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捷先
[摘 要]在“大數據+人工智能”時代,服務經濟發展的會計工作必將向智能化方向發展,社會對會計人才的能力需求也發生了極大變化。高校要培養順應時代需要的智能會計應用型人才,要了解智能會計發展的技術基礎與規律,理解智能會計的內涵,通過分析智能會計的應用場景劃分智能會計崗位,在厘清社會對會計人才的能力需求的基礎上,結合具體的崗位職能要求,構建多元化的智能會計應用型人才能力框架,為高校探索智能化人才培養模式提供指導。
[關鍵詞]智能會計;應用場景;會計崗位;應用型人才;能力框架
[中圖分類號] G6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437(2023)08-0124-04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加快建設制造強國,加快發展先進制造業,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這預示著智能化技術將成為推動數字經濟發展的核心動力,會計作為服務經濟發展的專業,其智能化發展趨勢日益顯著。企業數字化、財務數據共享等新業態不斷涌現,并逐漸打破傳統的商業發展模式,改變要素市場的供給結構,社會對會計人才的能力要求也發生了極大的變化。高校對會計人才的培養必須順應新時代的社會變革,積極響應國家新文科建設的號召,創新應用型會計人才培養模式。本文在深入了解智能會計發展的技術基礎和工作本質的基礎上,通過分析智能會計的應用場景劃分智能會計崗位,以智能會計應用型人才需求為導向,結合會計崗位的職能要求,構建多元化的智能會計應用型人才能力框架,以指導高校會計教育改革和人才培養創新。
一、智能會計的發展與內涵
(一)智能會計發展的技術基礎
科學技術是推動社會進步的核心力量。以“大智移物云”等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正逐步改變著人類的生產生活方式,并推動著經濟的數字化轉型發展[1]。數字化轉型的實質是智能化轉型,即人工智能技術的開發及應用。人工智能的發展以算法為核心,以算力與數據為支撐。在會計工作中,深度學習算法首先要認識會計賬表的框架體系,設計從憑證到賬簿再到報表及報表分析的多層神經元計算節點和運算層次結構,并通過網絡學習與迭代優化,建立由原始憑證輸入到財務報表輸出的函數運算模型,實現會計賬務處理的全程自動化。算力是指設備的計算能力,算力越強,人工智能的模型精度和訓練頻率就越高,能夠顯著提升人工智能的有效性。當前智能化技術的強大算力保障主要得益于芯片技術、云計算、邊緣計算的高速發展。數據是指具有一定意義的數字、符號、模擬量等介質,能夠輸入計算機并進行運算。互聯網、5G、物聯網、大數據、OCR等快速發展為人類提供了更廣泛和更高質量的數據來源。在會計工作中,標準化經濟數據被計算機識別的精度更高。
與傳統信息技術相比,智能化技術具有明顯優勢:第一,智能化技術的分布式優勢,包括分布計算、分布存儲、分布決策等,能夠形成系統間的廣泛聯系,以更高效率提供決策與行為支持;第二,智能化技術的協同優勢,通過強大的算力實現更廣范圍的人、資源、數據協同,形成最優資源配置;第三,感知與自學優勢,通過算法的不斷迭代與優化,以數據為參數識別行為與情感,并通過網絡學習自動調整外部環境參數,以優化預測模型精度,因此,智能化技術具有適應性、魯棒性和靈活性。
(二)智能會計發展的規律
