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夢瀅
肌理又稱質感,由于物體的材料和表面的組織、排列、結構各不相同會產生粗糙感、光滑感和軟硬感,因此給人以更為新奇的視覺和觸覺體驗。人們結合想象、感受以及過往的經驗,將肌理融入到創作中,往往會創造出更加生動、立體的藝術作品。

一、認識肌理
1.肌理的種類
肌理可以簡單地分為自然肌理和人造肌理。自然肌理藏在微妙的景致間,有渾然天成的肌理效果,可以為我們的創作帶來一定的靈感。粗糙的樹皮、起伏的湖面、龜裂的土地和細密的葉脈都屬于自然肌理。而人造肌理是指人為創造出的一些肌理效果,往往會給我們帶來不同的視覺和觸覺感受。視覺肌理是一種用眼睛感覺的肌理,多為二維平面效果;而觸覺肌理大多是三維的,是可以用手觸摸到的。
2.肌理的作用
肌理能夠增加畫面的層次感,豐富畫面語言,通過視覺和觸覺帶動多元感受。甚至有的肌理還有“情報”意義,通過一些特殊“按鈕”,能夠讓觀者直觀地感受作者想要表達的情感。在創作中選擇合適的肌理能夠讓作品的效果更豐富,主題更突出。此外,肌理與造型、色彩之間的和諧統一也是創作一件好的作品的保證。
二、塑造肌理的材料和方法
1.塑形膏
(1)什么是塑形膏?
塑形膏作為一種繪畫底料,最早是運用在油畫創作中,而在后來的探索中,人們發現除了油畫,在平面創作、雕塑、裝置藝術中同樣可以使用。塑形膏呈白色,質地比較濃厚,可以作為白色顏料來使用。使用之初它是有流動性的,但與空氣接觸之后會慢慢變得黏稠,最后會變得很堅硬。因此在創作時,我們還可以在其質地還是偏軟的基礎上塑造不同形態的肌理。此外,塑形膏還可以在加入其他媒材時作為黏合劑來使用。

(2)利用塑形膏進行肌理創作的方法
①刮刀:刮刀是利用塑形膏創作時最常使用的工具。刮刀可以塑造出堆疊的肌理效果。將塑形膏刮在底板上后用刮刀進行按壓,會形成中間凹陷兩邊凸起的狀態;將塑形膏刮涂到底板上,收尾的動作變成提拉,這樣就會形成一些小尖角,在塑造肌理感的同時,還可以增加厚重感。刮刀還可以塑造線條的肌理效果。在底板上鋪上一定厚度的塑形膏,再把刮刀立起來用邊緣去刮蹭,就可以刮出曲線、直線等效果。此外,在創作時通常會選擇有色底板,這樣刮的時候就可以露出底色,既豐富了色彩層次又涵蓋了線條語言。
②其他工具:梳子也是利用塑形膏創作的極佳工具,可以刮出多根線條,不同的齒距還會產生不一樣的線條效果,非常值得一試。此外,大的毛刷或者牙刷,通過戳的動作可以做出孔洞的肌理感;會形成有方向性的尖角;平時畫畫的毛筆通過按壓、旋轉也可以做出肌理;當然,用雙手進行拍、捏、推、壓也會形成十分有趣且令你意想不到的肌理效果。不難發現,在不加入色彩之前,塑形膏本身就有很多的玩法,是一個非常值得探索的材料。
③其他玩法:塑形膏本身可以作為顏料與其他顏料搭配著使用,一刮刀塑形膏,一刮刀顏料,在不調勻的狀態下會形成深淺不一、明度和純度不同的效果,從而豐富作品的層次感。塑形膏另外一個很重要的特性就是干得很快,這個特性其實有點像石膏,在接觸空氣不久后就能干透,既堅硬又能呈現很好的體積感,因此可以拿來做雕塑或裝置。
2.石英砂
(1)什么是石英砂?
石英砂可以分為天然的和人工的兩種,天然的比較稀少,且顏色基本只有白色,俗稱“潔白的冰”。在藝術創作中使用的大多是人工砂,因為其色彩豐富,可直接搭配顏料來使用。石英砂是有顆粒度目數之分的,不同顆粒度有不同作用的同時也可以產生不一樣的效果。我們做肌理畫使用的石英砂通常為40—80目或者80—120目這兩種規格,目數越大顆粒度就越細,200目就可以當做石英粉來使用;而0.5—1mm的或者1—2mm的石英顆粒,就可以在造景、微景觀的時候去使用。
(2)利用石英砂進行肌理創作的方法
石英砂本身是堅硬的質感,不容易固定形狀,因此我們需要搭配顏料(最好是使用丙烯顏料)、塑形膏等黏稠的材料來使用,目的是增加畫面的肌理感。先在調色盤上放上顏料,然后將石英砂混合進去,石英砂的量要遠多于顏料的用量,充分混合以后就可以用刮刀來表現。除了單純使用石英砂混合顏料以外,同樣也可以搭配其他的綜合材料來使用。
三、用肌理進行創作的優秀案例
1.瓷片的記憶
破碎的瓷片承載著很多的記憶,可用塑形膏作為黏合劑來進行瓷片的粘貼,塑形膏的粗糙和瓷片的光滑形成了很強烈的質感對比,讓人不禁對瓷器碎片背后的故事產生豐富的想象。
2.山水雋永

