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劼
MUFASA?沐颯有一個十分鮮明的標簽:這是一款電動化時代的純燃油車型。
近日,北京現代最新款車型——MUFASA?沐颯正式上市。作為北京現代醞釀已久的年度重點車型,MUFASA沐颯將接替ix35成為北現布局緊湊型SUV市場的主打車型,其基于第三代i-GMP平臺打造而來,售價最高不超過13.98萬元,相較預售價降低了約1萬元。此外,MUFASA沐颯還有一個十分鮮明的標簽:這是一款電動化時代的純燃油車型。
借MUFASA沐颯上市之機,剛在3月經歷過一輪調整的北京現代現任高管團隊也首度合體,與媒體公開見面:北汽集團副總經理、北京現代董事長鞏月瓊帶隊,北京現代總經理吳益均與北京現代常任副總經理吳周濤中韓“雙吳CP”唱主角,北京現代副總經理兼營銷事業本部副本部長戚曉暉打配合。
以近來少見的完整陣容共同出鏡,體現出北京現代對中國汽車市場的態度;而面對這樣的最強公關陣容,大家心里壓抑了許久的問號也忍不住開始“冒泡”。
最大的疑惑點在于,新能源已成產業大趨勢,其他廠商都將純電、混動技術路線提到戰略位置,并爭先恐后推出相應車型,為何北京現代還要執著地上市一款傳統燃油車型?
另一個疑惑點在于,置身國內汽車市場一片“內卷”的競爭氛圍,北京現代是否還有機會逆風翻盤?又將如何來傳達信心?
選油不選電,成本是關鍵
今年上海車展整車展區的1413輛展車中,新能源車多達513輛,占比超過1/3;展出的271款新能源車型中,外國品牌多達186個,占比接近2/3。在其他車企,尤其是外資、合資車企紛紛向新能源轉型投入巨大精力之時,北京現代為何反其道而行之?
似乎是對大家的疑問有所預判,在媒體溝通會上,鞏月瓊、吳益均、吳周濤紛紛針對這一問題主動解答。
鞏月瓊的回答十分直白:“為什么存在油車?因為有客戶需求。只要客戶需要,油車也好,混動也好,電車也好,我們都要滿足。對于企業來講,首先要堅決轉型,其次油車、混動、電車,都應該是我們要做的事。”
吳周濤進一步解釋道:“其實看一下中國市場每個月的上牌數據,尤其是5月份剛剛出來的數據,電動車比例已經很高了,占到33%;但反過來,油車還有67%,也就是說2/3的消費者還在使用油車,這是中國的現狀。當然,電動化和智能化是汽車行業大局勢,各個企業都必須向這個方向轉型,但在當前我們還是要看到,有很多的消費者,他們的實際需求是這樣的狀況。像有些企業所描述的‘顛覆等,我認為更多是營銷的語言。”
用吳周濤的話來說,在真正用腳投票的時候,70%的消費者依然選擇燃油車,尤其是在15萬元以內的家用車市場,這是北京現代進行產品定義時的主要考量。
但即便是基于種種原因執意要避開純電車型,插混、混動、48V輕混等可搭載在燃油車型上的新能源技術依然很多。MUFASA沐颯還是堅定地定位為一款“純”油車,又是基于怎樣的考慮?
