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迪,王志剛
(1.甘肅中醫藥大學,甘肅 蘭州 730000;2.天水市中醫醫院,甘肅 天水 741000)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DPN)是糖尿病患者在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神經病變的情況下,出現肢體麻木、疼痛、灼熱等異常感覺的慢性并發癥之一[1-2]。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發病率與病程呈正相關,初期2型糖尿病患者的DPN發病率為10%~15%,10年以上糖尿病病史DPN患病率大于50%[3]。據世衛組織預測,估計至2030年,全球大約有3.6億糖尿病患者,其中約50%以上可能出現DPN癥狀[4]。中醫認為DPN屬本虛標實,最終病機為氣陰兩虛,瘀血阻絡。臨床運用中醫內治法與中醫外治法,可有效改善臨床癥狀、延緩病情進展,且毒副作用小。
古代無消渴病痹癥記載,后世根據其臨床癥狀歸為中醫“痹證”“痿痹”“筋痹”“血痹”“肢痹”等范疇[5]。血痹即血行痹阻,肌膚或肢體麻木不仁,病因多為氣血不足,風邪外襲,致陽氣不暢而為血痹,多黃芪桂枝五物湯主之[6]。《素問·痹論》:風寒濕三氣雜至,合而為痹也[7]。《丹溪心法》曰氣虛則麻,濕痰死血或氣血俱虛則木[8]。綜上所述,DPN的病機為濕、痰、氣虛、血虛、瘀血等虛實夾雜,最終致氣陰兩虛,瘀血阻絡。
活血化瘀:張佳佳[9]采用身痛逐瘀湯聯合常規西藥治療60例DPN患者,對照組為常規西藥治療60例DPN患者,觀察組加用身痛逐瘀湯有效率96.7%高于對照組有效率73.3%(P<0.05),表明身痛逐瘀湯能提高神經反射、緩解臨床癥狀。孔程程和張效科[10]認為桃紅四物湯的有效單體成分可降低全血和血漿的黏度,改善微循環作用。鄒林強[11]將25例DPN患者予木丹顆粒為觀察組,25例DPN患者予彌可保為對照組,觀察組木丹顆粒(主要成分為紅花、丹參、延胡索、川芎)有效率為96.0%,對照組有效率為72.0%(P<0.05),表明木丹顆粒能夠有效修復損傷神經,減少并發癥。
益氣溫陽:嚴斌和胡瑩[12]給予對照組常規西藥治療64例DPN患者(血虛寒凝型),觀察組在常規西藥基礎上使用當歸四逆湯加減治療64例DPN患者(血虛寒凝型),比較2組間中醫癥候積分、多倫多臨床神經病變評分(TCSS)、神經傳導速度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當歸四逆湯具有提高神經傳導速度,改善神經功能的作用。李佳[13]治療DPN患者60例,2組均予常規治療,觀察組同時予黃芪桂枝五物湯加減,連續治療6周,觀察組調節代謝循環的能力優于對照組(P<0.05),表明黃芪桂枝五物湯可調節代謝循環,改善神經傳導速度。
養陰化瘀:譚振等[14]給予對照組基礎降糖治療40例DPN患者(陰虛血瘀型),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芎膝通絡逐瘀湯治療40例DPN患者(陰虛血瘀型),3個月后,觀察組總有效率、神經傳導速度高于對照組,糖化血紅蛋白、餐后2小時血糖、空腹血糖、纖維蛋白原低于觀察組(P<0.05),表明芎膝通絡逐瘀湯可提高神經傳導速度、控制血糖。盧翔等[15]給予對照組基礎降糖加甲鈷胺治療30例DPN患者(陰虛血瘀型),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通脈方治療30例DPN患者(陰虛血瘀型),8周后,觀察組較對照組更能提高神經傳導速度,改善臨床癥狀(P<0.01)。孫瀟瀟等[16]給予對照組常規西藥治療30例DPN患者(陰虛血瘀型),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竹葉黃芪湯加減治療30例DPN患者(陰虛血瘀型),1個月后,觀察組中醫證候療效、有效率優于對照組(P<0.05),表明竹葉黃芪湯加減可減輕臨床癥狀,提升生活質量。
