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秀娟
在全球汽車產業發展100多年的馬拉松里,新能源為中國汽車提供了百年未有的趕超機會。
自1992年新能源汽車首次出現在國家“八五”重點科技攻關計劃項目中以來,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正式開啟征程。從1995年第一輛新能源車下線至今,在28年的時間內,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逐步發展壯大,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如今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已實現世界領跑,成為引領全球電動化轉型的主要力量。
產銷規模:連續8年全球第一
產銷量是市場規模最有力的評判依據。截至目前,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已連續8年位居全球第一,全球市場份額超過60%,是當之無愧的新能源汽車大國。
2020年9月,中國新能源汽車生產累計達到500萬輛;到2022年2月,這一數字突破1?000萬輛;再到2023年7月3日,中國迎來第2?000萬輛新能源車下線。從第1輛到第一個1?000萬輛,用了近27年,從1?000萬輛到2?000萬輛,僅用了17個月的時間。
這說明,中國新能源汽車的加速上升通道已打開,市場對于新能源車的接受度與日俱增。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達到705.8萬輛和688.7萬輛,同比分別增長96.9%和93.4%。2023年1-6月,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達到378.8萬輛和374.7萬輛,同比分別增長42.4%和44.1%,國內市場占有率達到28.3%。截至2023年6月底,中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1620萬輛。
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全年新能源乘用車零售567.4萬輛,同比增長90.0%,新能源乘用車滲透率達到27.6%,較2021年提升12.6%,全球銷量占比超過60%。從數據來看,新能源乘用車滲透率不斷提升,五年時間內,從2018年的3.73%躍升至2022年的27.6%。
除了在國內市場暢銷,在國際市場上,中國品牌新能源汽車同樣受到廣泛歡迎。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新能源汽車出口量已經達到67.9萬輛,2023年前6個月,我國新能源汽車出口53.4萬輛,同比增長1.6倍。截至目前,來自上汽、奇瑞、長安、比亞迪、吉利、北汽等企業的整車產品銷往全球200多個國家。
技術實力:
專利申請量世界第一
新能源汽車產業呈現蓬勃發展的背后離不開技術實力的支撐,從技術水平來看,在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基于全新電驅動平臺設計開發的車型正成為主流,車輛動力性、經濟性等全面進步。其中,主流純電動乘用車電耗降低至12.5?kWh/100?km,續航里程提升到400?km以上,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新能源客車技術水平世界領先。
作為新能源汽車的核心部件,中國動力電池材料和新技術應用不斷取得突破。目前,量產動力電池單體能量密度達到300?Wh/kg,處于國際領先水平。高鎳無鈷電池等實現突破應用。
此外,自2018年以來,中國新能源汽車專利申請總量達到全球的30%以上,已成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專利申請來源國。新能源汽車行業技術的發展聚焦智能化和網聯化,2022年,我國新能源汽車、智能網聯汽車領域的專利占比達到41.95%,其中新能源汽車專利公開量同比增長13.32%,智能網聯汽車專利公開量同比增長19.77%,增長速度較快。
配套體系:
充換電網絡規模全球最大
目前,我國建立了結構完整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體系,涵蓋關鍵材料、動力電池、電機電控、整車、制造裝備、充電設施、運維服務、回收利用等的產業鏈上下游已實現貫通,整車、關鍵零部件及材料等領域骨干企業加速發展,動力電池、電驅等關鍵核心部件競爭力位居國際前列,并已成功打入國際配套體系。
在動力電池方面,在2022年全球電池企業銷量前十榜單中,中國企業占據六席,分別是寧德時代、比亞迪、中創新航、國軒高科、欣旺達、孚能科技,保持領先優勢,這六家企業市場占比達60.4%,同比增長12.2%,較2021年的48.2%大幅上升。其中,寧德時代以191.6?GWh的裝機量及37%的市場規模位居全球第一,這也是自2017年以來寧德時代連續第六次衛冕全球冠軍。
在2022年中國新能源乘用車電驅動裝機量前十名中,弗迪、蔚來驅動、聯合電子、中車時代等中國品牌赫然在列。其中,弗迪裝機量為886?928套,市場份額達到24.6%,衛冕冠軍。
在充電基礎設施方面,我國各地都在加大推進充電基礎設施建設的力度,充電樁和充電站的數量不斷增加。截至2022年年底,我國累計建成充電樁521萬個、換電站1?973座,形成了全球最大規模的充換電網絡。
市場格局:多點開花、百舸爭流
隨著新能源汽車市場的不斷壯大,從2014年開始,市場上陸續涌現出一批新造車企業,如蔚來、理想、小鵬、哪吒、零跑、高合等新能源汽車品牌相繼出現。這些新造車企業登場后,發展速度非常迅猛,呈現出不斷趕超之勢。其中,蔚來在2018年實現全年銷量破萬輛,而后銷量持續攀升,到2022年銷量破十萬輛,達12.2萬輛;小鵬汽車后來居上,奪得2021年新造車銷量冠軍,累計銷售9.8萬輛,2022年銷量達12.1萬輛;理想汽車在2021年全年銷量超9萬輛,2022年銷量達13.3萬輛。
與此同時,擁有強大互聯網基因的百度、小米等第二波新勢力也隨后進入這場造車運動,共同構成當今中國新能源汽車企業的新生力量。
不僅如此,傳統車企的新能源品牌也開始嶄露頭角。近幾年來,幾乎所有的國內傳統車企均推出了全新的新能源品牌。目前,六大國有車企集團(一汽、東風、長安、上汽、廣汽、北汽)都已推出各自的新能源品牌,民營車企吉利、長城等也都攜新能源品牌入局。
從最新的市場銷量數據可以看出,傳統車企已展現出反超的苗頭。在2023年6月中國新能源銷量排行榜中,埃安以4.5萬輛的單月銷量位居榜單第三名,五菱以2.69萬輛的單月銷量位居榜單第五名,長安以1.96萬輛的單月銷量位居榜單第六名;反觀新勢力,理想以3.26萬輛的單月銷量位居榜單第四名,零跑以1.32萬輛的單月銷量位居榜單第七名,哪吒以1.09萬輛的單月銷量位居榜單第九名,蔚來以1.07萬輛的單月銷量位居榜單第十名。
從造車新勢力率先搶跑到傳統汽車品牌后來居上,當前的中國新能源汽車呈現出“多點開花、齊頭并進”的喜人格局。
70年崢嶸巨變,中國新能源汽車實現了從無到有,再到全球產銷第一的跨越。更為重要的是,中國新能源汽車不僅實現了量的遙遙領先,而且在造型設計、新技術應用和核心零部件自主、原創技術突破等方面都開始實現趕超甚至引領,成為中國從汽車大國向汽車強國邁進的關鍵推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