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肖艷張宇羅安兵趙家進丁強錢琳剛
(1.云南省綠色食品發展中心,云南 昆明 650000;2.綏江縣植保植檢站,云南 綏江 657700;3.云南省農業農村廳,云南 昆明 650051)
“綏江半邊紅”李子產地位于云南省昭通市綏江縣境內,涉及新灘鎮、會儀鎮、中城鎮、南岸鎮、板栗鎮共5個鎮[1]。綏江縣位于云南省最北端,金沙江下游南岸,肩挑溪洛渡、向家壩2大巨型水電站,是云南融入長江經濟帶、成渝經濟圈的承接點和最前沿,是京銅航運的起點、茶馬古道的重要驛站、長江東轉的地方,巴蜀文化、滇川文化交融共生。全縣總面積761km2,轄5個鎮34個行政村,總人口17萬人,農業人口10.8萬人。境內森林覆蓋率71.99%,素有“天然氧吧”之稱,地理氣候宜人,冬無嚴寒、夏無酷暑、雨熱同季、干濕分明,造就了別具一格的綏江半邊紅李子。經過多年發展,目前南岸真武山、新灘天寶山、會儀方家村3個“萬畝”基地輻射沿金沙江河谷地帶的李樹長廊;4666.67hm2“綏江半邊紅”李子通過綠色、有機認證,主產區新灘鎮評為國家級“一村一品”示范鎮、石龍村評為國家級“一村一品”示范村,黃坪等9個行政村評為省級“一村一品”示范村,產品逐步從農戶零星種植向規模化、集約化轉變,遠銷四川、廣東、重慶以及東南亞國家,躍居全省水果出口前3甲,成為綏江名片,同時也是綏江人的致富“法寶”。2022年綏江縣扎實推進地理標志農產品保護工程,為綏江縣農業高質量發展和鄉村產業振興作出了積極貢獻。
20世紀90年代綏江縣農業局進行品種資源調查時,在新灘鎮銀廠村老鴰山一村民屋后發現1株樹齡15年左右的大果李子樹,通過田間初選,復選、中試,決選,歷時10余年選育出了優質、大果的“綏江半邊紅”李子[2,3]。“綏江半邊紅”李子果形近扁圓形,果面光滑,顏色以半邊暗紅暈為主,縫合線淺,果點明顯,果皮薄,具蠟質、離核,核小,果肉呈黃綠色,質脆細膩,酸甜適中,耐儲存,營養豐富,因果實向陽面紫紅色,背面綠色,故名“半邊紅”[3-6]。經云南省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檢測,果實蛋白質含量為0.72%,總糖含量為9.45%,粗纖維為1.25%。于2014年經云南省種子管理站鑒定,通過云南省非主要農作物品種登記,正式命名為“綏江半邊紅”李子,2019年獲得農業農村部“農產品地理標志”認證[1],2022年入選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名錄。
根據《農業農村部辦公廳關于做好2022年地理標志農產品保護工程實施工作的通知》,經云南省農業農村廳相關專家評審,結合項目地域特色、發展潛力、市場認可等多因素,綏江縣“半邊紅”李子被確定為2022年地理標志農產品保護工程補助產品之一。項目總投資2844萬元。其中,中央資金資金444萬元,縣級財政整合涉農項目資金2000萬元,企業自籌400萬元。
通過實施地理標志農產品保護工程項目,“綏江半邊紅”李子投產面積持續擴大,優良品種、產品品牌得到有效保護,示范帶動、聯農帶農作用明顯突顯。2022年全縣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預計達13560元,“半邊紅”李子種植戶戶均經營收入達15000元以上,為綏江縣打造現代農業,爭創國家鄉村振興示范縣提供了堅實支撐。
項目實施以來,綏江縣嚴格按照“培優一個區域特色品種,建設一個以上核心生產基地,建立一套特征品質指標,集成應用一套全產業鏈標準,叫響一個區域特色品牌,健全一套質量管控機制”的“六個一”標準,以“建立三體系、打造兩園區、培育一主體、講好一故事”為抓手,統籌各方力量,全力保障“綏江半邊紅”李子地理標志農產品保護工程項目落地落實。
堅持精心部署、強勢推進,突出“高位高配高層次”。成立了縣政府主要領導任組長,分管領導任副組長,縣農業農村局、財政局、發改局等相關單位主要領導任成員的“綏江半邊紅”李子地理標志農產品保護工程項目建設領導小組,下設技術指導、品牌策劃、宣傳營銷、體系建設、基地打造5個工作組,定期研究部署工作,綜合解決監督施工、技術指導、經費保障等關鍵性問題,確保項目順利推進。