仝小林院士認為DPN病機為消渴日久,陰津耗傷,氣虛而致血瘀[17]。善用川桂枝(9~30 g,多為15 g)、雞血藤為(15~45 g,多為30 g)、黃芪(24~45 g)以補氣、溫經、活血、通絡治療DPN(氣虛血瘀型)。
劉志龍教授認為DPN是動態發展的過程:初期氣虛血瘀;中期陰津耗損,燥熱內盛而致氣陰兩虛;晚期陰損及陽,痰瘀痹阻,活血化瘀之法貫穿始終[18]。初期善用黃芪桂枝五物湯和營通痹;中期善用桂枝茯苓丸合玉液湯加減以化瘀、益氣養陰。晚期善用理中湯合金匱腎氣丸加減補益脾腎,參苓白術散加減健脾除濕。
許仕納教授認為本病多為中老年,先天之源、后天之本不足,最終陰陽兩虛[19]。故補益脾胃為本,多用以四君子湯加減培補中氣。善用祝氏降糖方(葛根、生地黃、黃芪、玄參、丹參、蒼術)以益氣養陰涼血。喜用藥對:當歸配白芍養血和營,桂枝、川芎配地龍溫經活血通絡。少量的附子、鱉甲已達陰陽雙補之效。
胡筱娟主任認為DPN病機為消渴日久,氣陰兩傷,血行不利,瘀血內生[20]。擬用芪龍通絡湯,組成為黃芪、雞血藤、地龍、當歸、白芍、川芎、生地黃、桃仁、紅花共奏益氣活血通絡之功。臨床上隨證加減:冰涼甚者加桂枝、艾葉、附子;麻木甚者加蒺藜、豨薟草;疼痛甚者加元胡、細辛、制馬錢子;病久不愈加全蝎、烏梢蛇、膽南星、白芥子。綜上所述,隨證加減,共奏起效。
冉穎卓教授認為DPN病機為正氣虛損而致痰、瘀阻滯經絡[21]。脾胃氣虛則氣血生化失源,善用黨參、人參、黃芪三味補氣藥。黨參可調節性激素分泌及心肌細胞代謝,增強機體腸胃功能,提高免疫力。人參預防動脈血管病變及癡呆,抗衰老[22]。黃芪多用于風濕痹阻之證,與桂枝配伍則使陽氣行于表[23-24]。現代藥理發現黃芪多糖可改善局部血液的流動性,營養周圍神經組織[25]。黃芪甲苷具有抗氧化、抑制醛糖還原酶的作用[26],因此臨床多用黃芪100 g以上時,可明顯改善雙下肢疼痛。
伍笑敏[27]采用針灸取穴觀察DPN患者52例。對照組肌注彌可保注射液治療52例DPN患者,觀察組針灸,觀察組有效率為94.23%高于對照組有效率78.85%,且神經傳導速度(MCV與SCV)高于對照組(P<0.05),表明針灸療法可加快神經傳導速度。徐靜等[28]治療80例DPN患者(氣虛血瘀證),2組均給予中藥舒絡湯治療,治療組同時予溫針灸治療,治療組神經傳導速度(MNCV、SNCV)、臨床療效、中醫證候、多倫多評分療效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表明舒絡湯聯合溫針灸能有效提高神經傳導速度,改善臨床癥狀,提升生活質量。
艾為民等[29]予通絡宣痹止痛湯熏洗治療25例DPN患者,對照組予清水熏洗治療25例DPN,30 d后,治療組神經傳導速度、中醫臨床療效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表明通絡宣痹止痛湯可緩解臨床癥狀,加快神經傳導速度。陳雪芳[30]將45例DPN患者給予硫辛酸注射液、生理鹽水、甲鈷胺片設為對照組,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增加活血舒筋通痹湯(當歸尾、川芎、雞血藤、紅花、黃芪、桂枝、花椒、制附片、威靈仙、透骨草、千年健、地龍)治療44例DPN患者,2次/日,連續觀察3個月。觀察組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積分(MDNS)較對照組明顯升高,且神經傳導速度快于對照組(P<0.05),表明活血舒筋通痹湯能加速神經傳導、延緩周圍神經病變。劉華珍主任自擬熏洗方,藥物組成為:炮附片、桂枝、雞血藤、燙水蛭、地龍、土鱉蟲、蘇木、紅花、乳香、沒藥、牛膝、桃仁、炙甘草[31]。其重用通行十二經純陽之附子,走竄破血之蟲類藥,比類取向用藤類之藥物,運用熏洗法,藥效作用于皮膚、腠理之間,已達通經活絡止痛之效,連續熏洗4周,則麻木、疼痛減輕。
目前DPN以控制高血糖、營養神經、抗氧化應激、改善微循環等對癥治療[32-33]。初期病情可得到控制,但晚期易造成神經損傷不可逆。通過中醫辨證論治、中醫特色治療(針灸、穴位貼敷、熏洗等),可有效控制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病情發展,減輕臨床癥狀,且副作用小,療效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