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花萍
(甘肅省臨洮縣婦幼保健站,甘肅 臨洮 730500)
研究資料顯示,高危型人乳頭狀病毒感染是導致宮頸癌發生的首要因素,而使用宮頸液基細胞學檢查(TCT)手段能夠及早發現人乳頭狀病毒感染所引發的宮頸病變[1]。宮頸病變主要指的是在宮頸內發生的各種病變如炎癥、子宮內膜異位癥及癌前病變等。宮頸病變的發生會對患者的身心造成較大負面影響,臨床表明處于早期階段的宮頸上皮內部病變患者及時接受治療能夠抑制病情惡化[2]。宮頸病變發展成宮頸癌的過程非常緩慢,臨床加強及時診斷和治療可有效治療此病,因此,加強宮頸病變篩查具有重要價值。常規巴氏涂片檢查對設備要求較低且臨床操作較為簡單,但是,極易發生誤診和漏診。TCT檢查是目前最為先進的一種細胞檢查技術,與此同時能夠對細胞學進行分類診斷。文章將對其進行有關研究。
本次研究對象為甘肅省臨洮縣婦幼保健站篩查的疑似宮頸病變患者共2 000例,病例的選取時間為2017年3月—2020年3月,均行常規巴氏涂片檢查方法和TCT方法檢查,將常規巴氏涂片檢查方法的結果劃分為對照組,將TCT方法的檢查結果劃分為實驗組。納入標準:①均在知情下參與;②臨床資料完整者;③自愿接受TCT檢查和常規巴氏涂片檢查。排除標準:①既往有子宮切除史;②急性陰道炎者;③精神障礙者。2 000 例疑似宮頸病變患者的年齡(44.35±20.31)歲,孕產次(2.83±1.46)次;臨床表現:632例性交出血、600例白帶增多、356例不明原因陰道流血、230例宮頸糜爛、182例其他;婚姻類型:1 824例已婚、176例未婚。
對照組應用常規巴氏涂片檢查方法:①叮囑疑似宮頸病變患者保持膀胱截石位,充分暴露其子宮;②使用無菌棉球擦拭宮頸表面分泌物,再用刮板擦刮陰道上皮細胞和子宮頸上皮細胞,將刮下的分泌物均勻涂抹在玻片之上,再在乙醇中固定處理,放置時間最少15 min;③封片,再在顯微鏡下檢測。
實驗組應用TCT方法:①開始TCT檢查之前叮囑其24 h內禁止性生活,檢查前24~48 h不沖洗陰道;如果患者有炎癥,則需先治療再做TCT檢查;②取疑似宮頸病變患者非月經期的宮頸細胞樣本,徹底處理宮頸表面分泌物;③將樣本置于液基細胞保存液中,分散且過濾樣本,制成薄片后應用液基薄層細胞制片技術在顯微鏡下檢測。
以病理組織學為金標準,采用統計學分析2組診斷符合率正常范圍內(WNL)、宮頸癌者、非典型鱗狀上皮細胞(ASC-US)、低度鱗狀上皮內病變(LSIL)、高度鱗狀上皮內病變(HSIL)、非典型鱗狀上皮細胞(ASC-H)、鱗狀細胞癌(SCC)、腺癌(AC)以及診斷總滿意度(巴氏涂片診斷總滿意度:保存完好的上皮細胞覆蓋率大于10%為滿意涂片;TCT診斷總滿意度:細胞量大于40%)。
采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診斷符合率以及診斷總滿意度采用χ2檢驗,P<0.05為有統計學意義。
病理組織學顯示2 000例疑似宮頸病變患者中有92例ASC-US患者、100例LSIL患者、48例HSIL患者、71例ASC-H患者、59例SCC患者、37例AC患者、73例宮頸癌者,1 520例為WNL;實驗組檢查結果顯示:90例ASC-US患者、88例LSIL患者、47例HSIL患者、71例ASC-H患者、58例SCC患者、35例AC患者、70例宮頸癌者,1 514例為WNL,7例不典型腺細胞、20例宮頸上皮瘤變;對照組檢查結果顯示:71例ASC-US患者、86例LSIL患者、37例HSIL患者、62例ASC-H患者、41例SCC患者、30例AC患者、62例宮頸癌者,1 452例為WNL,39例不典型腺細胞、120例宮頸上皮瘤變;2組疑似宮頸病變患者的診斷符合率比較差異顯著(P<0.05),見表1。

表1 2組疑似宮頸病變患者的診斷符合率比較(例%)