吳益均用“成本”二字作答。他表示,中國汽車市場邁向智電時代的步伐超出預期,但,“目前最大的關鍵點在于,成本的競爭力怎么去把握?”他舉例道:“所有中國車企中,除了比亞迪之外的絕大部分廠家,合資也好、造車新勢力也好,在新能源領域都是在做虧本的買賣。”基于此,定價15萬元以下的MUFASA沐颯在產品研發初期就排除了混動形式。畢竟,燃油車能夠創造多少利潤,對于合資車企的智電轉型能否順利進行也至關重要。
但吳益均同時表態,對于如何確保在新能源領域的成本競爭力,北汽和北京現代將進行密切交流,未來北京現代在針對15萬元以上車型,例如索納塔、途勝、勝達等進行改款時,都會選擇搭載混動技術。
當然,北京現代在電動化轉型方面也有著較為長遠的布局。用吳周濤的話來說,“MUFASA沐颯不代表北京現代未來真正的方向,未來方向是智能化和電動化的大方向,北京現代必須要在這個方面做出自己好的產品,才能使市場接受北京現代新的轉型。”
根據“2025向新計劃”,北京現代將在未來2-4年內構建1款MPV車型、2款轎車、3款SUV車型的混動化產品矩陣,目標在2025年實現燃油車全面混動化,達成混動產品年產銷30萬輛規模。而純電品牌艾尼氪(IONIQ)也將引入,專屬EV車型預計在今年年內推出,未來兩年將投放4-5款純電車型,力爭達成年產銷20萬輛的規模。
痛定思痛
以開放態度深化合作
隨著國內汽車市場從合資占據主流轉向合資、自主各占半壁江山,汽車合資正式邁入下半場。作為中國加入WTO后汽車生產領域首個獲批的中外合資項目,北京現代也無法躲開市場浪潮的拍打。
從2016年的114萬輛到2022年的26萬輛,北京現代在華年銷六連跌,市場份額也下滑至1.6%。今年5月,北京現代整體銷量有所攀升,同比增長86%;第五代途勝L和全新ix35兩款車合計銷量9155輛,同比增長128%,但相較之前月銷過萬依然有著不小的差距。
銷量承壓,戚曉輝選擇直面問題,她坦言:“這是我們的一大痛點。”吳益均也承認:“我們在了解中國或者預測中國需求的時候的確有一些失誤,過去一味追求量,導致很多革新舉措沒能根據時代發展進行推進,在這方面可能未能滿足中國消費者日趨升級的需求,這是我們需要自省的。”吳周濤則言:“疫情三年,合資企業延緩了往智能化和電動化方向發展的步伐。由于疫情導致了中外交流減少,使得中國市場的變化,消費者對智能化、電動化的需求沒有真正地反映到企業經營決策中。”
痛定思痛,從鞏月瓊、吳益均、吳周濤的發言可以看出,中韓雙方已經基本達成了共識,他們先后表態,北汽和現代集團必須深化合作,在把握好戰略節奏的基礎上共同推動各自在智能電動車上的優勢落地。
經過一段時間的沖刺,中國新能源汽車似乎已經到了自主反哺合資的時刻,北汽集團作為國內首批進軍新能源領域的車企,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和技術儲備。“過去是全球為了中國,全球的品牌和技術都匯入中國,但如今在智能化、電動化的領域,可能是在中國為全球。”吳周濤稱,北京現代在布局下一代產品時將同時考慮中國市場和全球市場,通過向海外出口中國的產品和技術實現盈利。
現代汽車集團在全球新能源汽車市場也頗具競爭力。隨著現代汽車旗下純電動汽車IONIQ?5在全球市場的熱銷和IONIQ?6的成功上市,兩款車型2022年的全球銷量超過10萬輛。現代汽車全年凈利潤折合成人民幣高達438.4億元,有能力為智電化轉型持續輸血。
針對北汽集團與現代汽車下一步的合作,吳益均表示:“我們將繼續加深北汽集團與韓國現代的交流,特別是在技術領域。”鞏月瓊則強調,對于北汽在電車上是否會和現代汽車合作,雙方都保持開放的態度:“在合資企業中,最好的合作方式是,雙方拿出自己最優秀的能力,共同應對中國市場的變化和挑戰。”
作為股東方之一,北汽集團為北京現代留下多少轉型的時間窗口?鞏月瓊的回答具有開放性。他表示:“不是過程決定目標,關鍵是現在怎么行動。路走對了,時間是你的朋友;但如果戰略不果斷,或者方向不對,給你十年也不行。從北汽角度來講,我們確實希望北京現代在合資品牌中第一個轉型成功,也希望合資轉型后的銷售結構、高度能回到北京現代最早引領合資品牌的時候。至于多少年?現在開始行動,奔著目標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