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 林, 王焱莘, 祝 瑩, 高 蕓, 黃 瑾
(四川省雅安市人民醫院, 四川 雅安 6250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種在世界范圍內較為高發的呼吸系統疾病,給衛生保健帶來很大的負擔[1]。其病理變化是以氣流阻塞為特征的慢性支氣管炎或肺氣腫,隨著病情進展可發展為肺心病和呼吸衰竭。社區獲得性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CAP)是呼吸內科常見疾病,好發于免疫力低下的老年人群,由于人口老齡化、廣譜抗生素的大量應用、侵入性操作、激素的不規范治療等原因,導致CAP發病率逐年增加[2]。COPD患者由于本身基礎病較多,身體營養狀況不佳,免疫力低下,加上長期激素治療,容易誘發肺部細菌感染進而導致CAP,COPD合并CAP可以加速疾病惡化,導致呼吸衰竭,是COPD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3]。目前臨床老年COPD合并CAP患者病原菌的耐藥性越來越嚴重,給臨床醫生的救治帶來極大的挑戰。為了解老年COPD合并CAP患者的臨床特點、病原菌分布、影像學特點及危險因素,本研究選取在我院治療的COPD并發CAP患者154例作為觀察組,同時選取單純COPD患者154例作為對照組進行研究,現將研究情況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選取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在我院治療的COPD并發CAP患者154例作為觀察組,同時選取單純COPD患者154例作為對照組,觀察組和對照組臨床一般資料比較見表1,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①COPD及CAP診斷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療指南》[4]和《社區獲得性肺炎診斷和治療指南》[5]中的標準:社區環境中機體受微生物感染引發的肺炎,包括在社區感染尚處于潛伏期,因其他原因就診后發病的肺炎,排除在醫院內感染的肺炎;②年齡>60歲;③入院前未進行相關治療;④患者及家屬知情同意。排除標準:①合并肺栓塞等其他肺部疾病;②合并有惡性腫瘤、肝腎功能障礙、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其他嚴重疾病;③存在其他部位感染者。

表1 觀察組和對照組臨床一般資料比較
1.2方 法
1.2.1病原學檢測:囑患者早晨起床用0.9%氯化鈉溶液漱口3次以后,用力咳出深部的第一口痰作為標本進行收集,連續收集3d后送到微生物室進行微生物定量培養,培養之前先進行涂片光鏡檢查。光鏡觀察到每個低倍鏡視野下鱗狀上皮細胞小于10個,白細胞大于25個,或者兩者之間的比例為2.5:1即為合格,達不到合格標準的需要重新留置痰標本。痰標本接種于血平板,放入孵育箱進行培養,溫度設置35℃,條件為5%CO2,培養24h。藥敏試驗和細菌鑒定采用VIIEK-60全自動微生物分析系統。
1.2.2影像學檢查:兩組患者均行胸部影像學檢查,采用東芝UNV-563 DR攝片機進行患者的胸片檢查,攝片條件為110~120kV,4~7mAS;患者的胸部CT檢查采用的是東芝16排螺旋CT掃描機。

2.1觀察組病原菌分布情況:觀察組共檢出病原菌93株,其中肺炎克雷伯桿菌、大腸埃希菌、肺炎鏈球菌和非典型致病菌,分別占16.13%(15/93)、13.98%(13/93)、12.90%(12/93)和12.90%(12/93)。見圖1。

