“理想”進行定義,然后對理想的實現方式、理想的力量以及在新時代背景下,理想的新變化,新任務進行論述,進而引出,理想對高校大學生的重要性。此外,教師還可以通過對先進人物案例進行評述,讓“理想”變得“有聲有色”更加貼近實際。在第三章《把握精髓:發揮“兩種精神”的支撐功能》章節中,作者論述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中華民族發展的支撐功能。從改革開放至今,中國人民在黨的領導下開啟了一頁又一頁的新篇章,抓住新機遇。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發展離不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支撐和引領,如果失去這些內在價值的引領,就如同失去了靈魂和戰斗力。在未來,我們必須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重要的精神支撐,將弘揚中華優秀文化和民族精神作為主要方式,促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發展。
高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建設。在新時代背景下,高校如何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該書分別從思想政治理論課、學生生活、學生實踐以及校園文化建設等方面進行論述。例如,在思想政治教育課程中,高校和教師可以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理念和方法融入到各門專業課當中,實現學生在學習專業課基礎上掌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脈絡。此外,也可以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理想、力量、精神“灌注”到高校的專業課程中,從而實現“思政+專業”“專業+教育”的綜合性育人模型。例如,將馬克思主義課程和專業課程結合,將政治思想課和實踐課進行結合,一方面有助于提升馬克思主義課程的生命力,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提升學生課堂教學的吸引力。此外,鑒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高校大學生之間的脫節和差距較大,在新時代背景下,高校在實施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的過程中,可以融入到學生的生活當中,從而避免公式化和模型化。例如,指導學生的交往生活,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當代大學生獨生子女的比例較高,生活節奏和時代壓力較大,大學生在日常交往過程中容易出現不敢交往、不交往等“畸形”交往行為。因此,高校和教師可以引導大學生積極參與社團活動,營造輕松的氛圍,進而讓大學生變得更加積極主動,不再“社恐”。高校校園文化建設既是高校精神風貌的展示也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重要表現。除此以外,高校在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過程中,還可以利用校園文化因素去引導學生塑造崇高的靈魂,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體而言,在高校物質文化建設中,可以通過高校員工的服飾、圖書館的外形構建、高校校園的草木、公共場合的布置等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三觀,提升學生認知美,感受美,鑒賞美,創造美的能力。此外,高校還可以通過“軟手段”來做好環境育人的文章。例如,對高校校訓、校史、知名校友等內容進一步地提煉。在特定的時間節點高校可以對校史發展以及背景文化進行宣揚,尤其是在高校建校周年時期,或者是在建黨建國等一些關鍵性的時間節點上。
綜上可知,對于高校而言,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關乎學生綜合素質提升,高校教學的高質量發展。《多維審視與理性涵育——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研究》一書,內容詳實,章節安排合理,對于新時代高校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著重要的指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