持續完善“綏江半邊紅”李子地理標志農產品技術規程,突出“定標貫標宣傳標”。制定產業標準,邀請省農科院、農田豐等科研機構、龍頭企業農技專家和地方種植能力大戶,共同推進“保護工程建設”和“標準化提升行動”。構建全產業鏈監管體系,建立了生產過程控制、產品品質和儲運包裝等關鍵環節的標準體系,依托農業大數據溯源體系,規范農藥、有機肥使用,持續提升綠色、有機、無公害產品比例;依托質量管理平臺,印制質量監管二維碼,對按標生產的企業進行授權使用;建立企業質量檔案,定期不定期開展監督檢查,落實企業主體責任,促進行業自律,進一步推動了“綏江半邊紅”李子地理標志農產品高質量發展。
重視技術指導,突出“全能全才全覆蓋”。圍繞產業發展和鄉村人才振興需要,采取理論與實踐、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模式,聘請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高水平涉農專家,引進現代化農機設備,嚴格落實生產技術規范,篩選相關從業人員,開展了質量控制技術規范和標志規范使用培訓。進一步充實了半邊紅李子全產業鏈發展人才隊伍,確保技術骨干全覆蓋。
堅持示范帶動,強化“帶人帶村帶全縣”。探索打造生產標準化、作業機械化、資源集約化、管理智慧化為一體的“半邊紅”李子現代農業示范園區40hm2,通過山地運輸軌道采摘、運送肥料,無人機統防統治,開溝機放射施肥,微耕機深挖斷根,噴灌系統智能灌溉等現代化技術運用,實現園區機械化率70%以上,引領打造1333.33hm2標準化基地,帶動全縣6666.67hm2“綏江半邊紅”李子產業控產、提質、增效、創收。
堅持源頭控制,突出“原汁原味原產地”。進一步改善大沙科研基地基礎設施,建立精細化農事管理檔案,打造優質母本園1個。在全縣選育優良單株進行掛牌管理,淘汰劣質株,持續進行品種提純復壯。開展原產區老樹保護行動,從種源上培優特色品種,實現保護性發展。
引導專業合作社、種植大戶、農業企業等經營主體將新理念、新技術、新興管理模式運用到產業發展上來,對開展種源保護和選育優良單株,建設標準化基地和按標準生產的經營主體進行補助,對申報完成綠色、有機認證和優良農業企業實施一次性獎勵政策。
堅持市場導向和顧客需求分類定位,強化“認知認可認同感”。聘請專業團隊對品牌建設、營銷策劃、宣傳推介、商業運營等進行專業策劃。結合李白花節、李子產銷對接會、上海推介會等,宣傳推介“綏江半邊紅”李子,形成了多維宣傳格局,有效提高產品的銷量和市場占有率。
通過扎實推進地理標志農產品保護工程,“綏江半邊紅”李子質量安全體系逐步完善,從業人員專業水平顯著提升,現代示范園區、母本園相繼建成,品牌知名度不斷擴大,農村集體經濟持續壯大,聯農帶農作用愈發明顯,對建設美麗鄉村和實現鄉村振興將起到較大推動作用。
篩選“綏江半邊紅”李子全產業鏈相關從業人員(鎮、村農技干部,專業合作社、龍頭企業和種植農戶等),開展了質量控制技術規范和標志規范使用培訓,從田間栽培管理、采摘運輸、加工生產和品質控制、貯藏、包裝、銷售等環節。進一步充實了半邊紅李子全產業鏈發展人才隊伍,確保技術骨干全覆蓋。農技干部由單一的技術培訓、指導和服務,逐步轉變為參與標準制定、品牌打造、產品營銷等的復合型技術人才,在現代農業產業發展中,更好地發揮專業技術人才主觀能動性,增強了農業干部指導農業產業發展的能力水平。
制定申報了《綏江半邊紅李子包裝標識》《綏江半邊紅李子貯藏運輸》《綏江半邊紅李子質量要求》3個團體標準和《綏江半邊紅李子質量要求》市級地方標準。標準被廣泛應用到生產、分選、冷鏈、運輸等各個環節,“綏江半邊紅”李子地理標志產品標準體系的創新管理模式深入人心,通過制定相關標準能夠嚴格規范“綏江半邊紅”李子在生產經營全過程,既有利于把好生產質量關,也有助于保證“綏江半邊紅”李子在生產環節中符合相關技術規程,以便全方位提升“綏江半邊紅”李子的質量水平。