在山水畫中嘗試運用塑形膏來表現山體的結構,畫出山的粗糙肌理。淡墨鋪染大塊面,濃墨勾勒山峰,再點綴些許色彩,“新中式水墨畫”就此誕生。
3.有趣的雕塑
石棉網本身是比較柔軟的、難以塑形的材料。創作時,借助塑形膏黏合劑的特性,干了之后就可以很好地固定形態,并在此基礎上豐富顏色。
4.動物園的扭蛋機
先用紙箱板做好扭蛋機的大輪廓,再用黏土做出一些不規則的造型起伏,上色時在顏料中加入石英砂可以讓表面更有肌理感。在此基礎上,再添加一些點線面的元素讓扭蛋機看起來更為可愛生動,像很多小動物身上的花紋一般,甚至放在動物園里也可以“以假亂真”!




5.春天里的花朵
在小型的正方形紙箱板上先刷顏料和石英砂混合,用黏土做出自己喜歡的花朵,黏土捏制的造型要比較飽滿,這樣花朵看起來也會非常可愛、生動,再用顏料混合石英砂涂上粉嫩的色彩,春天的氣息“油然而生”。
6.漁舟唱晚
先在地板上鋪上淡淡的水面的色彩,要注意水面會因為太陽的照射呈現出不同的色彩,或暖或冷,所以底色都采用冷暖調和的方法。在此基礎上刷上一層塑形膏,尤其是在需要畫漁船的部分刷得厚一些,越往邊緣越薄,這樣也可以隱隱約約地透出底色。

接著在塑形膏比較厚的部分開始進行漁船的繪制,這里不需要等到塑形膏完全干透,可以讓色彩之間進行一定的融合,這樣才不會顯得色彩很突兀。此外,在繪制漁船的時候可以選擇用淺灰色勾勒一下基本的造型輪廓,也可以從底部船身或船頭任意部分用色塊的形式來畫,最后來添加細節。
從以上案例中,我們能夠看到在與這類低結構、高響應的材料對話時,幼兒展現出極強的主動性。在創作過程中,材料鮮明的特質和充滿新鮮感的搭配形式能夠提升作品效果,吸引著幼兒展開嘗試、大膽聯想,走向創作的遠方。我們也能夠看到,當幼兒的年齡再大一點,并且對塑形膏等材料的獨特性質有充分了解之后,就能夠游刃有余地利用這些材料來提升和豐富畫面的效果。
保持對材料的探索可以使我們更好地了解材料的特性,也可以更好地和材料對話,能給予幼兒更多的靈感和啟發,幫助他們在自主的探究與創造中扎實積累藝術經驗、真正提高藝術素養,從而在發現美、感受美的基礎上創造出真實而生動的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