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道席

根據最新氣象、水利預測情況,今年主汛期(6月至8月),全國降水呈南北兩條多雨帶,東北、華北、華東、華南等地降水偏多1成以上;松花江中下游、嫩江上游、黑龍江中游、珠江流域以及鄱陽湖、閩江等地可能發生較大洪水。長江上游東部和中游、新疆等地可能出現階段性夏旱。登陸我國的臺風個數預計接近常年,活動路徑以西行和西北行為主,主要影響我國華南和華東沿海地區。
打贏今年防汛抗旱這場硬仗
為了打贏今年防汛抗旱這場硬仗,今年以來,國家防總組織核定并通報了2521名全國防汛抗旱行政責任人,派出8個國家防總檢查組分赴全國七大流域17個重點省份開展防汛備汛檢查,對于發現的主要問題,采取“一省一單”方式下達督辦單。此外,國家防總汛前專門組織開展長三角地區防汛防臺風聯合演練和國家防汛抗旱應急預案桌面推演,進一步完善橫向和縱向協同工作機制。下一階段,將重點加強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是壓實防汛抗旱各項責任。進一步夯實以行政首長負責制為核心的各項防汛責任,包括行政責任、巡查責任、技術責任、包保責任等,督促各地健全五級防汛包保責任制,即省包市、市包縣、縣包鄉、鄉包村。明晰各級責任人的職責任務,特別是要熟悉防汛預案、掌握工作重點和責任區內的風險隱患。此外,明確規定防汛關鍵時刻黨政負責同志要坐鎮指揮,包保責任人要下沉一線。
二是加強監測預警和應急響應聯動。緊盯汛情旱情發展變化,組織氣象、水利、自然資源等部門滾動會商研判,根據預案和研判結果及時啟動響應,適時派出工作組、專家組赴一線協助地方做好防汛工作。指導地方健全氣象預警和應急響應聯動機制,及時根據預警啟動響應,進一步強化直達基層的臨災預警“叫應”機制,確?;鶎臃姥簇熑稳说谝粫r間采取防范應對措施。
三是督促強化重點工程巡查防守。督促有關地方和部門重點針對重要江河堤防、水庫水電站、涉河重要基礎設施的關鍵部位,以及病險水庫、穿堤建筑物、山塘淤地壩、尾礦庫等薄弱環節持續開展隱患排查,強化巡查防守,做到險情早發現、早搶護。
四是強化搶險救援和轉移避險。督促各地在防汛重點部位前置搶險救援力量,預置應急物資和設備。指導各地按照預案落實好轉移避險措施,提前果斷轉移受威脅地區人員,重點強化“轉移誰、誰組織、何時轉、轉到哪、怎么管”五個關鍵環節,做到應轉盡轉、應轉早轉,全力避免人員傷亡。
高效有序調撥發放救災款物
高效有序調撥發放救災款物,支持幫助災區保障好受災群眾基本生活,幫助他們渡過難關,讓受災群眾感受到黨和政府的關懷和溫暖,這是應急管理部門的重要職責使命,也是一項重要的民心工程。近年來,在中央救災款物有力支持下,各地災區安置救助工作總體平穩,倒損住房恢復重建有序推進,受災群眾基本生活得到妥善保障。為確保救災款物高效有序調撥發放到位,應急管理部會同有關部門重點開展了四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強頂層設計,健全完善相關政策制度。近年來,應急管理部會同發改委、財政部、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等部門制定出臺了《“十四五”應急物資保障規劃》《中央自然災害救災資金管理暫行辦法》《中央應急搶險救災物資儲備管理暫行辦法》《受災人員冬春生活救助工作規范》等一系列制度文件。對各個環節提出明確要求,為救災款物高效有序調撥發放提供了堅實的制度保障。
二是加強協調聯動,推動構建高效工作機制。應急管理部牽頭建立了部際災情會商核定機制,開展常態化及重大災情專題會商,為調撥中央救災款物提供了有力決策依據;會同財政部建立健全中央救災資金快速預撥和精準核撥機制,啟動國家救災響應后,根據評估的災情,可以第一時間預撥資金,保證救災資金撥付效率;推動建立多部門協同、軍地聯動保障,以及企業、社會組織、志愿者等社會力量參與機制,形成物資保障工作合力。
三是加強保障能力,構建救災物資保障體系。應急管理部會同糧儲等部門進一步優化中央救災物資儲備庫全國布局,顯著增加儲備規模,不斷豐富儲備品種;指導各地將儲備庫、儲備點向基層前置,與有關企業建立了應急聯動機制,綜合運用實物儲備、協議儲備、產能儲備等多種方式,提高臨災應急保障能力和物資到位時效,統籌好各方面應急配送力量,暢通災后“最后一公里”物資配送渠道,確保不漏一戶、不落一人。
四是加強監督管理,維護受災群眾切身利益。指導地方精準摸排受災群眾救助需求,全面建立臺賬,并探索運用大數據比對等技術手段,確保救災款物精準發放到戶到人;開發并推廣應急資源管理平臺,強化救災物資統籌調度,暢通公眾救助渠道,及時派出工作組開展救災款物管理、使用督導檢查,指導、督促地方加快發放進度、規范發放程序,確保將黨和政府的關懷溫暖及時送達受災群眾手中,切實保障受災群眾基本生活。
(本刊記者隗勝楠根據6月8日國新辦“權威部門話開局”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重大決策部署 推進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文字實錄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