智能會計的發展是新一代信息技術推動會計行業進步,為數字經濟服務的規律性結果。從會計工作演變的路徑看,核算工具的技術性變革推動著會計工作的發展[2]。算盤作為傳統會計的記帳工具,其計算過程較為煩瑣;復式記賬法和記賬技術的進步極大地推動了近代會計行業的發展。20世紀70年代末,計算機第一次被用于企業內部的會計核算,標志著會計電算化時代的來臨。會計電算化實現了以財務軟件取代人工,能夠在線制作并生成各類會計憑證、賬簿及財務報表等,大幅度提高了會計的核算效率。20世紀90年代末,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催生了“業財融合”的會計信息系統,該系統以業務數據輸入驅動會計信息處理,并在信息處理過程中實現對業務流程的全過程管理。近年來,“大智移物云”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開啟了智能會計時代的大門,隨著算力、算法和數據的不斷更新迭代,人工智能已從模擬人工向自主化智能系統轉變。
(三)智能會計的內涵
根據會計管理活動論,會計的本質是一種基于價值視角的管理活動,通過合理地反映人類經濟活動帶來的價值運動,并將價值運動的效果及時反饋給利益相關者以提供決策支持,最終實現會計主體內外部稀缺資源的最優配置[3]。由此建立的會計制度滿足了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這樣通過規范化制度指導人類經濟活動,建立起的基于委托代理關系的監督治理機制能夠維持經濟的平穩運行。
智能化賦能使會計的內涵得到延伸。首先,智能會計擴大了生產要素的范圍,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的建設在推進企業數字化轉型的同時,使數據資源成為新的要素,參與價值創造,利用數據挖掘、人工智能等技術提供了智能化決策支持,并實現了企業與社會資源的整合價值;其次,智能會計的生產力明顯提升,通過“業財融合”使管理者“信息—決策—行動”的鏈條不斷縮短,會計可以直接參與企業的計劃、組織、控制、協調和分配等各項價值活動,實現對企業資源的全面控制;最后,智能會計的生產關系不斷擴大,會計要負責企業內部與外部相關利益者之間的信息與資源融通,并結合宏觀經濟政策,根據外部環境的變化,以自我學習的方式自動調整,重新達到要素組合的動態平衡。
二、智能會計的應用場景
目前智能化仍處于發展階段,智能機器尚不具備自主意識,還不能夠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4]。因此,其無法完全代替人類進行決策,但可以提高會計工作效率。本文依據智能化程度高低對智能會計的應用場景進行職能分析。
(一)基礎型智能會計的應用場景
基礎型智能會計主要幫助會計人員處理一些重復性和規范性的工作,以降低人工成本,提高會計核算的準確率和效率,依靠移動互聯網等技術提供更加便捷和個性化的服務,以提升用戶體驗[5]。基礎型智能會計的應用場景主要包括以下兩個方面:
一是智能財務機器人,能自動對數據進行采集和處理,包括原始票據、單據、文件資料的識別和錄入,以及會計憑證、賬簿、報表及報表分析的生成,對賬、審核與復核等。由智能財務機器人代替人工完成這些機械式的工作,使勞動力得到了釋放。
二是智能財務助理。在實現數據采集與業務流程處理自動化的基礎上,智能財務助理主要負責對業務流程進行再造,利用移動互聯網、人工智能認知技術等實現人機交互功能,根據員工與客戶的業務需求,即時提供個性化的信息輸出,以提升用戶體驗和財務工作效率。
(二)管理型智能會計的應用場景
新一代信息技術的發展使社會經濟活動方式發生了巨大變化,傳統的管理會計模式已無法滿足現代企業發展的需要,企業管理的重心正在向風險控制和戰略決策轉移[6]。管理型智能會計在數據采集和業務處理自動化的基礎上,通過智能化數據平臺對企業的經營、預算、成本、資金和風險進行全面控制,為更高智能層級的戰略型智能會計提供輔助與決策支持。管理型智能會計應用場景主要包括以下五個方面:
一是經營與決策支持方面的應用。管理型智能會計通過向管理層提供動態、實時的經營數據、經營狀況分析及財務評價,為決策者提供決策支持。智能化技術應用克服了人類對信息認知的局限性,通過數據分析與模型預測,能夠提高決策質量。
二是全面預算管理方面的應用。管理型智能會計通過數據分析對收入、成本、費用等進行預測,并利用深度學習優化預算編制過程,依靠智能化數據平臺,實現預算執行的全程監控。全面預算管理對企業資源整合具有重要意義。