2組疑似宮頸病變患者的診斷總滿意度比較差異顯著(P<0.05),見表2。

表2 2組疑似宮頸病變患者診斷總滿意度比較(例%)
宮頸癌多發于以下女性群體:(1)性生活混亂女性人群;(2)早婚早育女性人群;(3)分娩次數較多的女性人群。調查研究顯示,全世界宮頸癌新發病例約65萬,我國宮頸癌新發病例約21萬[3]。多數學者認為,宮頸癌的發生出現逐年年輕化發展趨勢,因此,加強宮頸癌的篩查引起有關人員的高度重視[4]。流行病學統計資料顯示,宮頸癌患者5年存活率在59%~65%,其中早期宮頸癌患者存活率為88.8%[5]。早期宮頸癌患者的臨床癥狀不顯著,隨著病情進展,患者將出現白帶增加或陰道不規則出血等臨床癥狀,一旦進入晚期階段將顯著降低其生活水平。因此,需向女性人群普及婦科檢查有關知識,通過合理地篩查及時發現宮頸病變進展。
宮頸癌是一種臨床常見婦科惡性腫瘤,預防宮頸癌發生的關鍵舉措表現為:早期及時且準確診斷癌前病變,繼而阻止其進展成宮頸癌[6]。TCT檢查成為了篩查宮頸癌病變的經典方法。其與常規巴氏涂片檢查相比具有更高的準確性[7]。國外試驗數據表明,TCT能夠檢查出100.00%SCC、98.25%HSIL、62.33%LSIL,具有較高檢測敏感度;假陰性率為2.12%~2.233%,顯著低于常規巴氏涂片檢查(14.36%~41.14%)[8]。楊東斌[9]在一項研究中發現,TCT識別宮頸病變的靈敏度顯著高于常規巴氏涂片檢查。提示TCT檢查方法是一種效率較高的細胞學篩查方法。王瑩等[10]認為,宮頸細胞學分級與病理診斷具有高度一致性,因此,說明TCT檢查技術可準確反映宮頸病變情況,為臨床醫師的后續診斷和治療提供可靠數據參考。TCT檢查過程中首先觀察到疑似宮頸病變患者的宮頸細胞,宮頸癌癌變大多是從宮頸細胞變異開始,其次進行人乳頭狀病毒檢測,繼而提高準確檢測率,但是,此種方法需在醫療水平較高的醫院進行。
TCT檢查技術在臨床實驗過程中不僅僅能夠檢查出微生物感染如病毒、滴蟲以及衣原體等,而且能夠及早發現宮頸癌病變。常規巴氏涂片檢查方法將樣本涂抹于玻片中的相關操作需人工完成,而此種操作無法收集到足夠數量的細胞樣本,大多數細胞樣本被殘留在采樣器上;除此之外,操作時受到諸多因素如炎癥組織、血液及未及時固定等影響導致測量數據的準確性降低。TCT檢查技術與常規巴氏涂片檢查方法不同,通過嚴格取材來制作細胞樣本,采樣結束后將細胞樣本置于特定的保存液之中,避免細胞樣本受到炎癥細胞的污染。通過離心操作可將細胞樣本制作成薄片,有效滿足檢查需求,便于醫生鑒別正常上皮細胞與異常上皮細胞,最終顯著降低誤診率和漏診率。還有資料顯示,TCT檢查技術用于疑似宮頸病變患者之中能夠有效減少常規巴氏涂片檢查所需的步驟,明顯提高準確率,繼而使得早期癌變患者能夠及時接受針對性治療。病理組織學顯示2 000 例疑似宮頸病變患者中有92 例ASC-US患者、100例LSIL患者、48例HSIL患者、71例ASC-H患者、59例SCC患者、37例AC患者、73例宮頸癌者,1 520例為WNL;實驗組檢查結果顯示:90例ASC-US患者、88例LSIL患者、47例HSIL患者、71例ASC-H患者、58例SCC患者、35例AC患者、70例宮頸癌者,1 514例為WNL,7例不典型腺細胞、20例宮頸上皮瘤變;對照組檢查結果顯示:71例ASC-US患者、86例LSIL患者、37例HSIL患者、62例ASC-H患者、41例SCC患者、30例AC患者、62例宮頸癌者,1 452例為WNL,39例不典型腺細胞、120例宮頸上皮瘤變;2組疑似宮頸病變患者的診斷符合率比較差異顯著(P<0.05),2組疑似宮頸病變患者的診斷總滿意度比較差異顯著(P<0.05),研究結果充分表明TCT篩查宮頸病變的意義顯著優于常規巴氏涂片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