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秀秀
一、教學目標
1.幼兒學會綜合運用粘、折、扭、剪等技能,有創造性地表現由各種“棍棒”材料組合而成的造型。
2.幼兒能完整清晰地表達自己的設計意圖,呈現較完整的藝術作品。
二、教學準備
1.經驗準備:幼兒對于吸管、筷子、扭扭棒等材料的外形特征和基本玩法有初步了解。
2.材料準備:各種粗細的吸管、原木柱形筷子、各色扭扭棒和各色雪糕棒、彩色打印紙、雙面膠、木工膠、剪刀等。
三、教學過程
1.創設活動情境,初步了解材料
教師:“孩子們,今天老師接到了一封來自“棍棒家族”的邀請函,他們有五顏六色的雪糕棒,有可以百變造型的扭扭棒,還有吸管、筷子等。今天他們歡聚一堂,想要在聚會中找到自己的好朋友,然后變身為新的造型,你們有沒有好點子呢?”
幼兒思考,與同伴討論,并自主發表創新想法。
2.提供豐富參考,調動創新觀點
(1)教師通過PPT展示“棍棒家族”組合后的各種新造型,通過提問互動的方式引導幼兒思考這些作品都是由哪幾種材料組成的。

(2)幼兒觀察相關圖片,教師引導幼兒總結:“作品運用了粘、折、扭、剪等技能,表現出了各種‘木棍兒和‘棒棒組合而成的造型?!?/p>
3.關鍵技能示范,練習具體操作
教師示范粘、折、扭、剪等關鍵技能,并在示范的過程中提醒幼兒使用工具時的注意事項,幼兒可以選擇由自己獨立完成或者和同伴共同完成作品。


4.初步嘗試設計,教師觀察指導
(1)幼兒先畫出設計圖,然后根據設計圖選擇材料和基礎技能進行自主創作。
(2)教師根據幼兒的設計圖,針對分組形式分別進行觀察指導。例如,在使用扭扭棒時需要注意扭轉方向;用剪刀剪吸管時,如何避免吸管到處亂蹦等。
四、展示、評價與交流
教師引導幼兒將創作的作品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展示,在分享自己作品的同時點評同伴的作品。

五、教學建議
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讓幼兒深入了解和體驗每種材料的創作特點,使幼兒在創作時更加游刃有余,能夠自主挖掘材料的多種創作和組合形式,呈現更加生動、有創意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