制作地標產品文化內涵和優勢稟賦宣傳片2部,講述“綏江半邊紅”李子地標產品故事主題微電影1部,科普培訓技術宣傳片1部,制作大型廣告版面4塊,以“綏心所遇 江湖有李”為主題,舉辦了2022年綏江半邊紅李開園儀式,開展了“半邊紅”李子“果王”評選活動,籌備了“綏江半邊紅”李子上海推介會,銷售模式由地攤坐等轉變為主動品牌營銷,“半邊紅”李子產業的市場號召力和品牌影響力顯著增強。在疫情影響及水果行情低迷的雙重形式下,2022年“半邊紅”李子總銷量仍達到6.8萬t,產值4.08億元,更加堅定了果農發展信心。
對科研基地內3.33hm2種質資源李樹精細化管理,開展規范施肥、修枝整形、統防統治,探索建立先進技術規范,為全縣標準化基地建設提供優良接穗;對原始產區10株高齡老樹進行掛牌管理,保護性移栽樹齡70年以上老樹至母本園2株;1000株優良單株實現掛牌管理,開展了品種提純復壯等系列工作,輻射帶動全縣“半邊紅”李子品質提升。40hm2現代農業示范園區打造完成,成為全縣“半邊紅”李子產業發展可學習、可借鑒、可復制的培訓基地。項目覆蓋的面積達5333.33hm2,覆蓋20個村、1.2萬余戶群眾,形成了輻射沿金沙江河谷地帶6666.67hm2李樹長廊。
堅持“政府引導、市場運作、群眾收益”,突出“聯農強農致富農”。主產區新灘鎮評為全國“一村一品”示范鎮;石龍村評為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黃坪、鰱魚等9個村評為省級“一村一品”示范村;6個李子產品共2073.33hm2通過綠色認證,7個李子產品通過共3134.33hm2通過有機認證。綏江縣壹號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成功省級龍頭企業,綏江縣兄弟果蔬種植專業合作社、綏江縣盛源果木種植專業合作社、綏江縣紅升果木種植專業合作社、綏江縣豐華林果種植專業合作社等5家企業申報市級龍頭企業,促進企業增效,農戶增收,定產業、調結構、優品種、創品牌、搭平臺、立龍頭的效益十分明顯。同時在半邊紅李子現代產業示范園區,探索建立土地流轉經營、土地托管經營兩種利益聯結模式,根據經盈利情況進行二次、三次分紅,通過“公司+集體公司+合作社聯農戶”的模式實現了深度捆綁,共同致富。
建立綏江縣地理標志農產品監管服務平臺,印制質量監管二維碼20萬枚,對符合“綏江半邊紅”李子品質標準的企業與產品統一貼標管理。全縣主產區8家“綏江半邊紅”李子產銷主體申請并取得了使用“綏江半邊紅”李子地理標志的資格,通過統一標簽標識,讓每一件產品均成為品牌宣傳的載體,宣傳綏江縣的風土人情、歷史故事等,讓消費者對綏江縣產生重復記憶,實現“綏江半邊紅”李子與產地文化有效的結合,使得“綏江半邊紅”李子這一國家地理標志品牌在規范運用中得以進一步保護。
“綏江半邊紅”李子作為當地的特色產業,充分發揮“地標”價值,截至2022年,綏江縣“半邊紅”李子種植面積達6666.67hm2,投產面積6000hm2,產量8萬t,綜合產值達5億元以上;完成綠色認證經營主體20個,面積2666.67hm2以上,占種植面積的40%以上,成為當地人們增收致富的主要產業。在下步工作中,要持續加強地標農產品特色品種保護,特色品質保持提升,推行標準化生產和打造地標農產品精品品牌。深入挖掘傳統農耕文化,保護傳統生產方式和習俗,突出品牌的文化內涵,講出講好地標農產品歷史故事。按照“鄉村振興示范區、康養旅游目的地、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的發展定位要求,按照“大產業+新主體+新平臺”發展思路,堅持市場化手段,以綠色、高端、精品為主攻方向,全力推進“綏江半邊紅”李產業鏈持續健康發展,為當地經濟發展壯大、推進鄉村振興提供有力支撐,為促進綏江縣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服務鄉村全面振興、農業農村現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貢獻。