圖1 觀察組病原菌分布圖
2.2觀察組和對照組影像學特征比較:觀察組片狀浸潤影、實變影和空洞比例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和對照組暈輪征、空氣新月征和胸腔積液比例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觀察組和對照組影像學特征比較n(%)
2.3觀察組合并和未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臨床資料比較:觀察組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年齡≥70歲、APACHEⅡ評分>15分、血清白蛋白<30g/L、COPD病程>10年比例明顯高于未合并呼吸衰竭患者(P<0.05);合并和未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性別、體質量指數等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觀察組合并和未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臨床資料比較n(%)
2.4COPD并發CAP合并呼吸衰竭影響因素的多因素分析:將年齡(<70歲=0,≥70歲=1)、APACHEⅡ評分(≤15分=0,>15分=1)、血清白蛋白(<30g/L=0,≥30g/L=1)、COPD病程(≤10年=0,>10年=1)作為自變量,是否發生呼吸衰竭(否=0,是=1)作為因變量進行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年齡、APACHEⅡ評分、血清白蛋白、COPD病程是患者發生呼吸衰竭的影響因素(P<0.05)。見表4。
COPD是由于多種原因導致的不完全可逆的氣流限制,是一種以慢性呼吸系統癥狀、肺結構異常(氣道疾病、肺氣腫或兩者兼有)、肺功能損害(主要是可逆性差的氣流限制)或這些癥狀的任何組合為特征的臨床綜合征。老年人由于呼吸道的防御能力降低及機體免疫力下降,同時老年患者本身存在多種基礎病變,導致肺部感染發生的幾率很高,老年COPD患者合并CAP的患病人數逐年增多。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加重,臨床上老年COPD并發CAP的患者逐年增多[6]。但由于抗生素濫用、細菌變異等原因,導致近年來CAP的耐藥性越來越強,給臨床治療帶來嚴峻的考驗[7]。因此,本研究選取COPD并發CAP患者154例作為觀察組,同時選取單純COPD患者154例作為對照組,比較兩組病原菌、影像學特征差異,同時分析觀察組合并和未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臨床資料差異,探討CODP合并CAP的老年患者病原菌分布、影像學特點及并發呼吸衰竭的相關因素,為臨床治療提供參考。
本研究檢測觀察組菌群分布情況,結果顯示觀察組菌群中肺炎克雷伯桿菌、大腸埃希菌、肺炎鏈球菌和非典型致病菌比例較高。國內外大量研究報道,老年CAP的致病菌以革蘭陰性菌為主,而在革蘭陽性菌中肺炎球菌和非典型致病菌占大多數。年齡較大及基礎類疾病都會增加老年CAP患者革蘭陰性菌的感染幾率。本研究中COPD并發CAP患者的菌群分布情況與上述結果一致,說明COPD可能不會影響老年人群CAP的病原體感染情況。
本研究比較觀察組和對照組影像學特征,結果顯示觀察組片狀浸潤影、實變影和空洞比例明顯高于對照組。老年CAP患者病原菌感染以軍團菌、肺炎鏈球菌和非典型致病菌為主,研究表明肺炎鏈球菌感染常于肺段和肺葉分布,容易導致影像學表現為片狀浸潤影。肺部軍團菌、霉菌等感染容易導致肺部出現空洞。文獻報道,細菌性肺炎包括肺炎鏈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銅綠假單胞菌等一般是病原菌由上氣道入侵向下蔓延至下氣道,或者是病原菌通過血液循環進入肺部,造成肺部不規則斑片樣實變,多為單一肺段、肺葉分布[8]。本研究影像學結果與上述研究一致。
本研究比較觀察組合并和未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臨床資料,結果顯示觀察組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年齡≥70歲、APACHEⅡ評分>15分、血清白蛋白<30g/L、COPD病程>10年比例明顯高于未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年齡、APACHEⅡ評分、血清白蛋白、COPD病程是患者發生呼吸衰竭的影響因素。隨著年齡的增加,基礎病患病率增加,肺功能逐漸減弱,研究表明,年齡較大的COPD患者并發呼吸衰竭的發生率明顯高于年輕患者[9]。APACHEⅡ評分主要通過觀察患者多項生理學參數的異常程度從而量化評估其疾病嚴重度,研究發現APACHEⅡ評分在呼吸衰竭患者病情及預后評估中有較高的可靠性,可作為重要的參考指標。因此,本研究發現觀察組中APACHEⅡ評分>15分的患者合并呼吸衰竭的比例明顯增高。血清白蛋白是臨床上用于機體營養狀態評估的重要指標,血清白蛋白降低說明患者免疫力低下。因此,血清白蛋白<30g/L時更易導致呼吸衰竭的發生。COPD是一種氣道受限不完全可逆的綜合征,隨著病程的延長,患者的肺部損傷程度越來越重,肺功能會逐漸下降。因此,COPD病程>10年患者出現呼吸衰竭的比例明顯增高。
綜上所述,COPD并發CAP患者病原菌以肺炎克雷伯桿菌、大腸埃希菌、肺炎鏈球菌和非典型致病菌為主;COPD并發CAP患者影像學檢查顯示片狀浸潤影、實變影和空洞比例明顯增高;COPD并發CAP患者發生呼吸衰竭受患者年齡、APACHEⅡ評分等因素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