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俊博,張松
(鄧州市人民醫院 檢驗科,河南 鄧州 474150)
肝癌發病早期無明顯癥狀,部分患者會呈現腹瀉、腹脹等癥狀,且隨著疾病快速進展,患者會出現肝區疼痛、發熱、黃疸、腹水等典型癥狀,此時多為肝癌中晚期,失去最佳手術時期,具有較高的病死率,預后較差[1]。有研究指出,臨床分期、分化程度是影響肝癌患者治療效果及預后的重要因素[2]。因此,積極探尋相關指標在肝癌發生、發展中的作用,并分析其與肝癌患者不同臨床病理特征的關系至關重要。甲胎蛋白(alpha fetoprotein,AFP)為糖蛋白,具有雙向調節生長因子、免疫抑制等作用,在原發性肝癌患者體內呈現高表達,是臨床診斷原發性肝癌的重要標志物[3]。糖類抗原50(carbohydrate antigen 50,CA50)在正常組織中幾乎不存在,當機體細胞發生癌變時,糖基化酶被激活,促使細胞糖基結構變化形成CA50,在肝癌、胰腺癌、結直腸癌等多種腫瘤疾病中呈高表達[4]。結合上述內容,推測CA50、AFP 參與了肝癌的發生、發展,可能與肝癌患者的臨床病理特征存在一定關系?;诖耍狙芯繉Ω伟┗颊叩难錍A50、AFP 水平進行檢測,旨在探究血清CA50、AFP 水平與肝癌患者的臨床病理特征的相關性,現報道如下。
回顧性分析2019 年8 月至2021 年5 月鄧州市人民醫院收治的96 例肝癌患者臨床資料,其中男74 例,女22 例;年齡40~73 歲,平均(56.25±5.31)歲;腫瘤直徑2~10 cm,平均(5.65±0.57)cm;腫瘤數量 1~5 個,平均(3.21±0.34)個;病理形態:結節型35 例,巨塊型51 例,彌漫型10 例。納入標準:①肝癌診斷符合《原發性肝癌診療規范(2019 年版)》[5]中相關標準,且經病理學檢查確診;②肝細胞肝癌;③入院前均未采取相關治療;④預計生存期>6 個月;⑤病歷資料完整。排除標準:①合并胃癌、腸癌、胰腺癌等其他惡性腫瘤;②合并血液系統疾??;③合并凝血功能障礙;④有肝部分切除手術史;⑤有肝移植手術史。
1.2.1 臨床病理特征判定 查閱肝癌患者的病歷資料,收集并記錄患者的影像學檢查、病理檢查資料,參照《原發性肝癌診療規范(2019 年版)》[5]對患者的臨床病理特征進行分析,包括病理形態(結節型、巨塊型、彌漫型)、中國肝癌的分期方案(China liver cancer staging,CNLC 分期)(Ⅰ-Ⅳ期)、分化程度(高分化、中分化、低分化)。
1.2.2 血清CA50、AFP 水平檢測方法 抽取患者入院時的空腹肘靜脈血10 mL,離心機(湖南凱達醫療設備股份有限公司,TD5B 型)以3 500 r/min(離心半徑10 cm)離心10 min,分離獲取血清待檢,采用化學發光法檢測血清CA50、AFP 水平,試劑盒購自美國Siemens 公司、鄭州安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采用SPSS 25.0 軟件處理數據。計數資料以百分率(%)表示;全部計量資料均經Shapiro-Wilk正態性檢驗,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多組間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組間兩兩比較用LSD-t檢驗;采用Kendall 的tau-b 相關性分析血清CA50、AFP 水平與肝癌患者不同臨床病理特征的相關性;采用有序Logistic 回歸分析血清CA50、AFP 水平與肝癌患者不同臨床病理特征的關系。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Ⅳ期患者血清CA50、AFP 水平高于Ⅲ期、Ⅱ期、Ⅰ期,Ⅲ期患者血清CA50、AFP 水平高于Ⅱ期、Ⅰ期,且Ⅱ期血清CA50、AFP 水平高于Ⅰ期,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低分化患者血清AFP 水平高于中分化、高分化患者,中分化患者血清AFP 水平高于高分化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組間其他基線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不同臨床病理特征肝癌患者的血清CA50 水平比較()

表1 不同臨床病理特征肝癌患者的血清CA50 水平比較()
注:1)與Ⅰ期比較,P<0.05;2)與Ⅱ期比較,P<0.05;3)與Ⅲ期比較,P<0.05;4)與高分化比較,P<0.05;5)與中分化比較,P<0.05。
經Kendall 的tau-b 相關性分析結果顯示,血清CA50、AFP 水平與肝癌患者CNLC 分期呈正相關(r>0,P<0.05);血清AFP 水平與肝癌患者的分化程度呈正相關(r>0,P<0.05)。見表2。

表2 血清CA50、AFP 水平與肝癌患者不同臨床病理特征的相關性
將肝癌患者的CNLC 分期作為因變量(1=Ⅰ期,2=Ⅱ期,3=Ⅲ期,4=Ⅳ期),將血清CA50、AFP 水平作為協變量,經有序Logistic 回歸分析結果顯示,血清CA50、AFP 水平升高是肝癌患者的CNLC 分期增加的影響因子(P<0.05),見表3。將肝癌患者的分化程度作為因變量(1=高分化,2=中分化,3=低分化),將血清AFP 水平作為協變量,經有序Logistic 回歸分析結果顯示,血清AFP水平升高是肝癌患者分化程度降低的影響因子(P<0.05),見表4。