三是精益成本管理方面的應用。管理型智能會計通過挖掘企業生產經營全過程的各環節數據來尋求總效益的最優解。例如以產品生產環節的數據為基礎挖掘成本動因、評估產品生命周期,制定轉移定價和控制有效庫存等。
四是資金管理方面的應用。管理型智能會計以數據共享平臺的社會面數據為基礎,結合投資組合優化理論,運用神經網絡模型等運算方法進行預測,為企業制訂資金計劃和投融資方案,以提高資金的運營和管理能力。
五是風險控制方面的應用。管理型智能會計將深度學習與知識圖譜相結合,以數據共享平臺中的非結構化信息為背景知識,模擬人類的直覺推理,進行風險預判。例如利用客戶的審查信息、應收賬款、賬齡等信息,對壞賬風險進行預判和干預。
(三)戰略型智能會計的應用場景
戰略型智能會計是智能化程度最高的應用場景,這一層級的智能化應用具有“自主學習”的能力,當企業實現數字化轉型后,可在海量數據中快速尋找和識別關鍵信息,為決策者在戰略規劃、目標設定等領域提供更多的科學依據。尤其在面對多種方案時,能夠利用人機聯合對決策問題進行分析、求解和優化。
通過以上分析可知,智能化使會計工作發生了效率變革,通過業財融合和自動化,消除了冗余的處理流程,提升了數據的時效性;智能化也使會計工作發生了職能變革,實現了由核算控制向決策支持的轉變;更實現了目標變革,以及由價值監督向價值創造的轉變。
三、智能會計應用型人才能力框架構建
(一)智能會計能力需求分析
智能化技術一方面提升了會計信息的處理效率和決策效益,另一面引起了會計人力資本要素的升級,即傳統核算型會計的需求下降,管理型和決策型會計需求上升,因此需要重新調整供給側會計人才的能力結構[7-8]。數字經濟發展給商業環境帶來了不確定性,會計人員要成為難以被機器取代的關鍵智力資本,需要充分發揮人在復雜環境下實施管理控制和戰略決策的前瞻性和靈活性,依靠智能化技術提供科學和精準的決策支持[9]。基于智能會計應用場景的職能分析,筆者認為智能會計人才應具備以下六種能力:
一是創新迭代能力。創新迭代能力是智能會計人才的核心能力。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智能會計應用型人才的創新迭代能力要求會計人員具備持續學習和自主學習的能力,通過知識體系的更新,能夠將多學科進行融合,并提出新技術和新方法,創新性地應用于既有問題,對潛在機遇進行分析、求解與優化[10]。創新迭代能力是新時代智能會計人才都必須具備的核心能力,通過堅持學習和創新,從容應對數字經濟帶來的復雜商業環境。
二是會計專業能力。該能力是智能會計人才的專業基礎能力,要求會計人員能夠運用會計專業知識對經濟業務的實質進行解析和規則重構[11]。智能會計的發展對會計專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會計人員能運用會計專業知識識別業務需求,對會計應用場景進行解析,對會計規范、會計政策以及會計業務流程等進行規則建構,引導相關數據平臺的建設與發展。
三是數據分析能力。該能力是智能會計人才的技術基礎能力。智能會計以數據為生產要素,以數據分析為工具,提供業務處理、管理控制與決策支持。數據分析能力包括數據的采集與管理、流程的標準化與自動化、應用場景的數據挖掘與智能化系統設計等方面。
四是業財協同能力。該能力是智能會計人才的管理基礎能力。智能會計強調通過業財融合提高會計人才對企業資源的全面控制能力,實現對業務全過程的實時動態監控,及時對偏差進行修正[12]。因此,會計人員需要深入理解業務性質及流程,能夠從企業發展目標出發,參與業務方案設計,檢查業務進程,實現對業務活動的事前預測、事中控制和事后反饋。
五是戰略洞察能力。該能力是智能會計人才的商業基礎能力,要求會計人員具有戰略規劃與評價、風險識別與防范能力。智能化技術可以根據現有數據,對未來風險與機遇進行多維度、多角度的精準預測,并提供多種預測方案,但方案的選擇仍需要人的參與[13]。會計人員應當充分了解企業的商業模式,根據企業的長期發展目標和預測方案,制定戰略規劃,并在計劃實施過程中及時修正參數,提高風險控制與績效評價的效率。
