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青云

國醫大師、北京醫院主任醫師李文瑞96 歲依舊精神矍鑠、筆耕不輟,日常以書畫怡情。在他看來,自己的養生之道就是堅持工作和鍛煉,在動中養生;堅持書法和繪畫,在靜中安神。
“生命在于運動,動中話養生”是李文瑞的座右銘。在他看來,“動”有兩個方面,即多工作、多運動。“如今我仍有健康的身體、充沛的精力,與堅持從事著書工作和經常運動鍛煉是分不開的。所以說生命在于運動,在動中養生,尤為有益于老年人身心健康。”
早在學生時代,李文瑞就養成了體育鍛煉的好習慣,并一直堅持至今,因為他清楚,只有身心健康,才能更好地學習和工作。在漫長的工作生涯中,除了白天全心全意應診外,李文瑞每晚堅持挑燈夜戰,或讀書學習、搜集資料,或做讀書卡、撰寫書稿。“即使有時感覺稍有勞累,但在忙碌中能感受到滿足和幸福。”
李文瑞堅信,老年人養生更在于“動”。進入老年后,他一直恪守“起得早,睡眠好,七分飽,常跑跑,多笑笑,莫煩惱,天天忙,永不老”的24 字養生守則。
李文瑞說,老年人應根據自身情況,合理安排運動。老年人最怕無所事事,若無事可做或無事能做,則有失落感,從而加快衰老過程。
在李文瑞看來,“人生在世既要忠誠履行自己的職責,又必須講究趣味。”而書法、繪畫等業余愛好就是他“必須講究的趣味”。
李文瑞回憶,自己幼年時就在伯父教導下開始學習書法和繪畫,反復練習趙孟頫書帖,幾十年堅持不懈習練,下了很大功夫。伯父還教導他說,單靠模仿是不行的,必須發揮智力,通過敏銳的感覺習得。
多年練習書法繪畫,李文瑞的心得是毛筆的筆鋒能聚能散,可以寫出剛柔、粗細、動靜、頓挫等不同形態的線條,給人一種美的享受。他說,“一幅好的書法或繪畫作品能夠使人獲得鼓舞、安慰、快樂和奮發向上的力量。”
執醫70 余年,李文瑞積累了幾百幅書法、繪畫作品,都是業余時間所作。每當李文瑞寫字或繪畫時,動筆伊始,他便進入“意念相合”“入靜意守”狀態,精、氣、神三者合而為一。呼吸之深淺則隨執筆之勢的剛柔、粗細、動靜、頓挫而運作,一般情況下是“一氣呵成”。
“每當完成一幅作品,回頭自我品味時,即有如清晨走入松柏竹林之感,神清氣爽,雜念飛馳天外,可謂心曠神怡。”李文瑞坦言,這也是他保持精神愉悅的一個訣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