表3 血清CA50、AFP 水平與肝癌患者CNLC 分期關系的有序Logistic 回歸分析

表4 血清AFP 水平與肝癌患者分化程度關系的有序Logistic 回歸分析
目前,肝癌的發病機制尚未明確,多認為與病毒性肝炎、長期飲酒、食用霉變食物、遺傳等因素有關。肝癌具有侵襲性強、進展速度快、惡性程度高等特征,早期進行手術治療后患者的預后較好,但多數患者就診時已處于肝癌中晚期,經放化療治療后仍存在較高的復發及病死風險,預后較差[6]。且有研究證實,肝癌患者的臨床病理特征與預后密切相關[7]。因此,尋求與肝癌患者臨床病理特征有關的指標對于擬定合理的治療方案、改善患者預后具有重要意義。
AFP 被公認為原發性肝癌的腫瘤標志物,且已廣泛用于原發性肝癌的診斷與療效評估中[8]。AFP 為胚胎內胚層衍生相關組織細胞的同源蛋白產物,隨著胎兒出生,肝細胞產生AFP 能力受限,AFP 水平降低,但當肝細胞發生癌變時,原癌基因會被激活,肝細胞將恢復AFP 合成能力,導致其水平異常升高[9]。朱艷等[10]研究結果顯示,腫瘤分期為Ⅲ~Ⅳ期、低分化程度的原發性肝癌患者的AFP 水平明顯高于腫瘤分期為Ⅰ~Ⅱ期、中高分化的患者。由此,推測血清AFP 水平可能與肝癌患者的臨床分期、分化程度存在一定關系。
本研究經Kendall 的tau-b 相關性及有序Logistic 回歸分析結果顯示,血清AFP 水平升高與肝癌患者的CNLC 分期增加、分化程度降低有關,證實上述推測。分析原因在于,AFP 主要由癌前病變細胞及肝癌細胞產生,當肝癌發生時,血清AFP 水平會異常升高,促使肝癌細胞合成表皮生長因子受體2(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EGFR2)蛋白[11]。而EGFR2 可結合表皮生長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配體激活EGFR 通路,使信號轉導和轉錄活化因子蛋白磷酸化、二聚化,從而誘導腫瘤血管生成,使肝癌細胞經血管發生轉移,增加肝癌患者的臨床分期[12]。血清AFP 升高也會抑制肝癌細胞表面膠原蛋白的表達,使細胞發生上皮細胞-間充質轉化,增強肝細胞的轉移能力,加重患者的病情。因此,血清AFP 水平升高與肝癌患者的CNLC 分期增加呈正相關。此外,低分化肝癌細胞的組織學較接近胚胎肝細胞,受AFP 基因調控分泌AFP 的能力較強,機體內的AFP 水平較高;而高分化的肝癌細胞比較接近正常肝細胞,分泌AFP 的能力較弱,故高分化肝癌患者的AFP 水平低于低分化肝癌患者[13-14]。因此,肝癌患者的分化程度與血清AFP 水平密切相關,即血清AFP 水平越高,分化程度越低。臨床可通過檢測血清AFP 水平判斷肝癌患者的分期、分化程度,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但部分肝癌患者的血清AFP 水平檢測也會呈現陰性,導致誤診、漏診,此時需結合其他腫瘤標志物檢測結果及影像學檢查結果共同診斷肝癌。
CA50 為非特異性廣譜腫瘤標志物,在消化道腫瘤、肺癌、肝癌等疾病中均有異常表達[15]。CA50 主要由唾液蛋白和唾液酸糖脂組成,癌變的細胞會激活糖基化酶,使糖基結構變成CA50,導致血清CA50 水平升高[16]。有研究指出,CA50 在原發性肝癌患者血清中呈高表達,檢測CA50 對肝癌的診斷有重要價值[17]。由此,推測CA50 可能與肝癌患者的臨床病理特征有關。本研究結果顯示,血清CA50 水平與肝癌患者的CNLC 分期呈正相關。分析原因在于,肝癌患者的細胞惡變時,相應基因會發生阻抑作用,導致糖基轉化酶失活或部分胚胎期的轉化酶被激活,造成細胞表面糖化,促使CA50 水平升高。因此,CA50 水平越高,說明肝癌患者的細胞惡變程度越嚴重,臨床分期越高。胡偉[18]研究結果顯示,Ⅲ~Ⅳ期肝癌患者的血清CA50 水平高于Ⅰ~Ⅱ期,說明肝癌患者的血清CA50 與臨床分期呈正相關。這與本研究結果一致,提示臨床可通過檢測血清CA50 水平輔助判斷肝癌患者的臨床分期,為該疾病的診療提供重要依據,以期改善患者預后。
綜上所述,血清CA50、AFP 水平升高與肝癌患者的臨床分期增加有關,且血清AFP 水平升高與肝癌患者的分化程度降低也有一定的關系。臨床可通過檢測血清CA50、AFP 水平判斷肝癌患者的臨床分期,以便為肝癌患者的臨床診療提供可靠依據,從而改善患者的預后。但本研究也存在局限性,未探尋更多腫瘤標志物與肝癌患者的臨床病理特征關系,也未探究血清CA50、AFP 水平與肝癌患者治療效果及遠期預后的關系,未來有待增加相關資金投入,進行深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