六是溝通協作能力。該能力是智能會計人才的人際交往基礎能力。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的建設使會計的社會關系由企業內部向外部延伸。為了實現企業內部資源與外部資源的優化配置,會計人員需要與內部各部門形成高效的協作關系,同時與外部利益相關者形成良好的互動關系,提升企業數字化運行效率。
以上六大能力以創新迭代能力為核心,以其余五大基礎能力為支撐,共同構成一個有機整體,使會計人員能夠利用智能化技術,滿足企業管理及決策所需要的復合型會計人才。
(二)智能會計應用型人才能力培養
智能會計應用型人才是指能夠從事具體智能會計崗位的會計人員,其能力框架構建應在滿足智能會計人才能力需求的基礎上,根據會計崗位的職能定位,有側重地進行關鍵基礎能力的培養,滿足用戶的個性化需求(見圖1)。
智能化賦能使會計組織的架構與功能也將發生變化。本文根據以上智能會計的應用場景,將會計崗位重新劃分為共享會計、業務會計和戰略會計。其中共享會計屬于基礎型智能會計崗位,主要負責交易處理,在工作中強調自動化并形成自適應流程,通過人機交互進行學習,提高工作效率,其能力培養應側重會計專業能力與數據分析能力。業務會計屬于管理型智能會計崗位,主要負責管理控制,其能力培養應側重業財協同能力和溝通協作能力。戰略會計屬于戰略型智能會計崗位,主要負責財務決策支持,其能力培養應側戰略洞察能力和數據分析能力。
四、結束語
會計專業的“新文科”改革建設旨在培養滿足國家戰略需求的智能會計高素質人才。本文對智能化變革和經濟發展態勢的準確研判,對智能會計內涵的深刻理解以及對能力需求的深入分析,不僅豐富了會計教育的理論研究,更為“新文科”背景下會計專業的改革探索與實踐提供了指導,以期為國家及行業培養出更多高素質、跨學科、復合型的一流會計專業人才。
[ 參 考 文 獻 ]
[1] 吳飛.人工智能導論:模型與算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
[2] 陳俊,董望.智能財務人才培養與浙江大學的探索[J].財會月刊,2021(14):23-30.
[3] 續慧泓,楊周南,周衛華,等.基于管理活動論的智能會計系統研究:從會計信息化到會計智能化[J].會計研究,2021(3):11-27.
[4] 張慶龍.智能財務的應用場景分析[J].財會月刊,2021(5):19-26.
[5] 唐大鵬,王伯倫,劉翌晨.“數智”時代會計教育重構:供需矛盾與要素創新[J].會計研究, 2020 (12):180-182.
[6] 王昕. 應用型本科會計人才培養模式轉型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22.
[7] 馬衛東,項華錄,陳俊羽. 應用型本科高校工商管理類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改革與實踐:以宿遷學院工商管理類專業為例[J].高教學刊,2022,8(31):119-122.
[8] 溫素彬,溫皓然,張興亮,等.兼聽則明:智能會計人才培養的調查研究與方案設計[J].財會月刊,2023,44(1):81-86.
[9] 朱曉君,徐玄玄.基于產教融合的智能財務人才培養路徑研究[J].財會通訊,2022(21):172-176.
[10] 王愛國,牛艷芳.智能會計人才培養課程體系建設與探索[J].中國大學教學,2021(6):34-39.
[11] 崔琚琰.基于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非標準答案考試改革路徑探析[J].成都師范學院學報,2021,37(7):52-58.
[12] 盧揚,李心浩,馬靖雯,等.應用型本科高校智能財務課程體系構建[J].會計師,2022(3):91-93.
[13] 羅翔,謝林海.會計學專業開設“大數據+智能會計類”課程探究:基于“大智移云區”時代[J].教育教學論壇,2022(39):101-104.
[責任編輯:劉鳳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